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4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


背景技术:

2.喷墨打印设备喷头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打印质量,因此,为了保证打印质量,需要定期对使用过后的喷头进行维护,清理掉喷头上多余的墨渣。
3.现有技术中,喷头清理时,喷头的下方设置有接墨装置,接墨装置一般包括:用于承接墨渣的接墨盘、滑轨以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可以驱动接墨盘在滑轨上滑动,当清理时,接墨盘可以滑动到喷头下方的接墨位置,清理完时,接墨盘可以滑动到非接墨位置进行墨渣处理。
4.但是,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墨渣不会掉落至接墨盘以外的地方,通常将接墨盘的尺寸设计的较大,但较大的接墨盘同时也会占用较大的存放空间,不利于降低打印机设备的整体体积。除此之外,现有接墨盘在针对某些特定位置的喷头进行废墨回收时,受限于导轨本身的线性设置,较难调整角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接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接墨装置无法根据喷墨头位置灵活调整接墨盘的接墨角度或位置的问题,避免出现接墨不完全,以至于污染、损坏打印机的情况,同时还能解决现有接墨盘收纳不便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接墨盘线性移动,所述接墨盘的线性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接墨盘的长度方向;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接墨盘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接墨盘实现在接墨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所述接墨盘在接墨状态具有一接墨角度及一接墨位置,在收纳状态具有一收纳角度及一收纳位置;从收纳状态切换至接墨状态,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收纳位置线性移动到接墨位置,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收纳角度旋转至接墨角度;从接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接墨角度旋转至收纳角度,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接墨位置线性移动至收纳位置。
7.本方案中,收纳角度具体为接墨盘所处的平面旋转至与线性移动方向近似平行时的角度,优选的,接墨盘平面与线性移动方向平面形成的角度为0
°
~15
°
;收纳位置为接墨盘线性移动至与打印机喷墨头近乎齐平的高处,确保不影响喷墨头对打印介质进行喷墨打印为基准。接墨角度具体为接墨盘从前述收纳角度在旋转机构的驱动下,旋转至打印机喷墨头的下方时呈现的角度,以确保能完全覆盖喷墨头流出的废墨为基准;所述接墨位置为接墨盘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线性移动至相对收纳位置的低处,以确保旋转机构能够正常旋转接墨盘至前述接墨角度为基准。实际运行时,接墨盘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着预设方向线性移动,旋转机构的驱动端与接墨盘连接,用以驱动接墨盘旋转至前述接墨角度或收纳
角度。为了使接墨盘从收纳状态切换至接墨状态,运行接墨装置后,控制系统首先控制驱动机构驱动接墨盘从收纳位置移动到接墨位置,接着运行旋转机构,其驱动端驱动接墨盘旋转至接墨角度;为了使接墨盘从接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控制系统调整为先运行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接墨角度旋转至收纳角度,接着,再控制驱动结构驱动接墨盘从接墨位置线性移动至预设的收纳位置。通过上述方案,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接墨装置无法根据喷墨头位置灵活调整接墨盘的接墨角度或位置的问题,避免出现导致接墨不完全,以至于污染、损坏打印介质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解决现有接墨盘收纳不便的问题。
8.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接墨盘的两侧设有导轨,所述导轨固定在打印机机架上且向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接墨盘线性移动的方向与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一致。本方案中,由于在接墨盘的两侧设置了导轨,导轨的预设方向即就是接墨盘的线性移动方向,从而使接墨盘的在线性移动中切换接墨位置和收纳位置时更加的稳定,有利于确保接墨装置的长久正常运行,降低维护成本。
9.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还包括线性板,所述接墨盘和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线性板上,所述线性板滑设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线性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线性移动方向;所述线性板线性移动至接墨位置,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从收纳角度旋转至接墨角度。本方案中,由于设置了线性板,那么可以为接墨盘和旋转机构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便于设置旋转机构的旋转角度,同时,驱动机构也可直接与线性板连接,获得足够的连接面积,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有助于接墨盘的平稳移动。
