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1-23 17:44: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能源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指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正负极材料且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电子设备或新能源汽车、船舶等领域。
3.在锂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或新能源船舶等领域时,由于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锂电池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性能将会下降,但电池性能的退化无法直接测量,故需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提前估算,并基于锂电池的寿命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进而便于决定是否更换电池,以保障新能源汽车或新能源船舶的安全运行,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4.现有的对锂电池的寿命估算方法为基于锂电池的循环寿命进行估算,循环寿命指锂电池的完全充放电的循环次数,且循环寿命目前通常在出厂时即被标注,随着锂电池的完全充放电的循环次数增加,锂电池循环寿命亦会相应的减少。但由于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复杂,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例如撞击或高温等,故现有的基于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对锂电池的寿命的评估往往不准确,进而易造成基于锂电池的寿命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的结果不准确。
5.申请内容为了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包括:获取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并基于所述循环次数和预设的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获取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基于所述充电效率和所述使用时长得到所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基于预设的寿命等级数据库得到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判断所述剩余循环寿命是否落入所述寿命范围;若所述剩余循环寿命落入所述寿命范围,判定所述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正常;若所述剩余循环寿命未落入所述寿命范围,判定所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异常。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后,基于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进一步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后基于剩余循环寿命是否落入寿命等级内判断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即无需仅靠循环寿命对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有利于提高对电池寿命估算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8.可选的,所述获取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并基于所述循环次数和预设的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包括:获取锂电池的完全充电次数和完全放电次数;基于所述完全充电次数和完全放电次数,得到循环次数;基于锂电池预设的出厂信息,获取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将所述循环寿命次数减所述循环次数得到剩余循环寿命。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剩余循环寿命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下,对锂电池寿命的估算值,对剩余循环寿命进行计算便于后续基于外部因素对锂电池的寿命的进一步估算。
10.可选的,所述获取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包括:每隔预设的时间段,获取锂电池的充电量和锂电池的充电时间;在锂电池充电后,获取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量和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时间;将所述充电量、所述充电时间、所述放电量和所述放电时间代入预设的充电效率公式,得到充电效率;所述充电效率公式如下:y=(m
×
t1)/(n
×
t2)*100%;其中,y为充电效率,m为放电量,t1为放电时间,n为充电量,t2为充电时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每隔预设的时间段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进行计算,有利于直观的看出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效率变化。
12.可选的,获取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包括:基于所述出厂信息,得到所述锂电池的出厂时间;获取当前时间;计算所述当前时间与所述出厂时间的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得到锂电池的使用时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为当前时间减出厂时间,通过对锂电池的使用时长的计算,有利于后续基于使用时长与充电效率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提高对电池寿命估算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14.可选的,所述寿命等级包括第一寿命等级、第二寿命等级和第三寿命等级;所述第一寿命等级大于所述第二寿命等级,所述第二寿命等级大于所述第三寿命等级;所述基于所述充电效率和所述使用时长得到所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包括:判断所述充电效率是否低于预设的效率阈值;若所述充电效率不低于所述效率阈值,判定所述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一等级;若所述充电效率低于所述效率阈值,判断所述锂电池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长阈值;若所述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不大于所述时长阈值,判定所述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二等级;若所述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大于所述时长阈值,判定所述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
为第三等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剩余循环寿命划分为不同寿命等级,有利于提高对锂电池寿命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基于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16.可选的,在所述在锂电池充电后,获取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量和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时间之后,包括:实时获取每个放电时刻对应的锂电池的工作电压;基于放电时刻和对应的工作电压,生成可视化放电曲线;计算所述可视化放电曲线的一阶导数,并生成可视化导数曲线;基于预设的拐点检测算法得到所述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基于所述拐点判断所述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若发生故障,发出报警信息;若未发生故障,执行基于所述充电效率和所述使用时长得到所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的步骤。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锂电池放电时,基于放电时刻和工作电压生成可视化放电曲线,并基于可视化放电曲线得到可视化导数曲线,可视化导数曲线用于显示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变化,基于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并基于是否发生故障判断是否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估算,有利于在估算锂电池的寿命过程中对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18.