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1:03: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池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而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就是电池,电池的回收处理是新能源产业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回收处理中,通常需要对电池进行输送、烘干等处理;而在电池输送的过程中,为方便后续的回收收集等,需要考虑将电池在输送线上间隔且较为规整地输出,避免出现堆积叠加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输送装置,通过便于对待输送电池产生加速或减速效果,且不同电池经过加速或减速的效果不同,从而有助于实现邻近电池之间间距的拉远、邻近电池之间的扰动,使得电池经过多个加减速段输送线输送后,便于最终间隔且较为规整地输送至尾段输送线上,从而方便后续的回收处理。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输送装置,包括始段输送线、尾段输送线,所述始段输送线与尾段输送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减速段输送线;每一个所述加减速段输送线包括支腿架二,所述支腿架二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辊、输送辊组一、输送辊组二及第四输送辊;第一输送辊设置在支腿架二的顶部靠近始段输送线的一端,第四输送辊设置在支腿架二的顶部远离始段输送线的一端;第一输送辊与输送辊组一之间间隙、输送辊组一与输送辊组二之间间隙及输送辊组二与第四输送辊之间间隙均相等,且第一输送辊与输送辊组一之间间隙小于待输送电池的宽度;所述第一输送辊与输送辊组一之间设置有第一加速机构;所述输送辊组一与输送辊组二之间设置有第二加速机构;所述输送辊组二与第四输送辊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和减速机构共同连接有一个升降板,所述升降板连接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用于升降板的升降。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速机构包括u型支架一,所述u型支架一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一加速辊,两个所述第一加速辊均转动设于u型支架一上,所述u型支架一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加速电机,所述第一加速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一加速辊相连接;两个第一加速辊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之间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速机构包括u型支架二,所述u型支架二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加速辊,两个第二加速辊均转动设于u型支架二上,所述u型支架二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加速电机,所述第二加速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二加速辊相连接;两个第二加速辊的外部也分别套设有皮带轮,两个第二加速辊外部的两个皮带轮之间也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
7.进一步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u型支架三,所述u型支架三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减速辊,两个减速辊均转动设于u型支架三上;所述u型支架三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减速电机,
所述减速电机与其中一个减速辊相连接;两个减速辊的外部也分别套设有皮带轮,两个减速辊外部的两个皮带轮之间也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
8.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支腿架二上,且支撑座靠近支腿架二底端;所述支撑座上安装有升降液压缸,所述升降液压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升降板,所述u型支架一、u型支架二及u型支架三的底部均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
9.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辊组一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二输送辊,每一个第二输送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支腿架二的顶部两侧;所述输送辊组二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三输送辊,每一个第三输送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所述支腿架二的顶部两侧;每一个第二输送辊和每一个第三输送辊的外径相等、且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每一个第二输送辊和每一个第三输送辊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链轮,各第二链轮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二链条;所述支腿架二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其中一个第三输送辊。
10.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滑轮组,且自输送辊组一由两侧向中部方向上所设置的滑轮组顶端高度呈依次递增;每一个滑轮组均包括多个定滑轮,每一个定滑轮底部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在升降板上;位于最外侧两个滑轮组对应的各个定滑轮最顶部与第二输送辊最顶端相齐平。
11.进一步的,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之间还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喷管,且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之间的多个第二喷管底端共同连接有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二导气管安装在升降板底部,且第二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用于与外部气源相连。
