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送式智能喷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28 10:52: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输送式智能喷丸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2110826487.9一种用于松土器的输送式喷丸装置,包括:喷丸装置、横向输送机构、纵向输送机构吊钩组件以及料框,喷丸装置内部具有容纳腔,沿容纳腔的圆周设有喷嘴;纵向输送机构沿横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连接于横向输送机构,纵向输送机构包括升降板,升降板沿竖直方向移动设置,其移动方向垂直于横向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吊钩组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转动设于升降板下方,其转轴的轴线与升降板的移动方向一致,连接板下段滑动设有一对平行的吊杆用于吊装松土器,吊杆本身及其滑动方向均垂直于连接板转轴的轴线;吊杆前端垂直于轴线方向滑动穿设有挡块;当吊杆穿过松土器的耳孔时,挡块收缩于吊杆内;当用于对松土器进行限位时挡块的前端凸出于吊杆的周侧;料框数量为一对,设于喷丸装置相对的两侧,并位于横向输送机构两端的下方,其中一个料框用于在喷丸加工前松土器暂存及进料,另一个料框用于松土器喷丸之后出货,松土器放置于料框时其一对耳孔位于上方,并且一对耳孔轴线的连线呈水平状态;对应松土器出货的位置设有一对顶杆,松土器出料时顶杆与耳孔同轴,顶杆的直径小于耳孔,顶杆沿轴线法向移动设置。
3.根据上述专利所述,该专利通过一对吊杆穿设于松土器的耳孔从而实现对松土器的吊装,并采用挡块对松土器进行限位固定,然而该专利对松土器一个个的吊取进行抛光的方式导致效率不高,并且由于挡块对松土器端部的遮挡,使得松土器部分位置不容易被抛光到,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影响了质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不间断输送松土器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喷丸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送式智能喷丸装置,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对松土器的固定和旋转机构带动松土器的旋转以及悬吊式输送链对松土器的不间断输送,实现了松土器在被输送过程中完成了全面抛光,提高了松土器的加工效率,以及提高了松土器的抛光质量。
5.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式智能喷丸装置,包括喷丸箱和设置在喷丸箱上的喷丸装置,喷丸箱的上方设有通过吊架安装的悬吊式输送链,悬吊式输送链上设有移动的轨道车,并且轨道车上还设有用以对松土器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喷丸箱上沿着轨道车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进口和出口且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自动旋转门,喷丸箱的顶部还开设有从进口连通至出口处供松土器在喷丸箱内部移动的条形口,固定装置包括架板和设置在架板底部的夹持机构,架板能够在轨道车上旋转,轨道车上设有通过与轨道车的配合从而带动架板旋转的旋转机构,并且架板的旋转方向平行于轨道车的移动方向,轨道车经过喷丸箱时,
夹持机构带着松土器通过条形口位于喷丸箱的内部且架板位于喷丸箱的顶部。
6.优选的,夹持机构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架板上的方形框架和设置在方形框架上的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能够在方形框架上移动,方形框架上垂直于轨道车的移动方向横插有两个导向杆,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均滑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杆上,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分别与方形框架相对应的边部之间的导向杆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并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还均设有通过两者配合夹紧松土器的夹持部。
7.优选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同一方向的端部上均穿过方形框架的边部凸出设有一个拨块,并且方形框架的边部上沿着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还开设有供拨块移动的条状拨口。
8.优选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底部均水平设有一个半圆盘,每个半圆盘的直边均向内且每个半圆盘的弧边均向外,两个半圆盘的直边相互平行,松土器被两个夹持部夹紧时,两个半圆盘之间共轴心,喷丸箱顶部的条形口的两侧边缘还分别设有一个边条,并且两个边条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圆盘共轴心后的直径。
