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及卧针包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9:41: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及卧针包。


背景技术:

2.现在已有的皮内卧针具有可用治疗范围广、而且又有体积小的优点,带针治疗不影响剧烈运动没有任何不适和影响,而且针入即可见效,但是现有的普通皮内卧针的针柄是双翼的,它的设计需要持针钳或止血钳夹持刺入皮内,如果使用手指捏持进针时针柄一侧翼是向上的,另一侧翼是向下的,这个时候下面的针柄翼影响就导致针体与皮肤形成45度角,针体与皮肤就不能成平行度向前进入,由此不能平行进针,由此采用现有的皮内卧针治疗操作时必须要使用持针钳夹持针体分段刺入皮内,这样的特定的金属工具携带不方便,在野外使用也不方便,而且在野外环境下操作复杂,操作时间长也容易使感染机率增加。
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合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解决现有皮内卧针不适合野外使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包括:
6.卧针本体,所述卧针本体远离针尖的一端设置有曲颈,所述曲颈后部延伸有与所述卧针本体平行布置的针体二段,所述针体二段长度小于所述卧针本体长度;
7.以及针柄,所述针柄与所述针体二段末端连接,其为向所述针体二段一侧凸出的单翼柄。
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在曲颈后留有与卧针本体平行布置的针体二段,使针柄不会触碰到针眼位置,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同时针柄采用单翼柄,当手指捏持针柄时,卧针本体水平面可以贴紧皮肤与皮肤平行推入皮内,使用时,单翼针柄只能是与皮肤呈直角向上的,单翼柄的设计进针时候针颈是偏斜的,当针体完全进入皮内时,即将针柄向另一侧压倒,此时曲颈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曲颈相对卧针本体是向上的,此时卧针本体与针入时的孔道恰当的吻合,降低了由于肢体剧烈运动时皮肤的收缩牵拉时对留针的抵抗,进而降低了局部摩擦频率而容易引起不适感,也不易对针孔的毛细血管和针孔皮肤造成损伤,且更有利于针体在皮下稳定的留针治疗。
9.进一步地,所述曲颈与所述针柄之间裸露有1mm长的针体二段。
10.进一步地,所述卧针本体与所述针体二段之间的平行距离h为0.5-0.7mm。
11.进一步地,所述卧针本体与所述曲颈之间形成有夹角α,所述曲颈两端与所述卧针
本体、所述针体二段均圆滑过渡。
12.进一步地,所述α为25
°‑
35
°

13.进一步地,所述针体二段末端具有一处向外与所述针柄连接的压扁片。
14.进一步地,所述针柄材料采用pvc塑胶,与金属的所述针体二段热熔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针柄向外凸出方向与所述针体二段长度方向相垂直,且其操作顶面为粗糙面,底面附着一层柔性材料层。
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包,包括:包装本体,所述包装本体内部形成两个分隔的放置腔,一个放置腔内放置有两片消毒棉片,另一个放置腔内放有如上述所述的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所述包装本体顶部具有可拆开的封口。
1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包,包装本体为一次性包装,通过可拆开的封口打开内部,其内具有用于清洁手指和待入针部位的两片消毒棉片,和与两片消毒棉片分隔的卧针,使用方便,体积小。
18.进一步地,还包括针套,所述针套正面具有可撕开的外膜,所述卧针通过所述外膜固定在所述针套上,其针尖上套设有保护套,所述针套背面为固定卧针的防水胶布层。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附图示出了针体二段上压扁片的机构示意图;