10.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接墨盘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两端设有同步齿轮,与所述同步轴垂直的方向设有与所述同步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固定设于打印机机架上;所述接墨盘相对打印机机架线性移动,所述同步轴两端的同步齿轮同步在所述齿条上啮合滚动。本方案中,设于所述接墨盘上的同步轴随着接墨盘一起作同方向线性移动的同时沿自身轴向转动,并带动固定在其两端的齿轮同时转动,进一步地使得齿轮在与之相互啮合的齿条上同步滚动,从而确保接墨盘的两侧能同步移动。本方案的接墨装置运行时,即使接墨盘的一侧出现偏移原本线性移动方向的趋势,由于两侧齿轮啮合齿条沿线性移动方向滚动,那么就可以为同步轴提供线性方向的推动力,同步轴进一步将此推动力传导至出现偏移原线性移动方向趋势的一侧,起到纠正轨道的作用。因此,接墨盘的两端可以持续地保持同步线性移动,避免出现卡顿现象,使得接墨盘滑动更加平稳、顺畅,也有利于保持接墨装置良好的运行情况,从而降低维护成本。本方案的打印机接墨装置,还设置齿条的宽度大于齿轮的宽度,以确保齿轮可以完全啮合地在齿条上滚动,避免同步轴出现颠簸,移动不畅的情况,有助于使接墨盘的线性移动更加平稳。
11.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旋转机构的驱动端具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所述接墨盘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旋转轴两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接墨盘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旋转,以使所述接墨盘摆动至接墨角度。本方案中,由于设置了旋转轴,且通过设置旋转轴两端的主动齿轮与安装在接墨盘上的从动齿轮啮合,那么即使接墨盘的两侧跨度较大,也可以确保旋转机构可以对两侧提供同步地旋转扭力,保证接墨盘切换接墨角度或者收纳角度时的流畅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接墨装置的长时间正常运行。
12.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接墨盘通过安装板安装在所述线性板上,所
述安装板上铰接设置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向上还连接有铰接板,所述铰接板用以固定连接所述接墨盘,并使所述接墨盘铰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啮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旋转,传动所述铰接板偏转,从而带动所述接墨盘。本方案中,由于在接墨盘和线性板之间设置了安装板连接,那么可以使二者的连接更加牢靠,有利于提高接墨盘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板可以用以承接更多的必要零部件,其中设置了铰接板,以铰接接墨盘,那么当旋转机构驱动主动齿轮啮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旋转,即可传动所述铰接板偏转,从而使接墨盘旋转切换接墨角度或者收纳角度。
13.进一步地,为了对接墨盘的旋转角度起到限制作用,提供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弧形导槽,所述铰接板通过导向轴沿所述导槽偏转。本方案中,由于设置了弧形导槽,从而可以限制铰接板上的导向轴的偏转路径,达到物理控制接墨盘旋转角度的作用,以避免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接墨盘未按照预设的角度旋转而非正常碰触其他打印机零部件的情况,有助于打印机的整体维护。
14.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感应件,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感应件相匹配的第一感应槽和第二感应槽;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接墨盘旋转,带动所述感应件的感应端在所述第一感应槽和所述第二感应槽之间偏转。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一感应槽和第二感应槽安装于安装板上的不同位置,使感应件以弧形轨迹偏转于所述两个感应槽之间,由于感应件设置在从动齿轮上,那么从动齿轮带动铰接板偏转的角度和距离受到感应件位移轨迹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连接在铰接板上的接墨盘的旋转角度进行自动控制。
15.进一步地,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于打印机机架上,所述导轨的轨道相对所述滑块线性移动;所述线性板包括第一线性板和第二线性板,所述第一线性板和所述第二线性板错开设置在所述导轨轨道上;所述第一线性板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线性板用以装配所述接墨盘和所述旋转机构。本方案中,由于采用滑块固定,轨道可滑动的设计,而轨道较长,因此可以在无需引入其他连接组件的情况下安装较多的零部件,利于接墨装置整体结构的简单化。同时,由于第一线性板和第二线性板错开设于轨道上,分别用以承载不同的零部件,使得接墨装置整体受力均匀,各组件间的连接更加牢靠,有助于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使接墨装置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16.进一步地,为了使接墨盘符合收集废墨并排出的要求,提供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所述接墨盘上还设有:输出部;凹槽,沿所述接墨盘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凹槽的端部设有连通孔;所述凹槽用以接收废墨,废墨通过所述连通孔,从所述输出部流出接墨接墨盘。