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纤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7:21: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放大器。


背景技术:

2.在长距离光纤通信中,光纤的损耗和色散不可避免,因此需要设置光纤放大器,用于放大光信号。光纤放大器是基于激光的受激辐射,通过将泵浦激光的能量转变为信号光的能量实现放大作用。
3.在光纤放大器内,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光器件,放大光纤及普通的传输光纤等,为了保证放大光纤的增益效果,需要对放大光纤进行保温设置,相关技术中,放大光纤的保温部分容易对传输光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传输光纤的使用寿命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以解决如何减小放大光纤的保温部分对其他光纤层的元件的影响,并延长其他光纤层元件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包括:光纤,至少部分所述光纤为放大光纤;光纤层,设置有多层,多层所述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光纤层用于承载所述光纤,承载于相邻两所述光纤层的所述光纤连接;所述光纤层至少一层为放大光纤层,所述放大光纤层承载有所述放大光纤,并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激光器组件,所述放大光纤与所述激光器组件连接;隔热元件,设置于所述放大光纤层与所述放大光纤层相邻的所述光纤层之间。
6.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层还包括传输光纤层,多层所述光纤层的最上层设置为所述传输光纤层。
7.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元件沿所述放大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层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具有容纳腔,至少部分所述光纤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放大光纤层的所述容纳腔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光纤层周向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光纤层可拆卸的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侧壁以及连接两所述侧壁的底部,所述两侧壁以及所述底部形成开口向上的所述容纳腔。
13.进一步地,所述光纤层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一所述侧壁能够穿过所述通槽以使得所述光纤层套设在所述限位件上。
14.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放大器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侧壁,和/或,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光纤层。
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包括光纤,至少部分光纤为放大光纤;光纤层,设置有多层,多层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光纤层用于承载光纤,承载于相邻两光
纤层的所述光纤连接;光纤层至少一层为放大光纤层,放大光纤层承载有放大光纤,并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激光器组件,放大光纤与激光器连接;隔热元件,设置于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通过在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设置隔热元件,减小了放大光纤层的加热组件对其他光纤层的元件的影响,延长了其他光纤层的元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一种隔热元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一种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另一种限位件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一种放大光纤层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一种传输光纤层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6中放大光纤层的板状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放大光纤层的一种光纤盘设示意图;