12.进一步的,所述支腿架二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支腿架二之间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第一导气管的轴线与第二输送辊轴线相垂直,且第一导气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用于与外部气源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上垂直连接有多根第一喷管,所述第一喷管用于向输送辊组一上待输送电池喷射气体。
13.进一步的,所述始段输送线包括支腿架一,所述支腿架一的顶部两侧之间沿支腿架一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传送辊;所述尾段输送线包括支腿架三,所述支腿架三的顶部两侧之间沿支腿架三长度方向也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传送辊;每一个第一传送辊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链轮,各第一链轮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一链条,所述支腿架一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一传送辊相连接;每一个第二传送辊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四链轮,各第四链轮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四链条,所述支腿架三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四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第二传送辊相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设置有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及减速机构,当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或减速机构与待输送电池接触时,可实现对电池的加速或减速效果,方便使得电池最终间隔且较为规整输送在尾段输送线上。
16.2、在输送过程中,通过通过多个第一喷管、第二喷管喷射气体,方便对电池进行干燥或烘干处理,且配合滑轮组可实现对电池的抬升和下降,增加对电池的扰动效果,提升干燥效果。
17.3、由于加减速段输送线可设置为多个,因此具有多个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减速机构,且多个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减速机构之间多次相互作用,对电池实
现加速或减速操作,同时也实现扰动电池,尤其是配合滑轮组抬升作用下,方便使得堆积或叠加的电池分离,也方便提升对电池的干燥效果。
18.4、采用间隔升降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减速机构,实现电池不是依次经过接触各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减速机构,便于实现不同电池经过加速或减速的效果不同,从而有助于实现邻近电池之间间距的拉远、邻近电池之间的扰动,使得电池经过多个加减速段输送线的输送后,进一步提升在尾端输送线上间隔且较为规整地输出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加减速段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发明加减速段输送线另一角度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第一输送辊、输送辊组一、输送辊组二、第四输送辊的安装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第一加速机构、第二加速机构、减速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第一加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升降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26.图8是本发明升降板的安装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滑轮组的位置示意图。
28.图10是本发明第二导气管的安装示意图。
29.图11是本发明始段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发明尾始段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始段输送线;11、支腿架一;12、第一传送辊;13、第一链轮;14、第一链条;15、第一驱动电机;2、加减速段输送线;21、第一输送辊;22、输送辊组一;221、第二输送辊;23、输送辊组二;231、第三输送辊;24、第四输送辊;25、第一加速机构;251、u型支架一;252、第一加速辊;253、第一加速电机;254、皮带轮;255、传送皮带;26、第二加速机构;261、u型支架二;262、第二加速辊;263、第二加速电机;27、减速机构;271、u型支架三;272、减速辊;273、减速电机;28、支腿架二;3、尾段输送线;31、支腿架三;32、第二传送辊;33、第四链轮;34、第四链条;35、第四驱动电机;4、升降板;41、第二导气管;411、第二喷管;412、第二进气口;5、升降机构;51、支撑座;52、升降液压缸;6、第一导气管;61、第一喷管;62、支撑架;63、第一进气口;7、第二链轮;71、第二链条;72、第二驱动电机;8、第三链轮;81、第三链条;82、第三驱动电机;9、滑轮组;91、定滑轮;9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输送装置,包括始段输送
线1、尾段输送线3,始段输送线1与尾段输送线3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如图所示加减速段输送线2数量为两个,始段输送线1、两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及尾段输送线3形成完整的输送线,该输送线输送方向由始段输送线1向尾段输送线3。