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拐点判断所述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包括:判断拐点是否改变所述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上方向;若所述拐点改变所述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上方向,获取所述拐点对应的拐点导数;判断所述拐点导数是否大于预设的导数阈值;若所述拐点导数大于所述导数阈值,获取所述锂电池的电池温度;判断所述电池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若所述电池温度大于所述温度阈值,判定所述锂电池发生故障。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拐点和锂电池的电池温度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有效提高了锂电池发生故障的判断的准确性。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上述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存储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从而,根据存储器及处理器制作终端设备,方便使用。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采用了上述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上述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生成计算机程序,并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通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便计算机程序的可读及存储。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后,基于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进一步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后基于剩余循环寿命是否落入寿命等级内判断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即无需仅靠循环寿命对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有利于提高对电池寿命估算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25.2.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剩余循环寿命划分为不同寿命等级,有利于提高对锂电池寿命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基于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26.3.在锂电池放电时,基于放电时刻和工作电压生成可视化放电曲线,并基于可视化放电曲线得到可视化导数曲线,可视化导数曲线用于显示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变化,基于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并基于是否发生故障判断是否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估算,有利于在估算锂电池的寿命过程中对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至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
36.参照图1,一种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获取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并基于循环次数和预设的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
剩余循环寿命。
37.循环次数指锂电池从出厂时间到当前时间实际已经循环的次数,锂电池一次完全充电次数和一次完全放电次数作为锂电池的一次循环次数;出厂信息包括锂电池的出厂日期和锂电池出厂时预设的循环寿命等,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基于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和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得到。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指在电池容量衰减到预设的规定值之前,锂电池可经受的充电与放电循环次数。
38.s102、获取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
39.锂电池的充电效率指锂电池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放电至预设的截止电压时放出的容量与输入的电池容量的比值,即可通过在固定放电条件下的锂电池的放电量和锂电池的充电量计算锂电池的充电效率。
40.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可基于锂电池的出厂日期和当前日期进行计算。
41.s103、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
42.具体实施中,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均可反映出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后,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以便于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更准确的估算。将寿命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即第一寿命等级、第二寿命等级和第三寿命等级。其中第一寿命等级大于第二寿命等级,第二寿命等级大于第三寿命等级。
43.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一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最长,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三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最短,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二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位于第一寿命等级和第二寿命等级之间。
44.s104、基于预设的寿命等级数据库得到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
45.寿命等级数据库内存储有寿命等级和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寿命范围为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的范围。例如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的寿命等级为第一寿命等级,寿命等级数据库内第一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为400次至500次,则当前执行主体得到的寿命范围为400次至500次。
46.s105、判断剩余循环寿命是否落入寿命范围。
47.s106、若剩余循环寿命落入寿命范围,判定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正常。
48.若剩余循环寿命落入寿命范围,表明锂电池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此时可判定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正常。例如,若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为420次,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的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一寿命等级,第一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为400次至500次,由于420次落入寿命范围,此时判定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正常。
49.s107、若剩余循环寿命未落入寿命范围,判定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异常。
50.若剩余循环寿命未落入寿命范围,表明锂电池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此时可判定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异常。例如,若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为320次,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的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一寿命等级,第一寿命等级对应的寿命范围为400次至500次,由于320次未落入寿命范围,此时判定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异常。
