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的制作方法

2022-12-07 08:23: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器材用品领域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在结合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同的用于医疗领域的产品,其中,正如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集尿袋也是其中的一类产品。当针对卧床、手术之患者以及自身失去行动能力之病患需要进行尿液提取和采样时,都需要用到合适的尿液采集装置,为了避免繁琐的操作与降低成本,一直以来,普遍采用一次性使用的集尿袋,这一类的产品构造可由袋体、进液管、采样口、排液管等简单的组件所组成。
3.但是,并非所有一次性的集尿装置或集尿袋都具备普遍的适用性,对于不同患者群体要区别实施,或可由性别、年龄段、患者活动能力、尿袋尺寸等方面具体判定,来采用合适的集尿袋,那么目前来看,对于集尿袋今后改进的趋势,也可参照诸如该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良或重新设计产品。例如,现有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尿少,目前的集尿袋留取又很容易漏掉,导致标本留取失败,此外,这种情况尤其经常出现于针对女婴的尿液采集,若集尿器具使用不当或发生破损,不仅尿标本无法留取,而且还会对新生儿的身体以及所用床单被褥造成污染,一旦新生儿的休息环境污浊则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4.在医护用品领域,如何针对医护过程所需提升的细节来开发设计出有专门有针对性的人群的应用需求的医护辅助用品,一直是我们医疗器械技术人员进行研发设计的一个方向,其目的是提高使用群体对其治疗或康复过程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医护人员操作的繁琐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针对以往用于婴幼儿集尿产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目前针对其普遍采用的集尿用品存在明显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其一,如果医护人员在不使用集尿袋的前提下对女婴儿进行尿液留置,不但采集困难,而且很容易造成尿液的漏出,即便成功留置,还要对采集器具进行清洗消毒,如果是一次性的采集器具,则会造成较多的浪费;
6.其二,如果医护人员采用一次性的集尿袋对新生儿特别是女婴进行尿液留置,鉴于女婴生理解剖结构的特点,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婴儿集尿器开口下缘(与肛门接近位置处)又缺乏固定部(因开口下缘没有粘性),且在为女婴留置尿标本时不能处于一个密闭的状态,易造成留取尿标本时尿液不够、或未留取到尿液而失败、或被大便污染而导致标本留取失败,这些临床经常出现的问题,足以证明目前普遍采用的一次性集尿袋结构亟待进行改良;
7.其三,据业内了解,一些医疗产品设计人员,特别是有关尿液留置技术的相关产品设计人员可能意识到需要对一次性集尿袋构造的改良,但其为了避免露出尿液,往往是在集尿袋开口处增加较多的防漏材料,这些材料的增加,不仅将以往的简单结构复杂化,而且对于生产成本也明显偏高,虽然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漏功能,但是,在用于女婴尿液留置操作时,仍然不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对于其复杂构造的设计,被视为聊胜于无而已;
8.其四,很多一次性集尿袋,既需要设计防漏功能,还需要设计导流功能,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的构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尿液自然下流至尿袋内,在解决防漏问题的基础上,还需要另外增加导流构造,这不符合成本控制的初衷;
9.其五,现有的针对女婴的尿液集尿袋,如果集尿袋为了突出防漏效果而其构造被设计得过于复杂且操作繁琐,很容易忽视了对女婴局部舒适度的影响。
10.经过以上分析可见,目前用于婴幼儿尿液留置,特别是用于女婴的一次性集尿袋产品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对其结构进行巧妙的改良。因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结合产品的实际应用,对以往的一次性集尿袋的结构进行合理优化,以防漏结构与引流结构设计为基础,提出一种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在一次性集尿袋开口下缘里侧设置吸附一个无菌棉球,既能够使一次性集尿袋贴于女婴会阴部附近留置时防止漏尿,而且可根据重力使无菌棉球吸收的尿液引流到尿袋内,通过改良一处结构而实现防漏与引流双重功能。当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设计人员是将每一个研发阶段所采取的可行方案进行多次改良,最终才得到趋于最佳优化的技术方案,同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也能够满足医护人员针对婴幼儿尿液留置的操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11.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于尿袋开口部里侧下边缘适当位置处增设无菌棉球用于吸收尿液,在防止尿液漏出的同时使吸附的尿液因重力作用而引流至尿袋底部,提升了尿液留置的便捷性。
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3.一种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用于婴儿处在头高脚低位置状态下的尿液留置,其袋体表面开设一个开口部以便采集尿液,此开口部下边缘内侧固定吸附一无菌棉球;该无菌棉球于吸收尿液状态下逐渐膨胀而令所在位置处的袋体部分向外鼓起形成用于防止尿液漏出的凸起部,同时,无菌棉球使其所吸附的逐渐增多的尿液因重力作用而流入尿袋底部。
14.针对以上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若形成相应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产品,则可针对各个部位进一步实施,具体技术手段包括:
15.无菌棉球顶端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开口部下边缘;
16.无菌棉球顶端形成一个外吸湿段,以便尿液经由外吸湿段流入至袋体内部。
17.进一步地,技术人员还可相应的实施为:
18.袋体内部的无菌棉球两侧分别设置一弧形的阻隔段,每一阻隔段的方向均为朝下设置;每一阻隔段与无菌棉球之间具有间隔。
19.以上的阻隔段顶面可分为外斜面与内斜面,且外斜面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高度高于内斜面的最高点,阻隔段的下端为球形。
20.另外,其中的袋体开口部内边缘设置内吸湿层;
21.其中,开口部通过设置在其外围的粘贴部覆盖一层覆膜。
22.本实用新型于尿袋开口部里侧下边缘适当位置处增设无菌棉球,在应用时,婴儿
处于头高脚低位的状态,随着棉球的吸收空间加大,无菌棉球逐渐膨胀而令所在位置处的袋体部分向外鼓起形成用于防止尿液漏出的凸起部;在无菌棉球的引流作用下,尿液逐渐增多时会因重力作用而自然地使已采集的尿液流入或滴入尿袋底部,提升了尿液留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3.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外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侧视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侧视角度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29.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带有阻隔段的内部示意图一;