9.优选的,夹持部包括有两个延伸条,每个延伸条的一端均固定在相应半圆盘上,每个延伸条的另一端均竖直向下延伸,松土器的端部具有两个耳孔,每个延伸条的下端均水平向内凸出有一个能够插入耳孔内的插杆,每个插杆的直径均等于耳孔的直径,每个夹持部的两个插杆之间的距离均等于两个耳孔之间的距离,并且两个夹持部上相对应的两个插杆之间总的长度至多等于耳孔的深度。
10.优选的,两个夹持部的相对应的两个延伸条上均同轴开设有一个圆形的插口,每两个相对应的延伸条之间均设有一个尺寸大于插口的加强柱,每个加强柱的两端均具有一个形状与插口相吻合的端头,每个加强柱两端的端头分别插设于相应的插口内,并且每个加强柱的端头上还均同轴设有一个加长杆,每个加长杆的直径均等于加强柱上端头的直径,每个加长杆的自由端上还均具有一个端帽。
11.优选的,旋转机构包括有一个转杆,转杆的一端固定在架板上,转杆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转柱转动的设置在轨道车上,转柱上固定套设有一个齿轮,吊架上处于喷丸箱的正上方位置处沿着轨道车的移动方向设有一个齿条,齿轮与齿条之间相互啮合。
12.优选的,架板的两侧和转杆的杆身两侧之间均设有相对应的铰接部,每两个相对应的铰接部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用以稳定转杆的支撑杆,转杆上半部套设有一个方块,方块固定在转杆上,方块的边部平行于轨道车的移动方向,吊架的两侧沿着其边缘还均设有一个用以通过与方块的配合限制转杆转动的限位条,并且每个限位条的端部分别延伸至喷丸箱的进口和出口的位置处。
13.优选的,方形框架上还设有一个用以触发自动旋转门开闭进口和出口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包括有感应开关和触发板,自动旋转门的旋转轴上沿着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门板,每个门板的表面均安装有一个感应开关,触发板通过一个柔性件设置在方形框架上,并且触发板处于方形框架上能够触碰到感应开关的位置处。
14.优选的,柔性件具体为一个填充满棉花的囊袋,囊袋设置在一个固定板上且固定板固定在方形框架上面向轨道车移动方向的一边,触发板的边部与囊袋的表面接触,并且触发板的上下端与固定板之间还分别通过一个弹性拉条连接。
15.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对松土器的固定和旋转机构带动松土器的旋转以及悬吊式输送链对松土器的不间断输送,实现了松土器在被输送过程中完成了全面抛光,提高了松土器的加工效率,以及提高了松土器的抛光质量。
16.2.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实现了两个夹持部之间配合对松土器端部的夹紧。
17.3.本技术通过两个边条之间的距离对两个半圆盘的限定,实现了两个夹持部对松土器的稳定夹紧,避免了松土器受到喷丸的影响发生晃动甚至掉落的情况,既提高了松土器的稳定性,又保证了松土器的正常旋转。
18.4.本技术通过每两个相对应延伸条上插杆的配合,实现了对松土器的定位,限制了松土器的活动,实现了对松土器吊起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夹紧。
19.5.本技术通过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配合,实现了转杆带动夹持机构的转动,从而实现了松土器的旋转,保证了喷丸装置对松土器的全面抛光。
20.6.本技术通过触发板触发感应开关的方式,实现了自动旋转门随着松土器进出喷丸箱的开闭,避免自动旋转门开闭时间不恰当的情况。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处剖视图;图4是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的右视图;图6是图5的c-c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主视图;图9是夹持机构和触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22.图中标号为:1-喷丸箱;1a-自动旋转门;1b-边条;2-喷丸装置;3-吊架;3a-悬吊式输送链;3b-轨道车;3c-限位条;4-固定装置;4a-架板;4b-夹持机构;4b1-方形框架;4b11-导向杆;4b12-压缩弹簧;4b2-第一夹板;4b21-拨块;4b22-半圆盘;4b3-第二夹板;4b4-夹持部;4b41-延伸条;4b42-插杆;4b5-加强柱;4b51-端头;4b52-加长杆;4b53-端帽;4c-旋转机构;4c1-转杆;4c11-转柱;4c12-方块;4c2-齿轮;4c3-齿条;4c4-支撑杆;5-触发机构;5a-感应开关;5b-触发板;5c-柔性件;5c1-囊袋;5c2-固定板;5c3-弹性拉条;6-松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输送式智能喷丸装置,包括喷丸箱1和设置在喷丸箱1上的喷丸装置2,喷丸箱1的上方设有通过吊架3安装的悬吊式输送链3a,悬吊式输送链3a上设有移动的轨道车3b,并且轨道车3b上还设有用以对松土器6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4,喷丸箱1上沿着轨道车3b移动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进口和出口且进口和出口处均设有自动旋转门1a,喷丸箱1的顶部还开设有从进口连通至出口处供松土器6在喷丸箱1内部移动的条形口,固定装置4包括架板4a和设置在架板4a底部的夹持机构4b,架板4a能够在轨道车3b上旋转,轨道车3b上设有通过与轨道车3b的配合从而带动架板4a旋转的旋转机构4c,并且架板4a的旋转方向平行于轨道车3b的移动方向,轨道车3b经过喷丸箱1时,夹持机构4b带着松土器6通过条形口位于喷丸箱1的内部且架板4a位于喷丸箱1的顶部。