5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后,基于充电效率和锂电池的使用时长,进一步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后基于剩余循环寿命是否落入寿命等级内
判断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即无需仅靠循环寿命对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进行判断,通过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有利于提高对电池寿命估算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52.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1中,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为锂电池出厂时的循环寿命减锂电池实际的循环次数。具体通过图2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53.参照图2,获取锂电池的循环次数,并基于循环次数和预设的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剩余循环寿命包括如下步骤:s201、获取锂电池的完全充电次数和完全放电次数。
54.锂电池的一次完全充电指锂电池完成一次100%完整充电的过程,同理锂电池的一次完全放电指锂电池完成一次100%完整放电的过程。
55.s202、基于完全充电次数和完全放电次数,得到循环次数。
56.基于锂电池的完全充电次数和完全放电次数对锂电池的循环次数进行举例说明,若锂电池的初始电量为100%的电量,第一次锂电池放电后的电量为40%,而后锂电池充电至100%,第二次锂电池放电至60%、再充电至100%,这两次充放电视为锂电池的一次循环次数。
57.s203、基于锂电池预设的出厂信息,获取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
58.锂电池的出厂信息包括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循环寿命内次数指锂电池在出厂时估算的循环寿命次数。
59.s204、将循环寿命次数减循环次数得到剩余循环寿命。
60.剩余循环寿命即为循环寿命次数减循环次数,例如基于锂电池的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次数为500次,锂电池的循环次数为320次,则剩余循环寿命为500=320=180次。
6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剩余循环寿命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下,对锂电池寿命的估算值,对剩余循环寿命进行计算便于后续基于外部因素对锂电池的寿命的进一步估算。
62.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基于锂电池的充电量和放电量进行计算。具体通过图3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63.参照图3,获取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包括如下步骤:s301、每隔预设的时间段,获取锂电池的充电量和锂电池的充电时间。
64.充电量指锂电池的充电电流。
65.s302、在锂电池充电后,获取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量和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时间。
66.放电量指锂电池的放电电流。
67.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的充电量和放电量均基于霍尔效应传感器进行测量,霍尔效应传感器可用于测量电池流入和流出的电流。
68.s303、将充电量、充电时间、放电量和放电时间代入预设的充电效率公式,得到充电效率。
69.充电效率公式如下:y=(m
×
t1)/(n
×
t2)*100%;其中,y为充电效率,m为放电量,t1为放电时间,n为充电量,t2为充电时间。
70.例如,若锂电池的充电量n为500ma,充电时间t2为2小时,放电量m为400ma,放电时间t1为2小时,则充电效率y=(400
×
2)/(500
×
2)*100%=80%。
71.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的时间段大于或等于锂电池充电时间与锂电池的放电时间相加的和,除此之外,锂电池在充电时初始的电压应与终止电压相等,以保证充电效率计算的准确性。
72.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每隔预设的时间段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进行计算,有利于直观的看出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效率变化。
73.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2中,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基于锂电池的出厂时间和当前时间进行计算。具体通过图4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74.参照图4,获取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包括如下步骤:s401、基于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出厂时间。
75.由步骤s101可知,出厂信息包括锂电池的出厂日期和锂电池出厂时预设的循环寿命等,故可通过出厂信息得到锂电池的出厂时间。
76.s402、获取当前时间。
77.s403、计算当前时间与出厂时间的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得到锂电池的使用时长。
78.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为当前时间与出厂时间的时间差值的绝对值,具体的,出厂时间和当前时间均为日期。
7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为当前时间减出厂时间,通过对锂电池的使用时长的计算,有利于后续基于使用时长与充电效率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提高对电池寿命估算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80.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103中,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可根据寿命等级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进一步估算。具体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81.参照图5,寿命等级包括第一寿命等级、第二寿命等级和第三寿命等级;第一寿命等级大于第二寿命等级,第二寿命等级大于第三寿命等级;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包括如下步骤:s501、判断充电效率是否低于预设的效率阈值。
82.s502、若充电效率不低于效率阈值,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一等级。
83.由步骤s103可知,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一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最长,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三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最短,当锂电池的寿命等级为第二寿命等级时,表明锂电池目前的循环寿命位于第一寿命等级和第二寿命等级之间。
84.对步骤s501至步骤s502举例说明,若设置效率阈值为75%,锂电池的充电效率为85%,由于充电效率大于效率阈值,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即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一等级。
85.s503、若充电效率低于效率阈值,判断锂电池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长阈值。
86.若充电效率低于效率阈值,表明锂电池的充电效率较低,此时则对锂电池的使用时长进一步判断,以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
87.s504、若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不大于时长阈值,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二等级。
88.s505、若锂电池的使用时长大于时长阈值,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三等级。
89.基于步骤s501至步骤s502,对步骤s503至步骤s505进行举例说明,若锂电池的充电效率为65%,此时充电效率小于效率阈值,当前执行主体即判断锂电池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预设的时长阈值;若设置时长阈值为5年,此时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为3年,由于3年小于5年,且充电效率小于效率阈值,当前执行主体即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二等级。
90.若锂电池的使用时长为6年,使用时长大于时长阈值,此时当前执行主体即判定剩余循环寿命的寿命等级为第三等级。
91.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对剩余循环寿命划分为不同寿命等级,有利于提高对锂电池寿命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基于锂电池的寿命等级准确地评估锂电池的充放电功能。
