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固封极柱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7:08: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高压开关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固封极柱。


背景技术:

2.固封极柱是一种将真空灭弧室,或真空灭弧室、导电连接端子用固体绝缘材料封装组成的独立部件,是将真空灭弧室和断路器相关的导电零件同时嵌入到环氧树脂或热塑性材料这类易固化的固体绝缘材料中形成极柱,使整个断路器极柱成为一个整体的部件。
3.固封极柱一般包括绝缘外壳,绝缘外壳的外侧设置有上接线座和下接线座,上接线座上开设有上接线端口,下接线座上开设有下接线端口。绝缘外壳的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与上接线端口和下接线端口连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固封极柱生产加工完成后,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灰尘易从上接线端口/下接线端口进入真空灭弧室内,从而易降低固封极柱的绝缘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灰尘进入固封极柱内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封极柱。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固封极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固封极柱,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上接线座和下接线座,所述上接线座上开设有上接线端口,所述下接线座上开设有下接线端口;绝缘外壳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真空灭弧室与上接线端口和下接线端口连通;还包括用于密封所述上接线端口的上防尘塞和用于密封所述下接线端口的下防尘塞;所述上防尘塞与所述下防尘塞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封极柱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需通过上防尘塞将上接线端口进行密封,通过下防尘塞将下接线端口进行密封,从而可方便对固封极柱进行密封,由此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可方便对固封极柱进行密封,从而可降低灰尘进入固封极柱的情况发生,可降低因灰尘进入固封极柱内而对固封极柱的绝缘性产生影响;通过连接件将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连接为一体,从而可方便通过连接件将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卸下。
9.优选的,所述上防尘塞包括用于堵塞所述上接线端口的上密封部和抵靠于所述上接线座外侧壁上的上安装部;所述下防尘塞包括用于堵塞所述下接线端口的下密封部和抵靠于所述下接线座外侧壁上的下安装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防尘塞密封上接线端口时,将上密封部堵塞于上接线端口内,使得上安装部抵靠于上接线座的外侧壁上,从而可提高上防尘塞对上接线端口密封的稳定性;通过下防尘塞密封下接线端口时,将下密封部堵塞于下接线端口内,使得下安装部抵靠于下接线座的外侧壁上,从而可提高下防尘塞对下接线端口密封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上安装部朝向所述上密封部的一侧开设有上安装凹槽,所述上密封
部靠近所述上安装部的一端螺纹安装于所述上安装凹槽内;所述下安装部朝向所述下密封部的一侧开设有下安装凹槽,所述下密封部靠近所述下安装部的一端螺纹安装于所述下安装部的下安装凹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上防尘塞时,将上密封部的端部螺纹拧紧在上安装部的上安装凹槽内,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从而可根据上接线端口的尺寸大小更换不同尺寸的上密封部;组装下防尘塞时,将下密封部的端部螺纹拧紧在下安装部的下安装凹槽内,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从而可根据下接线端口的尺寸大小更换不同尺寸的下密封部。
1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安装部设置为一体,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安装部设置为一体。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两端与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为一体设置,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结构较稳定,当卸下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时,可通过连接件将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一起卸下,从而可方便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的装卸。
15.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上安装部上,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下安装部上;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上安装部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上安装部上,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下安装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下安装部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连接件时,将连接件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上安装部上,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下安装部上,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实现连接件与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的可拆卸安装,从而可对连接件、上防尘塞和下防尘塞进行灵活组装,根据实际尺寸进行装配。