34.请参阅图2-图4,每一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包括支腿架二28,支腿架二28顶部沿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输送辊21、输送辊组一22、输送辊组二23及第四输送辊24;第一输送辊21设置在支腿架二28的顶部靠近始段输送线1的一端,第四输送辊24设置在支腿架二28的顶部远离始段输送线1的一端;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之间间隙、输送辊组一22与输送辊组二23之间间隙及输送辊组二23与第四输送辊24之间间隙均相等,且间隙宽度均小于待输送电池的宽度,优选地该间隙设置为小于待输送电池宽度的一半;具体地,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之间间隙为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中最贴近第一输送辊21的第二输送辊221之间间隙,输送辊组一22与输送辊组二23之间间隙为相邻的第二输送辊221第三输送辊231之间间隙,输送辊组二23与第四输送辊24之间间为第四输送辊24与输送辊组二23中最贴近第四输送辊24的第三输送辊231之间间隙。
35.输送辊组一22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二输送辊221,每一个第二输送辊2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支腿架二28的顶部两侧;输送辊组二23包括多个平行均布的第三输送辊231,每一个第三输送辊23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支腿架二28的顶部两侧;每一个第二输送辊221和每一个第三输送辊231的外径相等,同时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的外径设置与第二输送辊221外径相等,且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第三输送辊231及第四输送辊24的轴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36.另外,每一个第二输送辊221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二链轮7,各第二链轮7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二链条71;每一个第三输送辊231上分别套设有一个第三链轮8,各第三链轮8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三链条81;其中一个第二输送辊221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72,其中一个第三输送辊231连接有第三驱动电机82,该第二驱动电机72安装在支腿架二28的外壁上,通过第二驱动电机72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输送辊221旋转,第三驱动电机82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三输送辊231旋转,从而带动各第二输送辊221同步旋转,各第三输送辊231的同步旋转,实现输送效果;第一输送辊21和第四输送辊24可旋转、可不借助驱动机构来驱动,由于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之间间隙、输送辊组一22与输送辊组二23之间间隙及输送辊组二23与第四输送辊24之间间隙均相等,优选地,该间隙设置为小于待输送电池宽度的一半;此外,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第三输送辊231及第四输送辊24的外径是远小于待输送电池的宽度,因此在第一输送辊21、第四输送辊24不连接驱动机构下,也不影响整体的输送效果;与此同时,输送辊组一22、第三输送辊231整体输送长度设置为较长,可设置为待输送电池长度的4-6倍。
37.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速机构25,即第一加速机构25设置在第一输送辊21与输送辊组一22之间间隙区域;输送辊组一22与输送辊组二23之间设置有第二加速机构26,即第二加速机构26设置在输送辊组一22与输送辊组二23之间间隙区域;输送辊组二23与第四输送辊24之间设置有减速机构27,即减速机构27设置在输送辊组二23与第四输送辊24之间间隙区域;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和减速机构27共同连接有一个升降板4,升降板4连接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用于升降板4的升降,升降板4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的同步升降。
38.请参阅图5-图7,第一加速机构25包括u型支架一251,u型支架一251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一加速辊252,两个第一加速辊25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u型支架一251上,u型支架一25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一加速电机253,第一加速电机253与其中一个第一加速辊252相连接;两个第一加速辊252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皮带轮254,两个皮带轮254之间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255;即第一加速机构25通过第一加速电机253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加速辊252的旋转,从而带动另一第一加速辊252的旋转,第一加速电机253的转向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向相同,第一加速电机253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速。
39.第二加速机构26包括u型支架二261,u型支架二261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第二加速辊262,两个第二加速辊26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u型支架二261上,u型支架二26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第二加速电机263,第二加速电机263与其中一个第二加速辊262相连接;两个第二加速辊262的外部也分别套设有皮带轮254,两个第二加速辊262外部的两个皮带轮254之间也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255;即第二加速机构26通过第二加速电机263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加速辊262的旋转,从而带动另一第二加速辊262的旋转,第二加速电机263的转向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向相同,第二加速电机263的转速大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速;此外,第二加速电机263的转速可设置为第一加速电机253转速相同或不同。