本方案,接墨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接墨盘旋转至接墨角度,接墨盘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相对倾斜角度,所述输出部设于接墨盘的低处,因此接墨盘接收废墨后,废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倾斜面倾泻,经过连通孔,从输出部排出接墨盘。本方案结构简单,实现废墨的完全收集和自动排出,减少接墨装置使用过程的人力劳动,提高废墨处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提供一种接墨盘可以灵活旋转以调节接墨角度的接墨装置,解决现有接墨装置无法根据喷墨头位置灵活调整接墨盘的接墨角度或位置的问题,避免出现接墨不完全,以至污染、损坏打印机的情况,同时还能解决现有接墨盘收纳不便的问题。同时,接墨盘的两侧可以同步线性移动,通过在接墨盘长度方向上设置同步轴以及与之匹配的齿轮齿条,使接墨盘的两侧实现同步线性移动,从而解决现有
的两侧大跨度接墨盘滑动不流畅,滑动过程中两侧不稳定、不同步的现象,避免接墨装置移动不到位的问题,还有助于减少接墨装置维护和故障频率,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1。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2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接墨盘100结构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510的正面视角结构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510的侧面视角结构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510和旋转轴310连接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机构300和安装板510连接部位的局部结构图。
26.附图标记:接墨盘100、凹槽110、连通孔120、输出部130、驱动机构200、旋转机构 300、旋转轴310、主动齿轮311、第一线性板400、支撑位410、转接板420、第二线性板500、安装板510、从动齿轮511、感应件512、第一感应槽513a、第二感应槽513b、铰接板514、导槽515、第一安装孔516、第二安装孔517、从动轴518、导向轴519、导轨600、同步轴 700、同步齿轮710、齿条800。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8.实施例1
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打印机接墨装置,包括接墨盘100、驱动机构200和旋转机构300。接墨盘10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接墨盘100的线性移动方向,其中驱动机构200 安装在接墨盘100的两侧,用以驱动接墨盘100作线性移动至接墨位置或者收纳位置;旋转机构300安装在接墨盘100的一侧,用以驱动接墨盘100旋转至接墨角度或者收纳角度。
30.可以理解,为了使接墨盘100从收纳状态切换至接墨状态,运行接墨装置后,控制系统首先控制驱动机构200驱动接墨盘100从图1所示收纳位置自上而下移动,直至预设的接墨位置,接着运行旋转机构300,其驱动端驱动接墨盘100从图1所示的位置往远离视角的低处旋转至预设的接墨角度;为了使接墨盘100从接墨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控制系统调整为先运行旋转机构300驱动所述接墨盘100从接墨角度旋转至收纳角度,接着,再控制驱动结构驱动接墨盘100从接墨位置线性移动至预设的收纳位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接墨装置无法根据喷墨头位置灵活调整接墨盘100的接墨角度或位置的问题,避免出现接墨不完全,以至于污染、损坏打印介质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能解决现有接墨盘100收纳不便的问题。
31.更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接墨盘100的两侧设有导轨600,驱动机构200驱动接墨盘100沿着导轨600的延伸方向作线性移动。可以理解,设置线性导轨600 有利于使接墨盘100的线性移动更加稳定,有助于保证接墨装置的整体长期正常运行,减少维护费用。
32.更详细地,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轨600的滑块通过额外的固定件加固设置在打印机机架上,而导轨600的轨道相对滑块线性移动;导轨600的轨道上架设有第一线性板400和第二线性板500,其中,第一线性板400的两侧设于轨道的最上端,第二线性板 500的两侧固定设在轨道的最下端,与此同时,第一和第二线性板的两侧还通过设置连接件实现可拆卸连接,从而组成了矩形的框架结构,并进一步地装配至导轨600的轨道上;再者,第一线性板400的两端与驱动机构200的驱动端连接,第二线性板500上安装有接墨盘100 和旋转机构300,旋转机构300设于接墨盘100的一侧,旋转机构300的驱动端驱动接墨盘 100旋转。
33.可以理解,由于轨道相比于滑块具有较长的长度,因此可以在无需引入其他连接组件的条件下安装接墨装置所需的零部件,使得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便于装卸和维护。同时,由于第一线性板400和第二线性板500错开设于轨道的两端,且分别用以承载不同的零部件,使得接墨装置整体受力均匀,各组件间的连接更加牢靠,有助于提高运行时的稳定性,使接墨装置长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再者,第一线性板400和第二线性板500以具有一定刚性强度的连接件连接成线性框架整体,提高了线性板承载能力,有利于接墨装置运行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确保接墨装置长时间正常运行。