26.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光纤层的一种光纤盘设示意图;
27.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的一种壳体爆炸图;
28.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放大器爆炸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光纤,2-光纤层,3-隔热元件,11-放大光纤,21-放大光纤层,4-加热组件,5-激光器组件,22-传输光纤层,12-传输光纤,6-限位件,61-侧壁,62-底部,7-通槽,8-固定件,611-内侧壁,612-外侧壁,9-侧板,10-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2.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33.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二者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第一方向”、“宽度方向”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34.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5.光纤放大器根据在光纤线路中的位置和作用,一般包括中继放大,前置放大以及功率放大。光纤放大器通过在光纤中掺杂稀土离子(如铒、镨、铥等)形成掺杂不同元素的光纤放大器,例如掺铒光纤放大器、掺镨光纤放大器或掺铥光纤放大器,以使得光纤放大器能够工作在不同的窗口,例如1.55μm波段和1.31μm波段。以上任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对不同位置的光纤线路上的光信号放大的场景,以及使用掺杂稀土元素的光纤以应用于不同窗口的光纤放大器都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不同的使用位置,以及不同的掺杂元素的光纤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放大器的结构不产生任何影响。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放大器做示例性说明。
36.如图1所示,包括:光纤1,光纤层2以及隔热元件3。其中,至少部分光纤为放大光纤11。即,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有放大光纤11作为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介质。具体的,光纤放大器的核心是放大光纤,光纤放大器通过在光纤中掺杂稀土离子(如铒、镨、铥等)作为激光活性物质,即增益介质,在存在增益介质的条件下,受激辐射所产生的光子继续诱发受激辐射,使光子流增强,信号光被放大。放大光纤可以为掺铒光纤、掺镨光纤或掺铥光纤等,掺杂的稀土离子不同,对应的光纤增益带宽不同,可根据需要选择掺杂不同元素的光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纤的数量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长度不限,满足设计需要即可。
37.光纤层2,设置有多层,多层光纤层2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光纤层2用于承载光纤1,承载于相邻两光纤层2的光纤1连接。光纤层2为能够承载光纤、电子元器件、光有源器件或光无源器件等元器件的实体部件,例如,光纤层为一板体结构,具体可以为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板,即印制电路板,pcb板不仅可以作为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还能够是电子元器件电气相互连接的载体。将光纤层设置为多层,即光纤层至少为2层。需要说明的是多层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即多层光纤沿高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设置,相邻两光纤层之间具有预设空间。预设空间内可根据光纤层设置的元器件的大小,或需要容纳的光纤数量对应进行设置。光纤层上承载有光纤,根据设置需要,不同的光纤层可承载不同的光纤以及对应的元器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描述的不同的光纤主要用于区分放大光纤和非放大光纤。光纤在光纤层上可以根据光纤层的结构随意设置,可在光纤层的主要空间上单独设置一容纳腔用于集中容纳光纤,也可以将光纤绕过电子元器件或光器件盘设在光纤层的任意位置。光纤在光纤层上的设置方式不定,可集中设置,也可分散设置。承载于相邻两光纤层的光纤连接,即光信号可传导,如此,可根据光纤的长度或数量进行合理设置。
