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新风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22:3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2.新风机能够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以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在一些具有换热功能的新风机中,新风机包括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中的蜗壳分为上蜗壳和下蜗壳,且上蜗壳和下蜗壳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机,具有换热功能,且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中的蜗壳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简单。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壳体、换热芯体、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新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所述换热芯体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换热芯体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新风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连通所述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新风口之间,所述新风风机包括第一蜗壳,所述第一蜗壳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的周侧设有第一扣接件,所述第二壳部的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扣接件卡接的第二扣接件;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和所述排风口之间,所述排风风机包括第二蜗壳,所述第二蜗壳包括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所述第三壳部的周侧设有第三扣接件,所述第四壳部的周侧设有与所述第三扣接件卡接的第四扣接件。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室外空气从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通道,室内空气从回风口进入第二换热通道,此时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在换热芯体中进行热交换,回收室内空气的热量;完成热交换后,室外空气从新风口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从排风口排出室外。故新风机具有换热功能。第一壳部的周侧设有第一扣接件,第二壳部的周侧设有与第一扣接件卡接的第二扣接件,采用卡接的方式,第一蜗壳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简单;第三壳部的周侧设有第三扣接件,第四壳部的周侧设有与第三扣接件卡接的第四扣接件采用卡接的方式,第二蜗壳的安装和拆卸都较为简单。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扣接件为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扣接件为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另一个;所述第三扣接件为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四扣接件为所述第二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新风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保温主体,所述保温主体内限定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风机设于所述新风通道,所述排风风机设于所述排风通道。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保温主体的底壁和所述壳体
的顶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蜗壳与所述保温主体的底壁和所述壳体的顶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均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三壳部和所述第四壳部均设有第二进气口。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位于所述新风通道高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蜗壳位于所述排风通道高度方向的中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壳部与所述保温主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保温主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为b,满足1≤a/b≤1.2,所述第四壳部与所述保温主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三壳部和所述保温主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为e,满足1≤d/e≤1.2。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二壳部与所述保温主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保温主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一蜗壳的厚度为c,满足:0.9c≤a b≤1.2c,所述第四壳部与所述保温主体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第三壳部和所述保温主体底壁之间的距离为e,所述第二蜗壳的厚度为f,满足:0.9f≤d e≤1.2f。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蜗壳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限定电线走线的第一线卡,所述第二蜗壳的外表面设有用于限定电线走线的第二线卡。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新风通道包括进风风道和新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新风风机位于所述新风风道内,所述排风通道包括回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排风风道连通所述排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排风风机位于所述排风风道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新风风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新风风机的第一支架,所述排风风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排风风机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壳体的底盘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设有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所述底盘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一凸起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第二支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的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保温主体为一体式泡沫件。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新风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22.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新风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的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去掉顶板后的俯视图;
26.图7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27.图8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附图标记:
29.新风机1000;