17.优选的,所述上密封部设置呈与所述上接线端口适配的环状凸起,所述下密封部设置呈与所述下接线端口适配的环状凸起。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密封部设置呈与上接线端口适配的环状凸起,使用上密封部对上接线端口进行密封时,将上密封部卡入上接线端口内,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的密封效果;下密封部设置呈与下接线端口适配的环状凸起,使用下密封部对下接线端口进行密封时,将下密封部卡入下接线端口内,从而可提高下密封部的密封效果。
19.优选的,所述上密封部与所述下密封部均包括至少两个对称间隔布置的夹持片。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密封部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片,使用上密封部对上接线端口进行密封时,夹持片卡入上接线端口内,使得夹持片产生轻微形变,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安装在上接线端口内的稳定性,可降低上密封部从上接线端口内掉落的情况发生;下密封部包括至少两个夹持片,使用下密封部对下接线端口进行密封时,夹持片卡入下接线端口内,使得夹持片产生轻微形变,从而可提高下密封部安装在下接线端口内的稳定性,可降低下密封部从下接线端口内掉落的情况发生。
21.优选的,所述上密封部朝向所述上接线端口一端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锥面,所述下密封部朝向所述下接线端口一端的周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锥面。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密封部对上接线端口密封时,将上密封部卡入上接线端口内,第一导向锥面对上密封部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方便上防尘塞的安装;当使用下密封部对下接线端口密封时,将下密封部卡入下接线端口内,第二导向
锥面对下密封部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方便下防尘塞的安装。
23.优选的,所述上密封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周向布置的第一限位凸环,所述下密封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周向布置的第二限位凸环。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凸环可提高上密封部外周侧的粗糙度,当上密封部卡入上接线端口内时,第一限位凸环抵紧在上接线端口内,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安装于上接线端口内的稳定性;第二限位凸环可提高下密封部外周侧的粗糙度,当下密封部卡入下接线端口内时,第二限位凸环抵紧在下接线端口内,从而可提高下密封部安装于下接线端口内的稳定性。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本技术包括用于密封上接线端口的上防尘塞和用于密封下接线端口的下防尘塞,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可方便对固封极柱进行密封,从而可降低灰尘进入固封极柱的情况发生;
27.2.本技术的上密封部的一端螺纹安装于上安装部的上安装凹槽内,下密封部的一端螺纹安装于下安装部的下安装凹槽内,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从而可根据上接线端口的尺寸大小更换不同尺寸的上密封部;
28.3.本技术的上密封部与下密封部均包括至少两个对称间隔布置的夹持片,夹持片卡入上接线端口/下接线端口内,使得夹持片产生轻微形变,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下密封部安装在上接线端口/下接线端口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固封极柱的整体剖面图。
30.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固封极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一。
3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一种固封极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二。
32.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一种固封极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3.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3的一种固封极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外壳;11、上接线座;111、上接线端口;112、上定位边沿;12、下接线座;121、下接线端口;122、下定位边沿;13、真空灭弧室;2、上防尘塞;21、上密封部;211、第一导向锥面;212、第一限位凸环;213、夹持片;22、上安装部;221、上安装凹槽;3、下防尘塞;31、下密封部;311、第二导向锥面;312、第二限位凸环;32、下安装部;321、下安装凹槽;4、连接件;41、上安装片;42、下安装片;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本技术实施例1公开一种固封极柱。参见图1,固封极柱包括绝缘外壳1,绝缘外壳1的外侧间隔设置有上接线座11和下接线座12,上接线座11上开设有上接线端口111,下接线座12上开设有下接线端口121。绝缘外壳1内部设置有真空灭弧室13,真空灭弧室13的上侧与上接线端口111连通,真空灭弧室13的下侧与下接线端口121连通。
38.参见图2,固封极柱上设置有用于密封上接线端口111的上防尘塞2和用于密封下
接线端口121的下防尘塞3。固封极柱在生产加工完成后,可通过上防尘塞2将上接线端口111进行密封,可通过下防尘塞3将下接线端口121进行密封,由此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可方便对固封极柱进行密封,从而可降低灰尘进入固封极柱的情况发生,由此可降低因灰尘进入固封极柱内而对固封极柱的绝缘性产生影响。
