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20:17: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五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


背景技术:

2.呆扳手又称开口扳手,分为双头呆扳手和单头呆扳手,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检修与零件更换、设备装置、家用装修、汽车修理等领域,其中,包括角磨机的砂轮片在拆卸时专用的开口扳手,但砂轮片需要拆卸的频率较低,且开口扳手本身体积小,工人携带外出时容易丢失。
3.在现有技术中,砂轮片通常是通过设在其两端面的压紧片与角磨机夹紧固定,压紧片上均对称设有安装小孔。角磨机在工作时操作不当容易使砂轮片崩盘,在面对砂轮片崩盘的突发情况,工人因缺乏角磨机专用的不易携带的开口扳手,通常只能违规采用锤击砂轮片的压紧片或直接用手拆卸砂轮片,不仅容易对角磨机造成结构损坏,而且拆完再安装时缺乏开口扳手使得安装不牢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发明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角磨机砂轮片拆卸时专用的开口扳手不便于外带使用,无法应对突发砂轮片损坏需要更换的情况,使得工人只能锤击或手动拆卸砂轮片,容易对角磨机造成结构损坏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包括第一扳体和与第一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扳体,所述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均包括手柄和开口端,第一扳体的手柄与第二扳体的手柄的自由端设有用于调节并限制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之间的夹角的限位机构,第二扳体的开口端表面两侧对称设有与压紧片上的安装小孔配合的卡紧柱,第一扳体的手柄末端还设有挂环。
6.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转动连接,使得整个结构不仅保留了开口扳手原有的用途,还可专门用于角磨机的砂轮片的拆装,实现了结构的一体多用,便于应对突发的不同的零件维修更换情况,通过设置挂环,便于对开口扳手的收纳与挂放,可防止开口扳手因随意摆放而丢失,同时通过挂环还便于工人对开口扳手的携带,使得工人无需携带笨重的工具箱,直接通过挂环挂在身侧便可携带。
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紧柱,使第二扳体专用于拆装角磨机的砂轮片,通过卡紧柱与安装小孔配合,便于使压紧片松动,进而拆卸砂轮片。
9.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在使用时通过限位机构将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调节分开并使两者形成夹角后再进行固定,限制两者的转动,使用更方便,不使用时则不限制其转动,将两者之间的夹角调至0度再限制转动而进行固定,将两个开口扳手的空间大小缩小至一个开口扳手的空间大小,便于收纳与携带。
10.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用的第一扳体与专用于角磨机砂轮片拆卸的第二扳体安装于一体并设置了挂环,同时设置限位机构调节并限制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之间的夹角,使整体结构便于携带与收纳,进而应对突发的角磨机砂轮片崩盘以及其他的零件损坏,需要维修与拆装更换的情况,避免情况发生时无拆装工具而采用极端的拆卸手段导致角磨机结构的损坏,结构简单、使用与携带方便,解决了传统的角磨机砂轮片拆卸时专用的开口扳手不便于外带使用,无法应对突发砂轮片损坏需要更换的情况,使得工人只能锤击或手动拆卸砂轮片,容易对角磨机造成结构损坏的问题。
11.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贯穿连接在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的手柄端部之间的双头连接螺柱、与双头连接螺柱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调节螺母和与双头连接螺柱顶部可调节卡接的调节头。通过设置双头连接螺柱、调节螺母和调节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夹紧固定在调节螺母和调节头之间,通过调节调节头来调节第一扳体与第二扳体之间配合的松紧程度,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与固定,同时调节螺母还便于两者的拆卸与安装替换。
12.进一步,所述调节头表面设有便于工人施力转动调节头的对称的受力柱。通过设置受力柱,便于工人向调节头施力,从而实现对调节头的旋转调节。
13.进一步,所述受力柱顶部向外侧弯曲。通过将受力柱顶部设置向外侧弯曲,使工人的手指向受力柱施力时更方便,相较于向直柱施力而言更省力。
14.进一步,所述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之间设有套设在双头连接螺柱之间的保护垫圈。通过设置保护垫圈,防止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直接贴合摩擦,对工具的结构造成损伤。
15.进一步,所述双头连接螺柱顶部设有限位环,调节头底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与双头连接螺柱顶部螺纹连接配合的螺纹孔和用于容纳限位环的限位内孔。通过设置螺纹孔,便于调节头的调节,通过限位环和限位内孔,将调节头与双头连接螺柱卡接,使结构之间可调节的同时又更加紧凑。