38.光纤层2至少一层为放大光纤层21,放大光纤层21承载有放大光纤11,并设置有加热组件4以及激光器组件5,放大光纤11与激光器组件5连接。放大光纤层即至少设置有用于放大光信号的基本组成结构,例如激光器组件,加热组件等。具体的,放大光纤层承载有放大光纤,例如掺铒光纤,激光器组件至少包括光耦合器、光隔离器、光滤波器、泵浦激光源等可以与掺铒光纤连接以实现光信号放大的元件。加热组件用于对掺铒光纤保温加热,由于掺铒光纤具有增益谱线随温度变化的特性,为了确保掺铒光纤放大器在全温度范围内(-5
~55℃)的增益稳定性,需要在掺铒光纤放大器内使用加热组件,对掺铒光纤进行加热保温。加热组件可以包括发热元件例如电热丝,温度传感器例如热敏电阻,以及温度控制器等,以保持掺铒光纤的温度特性。加热组件靠近放大光纤设置,以便于对放大光纤提供温度。
39.放大光纤层至少为一层以设置放大光信号所需的基本元器件,其他层为非放大光纤层。放大光纤层也可以两层或多层。两层或多层放大光纤层相邻设置,或两层放大光纤层之间设置为其他非放大光纤层。光纤层的多层设置可根据元器件布局,以及光纤层的面积大小对应设置。
40.隔热元件3,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隔热元件用于隔离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对其他元件或光纤层的影响。具体的,放大光纤层设置有加热组件,如此,将隔热元件设置于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可以为放大光纤层,也可以为非放大光纤层。即隔热元件设置于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之间,或设置于放大光纤层与非放大光纤层之间。
41.具体的,在光纤放大器内,为了有效利用放大器的内部空间,减小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尺寸,相关技术中,将掺铒光纤的加热组件由传统的分立式改成了立体叠加式,掺铒光纤与非掺铒光纤上下层设置,但将加热组件设置于掺铒光纤与非掺铒光纤之间。如此,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容易影响非掺铒光纤,一定时间下,对非掺铒光纤的产生热干扰,影响非掺铒光纤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设置隔热元件,即隔热元件设置于光纤层与光纤层之间,减小了放大光纤层的加热组件对其他光纤层的元件的影响,延长了其他光纤层的元件使用寿命。
42.沿高度方向,多个光纤层间隔预设空间,且光纤承载在光纤层上。如此,不同于将隔热元件设置在放大光纤与非放大光纤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热元件设置在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且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间隔设置,使得相邻两光纤层之间的光纤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如此,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层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起到避免热干扰的作用。
43.多个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光纤层之间可间隔预设距离设置,如此,可容纳更多的元器件以及光纤;每层光纤层都可用于设置相应的电子元器件或光器件,使得元件排布有序,便于工艺安排以及产品后期维护,减小了光纤、电子元器件以及光器件在同一层排布占用较大空间的情况。
4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放大器,包括光纤,至少部分光纤为放大光纤;光纤层,设置有多层,多层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光纤层用于容纳光纤;光纤层至少一层为放大光纤层,放大光纤层容纳有放大光纤,并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激光器组件,放大光纤与激光器连接;隔热元件,设置于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通过在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设置隔热元件,减小了放大光纤层的加热组件对其他光纤层的元件的影响,延长了其他光纤层的元件使用寿命。通过将多层光纤层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将光纤承载于光纤层上,增加了放大光纤层上的放大光纤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上的光纤的距离,进一步减小热干扰。且通过设置多个光纤层,可将光纤以及各种元器件分布在不同的光纤层,减小了光纤以及各种元器件的在同一平面上的空间占有率。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光纤层2还包括传输光纤层22,多层光纤层的最上层
