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驱动组件、风扇及煤油炉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7:3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驱动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现在的电机需要与高温物品接触,在现有的电机中,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机的老化程度,极大地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隔热罩或水冷方式进行散热,但是这对于小家电产品而言,这无疑提高了产品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生产制造成本,同时也会增加产品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机在高温环境容易老化,提供一种驱动组件。
4.一种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产生驱动转矩,用于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隔热组件,所述隔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和/或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隔热组件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
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安装组件和隔热组件共三部分,安装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和固定底座,电机底部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实现对电机的限位和固定;隔热组件安装在安装组件远离电机的一侧,通过设置隔热组件,当电机底部背对热源使用时,隔热组件能够阻挡大部分热量直接作用在电机上,同时,隔热组件中的隔热材料能有效减小安装组件与隔热组件之间因贴合产生热传导,避免电机受热温度急剧升高,加速电机老化。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组件包括第一隔热件、隔板、第二隔热件和垫板,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隔板和所述垫板依次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形成安装通孔,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处,所述第一隔热件位于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隔板之间,所述第二隔热件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垫板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第一隔热件设置在固定底座与隔板之间形成第一层隔热层,第二隔热件设置在隔板与垫板之间形成第二层隔热层,垫板与热源的距离最近,辐射到垫板上的热量最多,要求垫板采用耐高温、硬度高材质,第二隔热层能有效阻挡垫板上大部分的热量通过,但会有小部分热量因垫板与隔板之间存在贴合或扩散发生热传递,导致隔板温度升高,此时,第一隔热层能阻挡隔板上大部分的热量作用到电机上,通过第二隔热层和第一隔热层的共同作用,能有效降低外部热源对电机的温升作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均为隔热棉。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均采用隔热棉,隔热棉弹性好,当隔板分别与固定底座和垫板使用螺栓连接时,其锁紧程度越高,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与其相邻的零部件贴合程度越好,能够提高驱动组件的隔热能力,隔热棉具有低导热率、低比热和保温效果突出的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能独立成片,切割所需要的尺寸。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热件和所述第二隔热件均为环形板状构件,所述第二隔热件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隔热件直径。通过设置第二隔热件的直径大于第一隔热件的直径,能够减少正向作用在电机上的热量,当正向的热量吹向驱动组件时,热量首先经过第二隔热件向四周扩散,避免热量正向吹向吹相电机。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形成第一凸起部,所述一凸起部与所述安装通孔相适配,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一隔热件分别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第一隔热件与隔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装配简单且结构可靠,便于日后的维护保养;同时隔板的第一凸起部与安装支架的安装通孔相适配,在隔板与安装支架装配时,通过把第一凸起部插入安装通孔中能够在安装支架中实现对隔板的限位,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而且固定底座、第一隔热件和第一凸起部均位于安装通孔内,三者能够形成更好的贴合,提高隔热效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形成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电机底部形成第二凸起部和第五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五通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四通孔相适配。通过第二凸起部与第四通孔相适配,当电机与固定底座装配时,可以先把电机的第二凸起部插入第四通孔中,实现电机在固定底座的限位,然后通过螺栓实现电机与固定底座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简单的配合,提高电机与固定底座的装配效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底座形成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六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应设置,即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第六通孔三者之间互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可使安装底座、第一隔热件和隔板三者连接在一起,使其结构更为紧凑稳定,从而使电机相对于隔板不易摇晃,提高电机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远离第一凸起部一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隔热件相适配,所述隔板设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隔热件设有第八通孔,所述垫板设有第九通孔,所述第七通孔、所述第八通孔和所述第九通孔互为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七通孔、第八通孔和第九通孔互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隔板、第二隔热件和垫板三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而且隔板形成有凹槽,第二隔热件的大小与凹槽相适配,当隔板与垫板采用螺栓连接时,由于第二隔热件具有弹性,隔板与垫板之间连接越紧密,第二隔热件发生弹性形变,第二隔热件与凹槽为过盈配合,减小垫板直接传递到隔板的热量,提高隔热效率。