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8:07: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蜗壳风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


背景技术:

2.蜗壳风机,也叫蜗壳式离心风机,因能够产生负压而被广泛应用于吸尘器、扫地机等领域。蜗壳风机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叶轮迫使气体旋转,气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叶轮四周甩出,通过蜗壳将气体速度能转换成压力能,当叶轮内的气体排出后,叶轮内的压力低于进风口压力,新的气体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吸入叶轮,气体就会源源不断地从出口输出。
3.叶轮作为蜗壳风机产生负压的关键部件,是蜗壳风机设计的重点。目前的蜗壳风机主要由上盖板、下盖板及若干叶片组成,在组装时,需要将叶片分别与上盖板与下盖板进行焊接组装。
4.然而,这种组装结构在实际操作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叶轮的叶片的数量存在多个,组装时需要逐个焊接固定,费时费力,严重降低叶轮的组装效率;其次,叶片通常为带弧度结构,而且有安装方向,逐个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接错误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本技术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能够避免组装错误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种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包括:
8.底轮,所述底轮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各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均位于所述底轮的中心位置处,各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均往所述底轮的四周延伸,各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
9.扇叶组件,所述扇叶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固定轮及若干叶片,各所述叶片呈圆周地等距设置于所述固定轮上,各所述叶片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固定轮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柱,所述底轮与所述扇叶组件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叶片的部分分别容置于各所述限位槽内,且各所述第一定位柱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一定位孔;及
10.盖环,所述盖环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所述盖环与所述扇叶组件相扣合时,以使各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设各所述第二定位孔,且各所述叶片均与所述盖环相抵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轮的一侧面往另一侧面的方向凹陷,以使所述底轮的一侧面形成凹形面,所述底轮的另一侧面形成凸形面,各所述限位槽均位于所述凸形面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轮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分别从所述凹形面及所述凸形面凸出。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柱上开设有固定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轮上还设置有若干加固块,各所述加固块分别与所述固定柱连接,且各所述加固块分别与所述凸形面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扇叶组件还包括定位环,各所述叶片均与所述定位环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固定轮同轴心设置,所述底轮与所述扇叶组件相扣合时,以使所述定位环套在所述固定柱上。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为腰型孔结构。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包括定位部及收料部,所述收料部与所述定位部相连通,且所述收料部的孔径大于所述定位部的孔径。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孔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结构等同。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为塑胶结构。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本实用新型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包括底轮、扇叶组件及盖环,底轮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各限位槽的一端均位于底轮的中心位置处,各限位槽的另一端均往底轮的四周延伸,各限位槽的底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扇叶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固定轮及若干叶片,各叶片呈圆周地等距设置于固定轮上,各叶片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固定轮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柱,底轮与扇叶组件相扣合时,以使各叶片的部分分别容置于各限位槽内,且各第一定位柱分别穿设各第一定位孔,盖环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盖环与扇叶组件相扣合时,以使各第二定位柱分别穿设各第二定位孔,且各叶片均与盖环相抵接。如此,通过设置叶片与限位槽相适配,设置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相适配,设置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相适配,能够使得底轮、扇叶组件及盖环可以快速且准确地组装,从而能够提高叶轮的组装效率,同时避免组装出错。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27.请参阅图1,一种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10,包括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通过将扇叶组件200与底轮100扣合后,再将盖环300扣合在扇叶组件200上,使得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能够实现快速定位,从而能够快速地焊接固定为叶轮10。
28.具体地,请参阅图1,底轮100上开设有若干限位槽110,各限位槽110的一端均位于底轮100的中心位置处,各限位槽110的另一端均往底轮100的四周延伸,各限位槽110的底
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定位孔120。
29.需要说明的是,底轮100上开设有若干的限位槽110,其中各限位槽110在底轮100上呈放射状结构,具体地,各限位槽110的一端均位于底轮100的中心位置处,各限位槽110的另一端往底轮100的四周延伸。而且限位槽110具有一定的弧度。进一步地,在每一个限位槽110的底壁上,均开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120,因此开设了多少个限位槽110,便相应地开设有多少个第一定位孔120。