40.减速机构27包括u型支架三271,u型支架三271的内部平行设置有两个减速辊272,两个减速辊272的两端分别转动设于u型支架三271上;u型支架三271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减速电机273,减速电机273与其中一个减速辊272相连接;两个减速辊272的外部也分别套设有皮带轮254,两个减速辊272外部的两个皮带轮254之间也缠绕配合有传送皮带255;即减速机构27通过减速电机273带动与其连接的减速辊272的旋转,从而带动另一减速辊272的旋转,减速电机273的转向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向相反,且减速电机273的转速小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速。
41.此外,u型支架一251、u型支架二261及u型支架三271可采用相同结构,且u型支架一251、u型支架二261及u型支架依次平行设置;各第一加速辊252、第二加速辊262、减速辊272的外径设置为相同,且各第一加速辊252、第二加速辊262、减速辊272的轴线位于统一水平面内;为减少对,u型支架一251、u型支架二261及u型支架三271升降的影响,如图4所示,支腿架二28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缺口。
42.升降机构5包括支撑座51,支撑座51设于支腿架二28上,且支撑座51靠近支腿架二28底端;支撑座51上安装有升降液压缸52,升降液压缸52的活塞杆连接升降板4,u型支架一251、u型支架二261及u型支架三271的底部均连接在升降板4上;升降液压缸52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如图5所示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升降液压缸52共同通过一个控制器控制,控制两个升降液压缸52的活塞杆同步间隔伸缩,且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时,各第一加速辊252、第二加速辊262、减速辊272的最顶端与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等的最顶端相齐平;而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下降最低高度时,各第一加速辊252、第二加速辊262、减速辊272的最顶端是低于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等的最顶端;该控制两个升降液压缸52的活塞杆间隔伸缩,使得活塞杆伸出升降板4抬升,从而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且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的状态保持3-5秒,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下降最低高度时的状
态也保持3-5秒,持续往复伸缩,因此带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间隔升降,当第一加速辊252、第二加速辊262、减速辊272的最顶端与第一输送辊21、第二输送辊221等的最顶端相齐平时,实现对接触物品即待输送电池的加速或减速效果;由于加速效果和减速效果非持续实现,当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不是位于最大高度时,不影响第一输送辊21、输送辊组一22、输送辊组二23及第四输送辊24之间的输送。
43.由于加减速段输送线2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因此各加减速段输送线2中的升降板4保持同步状态;为提高升降的稳定性,如图8所示,可通过设置直线导轨和滑块使得升降板4移动设在支腿架二28上,即在支腿架二28上设置直线导轨,升降板4连接滑块,滑块配合在直线导轨内部。
44.请参阅图4、图9,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221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滑轮组9,自输送辊组一22两侧向中部方向上滑轮组9顶端高度呈依次递增,当滑轮组9数量为偶数个时,位于最中间的两个滑轮组9顶部高度一致,而该两个滑轮组9相背一侧的滑轮组9顶端高度呈依次递减,第二输送辊221数量为奇数时,则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滑轮组9顶部高度最高,而该滑轮组9两侧滑轮组9的顶部高度依次递减;每一个滑轮组9均包括多个定滑轮91,每一个定滑轮91底部分别固定有一根支撑杆92,支撑杆92的底端设置在升降板4上,支撑杆92的排布也是自输送辊组一22两侧向中部方向上,支撑杆92的顶端高度呈依次递增;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221之间间隙设置较小,可设置为待输送电池宽度的五分之一;而第二输送辊221外径也设置为较小,第二输送辊221外径可设置为待输送电池宽度的六分之一;而当升降板4位于最大高度时,位于最两侧滑轮组9对应的各个定滑轮91最顶部与第二输送辊221最顶端相齐平,而高度递增设置为较小,可设置为5-10mm,可实现对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即当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的状态过程中,且当待输送电池依次经过各滑轮组9时,即实现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后重新下降至初始状态。
45.请参阅图4、图10,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221之间还至少设置有两个第二喷管411,如图10所示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221之间第二喷管411数量为两个,且相邻两个第二输送辊221之间两个第二喷管411的底端共同连接有第二导气管41,第二导气管41安装在升降板4底部,且第二导气管41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412,第二进气口412用于与外部气源相连,具体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尾部外部管路;第二喷管411顶端喷气,用于对待输送电池底端的干燥,优选地,外部起源为暖气流,可提升干燥烘干效果;且当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时,第二喷管411顶端高度是低于第二输送辊221的轴心高度;由于当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及减速机构27上升最大高度的状态过程中,且当待输送电池依次经过各滑轮组9时,可实现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后重新下降,通过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后重新下降,配合气流一定的顶升作用,方便增加对待输送电池的扰动效果,可增加在待输送电池叠加状态时脱离,同时还用于增强喷管的燥烘干效果;由于输送辊组一22设置在第一加速机构25和第二加速机构26之间,即待输送电池可通过第一加速机构25加速,方便待输送电池上升和经过各滑轮组9。
