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23:24: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穿绳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


背景技术:

2.穿绳袋是一种包装袋,通常包括袋体和抽绳,抽绳通常为塑料绳穿设在袋口处,袋口处设置有便于将抽绳抽出的缺口,使用时在装入物料后,将抽绳从缺口拉出,袋口自然收紧,现有技术中,穿绳袋已采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通常的生产工艺流程为采用筒状袋体薄膜带材作为原材料,首先进行折m边处理,再将成型后的m边结构沿其中间折线剖切开,如图4所示,成为具有折叠边17的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带材连体的另一侧为袋底18,然后在折叠边17中穿入塑料绳15,然后对折叠边17处进行纵向热封形成空腔16以使塑料绳15可以在空腔中自由滑动,最后经横封切制成独立的穿绳袋,由于袋口处是具有上半幅和下半幅的重叠结结构,为避免纵封时将上半幅和下半幅粘合在一起,现有技术中通常将袋口处的上半幅和下半幅分开再用成对设置的热封滚轮来完成纵向热封工作,这样袋口处的带材行进路径就长于同一位置的袋底18处带材的行进路径,制袋时容易使袋口处带材产生拉伸现象,纵封完毕后容易产生折皱、甚至影响后继输送纠偏工作,在横封切时出现废袋,同时,由于热封滚轮是线接触,纵封时纵向有效加热面小,生产速度慢,节能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包括第一导辊2,所述穿绳袋包括由袋体薄膜1成型的分别具有折叠边17的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还包括纵封辊6、隔离压带4,所述纵封辊6上圆周设有电热丝7,所述隔离压带4至少一段置于所述袋口上半幅和所述袋口下半幅的所述折叠边17之间且与所述电热丝7位置适配,热封工作时所述隔离压带4与所述纵封辊6的所述电热丝7之间的所述折叠边17与对应的袋口上半幅或袋口下半幅形成热封接合部19。
5.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压带4为无缝环形带结构。
6.进一步的,穿绳袋纵封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隔离压带4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纵封辊6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导向板3以及与每块所述导向板3对应设置的第二导辊5,所述导向板3朝向所述袋体薄膜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01,所述隔离压带4沿所述纵封辊6进料端的所述导向斜面301、所述纵封辊6工作弧段、出料端的所述导向斜面301及第二导辊5构成的路径运行,所述导向斜面301用于将所述隔离压带4引入或导出所述袋体薄膜1区域,所述隔离压带4与所述袋体薄膜1线速度相同。
7.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压带4为特氟龙带。
8.进一步的,所述纵封辊6包括固定在转轴11上的滚筒601、由延长套9压紧在所述滚筒601上的绝缘环8,所述转轴11一端装设有电滑环12,所述电热丝7环形固定在所述绝缘环8外圆面上且所述电热丝7首尾穿过所述绝缘环8与所述电滑环12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滑
环12输入端与电源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电热丝7朝向所述袋体薄膜1的一面覆盖有防粘层13,所述防粘层13为玻璃纤维布带或特氟龙胶带。
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采用特氟龙带制作的无缝环形带结构的隔离压带,一方面将需要热封的一半幅袋口及折叠边压向电热丝,纵向热封时纵向有效加热路径长、面积大,因此,纵封速度快,电热丝热量损失少,节能效果明显,并且隔离压带随袋体薄膜等速运行,即隔离压带与袋体薄膜相对静止,将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完全隔开,纵向热封时袋口上半幅与袋口下半幅不会相互影响,避免产生粘连现象,保证袋口质量;同时,由于隔离压带厚度薄,这样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分开的距离小,对带材不产生影响,有利于保证后继输送及横封切质量,避免出现废袋,并且生产速度快。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发明的纵封辊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14.图4为本发明的穿绳袋纵封步骤示意图;
