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矫正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11:00: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矫正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电芯是指单个含有正、负极的电化学电芯,一般情况下电芯不可直接使用。电芯分为铝壳电芯、软包电芯(又称"聚合物电芯")、圆柱电芯三种。通常手机电池采用的为铝壳电芯,蓝牙等数码产品多采用软包电芯,笔记本电脑的电池采用圆柱电芯的串并联组合。随着电子智能产品的日益发展,生产过程中对电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在实际上料过程中,需要额外对电芯的正负极进行校验,若电芯正负极放置错误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生产过程。现市面上在上料过程中大部分是先对电芯正负极方向统一放置在上料装置中,但由于人工放置容易出现错放或放歪等情况,从而对后续生产造成影响,降低实际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矫正上料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矫正上料装置,包括上料装置、第一x轴传送装置、第一移料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上料装置用于产品上料,所述上料装置侧端设有第一安装架,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x轴传送装置包括第二安装架和第一x轴驱动电机,所述第一x轴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移料装置与第一x轴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移料装置用于将产品从上料装置处传送至检测装置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架和检测柱,所述检测架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检测架上设有置物孔,所述检测柱活动安装在置物孔上。
7.进一步的,所述置物孔为长型孔。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移料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架、第一z轴驱动件、第一旋转驱动件和取料杆,所述第一连接架与第一x轴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z轴驱动件安装在第一连接架上,所述第一z轴驱动件驱动第一旋转驱动件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件驱动取料杆进行旋转。
9.进一步的,所述取料杆底端连接有若干吸头,所述吸头用于吸取产品。
10.进一步的,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x轴驱动件、第二旋转驱动件和上料盘,所述第二x轴驱动件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安装在第二连接架上,所述第二旋转驱动件与上料盘驱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上料盘上设有若干置料架,所述置料架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所述底板安装在上料盘上,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结构相同且对称安装在第一定位架上,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上均设有若干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为l型结
构。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回收仓,所述回收仓位于检测装置侧端。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架上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位于检测装置侧端,所述定位座包括安装台、若干第三定位架和定位托板,所述安装台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上,所述安装台为圆形结构,所述第三定位架排列在安装台上端并与安装台相螺接,所述定位托板安装在第一安装台上,所述定位托板的上方向靠近定位座一端延伸形成托臂,所述托臂与各第三定位架相卡接。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x轴传送装置上安装有第二移料装置,所述第二移料装置通过同步杆与第一移料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料装置与第一移料装置在第一x轴传送装置进行同步运动。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移料装置包括第三连接架、第二z轴驱动件和移料杆,所述第三连接架与第一x轴传送装置滑动连接,所述第二z轴驱动件安装在第三连接架上,所述第二z轴驱动件驱动移料杆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第一移料装置上设置第一旋转驱动件,可在产品传送过程中对产品的极耳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并在传输过程中设置检测装置对产品进行极耳的正负极检测,对调整方向后的产品进行正负极检测,从而完成对产品上料的位置和方向符合使用需求,有效提高产品上料的精确性,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本技术中第一x轴传送装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本技术中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本技术中置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本技术中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上料装置;11、第二x轴驱动件;12、第二旋转驱动件;13、上料盘;111、第二连接架;
