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9 19:1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2.食用菌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体地说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蕈菌;蕈菌,是指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一类大型真菌。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某些食用菌对动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3.目前的食用菌种植技术通常是将菌种接种到人工配置的条形筒装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合适的环境下,不断补水,使其生长出菌体。其中培养基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培养基主要由木屑、秸秆等作为主体原料,然后加入各种食用菌生产所需的营养物质,混合均匀后装入圆筒形袋中待其干燥定型,即可接种菌种进行种植。因木屑、秸秆等原料在使用时需要先进行粉碎工作,粉碎完毕后通常堆积在地面,因此搅拌时一般是直接将其他原料倾倒在木屑、秸秆堆上,再通过人工搅拌或者行走式搅拌机的方式进行搅拌。人工搅拌效率低下且搅拌不够均匀,而行走式搅拌机则会将搅拌完的产品喷洒在地面,后续需要人工进行收集聚拢,这个过程不仅容易造成浪费,而且存在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一种更好的培养基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混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搅拌或者行走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前者存在的效率低下且搅拌不够均匀的问题;后者存在的容易造成浪费、而且后续过程极为不便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混合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顶部的进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出料机构,所述壳体为竖直设置的封闭式筒状结构,壳体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滚轮;壳体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搅拌腔和出料漏斗,所述搅拌腔内部设有竖直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顶部连接有设置在壳体外部的电机,搅拌杆上还设有搅拌桨;
6.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若干进料软管,所述进料软管从壳体顶部侧面连通至进料腔内部,所述进料软管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进料风机。
7.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壳体底部的螺旋输送机,所述螺旋输送机始端连接出料漏斗的底部出口,螺旋输送机的末端延伸至壳体外部。
8.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腔与出料漏斗之间设有可开闭的舱门。
9.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方形筒状结构,所述出料漏斗为正四面锥结构,所述舱门共有四个三角形门体,所述门体朝下方转动打开。
10.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桨设有多个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在搅拌杆上,其中每一水
平位置的搅拌桨均匀环绕搅拌杆设置,所述搅拌桨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大。
11.进一步的,所述进料软管的入口处还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为方形硬管,所述进料管上设有进料调节机构,所述进料调节机构包括由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管内壁上的调节板,所述转轴上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调节板与进料管连接的一端上还垂直连接有贯穿至进料管外部的接触片,所述进料管外壁上设有平行于中轴线的导轨,所述导轨为筒状结构,其一端开口并正对接触片,导轨内部同轴设有顶针,所述顶针侧面贯穿导轨至外部并连接有推钮。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若干个分别设置的进料软管来进料,只需将进料软管的入口对准不同原料的料堆,即可将分别堆放的原料吸入到搅拌腔内部进行搅拌,无需提前人工预混合,从而简化了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
14.2、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工作在搅拌腔内部进行,而且过程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搅拌,节约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在外界扬尘、浪费原料,混合好的培养基产品从壳体底部统一排出,便于收集储存。
15.3、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底部设有滚轮,可以在地面自由移动,从而配合原料堆放位置随时进行搅拌混合加工,免去了原料的运输过程,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腔的具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管以及其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19.上述附图中:1、壳体;2、进料软管;3、搅拌杆;4、电机;5、螺旋输送机;11、搅拌腔;12、出料漏斗;13、舱门;14、支撑架;15、滚轮;21、进料风机;22、进料漏斗;23、进料管;24、调节板;25、接触片;26、导轨;27、顶针;28、推钮;31、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混合装置,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顶部的进料机构以及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出料机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 为竖直设置的封闭式筒状结构,优选为水平截面为正方形的方形筒体,壳体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搅拌腔11和出料漏斗12,其中进料机构与搅拌腔11相连,出料漏斗12则与出料机构相连。壳体1底部设有若干个支撑架14以及安装在支撑架14上的滚轮15,本实施例中因壳体1为方形筒体,故在四角处分别设置四个支撑架14,支撑架14底部通过万向轴承安装滚轮15,以便移动。
22.所述搅拌腔11内部设有竖直的搅拌杆3,所述搅拌杆3顶部连接有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电机4,搅拌杆3上还设有搅拌桨31,通过电机4驱动搅拌杆3、搅拌桨31在搅拌腔 11内部旋转,从而将加入的原料混合均匀。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搅拌桨31设有多个并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在搅拌杆3上,其中每一水平位置的搅拌桨31均匀环绕搅拌杆3 设置,所述搅拌桨3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因原料从搅拌腔11顶部加入,则使其在下落时不会一开
始就被搅拌桨31推至靠近搅拌腔11内壁的部位,而是下落过程中逐步被打散,最后才会在搅拌腔11底部堆积到边缘位置,使其混合更为充分。
23.如图2所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搅拌腔11与出料漏斗12之间设有可开闭的舱门13。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漏斗12为正四面锥结构,所述舱门13共有四个三角形门体,所述门体朝下方转动打开。这样在搅拌时,舱门13合拢,不影响内部搅拌效果,搅拌完成后则舱门13打开让混合好的培养基经过出料漏斗12离开壳体1。
24.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若干进料软管2,所述进料软管2从壳体1顶部侧面连通至进料腔内部,所述进料软管2与壳体1之间还设置有进料风机21。其中进料软管2 端头还可以安装向外扩张的进料漏斗22,从而便于吸入粉状原料。
25.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螺旋输送机5,所述螺旋输送机5始端连接出料漏斗12的底部出口,螺旋输送机5的末端延伸至壳体1外部。通过螺旋输送机5将出料的最终位置从壳体1底部转移到壳体1外部,工作人员可以更方便的放置包装袋等容器,从而便于包装运输。
26.如图3所示,另外,本实施例中进料软管的入口处还设有进料管23,所述进料管23 为方形硬管,所述进料管23上设有进料调节机构,所述进料调节机构包括由转轴转动连接在进料管23内壁上的调节板24,其中调节板24的形状配合进料管23内部截面积,并可在进料管23中沿转轴转动,其转动面平行于进料管23的轴线。所述转轴上设有扭力弹簧,所述调节板24与进料管23连接的一端上还垂直连接有贯穿至进料管23外部的接触片25,对应的,进料管23的侧壁上设有供接触片25转动的开槽。所述进料管23外壁上设有平行于中轴线的导轨26,所述导轨26为筒状结构,其一端开口并正对接触片25,导轨26内部同轴设有顶针27,所述顶针27侧面贯穿导轨26至外部并连接有推钮28,导轨 26侧面对应推钮28的移动范围,设有条形开口,以便推钮28与顶针27共同滑动。本实施例中,扭力弹簧使得调节板24在不受外力时紧贴进料管23的内壁,此时进料速度为最大;当通过推钮28滑动顶针27时,顶针27推动接触片25转动,调节板24也随之旋转,从而遮挡进料管23内部的空间,这样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进料速度,以便调节不同的原料配比。
2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