15.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请参阅图1-4,一种穿绳袋纵封装置,包括第一导辊2,穿绳袋包括由袋体薄膜1成型的分别具有折叠边17的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还包括纵封辊6、隔离压带4,纵封辊6上圆周设有电热丝7,隔离压带4至少一段置于袋口上半幅和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之间且与电热丝7位置适配,热封工作时隔离压带4与纵封辊6的电热丝7之间的折叠边17与对应的袋口上半幅或袋口下半幅形成热封接合部19,这里,隔离压带4为无缝环形带结构,优选的隔离压带4为特氟龙带。
18.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本穿绳袋纵封装置还包括用于对隔离压带4进行导向的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分别设于纵封辊6进料端和出料端的导向板3以及与每块导向板3对应设置的第二导辊5,导向板3朝向袋体薄膜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301,隔离压带4沿纵封辊6进料端的导向斜面301、纵封辊6工作弧段、出料端的导向斜面301及第二导辊5构成的路径运行,导向斜面301用于将隔离压带4引入或导出袋体薄膜1区域,隔离压带4与袋体薄膜1线速度相同;这里,导向斜面301与袋体薄膜1运行方向的夹角角度优选为45度,第二导辊5竖直安装,如此,工作时,在完成袋口上半幅及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成型及穿入塑料绳15后,袋体薄膜1经穿绳袋制袋机的牵引机构(未画出)牵引由设于进料端的第一导辊2引入纵封辊6,其中袋口上半幅及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需要纵向热封处均与电热丝7位置重合,
此时位于纵封辊6进料端且插在袋口上半幅及袋口下半幅内的导向板3通过其导向斜面301将隔离压带4引导转折90度后导入袋口上半幅及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之间,从而将袋口上半幅及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之间隔开,隔离压带4在袋体薄膜1的摩擦力作用下随袋体薄膜1同步前进入纵封辊6的工作弧段内,此时,隔离压带4将对应位置的折叠边17及袋体薄膜1与电热丝7压紧,电热丝7产生的热量完成折叠边17与袋体薄膜1(在对应的袋口上半幅或袋口下半幅处)的热封合形成热封接合部19,进而形成容纳并供塑料绳15滑动的纵向的空腔16,当隔离压带4离开纵封辊6的工作弧段后,经由纵封辊6出料端的导向板3的导向斜面301引导转折90度离开袋体薄膜1区域,再由第二导辊5引导至纵封辊6进料端的导向板3处进入袋体薄膜1内,如此循环;这里,第二导辊5与导向板3对应设置有两根,可以通过第二导辊5调节隔离压带4的张力来调节隔离压带4对袋体薄膜1的压力,其张力调节可以采用现张力调节技术,另外,也可以在其中一根第二导辊5上接入传动装置,驱动隔离压带4与袋体薄膜1以同样的线速度主动运行。
19.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纵封辊6包括固定在转轴11上的滚筒601、由延长套9压紧在滚筒601上的绝缘环8,转轴11一端装设有电滑环12,转轴11的另一端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电热丝7环形固定在绝缘环8外圆面上且电热丝7首尾穿过绝缘环8与电滑环12输出端电连接,电滑环12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具体的,转轴11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在穿绳袋制袋机的墙板10上,延长套9上设置有轴颈,绝缘环8安装在轴颈上,延长套9通过紧固件14安装在滚筒601上靠近电滑环12的一端,从而将绝缘环8压紧在滚筒601上。
20.参考图1,本实施例在袋体薄膜1的行进路径上设置了两个纵封辊6,每个纵封辊6均独立配套有隔离压带4,前一纵封辊6完成袋口上半幅的折叠边17设定位置与袋体薄膜1纵向热封合,后一纵封辊6继续完成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设定位置与袋体薄膜1纵向热封合,完成纵向热封后的袋体薄膜1由出料端的第一导辊2导出输送至后继工位,后一纵封辊6与前一纵封辊6采用高低位置布置,使整体结构紧凑,减小占面积,生产效率高。
21.参考图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本实施例在袋体薄膜1的行进路径上设置了两个纵封辊6及配对的一条隔离压带4,隔离压带4从前一个纵封辊6的进料端导入,完成袋口上半幅的折叠边17设定位置与袋体薄膜1纵向热封合,并跟随袋体薄膜1继续前进至后一个纵封辊6继续完成袋口下半幅的折叠边17设定位置与袋体薄膜1纵向热封合,然后从后一个纵封辊6的出料端通过导向板3导出再经第二导辊5形成闭环,完成纵向热封后的袋体薄膜1由出料端的第一导辊2导出输送至后继工位,相较前一实施例,本实施例进一步节省了隔离压带4及第二导辊5的数量。
2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电热丝7朝向袋体薄膜1的一面覆盖有防粘层13,防粘层13为玻璃纤维布带或特氟龙胶带,避免热封合时袋体薄膜1与电热丝7粘连烫坏同时具有绝缘作用。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半幅”、“下半幅”“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