22.图3附图示出了卧针翻转90
°
前后的状态示意图;
23.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包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附图为图4的截面图;
25.图6附图示出了两片消毒棉片布置示意图;
26.图7附图示出了针套正面示意图;
27.图8附图示出了针套背面示意图;
28.图9附图示出了入针过程示意图;
29.图10附图示出了采用本实用新型卧针入针后与入针孔道吻合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现有的普通皮内卧针的针柄是双翼的,它的设计需要持针钳或止血钳夹持刺入皮内,如果使用手指捏持进针时针柄一侧翼是向上的,另一侧翼是向下的,这个时候下面的针柄翼影响就导致针体与皮肤形成45度角,针体与皮肤就不能成平行的度向前进入,由此不能平行进针,由此采用现有的皮内卧针治疗操作时必须要使用持针钳夹持针体分段刺入皮内,这样的特定的金属工具携带不方便,在野外使用也不方便,而且在野外环境下操作复杂,操作时间长也容易使感染机率增加。
35.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参见附图1-3,包括:水平的卧针本体1,所述卧针本体1远离针尖11的一端设置有弯折的曲颈12,所述曲颈12后部延伸有与所述卧针本体1平行布置的针体二段13,所述针体二段13长度小于所述卧针本体1长度;以及针柄2,所述针柄2与所述针体二段13末端连接,其为向所述针体二段13一侧凸出的单翼柄。
36.本实用新型在曲颈后留有与卧针本体平行布置的针体二段,这一个设计使野外自救皮内卧针针柄与皮肤针入口处留有一个间距,使卧针留针更舒适且对皮肤的针入孔的障碍变得更小,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同时针柄采用单翼柄,当手指捏持针柄时,卧针本体水平面可以贴紧皮肤与皮肤平行推入皮内,使用时,单翼针柄只能是与皮肤呈直角向上的,单翼柄的设计进针时候针颈是偏斜的,当针体完全进入皮内时,即将针柄向另一侧压倒,此时曲颈就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即曲颈相对卧针本体是向上的,此时卧针本体与针入时的孔道恰当的吻合,降低了由于肢体剧烈运动时皮肤的收缩牵拉时对留针的抵抗,进而降低了局部摩擦频率而容易引起不适感,也不易对针孔的毛细血管和针孔皮肤造成损伤,且更有利于针体在皮下稳定的留针治疗。
37.参见附图1,所述曲颈12与所述针柄2之间裸露有1mm长的针体二段 13。由此,给出了针体二段合理的长度,保证针柄不会触碰到针孔同时保证了卧针的小体积。
38.参见附图1,所述卧针本体1与所述曲颈12之间形成有夹角α,所述曲颈12两端与所述卧针本体1、所述针体二段13均圆滑过渡;由此曲颈没有直接折角,有利于针体与针入孔的亲和度,更有利于无痛留针。
39.有利的是,参见附图2,经过发明人多年研究试验,所述α为25
°‑
35
°
,所述卧针本体1与所述针体二段13之间的平行距离h为0.5-0.7mm,针体与针入孔的亲和度最佳。卧针本体
与曲颈的夹角可以使用加温退火工艺弯曲,并且不可以存在针体上有生硬的机械压痕。
40.参见附图2,所述针体二段13末端具有一处向外与所述针柄2连接的压扁片14,以利于与针柄固定端的牢固固定,其厚度因为要与针体二段热熔为一体的需要、固定处要相对增厚、而向外边缘逐渐变薄,针柄边缘变薄目的是为了贴固定胶布时针柄处为不明显凸起,以减轻激烈活动时的表面摩擦障碍。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柄2材料采用无毒且有弹性的pvc 塑胶,与金属的所述针体二段13热熔连接;且针柄2厚度是与针体二段的结合处以融合牢固而相对薄为标准,而渐渐向外相对变薄。
42.参见附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柄2向外凸出方向与所述针体二段13长度方向相垂直,便于手持针具直接针入皮内,减少了复杂的器械辅助的卧针针入过程,又明显的缩短了扎针治疗的时间;且针柄2 操作顶面为粗糙面,粗糙面可以为网格纹,由此,手指捏针时稳定牢固,同时摩擦面粘贴固定胶布时更牢固、使针具固定的更稳定。针柄底面附着一层柔性材料层,可以为附着一层柔软薄的涂膜、便于与皮肤接触时因为针柄与皮肤的摩擦度降低,有利于卧针在皮内稳定无异物感的亲和共处。