2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批量的松土器6如何在不间断的输送过程中完成全面的喷丸。为此,本技术通过悬吊式输送链3a对批量的松土器6进行不间断的输送,悬吊式输送链3a上等间距的具有若干个轨道车3b,随着悬吊式输送链3a间歇性的驱动,若干个轨道车3b也随之运行,轨道车3b来到待固定松土器6的工位时,操作人员通过夹持机构4b将松土器6固定,随着轨道车3b经过喷丸箱1时,喷丸箱1进口处的自动旋转门1a打开,松土器6随之进入喷丸箱1内,喷丸装置2对松土器6进行表面喷丸实现抛光效果,随着轨道车3b的移动,架板4a随之在旋转机构4c与轨道车3b移动的配合下进行转动,由于夹持机构4b与架板4a的连接,因此,夹持机构4b随之带动松土器6在喷丸箱1内旋转,随着松土器6的旋转,松土器6的表面均能够被喷丸装置2喷到,完成了松土器6的全面抛光,随着悬吊式输送链3a的不间断输送,喷丸箱1出口处的自动旋转门1a随之打开,松土器6在轨道车3b的带动下离开喷丸箱1,待下一个松土器6进入其中完成喷丸的操作,最终,加工完成的松土器6被输送到取料工位时,操作人员打开夹持机构4b将其取出。
26.进一步的,如图7-图10所示:夹持机构4b包括有固定安装在架板4a上的方形框架4b1和设置在方形框架4b1上的第一夹板4b2以及第二夹板4b3,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的结构相同,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均能够在方形框架4b1上移动,方形框架4b1上垂直于轨道车3b的移动方向横插有两个导向杆4b11,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均滑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杆4b11上,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分别与方形框架4b1相对应的边部之间的导向杆4b11上均套设有压缩弹簧4b12,并且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上还均设有通过两者配合夹紧松土器6的夹持部4b4。
2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夹持机构4b如何对松土器6进行固定。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之间的配合利用两个夹持部4b4将松土器6固定,操作人员手动向外打开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的夹持部4b4之间随之留有供松土器6插入的空隙,操作人员将松土器6带有耳孔的端部放入到两个夹持部4b4之间,随着操作人员放松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在压缩弹簧4b12的作用下回到原始位置将松土器6夹紧。
28.进一步的,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的同一方向的端部上均穿过方形框架4b1的边部凸出设有一个拨块4b21,并且方形框架4b1的边部上沿着导向杆4b11的长度方向还开设有供拨块4b21移动的条状拨口。
29.基于上述实施例,当操作人员打开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时,操作人员手动拨开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上的拨块4b21,随着对拨块4b21向外的拨动,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之间随之打开,操作人员再将松土器6的端部插入其中,放松两个拨块4b21后,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在相应压缩弹簧4b12的作用力下将松土器6端部夹紧。
30.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10所示: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的底部均水平设有一个半圆盘4b22,每个半圆盘4b22的直边均向内且每个半圆盘4b22的弧边均向外,两个半圆盘4b22的直边相互平行,松土器6被两个夹持部4b4夹紧时,两个半圆盘4b22之间共轴心,喷丸箱1顶部的条形口的两侧边缘还分别设有一个边条1b,并且两个边条1b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圆盘4b22共轴心后的直径。
3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喷丸装置2对松土器6进行喷丸时如何避免松土器6在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之间晃动的情况。为此,本技术通过两个边条1b对两个半圆盘4b22的限位,在两个半圆盘4b22进入喷丸箱1的条形口内时,两个半圆盘4b22在两个边条1b的限位下,两个夹持部4b4一直处于将松土器6稳定夹紧的状态,随着喷丸装置2的喷丸,松土器6也不会因为受力发生晃动,由于半圆盘4b22的结构,因此,夹持机构4b整个发生转动时也不会发生阻碍。
32.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夹持部4b4包括有两个延伸条4b41,每个延伸条4b41的一端均固定在相应半圆盘4b22上,每个延伸条4b41的另一端均竖直向下延伸,松土器6的端部具有两个耳孔,每个延伸条4b41的下端均水平向内凸出有一个能够插入耳孔内的插杆4b42,每个插杆4b42的直径均等于耳孔的直径,每个夹持部4b4的两个插杆4b42之间的距离均等于两个耳孔之间的距离,并且两个夹持部4b4上相对应的两个插杆4b42之间总的长度至多等于耳孔的深度。