24.2、第一x轴传送装置;21、第二安装架;22、第一x轴驱动电机;
25.3、第一移料装置;31、第一连接架;32、第一z轴驱动件;33、第一旋转驱动件;34、取料杆;341、吸头;
26.4、检测装置;41、检测架;42、检测柱;411、置物孔;
27.5、第一安装架;
28.6、置料架;61、底板;62、第一定位架;63、第二定位架;64、定位杆;
29.7、回收仓;
30.8、定位座;81、安装台;82、第三定位架;83、定位托板;831、托臂;9、第二移料装置;91、第三连接架;92、第二z轴驱动件;93、移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
32.具体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包括上料装置1、第一x轴传送装置2、第一移料装置3和检测装置4,上料装置1用于产品上料,上料装置1侧端设有第一安装架5,检测装置4安装在第一安装架5上,第一x轴传送装置2包括第二安装架21和第一x轴驱动电机22,第一x轴驱动电机22安装在第二安装架21上,第一移料装置3与第一x轴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使用时通过第一x轴传送装置2驱动第一移料装置3将产品从上料装置1处传送至检测装置4处。
33.第一移料装置3包括第一连接架31、第一z轴驱动件32、第一旋转驱动件33和取料杆34,第一连接架31与第一x轴驱动电机22驱动连接,第一z轴驱动件32安装在第一连接架31上,第一z轴驱动件32驱动第一旋转驱动件33沿z轴方向移动,第一旋转驱动件33驱动取料杆34进行旋转,取料杆34底端连接有两个吸头341,吸头341用于吸取产品。因此产品在进行x轴运动的同时也通过第一旋转驱动件33进行旋转,从而对产品的方向进行调整,并将放置正确的产品传送至检测装置4上。
34.第一x轴传送装置2上安装有第二移料装置9,第二移料装置9位于第一移料装置3的左端,第二移料装置9通过同步杆与第一移料装置3固定连接,因此第二移料装置9与第一移料装置3在第一x轴传送装置2上进行同步运动,第二移料装置9与第一x轴传送装置2滑动连接。
35.第二移料装置9包括第三连接架91、第二z轴驱动件92和移料杆93,第三连接架91与第一x轴传送装置2滑动连接,第二z轴驱动件92安装在第三连接架91上,第二z轴驱动件92驱动移料杆93在z轴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移料杆93在x轴和z轴方向上的移动。
36.检测装置4包括检测架41和检测柱42,检测架41安装在第一安装架5上,检测架41上设有置物孔411,检测柱42活动安装在置物孔411上,置物孔411为长型孔,通过设计长型孔使用时可将检测柱42插入长型孔任意位置,可便于检测架41和检测柱42的连接,可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对检测柱42的位置进行调整。产品经第一移料装置3传送至检测架41上,且检测柱42与产品相抵接,通过检测柱42对产品的正负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正负极放置方向正确,提高产品上料的精准性。
37.第一安装架5上设有回收仓7,回收仓7位于检测装置4侧端,用于回收检测装置4中检测不及格的产品。
38.请结合图3-图4,上料装置1包括第二x轴驱动件11、第二旋转驱动件12和上料盘13,第二x轴驱动件11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架111,第二旋转驱动件12安装在第二连接架111上,第二旋转驱动件12与上料盘13驱动连接。上料盘13上设有四个置料架6,置料架6沿上料盘13的上端面均匀排列,可将待上料产品堆叠在各置料架6内,可提高上料盘13的装载能力。
39.置料架6包括底板61、第一定位架62和第二定位架63,底板61安装在上料盘13上,第一定位架62和第二定位架63结构相同且对称安装在第一定位架62上,第一定位架62和第二定位架63均为u型结构,第一定位架62和第二定位架63上均设有两个定位杆64,定位杆64为l型结构,通过设置四个定位杆64对产品四个角进行定位,确保第一移料装置3在取料过程中产品不会发生移动等情况,进而保证产品的传送效率。
40.请结合图5,第一安装架5上设有定位座8,定位座8位于检测装置4侧端,定位座8包
括安装台81、若干第三定位架82和定位托板83,安装台81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架5上,安装台81为圆形结构,第三定位架82排列在安装台81上端并与安装台81相螺接,定位托板83安装在第一安装台81上,定位托板83的上方向靠近定位座8一端延伸形成托臂831,托臂831与各第三定位架82相卡接。使用时第二移料装置9将产品从检测装置4处传送至定位座8处,通过定位座8将产品放置正确并用于下一步生产,此时产品放置在托臂831上,本实施例中设有四个第三定位架82,通过第三定位架82对放置在托臂831上的产品进行限位,保证产品正负极方向和产品位置均放置正确。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第一移料装置上设置第一旋转驱动件,可在产品传送过程中对产品的极耳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并在传输过程中设置检测装置对产品进行极耳的正负极检测,对调整方向后的产品进行正负极检测,从而完成对产品上料的位置和方向符合使用需求,有效提高产品上料的精确性,提高产品质量。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前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前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