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载吊机的制作方法

2022-12-03 01:3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吊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吊机。


背景技术:

2.吊机是一种广泛用于港口、车间、电力、工地等地方的起吊搬运机械,随着人们对吊机移动性要求的提高,车载吊机应运而生,车载吊机有着便捷的移动方式,增加了吊机的适用性。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现有的车载吊机在进行使用时,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吊机的钢索出现磨损,降低了吊机的使用寿命,使用时还会在底部安装移动架,方便对吊机进行移动,而对于移动架的安装多采用螺栓的方式,不仅拆装起来很不方便,而且螺栓还容易生锈,不利于吊机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吊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车载吊机,包括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支杆,所述伸缩支杆的右端底部设置有吊钩,所述伸缩支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润滑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机构。
8.所述润滑机构包括润滑箱,所述润滑箱固定连接在伸缩支杆的右端,所述润滑箱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钢索,所述钢索固定连接在吊钩的顶端,所述钢索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设置在钢索的侧面,所述摩擦轮的前端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顶部内侧活动连接有涂油辊,所述涂油辊活动连接在润滑箱的内部,所述润滑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设置在涂油辊的侧面。
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油棉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右侧设置有弹性顶板,所述吸油棉的顶部开设有加油槽。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推板、弹性顶板、加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了对润滑油进行添加。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涂油辊包括转动辊,所述转动辊活动连接在润滑箱的内部,所述转动辊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涂油棉,所述涂油棉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转动辊、涂油棉、挤压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对润滑油进行涂抹。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挤压板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拉板,所述第一拉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拉板,所述第二拉板延伸至第一拉板的内部,所述第二拉板的底端侧面设置有顶紧弹簧。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一拉板、第二拉板、顶紧弹簧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挤压板进行顶紧,使得涂油棉与钢索紧贴在一起。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侧面,所述驱动手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伸缩滑板,所述伸缩滑板的底端延伸至移动架的内部,所述伸缩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驱动手柄、第一螺杆、伸缩滑板、固定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支撑架与移动架的连接进行控制。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侧面啮合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伸缩滑板的侧面活动连接。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主动轮、从动轮、第二螺杆、螺纹滑块拉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伸缩滑板进行连接,方便了对支撑架与移动架进行连接固定。
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吊机,通过润滑箱、钢索、摩擦轮、传动带、涂油辊、吸油棉、推板、弹性顶板、加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钢索移动时,会使得摩擦轮进行转动,并通过传动带能够带动涂油辊进行转动,通过加油槽能够将润滑油添加到吸油棉中,并通过弹性顶板顶动推板,从而挤压吸油棉,使得润滑油进入到涂油辊上,从而能够通过涂油辊对钢索进行润滑油的涂抹,避免了钢索的磨损,提高了吊机的使用寿命。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吊机,通过驱动手柄、第一螺杆、伸缩滑板、固定板、主动轮、从动轮、第二螺杆、螺纹滑块、拉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将支撑架放置在移动架的顶部,通过驱动手柄能够带动第一螺杆进行转动,并带动伸缩滑板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块进行移动,同时通过主动轮还能够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螺杆能够带动螺纹滑块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拉杆能够拉动伸缩滑板伸缩,方便了通过固定板对移动架进行卡紧,方便了对支撑架与移动架之间进行拆装,方便了吊机的使用。