30.请参阅图1,扇叶组件200包括一体成型结构的固定轮210及若干叶片220,各叶片220呈圆周地等距设置于固定轮210上,各叶片220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30,固定轮21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定位柱240,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相扣合时,以使各叶片220的部分分别容置于各限位槽110内,且各第一定位柱230分别穿设各第一定位孔120。
31.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轮210、各叶片220、各第一定位柱230及各第二定位柱240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各叶片220分别固定设置在固定轮210的底面上,在每一个叶片220远离固定轮210的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30,因此第一定位柱230的数量与叶片220的数量相一致,并且叶片220的数量也与限位槽110的数量相一致。进一步地,在固定轮210上呈圆周地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柱240,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定位柱240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定位柱230的数量不一致。一实施例中,扇叶组件200可以是塑胶结构,因此固定轮210、各叶片220、各第一定位柱230及各第二定位柱240均为塑胶结构,使得固定轮210、各叶片220、各第一定位柱230及各第二定位柱240能够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
32.请参阅图1,盖环300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定位孔310,盖环300与扇叶组件200相扣合时,以使各第二定位柱240分别穿设各第二定位孔310,且各叶片220均与盖环300相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在盖环300上开设有呈圆周分布的若干第二定位孔310,其中第二定位孔310的数量与第二定位柱240的数量相一致。一实施例中,盖环300为塑胶结构。
33.下面对本技术的便于组装的蜗壳风机叶轮10的组装原理及效果进行说明。当将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相互依次扣合在一起时,其中在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之间,能够使得各叶片220的部分结构容置在各限位槽110内,并且使得各第一定位柱230分别从各第一定位孔120中穿过,如此,能够使得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快速且准确地扣合在一起。而在扇叶组件200与盖环300之间,使得各第二定位柱240分别从各第二定位孔310中穿过,能够使得盖环300与扇叶组件200快速且准确地扣合在一起,如此,将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依次扣合为一个整体后,再分别对各第一定位柱230及各第二定位柱240进行热压,使得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被固定为叶轮10,如此,能够提高对叶轮10的组装效率,而且将各叶片220与固定轮210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使得扇叶组件200与底轮100及盖环300扣合固定时,能够避免组装出错。
34.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底轮100的一侧面往另一侧面的方向凹陷,以使底轮100的一侧面形成凹形面130,底轮100的另一侧面形成凸形面140,各限位槽110均位于凸形面140上。
35.需要说明的是,凸形面140用于与扇叶组件200共同围成叶轮10的风道,为了提高叶轮10的负压效果,因此将底轮100设置为具有倾斜度的凸形面140,如此,当叶轮10的空气吸入各叶片220之间时,能够使得气流沿着凸形面140的表面从叶轮10的四周流出。
36.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底轮100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400,固定柱
400分别从凹形面130及凸形面140凸出。需要说明的是,当底轮100、扇叶组件200及盖环300固定为叶轮10后,为了能够对叶轮10进行固定以驱动其转动,因此在底轮100上设置固定柱400,使得外部的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驱动固定柱400以驱动叶轮10进行转动。
37.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固定柱400上开设有固定孔410。需要说明的是,进一步地,通过在固定柱400上开设固定孔410,其中固定孔410贯穿固定柱400,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形成的叶轮10进行固定驱动。
38.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底轮100上还设置有若干加固块500,各加固块500分别与固定柱400连接,且各加固块500分别与凸形面140连接。
3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固定柱400与底轮100之间的结构强度,在底轮100与固定柱400之间安装加固块500,其中加固块500分别与底轮100与固定柱400固定连接。一实施例中,底轮100、固定柱400与加固块500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底轮100、固定柱400与加固块500均为塑胶结构。
40.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扇叶组件200还包括定位环250,各叶片220均与定位环250固定连接,且定位环250与固定轮210同轴心设置,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相扣合时,以使定位环250套在固定柱400上。
4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各叶片220的结构强度,因此设置了定位环250,使得各叶片220均与定位环250固定连接。例如定位环250为圆环结构,定位环250与固定轮210同轴心设置。如此,当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相扣合时,还能够使得定位环250与固定柱400套接固定,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底轮100与各叶片220之间的结构强度。
42.请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20为腰型孔结构。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20还可以是圆孔结构。
43.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20包括定位部121及收料部122,收料部122与定位部121相连通,且收料部122的孔径大于定位部121的孔径。
44.需要说明的是,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之间通过由第一定位柱230穿过第一定位孔120实现扣合固定,为了使得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之间固定为一个整体,因此需要将第一定位柱230穿过第一定位孔120后,对第一定位柱230进行热压,从而使得第一定位柱230的发生变形而增大直径,进而使得第一定位柱230被卡紧在第一定位孔120内。而对第一定位柱230进行热压时,第一定位柱230的端部会发生变形,为了表面第一定位柱230从底轮100的底面凸出,因此设置第一定位孔120由定位部121与收料部122组成的结构,其中收料部122的孔径大于定位部121,当对第一定位柱230进行热压时,第一定位柱230的形变结构会陷入在收料部122内,从而能够使得底轮100与扇叶组件200可靠固定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第一定位柱230从底轮100的底面凸出。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310的结构与第一定位孔120的结构等同,亦即第二定位孔310也可以为圆孔结构或者为腰型孔结构。对应地,第二定位柱240与第一定位柱230的结构也等同。
4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