设置为传输光纤层22。传输光纤层22承载有传输光纤12,传输光纤即非放大光纤,为一般使用的、用于光传导的光纤。如此,光纤层2包括放大光纤层21以及传输光纤层22,放大光纤层21可以为多层,传输光纤层22可以为多层,放大光纤层21与传输光纤层22可相互交错设置,如此,放大光纤层21与传输光纤层22之间设置有隔热元件3,防止放大光纤中的加热组件4所产生的热量对传输光纤12以及传输光纤层22的电子元器件造成影响。其中,多层光纤层的最上层,即处于多层光纤层的顶层,将最上层设置为传输光纤层22,即至少有一层放大光纤层21位于传输光纤层22的下层。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沿高度方向,光纤层为2层,最上层为传输光纤层22,最下一层为放大光纤层21,如此,当放大光纤层21与传输光纤层22之间设置有隔热元件3,隔热元件3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上端,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上端,是指整个放大光纤层上包含了设置的各个元件、放大光纤等的上端。将隔热元件3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上端,可将加热组件4以及放大光纤11覆盖,起到保温作用,将放大光纤层21设置于传输光纤层22的下层,并通过隔热元件保温隔热,更进一步的起到了对放大光纤的保温作用,保持了放大光纤的温度特性,使满足增益效果。
46.进一步的,隔热元件3设置为同光纤层2形状或体积相同的板状结构,可以为片状结构,覆盖整个放大光纤层,也可以部分覆盖放大光纤层,例如,仅覆盖放大光纤层21上的放大光纤11。隔热元件3实际上用于隔离加热组件对其他元件产生热干扰,如此,隔热元件3可根据加热组件4或与加热组件4靠近设置的放大光纤位置进行相应设置。隔热元件3可以由具有绝热效果的材料制成,例如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等,新型绝热材料,如气凝胶毡、真空板等。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元件3沿放大光纤11的长度方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放大光纤11的长度方向即光纤在任意形态下,沿某一方向延伸设置的最大尺寸的方向。放大光纤11的长度方向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进一步的,放大光纤11的长度方向即为放大光纤11的盘绕方向。即隔热元件3随放大光纤11的绕设方向以及绕设位置进行设置。
48.可选地,放大光纤11在放大光纤层21上的任意位置盘绕,则隔热元件3可设置为与放大光纤盘绕方向一致的形态。例如,放大光纤11的盘绕方向为曲线,则隔热元件3也为曲线结构,如图3中所示,隔热元件3为闭合的环状结构。放大光纤11的盘绕方向为直线,则隔热元件3的形态也为直线。
49.可选地,放大光纤11用一个盒装结构集中盘设在盒装结构的容纳空间内,隔热元件3可设置为与盒装结构类似的板状或片状结构覆盖在盒装物上层。将隔热元件沿放大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可以节省隔热元件的材料使用,且能满足对放大光纤保温以及隔热的要求。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光纤层2设置有限位件6,限位件6具有容纳腔s,至少部分光纤2设置于容纳腔s内。限位件6至少包括两侧壁61,以对光纤宽度方向进行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s可以由限位件6自身形成,也可以由限位件6与光纤层2的板状结构配合形成。至少部分光纤设置于容纳腔s内,即根据光纤层2的需要,在容纳腔s中设置部分光纤后,另一部分光纤伸出光纤层与相邻光纤层上的光纤连接。限位件6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封闭环状,也可以为如图5所示的两端开口的结构。限位件6的结构同样根据光纤1的长度方向设置,限位件6沿光纤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光纤1的两侧以限制光纤沿宽度方向散乱延伸。此处的散乱延伸即光纤1不被限制在限位件6的容纳腔s内,弹出到限位件外侧,占用
了光纤层的其他空间。
51.可选地,两侧壁61形成的限位件6,其底部为中空结构,两侧壁61与光纤层2的板状结构连接形成为u型结构,u型结构为具有一定深度的容纳腔s,将光纤1设置于容纳腔s内,可有效限制光纤1的沿光纤的长度方向盘绕设置,使得光纤1在光纤放大器中的位置有序。
52.可选地,如图4所示,限位件6的底部为实体结构,限位件6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侧壁61以及连接两侧壁61的底部62,两侧壁61以及底部62形成开口向上的容纳腔s。如此,限位件6即为u型结构,随取随用,也便于批量生产。限位件设置为独立的u型结构,以及与光纤层可拆卸的连接都可便于产品的安装与后期维护。
5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放大光纤层21的限位件6可与隔热元件3的结构匹配,隔热元件3能够覆盖到限位件6中的放大光纤的上端。例如,放大光纤层21的限位件6为图4所示的结构时,图4中的限位件6的底部形状与图3中的隔热元件3结构类似。
