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自动电气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7:27: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电气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气连接广义上是指电气产品中所有电气回路的集合,现有的对接装置是通过手动插拔线缆,要么采用离线式自动插拔线缆,其对插的精度难以把控,活动端具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对插失误,其准确性较低,且稳定较差,在工作中其工作的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电气连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对接装置是通过手动插拔线缆,要么采用离线式自动插拔线缆,其对插的精度难以把控,活动端具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对插失误,其准确性较低,且稳定较差,在工作中其工作效率较差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电气连接装置,包括支板,所述支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气缸,四个支板内分别卡接有两个直线轴承,所述支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四个支板的下表面与同一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气缸的下表面与同一个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公座,所述公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大电流公端子,所述公座内卡接有两个导向杆,两个导向杆的正面分别两个直线轴承背面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板的背面设置有母座,所述导向杆的形状与母座正面开设槽孔的形状相适配。
7.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传动杆,且四个传动杆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环,所述传动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上表面通过销轴与固定板的下表面铰接,所述传动块的右侧面与限位夹的左侧面搭接,所述限位夹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档杆,所述档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卡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表面螺纹连接有四个转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槽,所述限位夹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簧,所述复位拉簧的左端与传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母座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五个大电流母端子,所述支板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弹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所述母座的下表面与固定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簧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母座的背面和固定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连接板的背面卡接有两个插销,两个插销正面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弹簧与同一个母座的背面卡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卡槽,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四个挡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自动电气连接装置,通过设置气缸、公座、母座和弹簧,在使用时先将外置连接器与分别卡入四个安装槽中,随后将把手环向左拉动,把手环带动传动杆利用限位夹对外置连接器进行卡接,其活动端随产品流至当前老化位,固定板上方的气缸运行向后推出,同时带动支板内直线轴承和导向杆,气缸推动公座移动,当公座移动到适当位置后通过导向杆插入固定连接板上方的母座中,此时大电流公端子配合大电流母端子进行操作,弹簧会吸收流水线带来的误差,通过接近开关的感应来确认是否对插成功,老化完成气缸带动公座退回,该方式与原先相比,无需手动操作插拔线缆,且运行的位置控制较为精准,有效的降低了运行时带来的误差,避免了对插失误的情况发生,从而保障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
17.2、该自动电气连接装置,通过设置挡块和卡槽,需要对外置连接盒进行安装时,将外置连接盒卡入卡槽中,随后将挡块进行转动,当挡块旋转至卡槽正上方后对外置连接盒进行限位,卡槽具有限位的作用,通过卡槽和挡块的配合,有效的避免了外置连接盒在使用中发生晃动的情况,其槽孔的方式较为方便,便于技术人员对外置连接盒进行快速的拆装。
18.3、该自动电气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直线轴承、固定板和固定连接板,直线轴承本身硬度较高,在使用中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保障了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寿命,通过固定板使得上方的气缸和直线轴承能够正常的运行,保障了本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固定连接板对母座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了母座因外界碰撞导致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缸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座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传动块与限位夹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支板、2气缸、3直线轴承、4固定板、5接近开关、6公座、7大电流公端子、8导向杆、9母座、10大电流母端子、11弹簧、12插销、13固定连接板、14挡块、15卡槽、16传动杆、17把手环、18传动块、19限位夹、20档杆、21定位槽、22定位杆、23转纽、24安装槽、25复位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6.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电气连接装置,包括支板1,通过设置支板1,通过支板1对直线轴承3进行有效的限位,避免了直线轴承3在使用中发
生偏离的情况,使得直线轴承3能够有规律的进行移动,支板1的数量为四个,支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气缸2,四个支板1内分别卡接有两个直线轴承3,通过设置直线轴承3,直线轴承3本身硬度较高,在使用中不易发生变形或断裂,保障了本装置的正常使用寿命,支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板4,通过设置固定板4,通过固定板4使得上方的气缸2和直线轴承3能够正常的运行,保障了本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四个支板1的下表面与同一个固定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气缸2的下表面与同一个固定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接近开关5,接近开关5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公座6,公座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大电流公端子7,公座6内卡接有两个导向杆8,两个导向杆8的正面分别两个直线轴承3背面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支板1的背面设置有母座9,导向杆8的形状与母座9正面开设槽孔的形状相适配,限位夹1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簧25,复位拉簧25的左端与传动块1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27.固定板4的下表面设置有四个传动杆16,且四个传动杆16相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把手环17,传动杆1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传动块18,传动块18的上表面通过销轴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铰接,传动块18的右侧面与限位夹19的左侧面搭接,限位夹19的正面和背面均卡接有档杆20,档杆20的顶端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传动块18的上表面开设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内卡接有定位杆22,定位杆22的顶端与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板4上表面螺纹连接有四个转纽23,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槽24。
28.具体的,如图1所示,固定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卡槽15,通过设置卡槽15,卡槽15具有限位的作用,通过卡槽15和挡块14的配合,有效的避免了外置连接盒在使用中发生晃动的情况,固定板4的上表面通过销轴铰接有四个挡块14,固定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垫。
29.具体的,如图2所示,母座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五个大电流母端子10,支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两个弹簧11,支板1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连接板13,通过设置固定连接板13,固定连接板13对母座9进行有效的防护,避免了母座9因外界碰撞导致变形或损坏的情况发生,母座9的下表面与固定连接板1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弹簧11正面的一端和背面的一端分别与母座9的背面和固定连接板13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板13的背面卡接有两个插销12,两个插销12正面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弹簧11与同一个母座9的背面卡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1.在使用时先将外置连接器与分别卡入四个安装槽24中,随后将把手环17向左拉动,把手环17带动传动杆16通过销轴带动传动块18转动,传动块18在旋转中将限位夹19向外推动,定位杆22顺着定位槽21滑动,当限位夹19移动到适当位置后对外置连接器进行卡接,随后将转纽23进行转动对传动杆16进行卡接,其活动端随产品流至当前老化位,固定板4上方的气缸2运行向后推出,同时带动支板1内直线轴承3和导向杆8,气缸2推动公座6移动,当公座6移动到适当位置后通过导向杆8插入固定连接板13上方的母座9中,此时大电流公端子7配合大电流母端子10进行操作,弹簧11会吸收流水线带来的误差,通过接近开关5的感应来确认是否对插成功,老化完成气缸2带动公座6退回,需要对外置连接盒进行安装时,将外置连接盒卡入卡槽15中,随后将挡块14进行转动,当挡块14旋转至卡槽15正上方后对外置连接盒进行限位。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