34.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接墨盘100的长度方向上设有同步轴700,其具体设于第一线性板400上,并通过轴承固定座支撑;同步轴700的两端设有同步齿轮710,与同步轴 700垂直的方向设有与同步齿轮710啮合的齿条800,齿条800固定设于打印机机架上;接墨盘100沿着导轨600线性移动,同步轴700两端的同步齿轮710同步在齿条800上啮合滚动。
35.可以理解,当所述驱动机构200驱动接墨盘100沿着导轨600作线性移动至实际接墨位置或者从接墨位置返回收纳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同步轴700两端的齿轮同步在所述齿条800 上啮合滚动,以使接墨盘100的两端保持同步线性移动。本实施例打印机接墨装置运行时,设于接墨盘100长度方向上的同步轴700随着第一线性板400一起作同方向线性移动,同时沿自身轴向转动,并带动固定在其两端的齿轮同步在与之相互啮合的齿条800上滚动。由于本实施例中,线性板和接墨盘100属于同一个线性移动系统,因此,当接墨盘100的一侧出现偏移原本线性移动方向的趋势,由于同步轴700两端齿轮啮合齿条800沿线性移动方向滚动,那么就可以为同步轴700提供线性方向的推动力,可以理解,同步轴700可以进一步地将此推动力传导到出现偏移原线性移动方向趋势的一侧,起到纠正轨道的作用。因此,线性移动系统的两侧可以持续地保持同步线性移动,以避免接墨盘100滑动过程出现卡顿现象,使得滑动更加平稳、顺畅,也有利于接墨装置保持良好的运行情况,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36.更具体的,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机构300的驱动端具有旋转轴310,旋转轴310沿接墨盘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旋转轴310两端固定有主动齿轮311,接墨盘100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311啮合的从动齿轮511,所述主动齿轮311啮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511旋转,以使所述接墨盘100摆动至接墨角度。可以理解,由于设置了旋转轴310,且通过旋转轴310两端的主动齿轮311与安装在接墨盘100上的从动齿轮511啮合,那么即使接墨盘100的两侧跨度较大,也可以确保旋转机构300可以对两侧提供同步地旋转扭力,保证接墨盘100切换接墨角度或者收纳角度时的流畅性和稳定性,有助于接墨装置的长时间正常运行。
37.更详细地,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中,接墨盘100通过安装板510安装在第二线性
板 500上,安装板510上通过第二安装孔517铰接设置从动齿轮511;从动齿轮511的轴向上通过从动轴518轴连接铰接板514,铰接板514用以固定连接接墨盘100,并使接墨盘100铰接在安装板510上;主动齿轮311活动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一安装孔516中,啮合带动从动齿轮511旋转,传动所述铰接板514偏转,从而带动接墨盘100。
38.可以理解,由于在接墨盘100和第二线性板500之间通过安装板510连接,大大提高了二者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接墨盘100运行时的稳定性。同时,安装板510可以用以承接更多的必要零部件,其中设置了铰接板514,以铰接接墨盘100,那么当旋转机构300驱动主动齿轮311啮合带动所述从动齿轮511旋转,即可传动所述铰接板514偏转,从而使接墨盘100旋转切换接墨角度或者收纳角度。
39.更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板510上设有弧形导槽515,所述铰接板514通过导向轴519沿所述导槽515偏转。可以理解,弧形导槽515相当于限制了导向轴519的偏转路径,从而达到物理控制接墨盘100旋转角度的作用,以避免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接墨盘100未按照预设的角度旋转而非正常碰触打印机其他零部件的情况,有助于打印机的整体维护。
40.更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从动齿轮511的轴向上固定连接有感应件512,安装板510上设有与感应件512相匹配的第一感应槽513a和第一感应槽513b;旋转机构300 驱动所述接墨盘100旋转,带动感应件512的感应端在第一感应槽513a和第一感应槽513b 之间偏转。可以理解,感应件512以弧形轨迹偏转于第一感应槽513a和第一感应槽513b之间,由于感应件512设置在从动齿轮511上,那么从动齿轮511带动铰接板514偏转的角度和距离受到感应件512位移轨迹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对固定连接在铰接板514上的接墨盘 100旋转角度进行自动控制。
41.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中,接墨盘100上还设有输出部130;凹槽110,沿接墨盘100长度方向分布,凹槽110的端部设有连通孔120;凹槽110用以接收废墨,废墨通过所述连通孔120,从所述输出部130流出接墨接墨盘。结合具体使用情况理解,接墨盘 100旋转至接墨角度,接墨盘100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相对倾斜角度,所述输出部 130设于接墨盘100的低处,因此接墨盘100接收废墨后,废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倾泻,经过连通孔120,在输出部130处汇集,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输出部130外部接入一负压机构,具体可以是负压风机或者负压泵,以辅助吸出废墨,大大提高废墨排出接墨盘100 的效率。本实施例接墨盘100结构简单,实现废墨的完全收集和快速排出,减少接墨装置运行过程的人力劳动,提高废墨处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4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