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立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7:1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换热器在形式上可分为卧式换热器与立式换热器两种,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3.卧式换热器:稳定安全,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和温度;占地大,安装空间净高要求不高,维护和清理方便,一般不需要平台;冷热两种流体可逆流、顺流;传热系数中等,加热停留时间短,换热效果中等。
4.立式换热器:稳定安全,需要垂直铺设,通常采用塔状结构;占地少,安装空间净高要求高,一般小于3.5m,要求塔裙高度较高,操作需要平台,拆卸清洗比较麻烦;结构紧凑,配管容易;冷热两种流体一般逆流;传热系数较大,加热滞留时间短,换热效果较好。
5.在立式换热器上,每块管板上下两个面平行,管板下表面易于形成气膜,不利于管板下表面气体顺畅流通,导致管板温度升高。气膜的存在不稳定,时有时无,存在介质浓缩,导致发生碱脆的风险。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立式换热器,针对上述缺陷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立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的上方设置有上管箱,所述上管箱侧壁设置有高温介质入口,所述壳程筒体的下方设置有下管箱,所述下管箱侧壁设置有高温介质出口,所述上管箱与下管箱之间连接有换热管,所述壳程筒体右侧壁底部设置有低温介质入口,所述壳程筒体右侧壁顶部设置有低温介质出口,所述壳程筒体内部低温介质入口与低温介质出口之间区域设置有一组折流板。
9.进一步地,所述壳程筒体顶部的上管板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
10.进一步地,所述壳程筒体底部的下管板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
11.进一步地,所述上管板和下管板的边缘设置有环形导流槽,所述环形导流槽与排气管相连。
12.进一步地,所述壳程筒体内部靠近低温介质入口上方位置设置有挡板,所述壳程筒体内部靠近低温介质出口上方位置设置有支持板,所述支持板与挡板之间连接有中心管。
13.进一步地,所述挡板、折流板、支持板之间区域设置有一组定距管,同列定距管中穿设有一根拉杆,所述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管板上,所述拉杆的顶部穿过支持板并通过螺母锁紧。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上管板和下管板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便于气体顺利的向管板周边扩散,在管板表面不易形成常驻气膜,使管板表面气体顺畅流通,有效避免管板温度升高,降低介质浓缩以及发生碱脆的风险;
16.2、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槽配合排气管有利于气体快速排出;
17.3、本实用新型中,中心管连通件支持板与上管板之间的空间、下管板及与之临近的折流板之间的空间,为支持板与上管板之间的空间补充液相介质,便于顺利排出气体,避免换热管在此空间内出现干烧现象。
18.综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管板表面气体顺畅流通,有效避免管板温度升高,降低介质浓缩以及发生碱脆的风险,换热管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立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为图1中a-a处的截面图。
23.图中:1、下管箱;2、下管板;3、壳程筒体;4、挡板;5、折流板; 6、中心管;7、支持板;8、上管板;9、上管箱;10、螺母;11、拉杆; 12、定距管;13、换热管;14、高温介质出口;15、高温介质入口;16、低温介质入口;17、低温介质出口;18、环形导流槽;19、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请参阅图1~3,一种立式换热器,包括壳程筒体3,壳程筒体3的上方设置有上管箱9,上管箱9侧壁设置有高温介质入口15,壳程筒体3的下方设置有下管箱1,下管箱1侧壁设置有高温介质出口14,上管箱 9与下管箱1之间连接有换热管13,壳程筒体3右侧壁底部设置有低温介质入口16,壳程筒体3右侧壁顶部设置有低温介质出口17,壳程筒体3内部低温介质入口16与低温介质出口17之间区域设置有一组折流板5。
26.壳程筒体3顶部的上管板8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
27.壳程筒体3底部的下管板2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
28.本实用新型中,高温介质从上管箱的高温介质入口15进入,通过换热管13进入下管箱1,从高温介质出口14离开设备。低温介质从内部低温介质入口16进入壳程筒体3,大部分介质在折流板5的折流作用下水平折返,横向流过换热管13外壁,并吸收换热管13内高温介质的热量,发生相变,部分液体变为气体,液体和气体共同经过与低温介质出口17离开设备。上管板8和下管板2中心厚并且向壳程侧凸出、周边较薄,便于气体顺利的向管板周边扩散,在管板表面不易形成常驻气膜,使管板表面气体顺畅流通,有效避免管板温度升高,降低介质浓缩以及发生碱脆的风险。
29.实施例2:请参阅图2~3,一种立式换热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管板8和下管板2的边缘设置有环形导流槽18,环形导流槽18与排气管 19相连。
30.本实施例中,导流槽18配合排气管19有利于气体快速排出。
31.实施例3:请参阅图1和4,一种立式换热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壳程筒体3内部靠近低温介质入口16上方位置设置有挡板4,壳程筒体 3内部靠近低温介质出口17上方位置设置有支持板7,支持板7与挡板4之间连接有中心管6。
32.本实施例中,中心管位于螺旋折流板的轴心线上,中心管降低换热器压降,减小高速流体对换热管13的冲蚀,从而提升换热管使用寿命。中心管 6连通件支持板7与上管板8之间的空间、下管板2及与之临近的折流板5 之间的空间,为支持板7与上管板8之间的空间补充液相介质,便于顺利排出气体,避免换热管13在此空间内出现干烧现象。
33.实施例4:请参阅图1和4,一种立式换热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挡板4、折流板5、支持板7之间区域设置有一组定距管12,同列定距管12中穿设有一根拉杆11,拉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管板2上,拉杆 11的顶部穿过支持板7并通过螺母10锁紧。
34.本实施例中,定距管12用于加固挡板4、折流板5、支持板7,拉杆11 用于固定定距管12。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