54.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件6为上述中的盒装结构,将光纤设置于盒装结构的容纳腔s中,也能够有效限制光纤1在放大器中的空间占用率。进一步的,放大光纤层21设置于限位件6,用于限制放大光纤11的设置位置,传输光纤层22设置有限位件6,用于限制传输光纤12的设置位置。限位件6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图4、图5或图7中的任意一种结构,任何可实现对光纤宽度方向的两侧限位的结构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限位件6沿光纤层2周向设置。限位件6随光纤1在光纤层2上设置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光纤1可在光纤层2上的任意位置盘绕,绕开光纤层2上的元器件即可,为了便于光纤层2的整洁性、有序性以及光纤层2上元器件的排布,本技术实施例中,将限位件6沿光纤层2周向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周向设置可以为限位件6设置于光纤层2上的四周,即限位件6占用了光纤层2的面积,即如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为限位件6设置于光纤层2外侧的四周,即限位件6不占用光纤层2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6设置于光纤层2上的四周时,限位件6的底部62可以为光纤层2的板状结构,也可以单独设置,即限位件6的底部61与光纤层2叠加在一起。将限位件6沿光纤层2的周向设置,如此,光纤1沿光纤2的周向设置,可使得光纤层2的平面空间能被充分利用,减少了利用光纤层上的部分空间集中设置光纤时的空间占用率。下面以图6和图7为例,对限位件6沿光纤层2周向设置的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
56.具体的,如图6所示,为一种结构的限位件6周向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上情况,其中,加热组件4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容纳腔s内。加热组件4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用于对放大光纤11加热。如此,加热组件4设置位置越靠近放大光纤11越有利于对放大光纤11加热使放大光纤11的温度特性稳定。如前论述,光纤1设置于限位件6的容纳腔s中,即放大光纤11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限位件6的容纳腔s内。加热组件4可设置于容纳腔s内,也可靠近容纳腔s设置于容纳腔s的外侧。例如,加热组件4设置于容纳腔s的侧壁61上,或设置于容纳腔s的底部。
57.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上的容纳腔s的底部位置。如此,放大光纤11沿限位件6的容纳腔s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周向,且与加热组件4接触,可使得加热组件4直接向放大光纤11传导热量,传导热量更快。隔热元件3覆盖在沿放大光纤层21周向设置的放大光纤11上,如此,形成了放大光纤11的保温结构,可有效对放大光纤的保温,保证了产品性能及可靠性。该保温结构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将放大光纤集中设置在占用
光纤层的较大空间的盒装结构中,不利于其他电子元器件或光器件的排布。使用该方式形成的保温结构可减少空间占有率,使得放大光纤层与放大光纤层相邻的光纤层之间的空间能容纳更多的放大光纤11。
58.如图7所示,为另一种结构的限位件6周向设置于传输光纤层22上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光纤放大器还包括固定件8,固定件8设置于光纤层2。如图7中,固定件8设置于光纤层2的中间位置,固定件8能够对盘设在光纤层2中间位置的光纤1限位并固定,防止光纤散乱分布。利用光纤层空余的中间位置设置光纤,充分利用了光纤层的空间,增大光纤的盘设面积。同样,固定件8可设置于放大光纤层21的中间位置。
59.进一步的,固定件8设置于侧壁,即固定件8如图7中沿垂直于限位件6侧壁61的方向设置于侧壁61的上端,用于压紧光纤,防止光纤在限位件6中弹出。
60.进一步的,传输光纤层22的任意一边的侧边上还设置有侧板9,用于伸出尾纤并进行伸出处理。侧板9与传输光纤层22可拆卸的连接,也可以预设在传输光纤层22上。
6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传输光纤层22可以为中空结构,相关的元器件可通过限位件6设置后安装在传输光纤22的实体部分。
62.进一步的,限位件6与光纤层2可拆卸的连接。图6,图7即为限位件6与光纤层2拼接而成。如此,在光纤层2上可设置卡槽或卡接件,用于限位件6连接在光纤层2上,或限位件6与光纤层2可通过螺钉安装连接,对应的,限位件6以及光纤层2上设置有定位孔。如此,根据光纤1的盘设方向,限位件6对应变换连接位置,使得光纤1的盘设方向不受限位件6在光纤层上固定设置而被限制。实际设置中,光纤1的盘设方向以及设置位置可根据光纤层上的空间空余位置酌情设置。
