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刹车盘散热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2022-12-02 19:32: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刹车盘散热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2.当前汽车产品中,少有专门针对刹车盘的强制对流换热设计。一些刹车盘散热设计产品中,采用固定式的通风设计,又使得该设计在大部分工况下是冗余的,并会影响其他模块的通风风量需求和整车风阻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盘散热装置及汽车,满足一些情况下刹车盘的巨大散热需求,使汽车更加智能,适配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需求。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刹车盘散热装置,用于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刹车盘和外壳,所述外壳围设形成前车腔,所述前车腔包括与外界连通的通风部,所述刹车盘散热装置包括:
5.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朝向所述汽车的前方,所述出口朝向所述刹车盘;
6.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活动地设于所述进口,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导流板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运动切换,所述导流板在第一状态下时使所述通风部和所述散热通道连通,所述导流板在第二状态下时阻隔所述通风部和所述散热通道;
7.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导流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8.可选地,所述刹车盘至少包括左前轮刹车盘和右前轮刹车盘,所述散热通道至少包括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左前轮刹车盘,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右前轮刹车盘;所述导流板至少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连接的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散热通道连接的第二导流板。
9.可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相对的导流板第一端和导流板第二端,所述导流板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外壳,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导流板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进口的第一位置,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通风部连通,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导流板第二端连接于所述进口的第二位置,所述导流板阻隔所述通风部和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所述通风部。
10.可选地,所述进口包括长孔,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导流板第二端与所述长孔可活动地连接,所述驱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导流板第二端在所述长孔中滑动,切换连接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1.可选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和连杆,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杆配合,用于控制所述导流板第二端在所述长孔间滑动,切换连接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12.可选地,所述导流板还包括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散热通道与所述通风部连通,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通风部的横截面积小于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进口连通所述通风部的横截面积。
13.可选地,所述刹车盘散热装置还包括导流板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刹车盘的温度、使用频率和所述汽车的续航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4.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外壳、由所述外壳围设成的前车腔、设于所述前车腔两侧的前轮、固定于所述前轮的刹车盘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刹车盘散热装置。
15.可选地,所述汽车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设于所述通风部内。
16.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连通外界与所述通风部的进气格栅,所述刹车盘散热装置的所述进口设于所述进气格栅的左侧和/或右侧。
17.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利用流动的气流进行刹车盘降温,设有散热通道可将汽车前端进入的气流导向刹车盘,同时设有导流板,可通过驱动结构控制导流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进行切换以控制气流是否进入散热通道,在需要刹车盘散热的时候对刹车盘进行散热,延长刹车盘的寿命。在不需要对刹车盘进行散热的时候,气流不进入散热通道,不影响其他需要冷却的部件的通风风量需求和整车风阻性能。如此,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能适应汽车不同情况下的散热需求,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的部分示意图,包括局部放大的刹车盘散热装置;
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刹车盘散热装置的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
21.图4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
22.其中,刹车盘散热装置1,外壳2,前车腔3,通风部31,冷却模块4,进气格栅5,散热通道11,导流板12,驱动结构13,进口14,出口15第一散热通道111,第二散热通道112,第一导流板121,第二导流板122,导流板第一端123,导流板第二端124,第一位置141,第二位置142,长孔143。
具体实施方式
23.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
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5.随着汽车最高速度以及加速能力的提升,为了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刹车盘进行散热以确保刹车盘能保持正常工作,当前汽车产品中,少有专门针对刹车盘的强制对流换热设计,且基本采用固定式的通风设计,这又使得该散热装置在大部分工况下是冗余的,并会影响车辆其他需要冷却的部件例如冷却模块4的通风风量需求和整车风阻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盘散热装置1及汽车,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和汽车(未完整图示),在图示实施例中,汽车包括:外壳2、由外壳2围设成的前车腔3、设于前车腔3两侧的前轮(未图示)、固定于前轮的刹车盘(未图示)以及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图示实施例中,前车腔3包括与外界连通的通风部31,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还包括进气格栅5,进气格栅5设置于外壳2前端,冷却模块4设置于进气格栅5后方的通风部31内,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从进气格栅5流入前车腔3,以达到给汽车内部组件降温的功能。
26.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盘散热装置1,包括散热通道11、导流板12和驱动结构13。其中,散热通道11包括进口14和出口15,进口14朝向汽车的前方,出口15朝向刹车盘。在一些实施例中,出口15与刹车盘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口14为外壳2前端的开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包括进气格栅5,刹车盘散热装置1的进口14设于进气格栅5的左侧和/或右侧。导流板12可活动地设于进口14,导流板12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导流板12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运动切换,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下时使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连通,导流板12在第二状态下时阻隔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驱动结构13与导流板12连接,用于驱动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驱动结构13与汽车的总控制器连接,当汽车在赛道模式等一些需要刹车盘高强度工作的模式下行驶时,驱动导流板12位于第一状态,散热通道11与通风部31连通,气流由汽车前端进入,经过散热通道11由出口15流出,用于给刹车盘进行降温。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下会加汽车的风阻,当汽车在节能模式等需要低风阻以增强汽车性能或降低油耗/耗电量的情况下,总控制器可控制驱动结构13驱动导流板12来到第二状态,以获得汽车更好的风阻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汽车在怠速模式下或定速巡航模式下等较少用到或完全不用到刹车盘的情况下时,总控制器也可控制驱动结构13驱动导流板12运动到第二状态,以控制气流主要进入通风部31,用于给冷却模块4进行降温。