30.壳体100;底盘110;第一凸起111;进风口120;新风口130;回风口140;排风口150;
31.保温主体200;第一连接口210;第一限位槽220;进风通道230;新风通道240;回风通道250;排风通道260;
32.新风风机300;第一支架310;第三凸起311;第一连接柱312;第一电机320;第一连接孔321;第一风轮330;第一蜗壳340;第一壳部341;第一卡扣3411;第一安装脚3413;第一进气口3414;第二壳部342;第一卡槽3421;第一线卡3423;
33.换热芯体400;第一过滤网410;第二过滤网420;
34.安装扣500;
35.电控盒600;
36.排风风机700;
37.风阀组件800。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1.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2.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以调节室内的空气质量。
43.在一些具有换热功能的新风机中,新风机包括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中的蜗壳分为上蜗壳和下蜗壳,且上蜗壳和下蜗壳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安装和拆
卸都较为繁琐。
4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机1000,具体参照说明书附图的图1至图8所示。
45.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包括壳体100、保温主体200、换热芯体400、新风风机300和排风风机700。其中,壳体100外设有安装扣500和电控盒600,安装扣500用于新风机1000的安装,电控盒600用于控制新风机1000的工作状态;壳体100内设有保温主体200,换热芯体400、新风风机300和排风风机700均设于保温主体200内。室外新风和室内风在换热芯体400中发生热交换,回收室内风的热量;保温主体200则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也能够对设于保温主体200内的换热芯体400、新风风机300和排风风机700等起到支撑作用。另外,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20、新风口130、回风口140和排风口150,保温主体200内限定出新风通道240和排风通道260,换热芯体400中设有第一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和第二换热通道(图中未示出),且第一换热通道通过新风通道240连通进风口120和新风口130,第二换热通道通过排风通道260连通回风口140和排风口150。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1000工作时,室外新风经过进风口120、新风通道240、第一换热通道和新风口130进入室内,室内风则经过回风口140、排风通道260、第二换热通道和排风口150排至室外。
46.需要说明的是,换热芯体400中具有热交换芯,热交换芯通常由铝纸或薄金属材料制成,室外新风在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热交换芯,室内风在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热交换芯,但室外新风和室内风不接触、不混合,并通过热交换芯换热,使得室外新风和室内风的温差迅速减小。另外,在换热芯体400邻近进风口120的一侧设有第一过滤网410,室外新风在进入第一换热通道前,会经过第一过滤网410并被过滤;在换热芯体400邻近回风口140的一侧设有第二过滤网420,室内风在进入第二换热通道前,会经过第二过滤网420并被过滤。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410为高效过滤网,第二过滤网420为初效过滤网。
47.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新风机1000设于保温主体200内的新风通道240中,且新风风机300包括第一蜗壳340。参照图2和图4所示,第一蜗壳340包括第一壳部341和第二壳部342,其中第一壳部341和第二壳部342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部341的周侧设有第一扣接件,第二壳部342的周侧设有第二扣接件,在第一壳部341和第二壳部342装配时,第一扣接件和第二扣接件卡接。另外,排风风机700设于保温主体200的排风通道260中,且排风风机700包括第二蜗壳,第二蜗壳包括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其中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三壳部的周侧设有第三扣接件,第四壳部的周侧设有第四扣接件,在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装配时,第三扣接件和第四扣接件卡接。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卡接的方式,第一蜗壳340和第二蜗壳的安装与拆卸都较为简单。可以大大提高新风风机300和排风风机700的装配效率和维修效率。另外,参照图2所示,第一蜗壳34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线卡3423,第二蜗壳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线卡(图中未示出),第一线卡3423和第二线卡均用于限定壳体100内电线的走线。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线卡3423和第二线卡,壳体100内电线的走线更加合理。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不对第一线卡3423和第二线卡的具体大小和形状作具体限定。
48.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第一扣接件为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扣3411和第一卡槽3421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扣接件为第一卡扣3411和第一卡槽3421中的另一个。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卡扣3411和第一卡槽3421的配合卡接,大大提高
了第一壳部341与第二壳部342的拆装效率。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扣接件为第一卡扣3411,第二扣接件为第一卡槽3421;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扣接件为第一卡槽3421,第二扣接件为第一卡扣3411。另外,第三扣接件为配合卡接的第二卡扣(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卡槽(图中未示出)中的其中一个,第四卡扣件为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中的另一个。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的配合卡接,大大提高了第三壳部与第四壳部的拆装效率。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扣接件为第二卡扣,第四扣接件为第二卡槽;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扣接件为第二卡槽,第四扣接件为第二卡扣。
49.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第一蜗壳340与保温主体200的底壁和壳体100的顶壁间隔设置,且组成第一蜗壳340的第一壳部341和第二壳部342均设有第一进气口341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蜗壳340通过第一壳部341的第一进气口3414和第二壳部342的第二进气口进气,且由于第一壳部341和第二壳部342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故第一蜗壳340上下同时进气。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蜗壳340位于新风通道240高度方向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第一蜗壳340的上下进风量基本一致,进而使新风风机300的电机转速降低,新风风机300的工作噪音也相应减小。另外,第二蜗壳与温主体的底壁和壳体100的顶壁间隔设置,且组成第二蜗壳的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均设有第二进气口(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蜗壳通过第三壳部的第二进气口和第四壳部的第二进气口进气,且由于第三壳部和第四壳部沿壳体10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故第二蜗壳上下同时进气。另外,第二蜗壳位于排风通道260高度方向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第二蜗壳的上下进风量基本一致,进而使排风风机700的电机转速降低,排风风机700的工作噪音也相应减小。