63.具体的,图8所示,光纤层2上设置有通槽7,限位件6的至少一侧壁61能够穿过通槽7以使得光纤层2套设在限位件上。根据如图4中的环状限位件6结构,限位件6的两侧壁61可都穿过光纤层2,则光纤层2上的通槽7需设置内外两层,以对应限位件6的两侧壁61,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件6靠近环状内侧的一侧壁61穿过通槽7,限位件的另一侧壁61被限制在光纤层2的外圈。如此,限位件6的底部与光纤层2叠加在一起,在放大光纤层21上,限位件6的底部与光纤层2叠加的部分,可设置加热组件4,使得保温结构紧凑。通槽7与侧壁61的配合安装限制了限位件6的移动方向,使得光纤层2牢牢的套接在限位件6上,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将限位件6从光纤层2取出即可。拆卸方便且安装稳定。需要说明的是,通槽7的宽度不小于限位件6的侧壁61宽度,以使得侧壁61能穿过通槽7。
64.进一步的,限位件6的侧壁61上设置有开口r,光纤1能够从开口r处伸出。具体的,在如图4、图7所示的环状结构的限位件6中,两侧壁61分别为位于环状结构内侧的内侧壁611以及位于环状结构外侧的外侧壁612,内侧壁611开设有开口r,可使得光纤1设置于限位件6中一定厚度时,可沿内侧壁611的开口r绕设到光纤层2上空余的位置处,例如,光纤层2的中间位置。外侧壁612上也开设有开口r,可使得光纤从光纤层伸出或伸入到另一层的光纤层,或另一光纤层的光纤伸入或伸出到该层光纤层。如图4和图7中,内侧壁611开口r与外侧壁612开口r交错设置,防止光纤1在限位件6中散开。
65.如图9所示为放大光纤设置在放大光纤层上的盘绕模式,呈环状或八字形,放大光纤按要求设置后从r口伸出。如图10所示为传输光纤设置在传输光纤层上的盘绕模式,盘绕模式可以与放大光纤的盘绕模式相同,也可以不同。传输光纤可从r口伸出,也可从r口进
入。如此,放大光纤与传输光纤能够通过r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放大光纤层21与传输光纤层22为上下层设置,为了便于光纤缠绕的有序,每一层的光纤的伸出口或伸入口设置于同侧,例如,传输光纤层22的光纤从侧板7所在侧伸入,则放大光纤的光纤伸出口与侧板所在侧相同,可结合图9和图10所示。
6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光纤放大器还包括壳体10,具体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上壳体101设置于光纤放大器的最上层,下壳体102设置于光纤放大器的最下层。壳体10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间,容纳多层光纤层,光纤以及相应的元器件。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匹配安装,可对光纤放大器的内部结构进行密封保护。
67.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放大器,从下至上可分解为下壳体102,一种结构的限位件6,放大光纤层21,隔热元件3,传输光纤层22,另一中结构的限位件6,上壳体101。结合图4所示,位于放大光纤层上的限位件为一中空环状结构,环状结构具有底部、侧壁以及四角弧形内壁。放大光纤层上设置有接插件,泵浦激光器及各类出纤的电子元器件,非出纤型电器件。放大光纤层的板状结构为环状,与放大光纤层上的限位件的环形内侧壁匹配。结合图6和图8所示,放大光纤层的板状结构的四角有弧形通槽,与放大光纤层上的限位件的四角弧形内侧壁相匹配。四角弧形通槽与放大光纤层的板状结构的外围构成的环装区域可密集排布加热组件,例如热敏元件。放大光纤层的正面设置一内部接插件,泵浦激光器及各类出纤的电器件,其余区域包括背面可排布其它非出纤型电子元器件,及定位开孔。结合图11所示,下壳体底部有一环形凹槽,与放大光纤层上的限位件的环形外形相匹配。放大光纤层上的安装孔位及泵浦激光器的安装孔位分别与下壳体的底部安装孔位相匹配。隔热元件可安装在限位件的环状部分,起绝缘保温作用。下壳体,限位件以及放大光纤层三部分组成了下层盘纤区域,结合如图9所示,放大光纤层上的电器件、放大光纤可通过环状或者八字绕纤后,统一在与侧板部件设置的同侧一端出口出纤,同时可进入到上层盘纤区域,即传输光纤层。上层盘纤区域包括传输光纤层,传输光纤层上的限位件以及侧板部件。传输光纤层设置对外接插件,对外定位销,以及一对内接插件,与放大光纤层的对内接插件相匹配。传输光纤层上的限位件可以为一环状槽,中部带状区域排布所有光器件。侧板设置出口斜出出纤口。限位件和侧板之间设置螺钉安装连接,限位件与放大光纤层设置定位孔,与下壳体的相对应螺孔位置相匹配。下层盘纤区域的光纤从r口的一端伸出,从另一端入口,进入到传输光纤层。安装后,上层盘纤区域安装在下层盘纤区域的上方,侧板与下壳体限位安装,如此,上壳体与下壳体匹配固定安装。壳体采用凹凸结构,避免安装出现直入的缝隙,同时避免了壳体与光纤层以及相关元件之间间隔过大,保证光纤放大器整体的屏蔽性能。
68.通过分层设置放大光纤层和传输光纤层,且使用盘纤方式,使得所有光纤的走向分层有机排序,放大光纤层和传输光纤层均采用可拆卸结构,方便工艺安装及后期维护。上下叠层设置光纤层能给光纤层上的电子元器件、光器件提供更多的容纳空间,例如放大光纤层和传输光纤层相互不干涉的位置均可排布其它电子元器件,本发明实施例的方式有效增加了电子元器件、光器件的排布空间。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