39.参见图2,上防尘塞2包括用于堵塞上接线端口111的上密封部21和抵靠于上接线座11外侧壁上的上安装部22。下防尘塞3包括用于堵塞下接线端口121的下密封部31和抵靠于下接线座12外侧壁上的下安装部32。在本实施例中,固封极柱在上接线座11的上接线端口111外侧设置有用于遮盖上接线端口111的上定位边沿112,使用上防尘塞2密封上接线端口111时,上安装部22抵接于上接线座11的外侧壁上且周侧与上定位边沿112相抵,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上防尘塞2安装的稳定性。固封极柱在下接线座12的下接线端口121外侧设置有用于遮盖下接线端口121的下定位边沿122,使用下防尘塞3密封下接线端口121时,下安装部32抵接于下接线座12的外侧壁上且周侧与下定位边沿122相抵,从而可进一步提高下防尘塞3安装的稳定性。
40.参见图3,上密封部21设置呈与上接线端口111适配的环状凸起。上安装部22朝向上密封部21的一侧开设有上安装凹槽221,上密封部21靠近上安装部22的一端螺纹安装于上安装凹槽221内。在本实施例中,上密封部21用于密封上接线端口111的端部设置为弹性材质,上密封部21螺纹安装于上安装部22的端部设置为硬性材质。组装上防尘塞2时,将上密封部21朝向上安装部22的一端螺纹拧紧在上安装部22的上安装凹槽221内,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从而可根据上接线端口111的尺寸大小更换不同尺寸的上密封部21。
41.下密封部31设置呈与下接线端口121适配的环状凸起。下安装部32朝向下密封部31的一侧开设有下安装凹槽321,下密封部31靠近下安装部32的一端螺纹安装于下安装凹槽321内。在本实施例中,下密封部31用于密封下接线端口121的端部设置为弹性材质,下密封部31螺纹安装于下安装部32的端部设置为硬性材质。组装下防尘塞3时,将下密封部31朝向下安装部32的一端螺纹拧紧在下安装部32的下安装凹槽321内,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方便装卸,从而也可根据下接线端口121的尺寸大小更换不同尺寸的下密封部31。
42.参见图3,上密封部21朝向上接线端口111一端的周侧设置有第一导向锥面211,下密封部31朝向下接线端口121的周侧设置有第二导向锥面311。当使用上密封部21对上接线端口111进行密封时,上密封部21朝向上接线端口111的边沿易与上接线端口111的边沿相碰撞,第一导向锥面211可对上密封部21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可方便上防尘塞2的安装。当使用下密封部31对下接线端口121进行密封时,下密封部31朝向下接线端口121的边沿易与下接线端口121的边沿想碰撞,第二导向锥面311可对下密封部31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从而可方便下防尘塞3的安装。
43.参见图3,上密封部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周向布置的第一限位凸环212,下密封部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周向布置的第二限位凸环312。在本实施例中,上密封部21的外侧壁上间隔布置有三个第一限位凸环212,下密封部31的外侧壁上间隔布置有三个第二限位凸环312。从而可通过第一限位凸环212提高上密封部21外周侧的粗糙度,当上密封部21卡入上接线端口111内时,第一限位凸环212抵紧在上接线端口111内,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21安装于上接线端口111内的稳定性。从而也可通过第二限位凸环312提高下密封部31外周侧的粗糙度,当下密封部31卡入下接线端口121内时,第二限位凸环312抵紧在
下接线端口121内,从而可提高下密封部31安装于下接线端口121内的稳定性。
44.参见图3,上防尘塞2与下防尘塞3通过连接件4连接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上安装部22的外侧与下安装部32的外侧均设置为弹性材质,连接件4靠近上防尘塞2的一端与上安装部22设置为一体,连接件4靠近下防尘塞3的一端与下安装部32设置为一体。该连接方式较稳定且提高连接件4与上安装部22和下安装部32的结构强度。当卸下上防尘塞2和下防尘塞3时,可通过连接件4即将上防尘塞2和下防尘塞3一起卸下,从而可方便上防尘塞2和下防尘塞3的装卸。
45.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固封极柱的实施原理为:
46.固封极柱在生产加工完成后,根据固封极柱上接线端口111的尺寸将适配的上密封部21和上安装部22进行组装,完成上防尘塞2的组装,根据固封极柱下接线端口121的尺寸将适配的下密封部31和下安装部32进行组装,完成下防尘塞3的组装,之后,通过上防尘塞2将上接线端口111进行密封,通过下防尘塞3将下接线端口121进行密封,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可方便对固封极柱进行密封,由此可降低灰尘进入固封极柱的情况发生。
47.实施例2:
48.参见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固封极柱除了连接件4与上安装部22和下安装部32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固封极柱相同。
49.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靠近上安装部22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上安装部22上。连接件4靠近上安装部2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上安装部22外侧壁贴合的上安装片41,上安装片41设置呈圆盘片体,上安装片41通过四个间隔布置的第一螺栓5安装在上安装部22上。连接件4靠近下安装部32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下安装部32上。连接件4靠近下安装部3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下安装部32外侧壁贴合的下安装片42,下安装片42设置呈圆盘片体,下安装片42通过四个间隔布置的第二螺栓6安装在下安装部32上。该连接方式均方便连接件4与上防尘塞2和下防尘塞3的装卸,从而可对连接件4、上防尘塞2和下防尘塞3进行灵活组装,可根据实际尺寸进行装配。
50.实施例3:
51.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固封极柱除了上密封部21和下密封部31的结构不同外,其余结构均与实施例1中的固封极柱相同。
52.本实施例中,上密封部21与下密封部31靠近上接线端口111和下接线端口121的端部均包括两个对称间隔布置的夹持片213。上密封部21与下密封部31靠近上安装部22和下安装部32的端部设置呈连接为一体的环状,从而可方便螺纹安装于上安装凹槽221和下安装凹槽321内。使用上密封部21对上接线端口111进行密封时,上密封部21的夹持片213卡入上接线端口111内,使得夹持片213产生轻微形变,从而可提高上密封部21安装在上接线端口111内的稳定性。使用下密封部31对下接线端口121进行密封时,下密封部31的夹持片213卡入下接线端口121内,使得夹持片213产生轻微形变,从而可提高下密封部31安装在下接线端口121内的稳定性。
5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