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隔板分别形成第十通孔和第十一通孔,所述第十通孔与所述第十一通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十通孔与第十一通孔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隔板与固定支架的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和垫板均与隔板存在连接,当隔板与固定支架为可拆卸连接,相对于整个隔热组件能与安装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便于日后发现故障时有针对拆卸,避免过多的拆卸工序,增加维修难度。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形成第十二通孔,所述第十二通孔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十二通孔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外圈。通过在固定支架形成多个第十二通孔,可以通过螺栓把固定支架固定在其它设备上配合使用,即相当于把整个驱动组件固定在其它设备上配合使用,例如,将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应用在风扇中,只需在风扇的壳体上设置与第十通孔对应的通孔便可以通过螺栓实现连接;多个第十二通孔周向间隔设在固定支架上,能够保证驱动组件安装在风扇上受力平衡,提高电机运行的稳定性。
15.本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风扇。
16.一种风扇,包括上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壳体组件和扇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扇叶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通过在壳体组件上形成第十三通孔,与固定支架上的第十二通孔为对应设置,可以使用螺栓实现驱动组件与风扇的壳体组件的可拆卸连接,驱动组件与扇叶组件连接,当电机通电后带动扇叶组件转动,实现送风功能,由于驱动组件中带有隔热组件,可把风扇靠近隔热组件的一面靠近热源使用,常应用于需要散热的环境。
17.本技术第三方面公开了一种煤油炉。
18.一种煤油炉,包括上述风扇,还包括炉架、储油箱和炉头,上述风扇具有上述隔热组件的一侧设置在所述炉架上,所述储油箱设置在所述炉架上,所述储油箱用于储存煤油,所述炉头与所述储油箱连通,所述炉头用于燃烧煤油产生热量。通过炉头燃烧储油箱中的煤油产生火焰,把风扇的具有隔热组件的一侧固定在炉架上,驱动组件正向面对炉头产生的火焰,此时电机反转带动扇叶组件反转,实现反向送风,改变热量的扩散方向;同时由于驱动组件上设有隔热组件,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热量作用在电机上,提高电机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运行的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驱动组件的立体图;
20.图2为驱动组件的剖面图;
21.图3为电机的立体图;
22.图4为固定底座的立体图;
23.图5为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24.图6为第一隔热件的立体图;
25.图7为隔板的第一方向立体图;
26.图8为隔板的第二方向立体图;
27.图9为驱动组件部分组装示意图;
28.图10为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29.图11为风扇的爆炸图;
30.图12为煤油炉的正视图。
31.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2.1电机,111第二凸起部,1001第五通孔;
33.2安装组件,21固定支架,22固定底座,201安装通孔,2001第三通孔,2002第四通孔,2003第六通孔,2004第十通孔,2005第十二通孔;
34.3隔热组件,31第一隔热件,32隔板,33第二隔热件,34垫板,321第一凸起部,322凹槽,3001第一通孔,3002第二通孔,3003第七通孔,3004第八通孔,3005第九通孔,3006第十一通孔;
35.4壳体组件;4001第十三通孔
36.5扇叶组件;
37.61炉架,62储油箱,63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0.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驱动组件。
41.实施例1
42.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电机1产生驱动转矩,用于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安装组件2,安装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和固定底座22,固定支架21与固定底座22连接,电机1设置在固定底座22上;隔热组件3,隔热组件3设置在固定支架21和/或固定底座22上,隔热组件3与电机1相对设置。
43.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安装组件2和隔热组件3共三部分,安装组件2包括固定支架21和固定底座22,电机1底部可以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底座22上,实现对电机1的限位和固定;隔热组件3安装在安装组件2远离电机1的一侧,通过设置隔热组件3,当电机1底部背对热源使用时,隔热组件3能够阻挡大部分热量直接作用在电机1上,同时,隔热组件3中的隔热材料能有效减小安装组件2与隔热组件3之间因贴合产生热传导,避免电机1受热温度急剧升高,加速电机1老化。
44.如图5至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热组件3包括第一隔热件31、隔板32、第二隔热件33和垫板34,固定支架21、隔板32和垫板34依次连接,固定支架21形成安装通孔201,固定底座22和第一隔热件31位于安装通孔201处,第一隔热件31位于固定底座22和隔板32之间,第二隔热件33位于隔板32与垫板34之间。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3,第一隔热件31设置在固定底座22与隔板32之间形成第一层隔热层,第二隔热件33设置在隔板32与垫板34之间形成第二层隔热层,垫板34与热源的距离最近,辐射到垫板34上的热量最多,要求垫板34采用耐高温、硬度高材质,第二隔热层能有效阻挡垫板34上大部分的热量通过,但会有小部分热量因垫板34与隔板32之间存在贴合或扩散发生热传递,导致隔板32温度升高,此时,第一隔热层能阻挡隔板32上大部分的热量作用到电机1上,通过第二隔热层和第一隔热层的共同作用,能有效降低外部热源对电机1的温升作用。