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润滑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涂油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移动架;2、支撑架;3、伸缩支杆;4、吊钩;5、润滑机构;51、润滑箱;52、钢索;53、摩擦轮;54、传动带;55、涂油辊;551、转动辊;552、涂油棉;553、挤压板;554、第一拉板;555、第二拉板;556、顶紧弹簧;56、吸油棉;57、推板;58、弹性顶板;59、加油槽;6、连接机构;61、驱动手柄;62、第一螺杆;63、伸缩滑板;64、固定板;65、主动轮;66、从动轮;67、第二螺杆;68、螺纹滑块;69、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8.实施例1
2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吊机,包括移动架1,移动架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顶部设置有伸缩支杆3,伸缩支杆3的右端底部设置有吊钩4,伸缩支杆3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润滑机构5,支撑架2的底端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机构6,润滑机构5包括润滑箱51,润滑箱51固定连接在伸缩支杆3的右端,润滑箱51的中部活动连接有钢索52,钢索52固定连接在吊钩4的顶端,钢索5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摩擦轮53,摩擦轮53设置在钢索52的侧面,摩擦轮53的前端活动连接有传动带54,传动带54的顶部内侧活动连接有涂油辊55,涂油辊55活动连接在润滑箱51的内部,润滑箱5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吸油棉56,吸油棉56设置在涂油辊55的侧面,吸油棉5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板57,推板57的右侧设置有弹性顶板58,吸油棉56的顶部开设有加油槽59。
3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机构6方便了对支撑架2与移动架1之间进行连接,在车载吊机进行使用时,吊钩4会带动钢索52进行移动,从而会使得摩擦轮53进行转动,并通过传动带54能够带动涂油辊55进行转动,通过加油槽59能够将润滑油添加到吸油棉56中,并通过弹性顶板58顶动推板57,从而挤压吸油棉56,使得润滑油进入到涂油辊55上,从而能够通过涂油辊55对钢索52进行润滑油的涂抹,避免了钢索52的磨损,提高了吊机的使用寿命。
31.实施例2
32.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涂油辊55包括转动辊551,转动辊551活动连接在润滑箱51的内部,转动辊55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涂油棉552,涂油棉552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挤压板553,挤压板553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一拉板554,第一拉板55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拉板555,第二拉板555延伸至第一拉板554的内部,第二拉板555的底端侧面设置有顶紧弹簧556。
3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顶紧弹簧556顶动第一拉板554和第二拉板555,从而能够使得第一拉板554和第二拉板555向内侧进行移动,并能够对挤压板553进行顶紧,从而能够对涂油棉552进行顶紧,使得涂油棉552与钢索52紧贴在一起,方便了对钢索52进行润滑油的涂抹。
34.实施例3
35.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连接机构6包括驱动手柄61,驱动手柄61活动连接在支撑架2的侧面,驱动手柄6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62,第一螺杆62的侧面螺纹连接有伸缩滑板63,伸缩滑板63的底端延伸至移动架1的内部,伸缩滑板6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4,第一螺杆6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轮65,主动轮65的侧面啮合连接有从动轮66,从动轮6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杆67,第二螺杆67的侧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滑块68,螺纹滑块68的侧面活动连接有拉杆69,拉杆69的一端与伸缩滑板63的侧面活动连接。
36.在本实施例中,将支撑架2放置在移动架1的顶部,通过驱动手柄61能够带动第一螺杆62进行转动,并带动伸缩滑板6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64进行移动,同时通过主动轮65还能够带动从动轮66进行转动,并通过第二螺杆67能够带动螺纹滑块68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拉杆69能够拉动伸缩滑板63伸缩,方便了通过固定板64对移动架1进行卡紧,方便了
对支撑架2与移动架1之间进行拆装,方便了吊机的使用。
37.下面具体说一下该车载吊机的工作原理。
38.如图1-4所示,将支撑架2放置在移动架1的顶部,通过驱动手柄61能够带动第一螺杆62进行转动,并带动伸缩滑板63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固定板64进行移动,能够对移动架1进行卡紧,方便了对支撑架2与移动架1之间进行连接,在车载吊机进行使用时,吊钩4会带动钢索52进行移动,从而会使得摩擦轮53进行转动,并通过传动带54能够带动涂油辊55进行转动,通过加油槽59能够将润滑油添加到吸油棉56中,并进入到涂油辊55上,从而能够对钢索52进行润滑油的涂抹,避免了钢索52的磨损,提高了吊机的使用寿命。
39.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