16.进一步,所述挂环外表面设有防滑套圈。通过设置防滑套圈,防止工具在收纳挂放时打滑掉落,从而降低工具丢失的风险。
17.进一步,所述卡紧柱与第二扳体的开口端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卡紧柱与第二扳体可拆卸连接,可实现第二扳体在通用扳手与角磨机拆卸专用扳手功能之间的转换,以及便于卡紧柱损坏时的零部件的更换。
18.进一步,所述卡紧柱为螺柱,第二扳体的开口端对称设有螺纹孔,卡紧柱与第二扳体的开口端螺纹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卡紧柱的结构采用螺柱形式与第二扳体螺纹可拆卸连接,使卡紧柱的拆装与替换更方便。
19.进一步,所述第一扳体和第二扳体的手柄各个侧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通过将手柄的边缘圆角化,可对工人的手部以及机械的结构进行保护,防止棱角对工人的手以及机械结构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2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的立体结构图;
22.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的限位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扳体1、第二扳体2、手柄3、开口端4、双头连接螺柱5、调节螺母6、调节头7、受力柱8、保护垫圈9、限位环10、圆角11、限位内孔12、卡紧柱13、挂环14、防滑套圈15。
25.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开口扳手,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扳体1和与第一扳体1转动连接的第二扳体2,第一扳体1叠放在第二扳体2下面,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均包括手柄3和开口端4,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的手柄3各个侧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11,第一扳体1的手柄3与第二扳体2的手柄3的自由端设有用于调节并限制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之间的夹角的限位机构,如图2所示,限位机构包括贯穿连接在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的手柄3端部之间的双头连接螺柱5、与双头连接螺柱5底部可拆卸连接的调节螺母6和与双头连接螺柱5顶部可调节卡接的调节头7,如图1所示,调节头7表面设有便于工人施力转动调节头7的对称的受力柱8,受力柱8顶部向外侧弯曲。
26.如图2所示,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之间设有套设在双头连接螺柱5之间的保护垫圈9,双头连接螺柱5顶部设有限位环10,调节头7底部由下往上依次设有与双头连接螺柱5顶部螺纹连接配合的螺纹孔和用于容纳限位环10的限位内孔12。如图1所示,第二扳体2的开口端4表面两侧对称设有与压紧片上的安装小孔配合的卡紧柱13,卡紧柱13与第二扳体2的开口端4可拆卸连接,卡紧柱13为螺柱,第二扳体2的开口端4对称设有螺纹孔,卡紧柱13与第二扳体2的开口端4螺纹可拆卸连接,第一扳体1的手柄3末端还设有挂环14,挂环14外表面设有防滑套圈15。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开口扳手需要进行收纳与携带时,调节头7和调节螺母6与双头连接螺柱5配合将第一扳体1、保护垫圈9和第二扳体2三者夹紧在中间,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的夹角为0度,即两者处于重叠状态,将两个开口扳手的空间缩小至一个开口扳手的收纳空间,然后将挂环14固定挂在工人身上或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上进行携带,实现收纳空间小、携带方便。当需要对角磨机的砂轮片进行拆卸时,先通过工人手指抵在受力柱8对调节头7进行旋转扭动,将调节头7沿着双头连接螺柱5旋出方向进行旋转,使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之间存在间隙,将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相互旋转并调节至两者之间存在夹角,例如夹角大小为180度的平角,便于两者的功能使用即可,然后又通过工人手指抵在受力柱8对调节头7进行旋转扭动,将调节头7沿着双头连接螺柱5旋入方向进行旋转,使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之间的间隙缩小至与保护垫圈9两端面贴合紧密,然后工人可直接使用第一扳体1于普通的零件拆卸,使用第二扳体2于角磨机的砂轮片外侧的压紧片的拆卸,实现一具多用。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通用的第一扳体1与专用于角磨机砂轮片拆卸的第二扳体2安装于一体并设置了有防滑套圈15的挂环14,同时设置双头连接螺柱5和调节头7等调节并限制第一扳体1和第二扳体2之间的夹角,使整体结构便于携带与收纳,进而应对突发的角磨机砂轮片崩盘以及其他的零件损坏,需要维修与拆装更换的情况,避免情况发生时无拆装工具而采用极端的拆卸手段导致角磨机结构的损坏,结构简单、使用与携带方便,解决了传统的角磨机砂轮片拆卸时专用的开口扳手不便于外带使用,无法应对突发砂轮片损坏需要更换的情况,使得工人只能锤击或手动拆卸砂轮片,容易对角磨机造成结构损坏的问题。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