27.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设有散热通道11,将汽车前端进入的气流导向刹车盘,利用流动的气流进行散热,同时设有导流板12,可通过驱动结构13控制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进行切换,控制气流能否进入散热通道11,使得在需要刹车盘散热的时候对刹车盘进行散热,增强汽车的操控性,延长刹车盘的寿命。在不需要对刹车盘进行散热
的时候,气流不进入散热通道11,不影响其他需要冷却的部件的通风风量需求和整车风阻性能。如此,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能适应不同车况,实用性强。
28.本技术的汽车由于使用了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可更好地适应不同的行驶需求,性能好。
29.图3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和图4,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代表气流的流动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包括进气格栅5和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图示实施例中,汽车行驶过程中气流从进气格栅5进入,两个刹车盘散热装置1的进口14设置于进气格栅5的左侧末端的后方和右侧末端的后方,请参考图3,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下,导流板12不阻隔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使得气流由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进入散热通道11,流向刹车盘为刹车盘通风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下也阻隔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和前车腔3除通风部31以外的腔体,防止气流外溢散热效果差且影响汽车的气动性能。
30.请参考图4,导流板12在第二状态下,导流板12阻隔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使得气流不进入散热通道11而只流向通风部31,不影响通风部31内其他需要冷却的部件的通风风量需求以及整车风阻性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2在第二状态下也阻隔在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和前车腔3除通风部31以外的腔体,防止气流外溢散热效果差且影响汽车的气动性能。在图示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汽车包括冷却模块4,用于给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降温,冷却模块4设于汽车的通风腔中,导流板12在第二状态下时,气流对冷却模块4进行散热降温。
31.请参考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刹车盘至少包括左前轮刹车盘和右前轮刹车盘,散热通道11至少包括第一散热通道111和第二散热通道112,第一散热通道111的出口15朝向左前轮刹车盘,第二散热通道112的出口15朝向右前轮刹车盘;导流板12至少包括与第一散热通道111连接的第一导流板121和第二散热通道112连接的第二导流板122。在一些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还可用与汽车的后轮的刹车盘的通风散热,将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安装在车底,朝向汽车前端即可。如此,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通道11可用于汽车所有车轮的刹车盘,通用性强。
32.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2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散热通道11进行连接,例如通过转轴铰接于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驱动结构13控制转轴转动,控制导流板12是否遮蔽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为其他结构,请参考图3和图4,在图示实施例中,导流板12包括相对的导流板第一端123和导流板第二端124,导流板第一端123铰接于外壳2,在第一状态下,导流板第二端124连接于进口14的第一位置141,散热通道11与通风部31连通,在第二状态下,导流板第二端124连接于进口14的第二位置142,导流板12阻隔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第二位置142相对于第一位置141靠近通风部31。图3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第一状态下的示意图,此时导流板第二端124连接与进口14的第一位置141;图4为图2所示刹车盘散热装置1在第二状态下的示意图,此时导流板第二端124连接与进口14的第二位置142,第二位置142相对于第一位置141老金通风部31,当导流板12连接于第二位置142时,导流板12阻隔通风部31和散热通道11,如此本技术的散热通道11结构简单可靠。
33.请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进口14包括长孔143,第一位置141和第二位置142为
长孔14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导流板第二端124与长孔143可活动地连接,驱动结构13用于控制导流板第二端124在长孔143中滑动,切换连接至第一位置141或第二位置142。如此,导流板第二端124可在长孔143中滑动,便于驱动结构13控制,在图示实施例中,驱动结构13包括电机和连杆,电机与连杆配合,用于控制导流板第二端124在长孔143间滑动,切换连接至第一位置141或第二位置14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直线运动,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铰接与导流板12第二段,另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第二连杆与电机固接,随着电机的直线运动而直线运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随着第二连杆的运动而改变,同时导流板第二端124在长孔143中滑动,切换连接至第一位置141或第二位置142,使得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间进行切换,实现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满足汽车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散热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对导流板12在第一位置141或在第二位置142时产生一定压力或拉力,使得连杆能相对稳定的固定在第一位置141或第二位置1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螺纹滑块进行铰接,可调节第一连杆与电机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的汽车内部构造。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2还包括第三状态,在第三状态下,散热通道11与通风部31连通,进口14连通通风部31的横截面积小于在第一状态下进口14连通通风部31的横截面积。例如导流板12可连接于长孔143中间的任意位置,如此实现控制散热通道11的进风量。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使用灵活。
35.在图示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为矩形,第一位置141紧贴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远离通风部31的内壁的内侧,第二位置142紧贴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靠近通风部31的内壁的内侧,如此当导流板12连接于第一位置141处于第一状态时,导流板12紧贴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远离通风部31的内壁的内侧,如此将气流引向刹车盘散热装置1的散热通道1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12宽度与散热通道11的高度相适应,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下或第二状态下也阻隔了散热通道11的进口14和前车腔3除通风部31以外的腔体,防止气流外溢,散热效果差且影响汽车的气动性能。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刹车盘散热装置1还包括导流板控制器,用于根据刹车盘的温度、使用频率和汽车的续航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导流板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此本技术的刹车盘散热装置1实用性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控制器与汽车的总控制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汽车的电池电量较低/油量较低时,由于气流进散热通道11会影响汽车的气动性能增加耗电量/油耗,此时驱动结构13控制导流板12连接至第二位置142,如此提高汽车的续航。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刹车盘上设有传感器与驱动结构13电连接,当刹车盘的温度过高或刹车盘的使用频率增大时,驱动结构13控制导流板12连接至第二位置142,如此对刹车盘进行散热,增强汽车的操控性,延长刹车盘的使用寿命。
3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刹车盘散热装置及汽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刹车盘散热装置及汽车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均应落入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