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30 13:57: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无机房电梯技术领域,特别地是一种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无机房电梯具有不需要独立机房的优点,受到了市场客户的青睐,而且随着无机房产品的推广应用,无机房电梯成为市场商的主流电梯之一,其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因其无机房的特点,在发生电梯发生困人等状况时,无机房电梯不能像有机房电梯一样在机房对主机直接盘车来使实现电梯轿厢的移动,无机房电梯只能松开电机闸门,通过电梯对重和轿厢的重量不平衡,来实现电梯轿厢的移动,但如果电梯轿厢和对重的重量接近,处于相对平衡时,就只能施加外力破坏,促使轿厢移动,达到救援的目的。
3.无机房电梯由于没有机房结构,在电梯出现故障时无法对主机进行盘车操作。第一种情况当电梯轿厢和对重重量不平衡时,可以通过松开抱闸,促发电梯溜梯,当轿厢达到平层,就可以实行救援。第二种情况电梯轿厢和对重的重量接近(处于相对平衡时),上述的方法就无法实施,此时需要施加外力破坏电梯轿厢和对重的平衡,促使轿厢移动达到平层救援的目的。目前,对于情况二一般是在轿厢或对重侧施加重物,或者到底坑通过拉动补偿链来打破电梯的平衡,直接在轿顶增加重物,操作危险,施救效率低,而直接利用人力拉动补偿装置对人员体力消耗巨大,而且容易出现二次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一体式结构,装置操作简单,而且杠杆和螺杆结构相结合,对操作人员体力要求低。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包括底座和牵引绳;其中:所述底座上分别设置有定滑轮、支撑支架、连杆和弹簧蓄力结构;所述牵引绳的一端通过绳连接结构与电梯轿底的补偿装置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定滑轮后通过夹绳防脱结构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杆身铰接于所述支撑支架顶部,所述支撑支架为所述连杆的杠杆结构提供支撑点,使得所述连杆呈省力杆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蓄力结构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弹簧蓄力结构主要由传动把手、上套筒、蓄力弹簧、下套筒、传动螺杆、轴承、顶部套筒和动作螺栓;所述传动把手与所述传动螺杆刚性连接;所述传动螺杆下端部与所述轴承连接;所述蓄力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套筒和底座刚性连接;所述顶部套筒与所述上套筒通过所述动作螺栓固定;所述顶部套筒与所述传动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筒与所述连杆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定滑轮的出绳侧与所述牵引绳连接的端部也设置有所述夹绳防脱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夹绳防脱结构主要由外套筒、内套筒和压紧楔块组成;所述外套筒
与所述内套筒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楔块设置于所述内套筒内部;当所述内套筒通过螺纹旋入所述外套筒时,所述内外套筒会推动所述压紧楔块压紧所述牵引绳。
10.进一步地,所述绳连接结构为环式连接结构或夹板式连接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套筒底部设置有排气孔。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本发明采用一体式设计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只需要将绳连接结构与轿底补偿装置连接就可以在地面操作装置对电梯实行救援操作,通过定滑轮改变牵引绳方向,无需在井道内进行过多的操作,减少了救援人员在井道的操作,保证了人员安全;装置操作全过程在井道外的地面上,操作简单而且安全可靠。本装置的动力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和螺杆的原理,节省人员体力消耗,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弹簧蓄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夹绳防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式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夹板式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底座;2-牵引绳;3-定滑轮;4-支撑支架;5-连杆;6-弹簧蓄力结构;7-绳连接结构;8-补偿装置;9-夹绳防脱结构;61-传动把手;62-上套筒;63-蓄力弹簧;64-下套筒;65-传动螺杆;66-轴承;67-顶部套筒;68-动作螺栓;71-环式连接结构;72-夹板式连接结构;91-外套筒;92-内套筒;93-压紧楔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以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1.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上端、下端、顶部、底部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2.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4.参照图1至图5,一种于地面应用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包括底座1和牵引绳2;其中:所述底座1上分别设置有定滑轮3、支撑支架4、连杆5和弹簧蓄力结构6;所述牵引绳2的一端通过绳连接结构7与电梯轿底的补偿装置8连接;所述牵引绳2的另一端经过所述定滑轮3后通过夹绳防脱结构9连接所述连杆5的一端;所述连杆5的杆身铰接于所述支撑支架4顶部,所述支撑支架4为所述连杆5的杠杆结构提供支撑点,使得所述连杆5呈省力杆杆;所述连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蓄力结构6连接。
25.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作为整个装置的固定平台,可以与预先设置在底坑地面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定滑轮3设置在底座1上对于牵引绳2有导向作用,改变牵引绳2的受力方向,人员可在井道外操作。
26.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弹簧蓄力结构6主要由传动把手61、上套筒62、蓄力弹簧63、下套筒64、传动螺杆65、轴承66、顶部套筒67和动作螺栓68;所述传动把手61与所述传动螺杆65刚性连接;所述传动螺杆65下端部与所述轴承66连接;所述蓄力弹簧63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套筒62和底座1刚性连接;所述顶部套筒67与所述上套筒62通过所述动作螺栓68固定;所述顶部套筒67与所述传动螺杆6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上套筒62与所述连杆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动力结构采用杠杆和螺杆结构进行弹簧蓄,可节省人员体力消耗,有效节省人力成本。
27.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定滑轮3的出绳侧与所述牵引绳2连接的端部也设置有所述夹绳防脱结构9。
28.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夹绳防脱结构9主要由外套筒91、内套筒92和压紧楔块93组成;所述外套筒91与所述内套筒9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压紧楔块93设置于所述内套筒92内部;当所述内套筒92通过螺纹旋入所述外套筒91时,所述内外套筒91会推动所述压紧楔块93压紧所述牵引绳2,对牵引绳2起压紧固定的作用。
29.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绳连接结构7为环式连接结构71(连接补偿链)或夹板式连接结构72(连接补偿缆)。
30.具体的,本实施例方案中,所述下套筒64底部设置有排气孔。
31.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32.在救援过程中,在操作设备前将绳连接结构7与电梯的补偿装置8连接固定,牵引绳2通过定滑轮3与连杆5的a端连接,收紧定滑轮3侧的夹绳防脱结构9,防止牵引绳2松脱,然后操作弹簧蓄力结构6,转动把手,把手带动传动螺杆65旋转顶部套筒67沿传动螺杆65的螺纹往上移动,带动上套筒62上移,此时蓄力弹簧63拉伸蓄力,当顶部套筒67达到顶端后,收紧定滑轮3与连杆5的a端牵引绳2,并上紧a端的夹绳防脱结构9,并松开定滑轮3侧的夹绳防脱结构9,此时可以松开动作螺栓68,蓄力弹簧63收缩带动上套筒62和连杆5的b端下移(下套筒64底部的排气小孔可以防止动作过快),连杆5的a端上移拉动牵引绳2和补偿装置8带动轿厢往下运行,如此往复,从而达到施救目的。
33.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34.本发明采用一体式设计的直梯平衡救援装置,只需要将绳连接结构7与轿底补偿装置8连接就可以在地面操作装置对电梯实行救援操作,通过定滑轮3改变牵引绳2方向,无需在井道内进行过多的操作,减少了救援人员在井道的操作,保证了人员安全;装置操作全过程在井道外的地面上,操作简单而且安全可靠。本装置的动力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和螺杆
的原理,节省人员体力消耗,极大地节省了人力。
35.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