46.另外,支腿架二28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气管6,第一导气管6与支腿架二28之间连接有支撑架62;第一导气管6的轴线与第二输送辊221轴线相垂直,且第一导气管6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口63,第一进气口63用于与外部气源相连,优先地,该外部气源也为暖气
流;第一导气管6上垂直连接有多根第一喷管61,第一喷管61倾斜设置,且轴心与竖直方向之间夹角30-50度,第一导气管6为用于向输送辊组一22上待输送电池喷射气体,即用于对待输送电池顶面及顶面附近侧面的干燥。
47.请参阅图11-图12,始段输送线1包括支腿架一11,支腿架一11的顶部两侧之间沿支腿架一11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传送辊12;尾段输送线3包括支腿架三31,支腿架三31的顶部两侧之间沿支腿架三31长度方向也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二传送辊32;各第一传送辊12、第二传送辊32的外径设置为与第一输送辊21相同,且各第一传送辊12、第二传送辊32的轴线与第一输送辊21轴线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每一个第一传送辊12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链轮13,各第一链轮13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一链条14,支腿架一1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5与其中一个第一传送辊12相连接;每一个第二传送辊32的外部分别套设有第四链轮33,各第四链轮33的外部共同配合有第四链条34,支腿架三31上设置有第四驱动电机35,第四驱动电机35与其中一个第二传送辊32相连接,第一驱动电机15、第四驱动电机35与第二驱动电机72的转向转速均保持一致,第一驱动电机15用于驱动各第一传送辊12的旋转,第四驱动电机35用于驱动各第四传送辊的旋转。
48.工作原理:该输送装置工作时,首先使得第一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72、第三驱动电机82及第四驱动电机35开始工作,即第一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72、第三驱动电机82及第四驱动电机35保持相同的转向和转速,且转速设置为较小,并使得整个装置的输送方向由始段输送线1输送至尾段输送线3;与此同时,各第一加速电机253、第二加速电机263及减速电机273均工作,且各升降液压缸52也同时进行往复间隔升降;之后,即可在始段输送线1上间隔放置待输送电池,电池通过始段输送线1输送至与最靠近始段输送线1的加减速段输送线2上,由于升降板4间隔往复升降,当电池与一第一加速辊252或第二加速辊262接触时,均可实现对电池的加速输送,而当电池与减速辊272接触时,则会实现对电池的减速效果。
49.当某一个电池刚好接触最靠近始段输送线1一端的加减速段输送线2中的第一加速机构25或第二加速机构26时必然会加速,因此电池首先经过第一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即最靠近始段输送线1的加减速段输送线2),便于实现对电池的加速效果,方便拉开该电池与该电池后面电池的间距。
50.由于升降板4的抬升会带动每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中多个滑轮组9的抬升,且每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中自输送辊组一22两侧向中部方向上,各滑轮组9的顶端高度呈依次递增,当升降板4位于最大高度时,位于最两侧滑轮组9对应的各个定滑轮91最顶部与第二输送辊221最顶端相齐平,而高度递增设置为较小,因此在第一加速机构25加速电池输送过程中,可实现对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当待输送电池依次经过加减速段输送线2中的各滑轮组9时,可实现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后重新下降,通过待输送电池的略微抬升后重新下降,配合气流一定的顶升作用,方便增加对待输送电池的扰动效果,可增强喷管的燥烘干效果;此外,配合多个第一喷管61的喷射气体,进一步提升对输送电池的干燥效果。
51.由于电池重新下降的过程中,也便于实现电池的加速效果,而当电池与第一加速机构25接触时间很短时,由于第一加速机构25的下降,对应的滑轮组9对电池的抬升效果小或者没有,但第一加速辊252的加速使得加速效果仍然存在。
52.且由于输送辊组一22、输送辊组二23整体输送长度设置为较长,且在摩擦作用下,
经过第一加速机构25或第二加速机构26加速后的电池最终稳定跟随输送辊组一22、输送辊组二23的输送速度前进;而当相邻的两个电池靠近相邻两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拼接处,且两个电池刚好分别接触减速机构27和加速机构,因此可实现快速拉动该两个邻近电池之间的间距,防止电池的聚集、叠加。
53.当两个电池位于同一加减速段输送线2上,且其中一个接触第二加速机构26,另外一个接触减速机构27,此时虽然会缩短两个电池的间距,但由于输送辊组二23整体输送长度设置为较长,因此可放在该两个电池之间的接触碰撞;此外,若该两个电池之间还具有其他电池,也不便发生堆积,且由于每一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上具有第一加速机构25和第二加速机构26,而只有一个减速效果,因此基本可避免同一加减速段输送线2上堆积多个电池现象的出现。
54.由于加减速段输送线2设置为多个,因此具有多个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减速机构27,且多个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减速机构27之间多次相互作用,对电池实现加速或减速操作,同时也实现扰动电池,尤其是配合滑轮组9抬升作用下,方便使得堆积或叠加的电池分离,也方便提升对电池的干燥效果;另外,采用间隔升降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减速机构27,在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或减速机构27接触电池时产生加速或减速效果,实现电池非依次经过接触各第一加速机构25、第二加速机构26、减速机构27,便于实现不同电池经过加速或减速的效果不同,从而有助于实现邻近电池之间间距的拉远、邻近电池之间的扰动,使得电池经过多个加减速段输送线2的输送后,便于最终间隔且较为规整地输送至尾段输送线3上,从而方便后续的回收处理。
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