43.参见附图4-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包,包括:包装本体3,所述包装本体3内部形成两个分隔的放置腔31,一个放置腔31内放置有两片消毒棉片4,另一个放置腔31内放有如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野外自我救治用皮内卧针;所述包装本体3顶部具有可拆开的封口32。
44.由此使用时,不受场地场合限制,拓宽了使用范围。
45.有利的是,参见附图7和8,还包括针套5,所述针套5正面具有可撕开的外膜6,所述卧针通过所述外膜6固定在所述针套5上,其针尖11上套设有保护套7,所述针套5背面为固定卧针的防水胶布层8。
46.参见附图9和10,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卧针的部位选择针体的型号,卧针可以有多个不同长度的类别;然后用手撕开包装本体,取出一片消毒棉片将准备持针的手指擦拭消毒,再取出第二块消毒棉片,将准备进针的穴位处消毒,撕开卧针针套取出卧针、用食指与拇指捏住针柄,取下护针海绵体 (保护套),准确刺进已经选好的穴位,(注意手指和其它物品不能触碰到针体)。刺入的角度是沿着皮肤的水平面35度角(左右)向皮内斜刺,(视刺入部位皮肤厚度来确定深度不同)常规状态下斜刺入皮内约0.5mm左右深度,而后将针柄压向皮肤,将针体与皮肤水平平行向前刺进皮内(表皮内、表皮下、真皮上),当针刺入皮内接近曲颈的时候,将针柄向外侧压倒,使针柄网格面朝上,附着材料朝向皮肤,针柄与皮肤贴平后再将卧针继续向前推进,直至曲颈的弯曲部分完全进入皮内(留1mm的针体二段)止。然后揭下防水胶布贴敷,将针柄与皮肤一体固定。
47.本实用新型针柄向一面单翼凸出,单翼的针柄设计便于保证了手持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平行进针的需要,针柄由具有弹性的无毒pvc塑胶材料复合而成,针柄的(向外)一面为粗糙网格纹、设计为粗糙网格纹有二个作用:一是便于徒手持针时更利于拇指与食指稳固捏住、同时利于与粘贴固定胶布时胶面与针柄更紧密牢固的结合、使针体在皮内得到稳固的固定。针柄的另一面(贴近皮肤)为附着一层薄的柔软的绒贴附面、是针柄贴紧皮肤的一面,有利于卧针期间更舒适的留针,在剧烈运动时候针柄与皮肤不能同频率活动,对皮肤不会产生损伤性摩擦,针入皮肤后网格面为裸露在皮肤外侧为固定端面,粗糙的网格面必须
与用于固定的胶布的胶面更牢固的贴合,才有利于针具更稳定的固定在需要的部位。曲颈采用圆滑的弧形斜折角过渡结构,其目的能够使卧针斜折角的针体与皮肤针孔无挤压而能亲密贴近,使针颈与针孔的角度吻合度、亲和度更好,进而降低了由于肢体剧烈活动时引起的局部摩擦频率、而不容易引起卧针在皮内留针的不适感,又不易对针孔处的毛细血管和针孔皮肤造成损伤,且更有利于针体在皮下稳定的较长时间留针。
48.本实用新型的野外自救皮内卧针具有如下特点:自行直接手持操作简单、易学易掌握,应用方便;节约时间;可在20秒钟内完成针入治疗;卧针针尖圆弧过渡,针刺部位浅,无危险,针具针入的深度仅在表皮与真皮之间,不会伤及内脏,避免了传统针刺方法在胸、背部等穴位由于刺入深度掌握不准确而造成的危险;取穴少,一次只取一个穴位,最多至二个穴位;可用于顿挫牵拉、外伤导致的疼痛,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疼痛,头痛等诸多疼痛,腰膝、肩肘等肢体关节功能障碍都有一定的效果,对于一些急慢性疾病也有治疗效果;卧针结构使留针痛苦小,针植入后可做工作与剧烈活动,使患者可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运动的前提下,得到有效的治疗。卧针易于操作使用,易于普及推广,为野外自救、自治者所乐于接受,便于学习,便于操作使用。
4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5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