92.在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302后,可首先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再对锂电池的充电效率进行计算。具体通过图6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93.参照图6,在在锂电池充电后,获取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量和锂电池放电至预设的终止电压的放电时间之后包括如下步骤:s601、实时获取每个放电时刻对应的锂电池的工作电压。
94.锂电池的工作电压可基于电压表进行测量吗,亦可基于adc电路进行测量。
95.s602、基于放电时刻和对应的工作电压,生成可视化放电曲线。
96.本实施例中,可视化放电曲线的x轴为放电时刻,y轴为工作电压,将实时获取的每个放电时刻的工作电压进行记录并绘制,即可得到可视化放电曲线。
97.s603、计算可视化放电曲线的一阶导数,并生成可视化导数曲线。
98.可视化放电曲线的一阶导数即为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故可视化导数曲线为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变化。
99.s604、基于预设的拐点检测算法得到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
100.拐点指改变曲线向上或向下方向的点。本实施例中,拐点检测算法用于检测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具体的,首先获取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图像,并在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图像的图像矩阵中,基于窗口函数遍历矩阵中的数值,若某个数值变化明显,则判定为拐点处。由于基于图像监测的拐点检测算法已被广泛使用,故在此不再赘述。
101.s605、基于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102.若可视化导数曲线出现拐点,表明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值发生变化,变化可能为斜率变大或斜率变小,并可基于斜率的变化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103.s606、若发生故障,发出报警信息。
104.若锂电池发生故障,则当前执行主体发出报警信息,用于提示管理人员对锂电池进行维护。
105.s607、若未发生故障,执行基于充电效率和使用时长得到锂电池的寿命等级的步骤。
106.需要说明的是,若要基于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需保持锂电池的高小时率,锂电池的小时率指以放电时间表示的放电速率,用于表示电池按照预设强度的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所需的小时数,即表明小时率越低,用电量愈大,此时拐点可能出现在初始时刻,即可视化放电曲线可能无拐点,故需保证高小时率,以便于基于拐点计算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
107.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锂电池放电时,基于放电时刻和工作电压生成可视化放电曲线,并基于可视化放电曲线得到可视化导数曲线,可视化导数曲线用于显示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变化,基于可视化导数曲线的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并基于是否发生故障判断是否对锂电池的寿命进行估算,有利于在估算锂电池的寿命过程中对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108.在图6所示实施例的步骤s605中,拐点指可视化放电曲线斜率发生变化的点,可通过拐点判断斜率的变化,进而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具体通过图7所示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109.参照图7,基于拐点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包括如下步骤:s701、判断拐点是否改变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上方向。
110.若拐点改变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上方向,即可视化导数曲线初始的趋势为向上,经过拐点后,可视化导数曲线的趋势为向下,即可视化放电曲线的斜率突然发生变化。
111.s702、若拐点改变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上方向,获取拐点对应的拐点导数。
112.本实施例中,斜率用于标识锂电池的容量变化,若斜率下降,表明锂电池的容量损失变大。
113.若拐点改变可视化导数曲线的向下方向,则无动作。
114.s703、判断拐点导数是否大于预设的导数阈值。
115.s704、若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获取锂电池的电池温度。
116.若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表明此时锂电池的斜率下降,即锂电池的容量损失变大,此时则基于锂电池的电池温度对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进行进一步判断。
117.若拐点导数小于导数阈值,则无动作。
118.s705、判断电池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温度阈值。
119.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的电池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120.s706、若电池温度大于温度阈值,判定锂电池发生故障。
121.若电池温度大于温度阈值,且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则判定锂电池出现异常的容量损失和温度升高,此时即判定锂电池发生故障。
122.若电池温度小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判定锂电池为正常放电状态。即锂电池可能由于内部化学反应原因导致容量损失较大。
123.对步骤s703至步骤s706举例说明,若设置导数阈值为0.001,温度阈值为40摄氏度,若拐点导数为0.01,此时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此时测得的电池温度为50摄氏度,由于电池温度大于温度阈值,且拐点导数大于导数阈值,故此时判定锂电池发生故障,需及时更换。
124.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基于拐点和锂电池的电池温度判断锂电池是否发生故障,有效提高了锂电池发生故障的判断的准确性。
12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
126.其中,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云端服务器等计算机设备,并且,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例如,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以及总线等。
127.其中,处理器可以采用中央处理单元(cpu),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也可以采用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采用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128.其中,存储器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的硬盘或者内存,也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c)、安全数字卡(sd)或者闪存卡(fc)等,并且,存储器还可以为终端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与外部存储设备的组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终端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129.其中,通过本终端设备,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存储于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上,方便使用。
13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并且,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
131.其中,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件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能够携带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元器件。
132.其中,通过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将上述实施例中的锂电池充放电功能检测管理方法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且,被加载并执行于处理器上,以方便上述方法的存储及应用。
13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