50.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第二壳部342与保温主体20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壳部341和保温主体200底壁之间的距离为b,满足:1≤a/b≤1.2。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第一蜗壳340的上下进风量尽可能地相等。在一种实施例中,a/b=1,此时,第一蜗壳340的上下进风量相等。另外,第一蜗壳340的厚度为c,满足:0.9c≤a b≤1.2c。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第一蜗壳340的上进风高度和下进风高度不会太小,进而使第一蜗壳340的上进风量和下进风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一种实施例中,a b=c,此时,第一蜗壳340的上下进风高度较为合理。
51.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壳部与保温主体200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d(图中未示出),第三壳部和保温主体200底壁之间的距离为e(图中未示出),满足1≤d/e≤1.2。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第二蜗壳的上下进风量尽可能地相等。在一种实施例中,d/e=1,此时,第二蜗壳的上下进风量相等。另外,第二蜗壳的厚度为f(图中未示出),满足:0.9f≤d e≤1.2f。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第二蜗壳的上进风高度和下进风高度不会太小,进而使第二蜗壳的上进风量和下进风量都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一种实施例中,d e=f,此时,第二蜗壳的上下进风高度较为合理。
52.参照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新风通道240包括进风风道和新风风道,进风风道连通进风口120与第一换热通道,新风风道连通新风口130与第一换热通道,新风风机300位于新风风道内,即新风风机300位于新风口130与第一换热通道之间。排风通道260包括回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回风风道连通回风口140与第二换热通道,排风风道连通排风口150与第二换热通道,排风风机700位于排风风道内,即排风风机位于排风
口150与第二换热通道之间。新风机1000工作时,新风风机300和排风风机700启动,室外新风依次经过进风口120、进风风道、第一换热通道、新风风道和新风口130进入室内,室内风依次经过回风口140、回风风道、第二换热通道、排风风道和排风口150排出室外,其中,经过第一换热通道的室外新风和经过第二换热通道的室内风在换热芯体400内进行换热,使得吹入室内的室外新风的温度更加适宜。
53.继续参照图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新风机1000还包括风阀组件800和新风阀,风阀组件800设置于回风风道和新风风道之间,且能够控制回风风道和新风风道的连通与否,新风阀设于进风口120,以控制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20。需要说明的是,风阀组件800中设有高效过滤网和甲醛过滤网。可以理解的是,设置风阀组件800后,新风机1000具有内循环模式,在内循环模式中,新风风机300工作,排风风机700不工作,同时,新风阀关闭,防止室外新风进入新风机1000,风阀组件800使回风风道和新风风道连通,室内风从室内依次经过回风口140、回风风道、风阀组件800、新风风道和新风口130,然后再次回到室内,完成一次内循环。其中,室内风在经过风阀组件800时,会通过高效过滤网过滤掉灰尘、细菌等污染物,并通过甲醛过滤网过滤掉甲醛,以使重新进入室内的室内风的空气质量得到提高。
54.参照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新风风机300还包括第一电机320和第一风轮330,第一风轮330与第一电机320驱动连接且设于第一蜗壳340内,新风风机300工作时,第一电机320启动,并带动第一风轮330转动,使室外新风进入第一蜗壳340内。参照图8所示,第一电机320上设有第一安装脚3413,第一安装脚3413设有第一连接孔321。另外,新风风道内设有第一支架310,第一支架310用于安装新风风机30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310上设有第一连接柱312,第一连接柱312通过第一连接孔321与第一安装脚3413连接,第一支架310还与壳体100的底盘110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312为双头螺栓。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架310与壳体100的底盘110连接,则第一支架310能更稳固地安装于壳体100内,也能更好地支撑第一电机320。
55.参照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保温主体200设有第一连接口210,底盘110设有位于第一连接口210的第一凸起111,第一支架310通过第一连接口210与第一凸起11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支架310与底盘110之间只通过第一凸起111传递热量,热量传递小,使得两者的连接基本不影响保温主体200的保温;同时,底盘110上设置第一凸起111,保温主体200设置第一连接口210,则第一凸起111和第一连接口210还能够在保温主体200安装于壳体100时起到定位作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0设有位于第一连接口210的第三凸起311,第三凸起311与第一凸起111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支架310能够实现与底盘110的快速定位连接。继续参照图7所示,保温主体200设有第一限位槽220,第一限位槽220与第一支架310相匹配,第一支架310安装于第一限位槽220中,第一限位槽220对第一支架310起到定位作用。
56.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排风风机700还包括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风轮(图中未示出),第二风轮与第二电机驱动连接且设于第二蜗壳内,排风风机700工作时,第二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二风轮转动,使室内风进入第二蜗壳内。第二电机上设有第二安装脚(图中未示出),第二安装脚设有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另外,排风风道内设有第二支架(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架用于安装排风风机70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连接柱(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柱通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二安装脚连接,第二支架
还与壳体100的底盘110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柱为双头螺栓。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架与壳体100的底盘110连接,则第二支架能更稳固地安装于壳体100内,也能更好地支撑第二电机。
57.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保温主体200设有第二连接口(图中未示出),底盘110设有位于第二连接口的第二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架通过第二连接口与第二凸起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第二支架与底盘110之间只通过第二凸起传递热量,热量传递小,使得两者的连接基本不影响保温主体200的保温;同时,底盘110上设置第二凸起,保温主体200设置第二连接口,则第二凸起和第二连接口还能够在保温主体200安装于壳体100时起到定位作用。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支架设有位于第二连接口的第四凸起(图中未示出),第四凸起与第二凸起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第二支架能够实现与底盘110的快速定位连接。保温主体200设有第二限位槽(图中未示出),第二限位槽与第二支架相匹配,第二支架安装于第二限位槽中,第二限位槽对第二支架起到定位作用。
58.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风机1000,保温主体200为一体式泡沫件。需要说明的是,在新风机1000的安装中,将一体式泡沫件直接插设于壳体100内。显然,保温主体200为一体式结构不仅使保温主体200的保温效果更好,还能够让保温主体200的安装更加方便。另外,一体式泡沫件在实现保温的同时,还对设置于保温主体200内的新风风机300、排风风机700和换热芯体400等结构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保温主体200为一体式海绵件,可以理解的是,一体式海绵件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在此不再赘述。
5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