3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两个夹持部4b4如何对松土器6进行夹紧。为此,本技术通过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打开后,松土器6的耳孔对准每个夹持部4b4上的插杆4b42,随着第一夹板4b2和第二夹板4b3的放松,延伸条4b41上的插杆4b42随之插入松土器6的耳孔内,使得松土器6被吊起的同时对其端部进行了夹紧。
34.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两个夹持部4b4的相对应的两个延伸条4b41上均同轴开设有一个圆形的插口,每两个相对应的延伸条4b41之间均设有一个尺寸大于插口的加强柱4b5,每个加强柱4b5的两端均具有一个形状与插口相吻合的端头4b51,每个加强柱4b5两端的端头4b51分别插设于相应的插口内,并且每个加强柱4b5的端头4b51上还均同轴设有一个加长杆4b52,每个加长杆4b52的直径均等于加强柱4b5上端头4b51的直径,每个加长杆4b52的自由端上还均具有一个端帽4b53。
35.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每两个相应延伸条4b41之间通过加强柱4b5的连接,使得喷丸装置2对松土器6进行喷丸时,延伸条4b41不容易损坏,加强了延伸条4b41吊取松土器6的
强度,当取下松土器6时,由于加长杆4b52的设置,延伸条4b41会顺着加长杆4b52向外打开,直至触碰到端帽4b53后停止,避免了延伸条4b41打开时加强柱4b5的掉落。
36.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旋转机构4c包括有一个转杆4c1,转杆4c1的一端固定在架板4a上,转杆4c1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转柱4c11转动的设置在轨道车3b上,转柱4c11上固定套设有一个齿轮4c2,吊架3上处于喷丸箱1的正上方位置处沿着轨道车3b的移动方向设有一个齿条4c3,齿轮4c2与齿条4c3之间相互啮合。
3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旋转机构4c如何与轨道车3b的配合带动松土器6的旋转。为此,本技术通过轨道车3b带动松土器6移动时,轨道车3b经过喷丸箱1,转杆4c1上的齿轮4c2随之与齿条4c3啮合,随着轨道车3b的移动,齿轮4c2在齿条4c3上滚动,齿轮4c2的转动随之带动转杆4c1转动,转杆4c1连接着的架板4a随之带动夹持机构4b转动,最终,松土器6完成了旋转。
38.进一步的,如图4和图8所示:架板4a的两侧和转杆4c1的杆身两侧之间均设有相对应的铰接部,每两个相对应的铰接部之间均铰接设有一个用以稳定转杆4c1的支撑杆4c4,转杆4c1上半部套设有一个方块4c12,方块4c12固定在转杆4c1上,方块4c12的边部平行于轨道车3b的移动方向,吊架3的两侧沿着其边缘还均设有一个用以通过与方块4c12的配合限制转杆4c1转动的限位条3c,并且每个限位条3c的端部分别延伸至喷丸箱1的进口和出口的位置处。
39.基于上述实施例,当轨道车3b通过悬吊式输送链3a移动时,转杆4c1上的方块4c12始终处于在两个限位条3c之间,转杆4c1也被限制了转动,松土器6的两面一直保持着正对于喷丸装置2的方向移动,当轨道车3b经过喷丸箱1后,方块4c12也脱离了两个限位条3c,齿轮4c2随之在与齿条4c3的配合下带动转杆4c1转动,夹持机构4b也随之转动,当轨道车3b将要移出喷丸箱1的出口时,齿轮4c2正好在齿条4c3上转动了整圈,夹持机构4b随之转回到了原始松土器6保持的状态,转杆4c1上的方块4c12也重新进入两个限位条3c内继续输送松土器6。
40.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9所示:方形框架4b1上还设有一个用以触发自动旋转门1a开闭进口和出口的触发机构5,触发机构5包括有感应开关5a和触发板5b,自动旋转门1a的旋转轴上沿着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三个门板,每个门板的表面均安装有一个感应开关5a,触发板5b通过一个柔性件5c设置在方形框架4b1上,并且触发板5b处于方形框架4b1上能够触碰到感应开关5a的位置处。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自动旋转门1a如何在松土器6进出喷丸箱1时打开进口和出口。为此,本技术通过触发板5b触发感应开关5a的方式控制自动旋转门1a的开闭,随着轨道车3b的移动,触发板5b预先触碰到门板上的感应开关5a,触发板5b在受压后在柔性件5c上得到了缓冲,感应开关5a被触发后,自动旋转门1a立即进行旋转,松土器6随之无需停止的进出喷丸箱1,当松土去完全进入或完全离开喷丸箱1后,自动旋转门1a在旋转后又重新将进口或出口关闭。
42.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柔性件5c具体为一个填充满棉花的囊袋5c1,囊袋5c1设置在一个固定板5c2上且
固定板5c2固定在方形框架4b1上面向轨道车3b移动方向的一边,触发板5b的边部与囊袋5c1的表面接触,并且触发板5b的上下端与固定板5c2之间还分别通过一个弹性拉条5c3连接。
43.基于上述实施例,当触发板5b受压后,触发板5b向着囊袋5c1挤压,使得触发板5b得到了缓冲,由于触发板5b通过弹性拉条5c3连接在固定板5c2上,因此,触发板5b一直保持着能够触碰到感应开关5a的位置处,保证自动旋转门1a能够在合适时候的开闭。
44.本技术通过夹持机构4b对松土器6的固定和旋转机构4c带动松土器6的旋转以及悬吊式输送链3a对松土器6的不间断输送,实现了松土器6在被输送过程中完成了全面抛光,提高了松土器6的加工效率,以及提高了松土器6的抛光质量。
4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