45.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3均为隔热棉。通过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3均采用隔热棉,隔热棉弹性好,当隔板32分别与固定底座22和垫板34使用螺栓连接时,其锁紧程度越高,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3与其相邻的零部件贴合程度越好,能够提高驱动组件的隔热能力,隔热棉具有低导热率、低比热和保温效果突出的优点,而且具有一定的硬度,能独立成片,切割所需要的尺寸。
46.如图1至图10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隔热件31和第二隔热件33均为环形板状构件,第二隔热件33直径大于第一隔热件31直径。通过设置第二隔热件33的直径大于第一隔热件31的直径,能够减少正向作用在电机1上的热量,当正向的热量吹向驱动组件时,热量首先经过第二隔热件33向四周扩散,避免热量正向吹
向吹相电机1。
47.如图5和图7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32形成第一凸起部321,一凸起部321与安装通孔201相适配,第一凸起部321和第一隔热件31分别形成第一通孔3001和第二通孔3002,第一通孔3001和第二通孔300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一通孔3001和第二通孔3002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第一隔热件31与隔板3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装配简单且结构可靠,便于日后的维护保养;同时隔板32的第一凸起部321与安装支架的安装通孔201相适配,在隔板32与安装支架装配时,通过把第一凸起部321插入安装通孔201中能够在安装支架中实现对隔板32的限位,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而且固定底座22、第一隔热件31和第一凸起部321均位于安装通孔201内,三者能够形成更好的贴合,提高隔热效率。
48.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固定底座22形成第三通孔2001和第四通孔2002,电机1底部形成第二凸起部111和第五通孔1001,第三通孔2001和第五通孔1001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凸起部111与第四通孔2002相适配。通过第二凸起部111与第四通孔2002相适配,当电机1与固定底座22装配时,可以先把电机1的第二凸起部111插入第四通孔2002中,实现电机1在固定底座22的限位,然后通过螺栓实现电机1与固定底座22的可拆卸连接,通过简单的配合,提高电机1与固定底座22的装配效率。
49.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固定底座22形成第六通孔2003,第六通孔2003与第二通孔300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六通孔2003与第二通孔3002对应设置,即第一通孔3001、第二通孔3002与第六通孔2003三者之间互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可使安装底座、第一隔热件31和隔板32三者连接在一起,使其结构更为紧凑稳定,从而使电机1相对于隔板32不易摇晃,提高电机1运行状态的稳定性。
50.如图7至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隔板32远离第一凸起部321一面形成凹槽322,凹槽322与第二隔热件33相适配,隔板32设有第七通孔3003,第二隔热件33设有第八通孔3004,垫板34设有第九通孔3005,第七通孔3003、第八通孔3004和第九通孔3005互为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七通孔3003、第八通孔3004和第九通孔3005互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隔板32、第二隔热件33和垫板34三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而且隔板32形成有凹槽322,第二隔热件33的大小与凹槽322相适配,当隔板32与垫板34采用螺栓连接时,由于第二隔热件33具有弹性,隔板32与垫板34之间连接越紧密,第二隔热件33发生弹性形变,第二隔热件33与凹槽322为过盈配合,减小垫板34直接传递到隔板32的热量,提高隔热效率。
51.如图5、图7至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固定支架21和隔板32分别形成第十通孔2004和第十一通孔3006,第十通孔2004与第十一通孔3006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第十通孔2004与第十一通孔3006为对应设置,使用螺栓能够实现隔板32与固定支架21的可拆卸连接,由于第一隔热件31、第二隔热件33和垫板34均与隔板32存在连接,当隔板32与固定支架21为可拆卸连接,相对于整个隔热组件3能与安装支架形成可拆卸连接,便于日后发现故障时有针对拆卸,避免过多的拆卸工序,增加维修难度。
52.如图5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固定支架21形成第十二通孔2005,第十二通孔2005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十二通孔2005周向间隔地设置在固定支架21外圈。通过在固定支架21形成多个第十二通孔2005,可以通过螺栓把固定支架21
固定在其它设备上配合使用,即相当于把整个驱动组件固定在其它设备上配合使用,例如,将本技术的驱动组件应用在风扇中,只需在风扇的壳体上设置与第十通孔2004对应的通孔便可以通过螺栓实现连接;多个第十二通孔2005周向间隔设在固定支架21上,能够保证驱动组件安装在风扇上受力平衡,提高电机1运行的稳定性。
53.实施例2
54.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上述驱动组件;壳体组件4,驱动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4上;扇叶组件5,扇叶组件5与驱动组件连接。通过在壳体组件4上形成第十三通孔4001,与固定支架21上的第十二通孔2005为对应设置,可以使用螺栓实现驱动组件与风扇的壳体组件4的可拆卸连接,驱动组件与扇叶组件5连接,当电机1通电后带动扇叶组件5转动,实现送风功能,由于驱动组件中带有隔热组件3,可把风扇靠近隔热组件3的一面靠近热源使用,常应用于需要散热的环境。
55.实施例3
5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煤油炉,包括上述风扇;炉架61,风扇具有隔热组件3的一侧设置在炉架61上;储油箱62,储油箱62设置在炉架61上,储油箱62用于储存煤油;炉头63,炉头63与储油箱62连通,炉头63用于燃烧煤油产生热量。通过炉头燃烧储油箱中的煤油产生火焰,把风扇的具有隔热组件的一侧固定在炉架上,驱动组件正向面对炉头产生的火焰,此时电机1反转带动扇叶组件5反转,实现反向送风,改变热量的扩散方向;同时由于驱动组件上设有隔热组件3,能够隔绝大部分的热量作用在电机1上,提高电机1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运行的寿命。
5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