30.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带有阻隔段的内部示意图二;
31.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其带有内吸湿层的内部示意图。
32.图中:
33.1、袋体;
34.2、粘贴部;
35.3、开口部;
36.4、无菌棉球;
37.5、下沿区域;
38.6、已采集的尿液;
39.7、阻隔段;701、外斜面;702、内斜面;
40.8、下端;
41.9、内吸湿层;
42.10、外吸湿段;
43.11、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44.本实用新型拟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在采用集尿袋对婴幼儿留置操作时,因袋体缺少同时
具备防漏与引流功能的结构设计而造成留取尿标本时尿液不够、未留取到尿液、或被大便污染而导致的各种标本留取失败的问题。
45.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主要以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一次性集尿袋内部结构为基础而便于令技术人员根据不同需求通过进一步实施相应技术手段来形成一种集尿袋产品,在应用过程中,是以一次性集尿袋的重要优点为主题,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涉及到的内容毕竟有限,并不会涉及到技术人员实施尺寸及选择材质,无论是欲实施相应的袋体尺寸还是采用何种棉球材质,这些相比现有的常规材质等均无改进之处,因而,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显然无需详细限制可能采用的有关袋体的尺寸、材质等,凡是能够推进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技术效果的均可尝试采用,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并结合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来轻易地优化。因而,设计人员必须重申,根据市面产品或以往的技术都可以选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对于不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之内的这些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无必要将每一个细节都细化出来。显然,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参照及实施的非常适合用于女婴的集尿袋结构,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使用需求,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的产品进行制造与测试,能够实际获得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以下对集尿袋结构的解析中逐步体现出来。
46.实施例一
4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正是在分析出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之后并结合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实施的,该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结构首先可用于新生儿(特别是女婴),其袋体1设置一个开口部3,在未使用状态下,该开口处通过设置在其外围的粘贴部2覆盖一层覆膜以确保产品应用之前保持清洁卫生及用于确认产品的完整,当即将使用时,操作者撕下覆膜而露出粘贴部2与开口部3。
48.进一步地,以上所实施的开口部3下边缘(若以图1图形所处方向为参照,下边缘为靠近肛门端)内侧固定吸附一个无菌棉球4,该无菌棉球4顶端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高于开口部3下边缘而形成一个外吸湿段10,以便在撕下覆膜而露出开口部3之后,能够直接观察到部分无菌棉球4。
49.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在应用时,由于婴儿取抬高床头位或婴儿处于坐姿,即婴儿处于头高脚低位的状态,尿袋紧贴女婴会阴部区域,无菌棉球4先从其外吸湿段10吸收尿液,随着棉球的吸收空间加大,无菌棉球4逐渐膨胀而令所在位置处的袋体1部分向外鼓起形成凸起部11,相当于形成一个密闭空间,从而有利于在防止尿液漏出的同时而使尿液继续由棉球吸附于尿袋内部,因而,在无菌棉球4的引流作用下,尿液逐渐增多时会因重力作用而自然地使已采集的尿液6流入或滴入尿袋底部,提升了尿液留置的便捷性;根据实验分析,若不设置该结构,临床上留取女婴,特别是新生儿女婴时,尿液很容易漏出。
50.另外,所实施的粘贴部2的下沿区域5可根据不同设计需求设置为弱粘性、强粘性、或无胶区域,并且该下沿区域5无论如何设置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
51.实施例二
52.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
袋,在与以上实施例同一构思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展开相关部位的结构设计,以寻求技术方案的优点,具体为:
53.在袋体1内部已实施无菌棉球4的基础上,于袋体1内部的无菌棉球4两侧分别设置一弧形的阻隔段7,每一阻隔段7的方向均为朝下设置且在集尿袋未使用状态下,每一阻隔段7与无菌棉球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当无菌棉球4逐渐吸附尿液时体积变大,则由阻隔段7阻挡,确保尿液顺利地向下流入袋底部;
54.相应地,为确保阻隔段7阻挡棉球的效果,所实施的阻隔段7顶面分为外斜面701、内斜面702,且外斜面701的最低点所在水平高度要高于内斜面702的最高点,以便促使阻隔段7因接触棉球所沾染的尿液沿着内斜面702向下流入袋底部;
55.进一步地,可根据不同设计需求,将阻隔段7的下端8设计为球形,以促进尿液顺利地向下流淌至袋底部。
56.实施例三
57.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用于收集婴幼儿尿标本的改良的一次性集尿袋,在与以上实施例同一构思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展开相关部位的结构设计,以寻求技术方案的优点,具体为:
58.在袋体1内部已实施无菌棉球4的基础上,于袋体1开口部3内边缘设置内吸湿层9,以防止尿液因意外溅出至开口部3,利于增强密封性与防漏功能。
59.本实用新型之技术方案也有利于启发技术人员日后进一步设计一系列相应的用于不同人群的集尿袋产品,但是,这些目的仅是在启示技术人员,并非全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因而,无需在此赘述。
6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实施例一”、“本实施例”、“具体实施”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6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设置”、“具有”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2.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无菌棉球设置在集尿袋开口部适当位置处而构成防漏与引流双重功能的技术方案,并且该技术方案没有实现超出本实用新型之外的预期效果;

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于集尿袋的外形、具体尺寸等进行等效替换;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


用本实用新型文本记载内容或说明书附图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