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固定支架及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23 07:09: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及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2.坝面光伏作为太阳能分布式示范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现成地利用水电站坝面,因地制宜地开展光伏阵列建设,利用水电站现有线路送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水光互补发电。要开发坝面光伏,首先要保证光伏阵列的安装对已有的坝面安全稳定性没有破坏,保证坝面结构稳定。
3.现有技术中,因为光伏阵列的安装涉及地脚螺栓等基础构件,对坝面稳定性是否有破坏尚属未知数,则现有的支架并不能直接应用在坝面光伏的安装。因此,对这种特殊场合的光伏系统,研究适合的支架结构,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及固定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导轨;支架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杆、架体和垫板,连接杆的下端插接在基体内,垫板固定在架体上并且与基体表面平行;导轨与基体表面平行,且导轨的底面与垫板相连。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连接杆包括垂直于基体表面的第一杆体、第一中间板和平行于基体表面的第二杆体,第一杆体的下端插接在基体内,第一杆体的上端通过第一中间板与第二杆体相连,第一中间板的侧面与架体抵接,第二杆体连接第一中间板与架体。
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中间板构造为l型板。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选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杆。
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架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和用于连接侧板的第二中间板,第二中间板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侧板的内壁面围成内凹槽,侧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附加板,第二中间板上设有第二附加板。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中间板位于侧板中部,以使架体呈h型。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侧板与第二中间板一体成型,第一附加板向内凹槽方向延伸,第二附加板固定在第二中间板的侧面。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垫板通过螺栓与导轨相连,螺栓的一端延伸至内凹槽内,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设在垫板和导轨上;
14.导轨与基体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0-50毫米。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基体构造为浆砌石坝面时,连接杆通过结构胶固定在浆砌石坝面上;
16.当基体构造为干砌石坝面时,连接杆通过c25细石混凝土固定在浆砌石坝面上。
1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系统,包括若干个所述的固定支架和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工作设备。
18.有益效果:
19.以连接杆替代了灌注桩、螺旋桩、地脚螺栓等构件,缩小了支架本体穿设至基体内的部分,降低了连接杆插接至基体内后对基体结构的破坏,有效保证了坝面的安全稳定。架体既可以承担重力,以方便在垫板上安装导轨,又有效抬高垫板的高度,形成通风通道,降低湿气对各个部件的侵蚀。
20.避免使用地脚螺栓等构件,减少对坝面的破坏,在保证坝面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以在坝面形成光伏阵列,有效提高发电量,实现水光互补发电。
附图说明
21.图1为基体构造为浆砌石坝面时,一种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基体构造为干砌石坝面时,一种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一种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100、支架本体;110、连接杆;120、架体;130、垫板;111、第一杆体;112、第一中间板;113、第二杆体;121、侧板;122、第二中间板;123、内凹槽;124、第一附加板;125、第二附加板;140、螺栓;200、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实施例:
29.针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支架不能直接用于坝面光伏阵列安装,因此,在此提出一种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避免使用灌注桩、螺旋桩或地脚螺栓等构件,减少对坝面的破坏,在保证坝面安全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光伏组件的安装,以在坝面形成光伏阵列,有效提高发电量,实现水光互补发电。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00和导轨200;支架本体100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杆110、架体120和垫板130,连接杆110的下端插接在基体内,垫板130固定在架体120上并且与基体表面平行;导轨200与基体表面平行,且导轨200的底面与垫板130相连。
31.对支架本体100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以连接杆110替代了灌注桩、螺旋桩、地脚螺栓等构件,缩小了支架本体100穿设至基体内的部分,降低了连接杆110插接至基体内后对基体结构的破坏,有效保证了坝面的安全稳定。架体120既可以承担重力,以方便在垫板130上安装导轨200,又有效抬高垫板130的高度,形成通风通道,降低湿气对各个部件的侵蚀。
32.垫板130起到中间过渡作用,以避免架体120和导轨200直接接触,降低二者的磨损。垫板130和导轨200均平行于基体表面,当光伏组件等设备安装在导轨200上时,其安装角度与基体角度一致,以减少相邻工作设备之间的遮挡,以最大化光伏组件的被照射面积。
33.工作时,连接杆110、架体120和垫板130装配以形成支架本体100,支架本体100固定在基体上,多个支架本体100形成多个支点,每个导轨200通过至少两个支点的支撑以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根据所安装的工作设备的类型,通过至少一个导轨200支撑工作设备,以完成工作设备的安装。
34.举例而言,当所述的固定支架用于坝面光伏时,所述的基体即指大坝坝体,基体表面即为坝面,工作设备即为光伏组件。那么,坝面上安装多个所述固定支架,至少两个相邻的固定支架组成一个支撑组,每个支撑组上安装一个光伏组件。
35.容易理解的,所述固定支架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大坝坝面、高速公路边坡坡面和河道坡面。工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及电缆等附属设备。
36.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10包括垂直于基体表面的第一杆体111、第一中间板112和平行于基体表面的第二杆体113,第一杆体111的下端插接在基体内,第一杆体111的上端通过第一中间板112与第二杆体113相连,第一中间板112的侧面与架体120抵接,第二杆体113连接第一中间板112与架体120。
37.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一杆体111用于连接基体,第二杆体113用于连接架体120,二者通过第一中间板112相连,以改变二者的朝向,且通过第二杆体113提供了更大的安装空间,方便于安装架体120。第一杆体111和第二杆体113的朝向不同,也有助于改善受力情况,降低对基体的破坏,以保护基体。
38.可选地,第一杆体111和第二杆体113均选用不锈钢材质的螺杆,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具有选择范围广、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且为了更好的连接,螺杆上套设有不锈钢材质的螺母;此外,通过选用不锈钢以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中间板112构造为l型板。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一杆体111和第二杆体113相互垂直,最终使导轨200平行于基体的表面,以使光伏组件的被照射面积达到最大。
40.在本实施例中,架体1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21和用于连接侧板121的第二中间板122,第二中间板122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侧板121的内壁面围成内凹槽123,侧板1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附加板124,第二中间板122上设有第二附加板125。
41.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架体120通过内凹槽123减轻重量,以降低所述固定支架的总重量,且侧板121和第二中间板122一体成型,以达到更好的受力性能,以便提高承重范围。
42.如图3所示,第一附加板124向内凹槽方向延伸,以扩大增加了侧板121端部的表面积,提高了侧板121与垫板13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侧板121的使用寿命。
43.如图3所示,第二附加板125固定在第二中间板122的侧面,第二附加板125便于使用者操纵架体120,在架体120的拆装、移动过程中提供支点,提高使用者使用的方便性。
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中间板122位于侧板121中部,以使架体120呈h型。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架体120呈对称结构,以提高受力性能。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垫板130通过螺栓140与导轨200相连,螺栓140的一端延伸至内凹槽123内,螺栓140的另一端依次穿设在垫板130和导轨200上;基于上述设计方
案,通过螺栓140实现连接,且螺栓140为标准件,选择范围广且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内凹槽123的设置为拆装螺栓140提供了操作空间,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
46.可选地,垫板130和导轨200均选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构件自身防腐防锈能力强,不需要采取额外的防腐措施,可满足在设计使用年限内耐久性的要求。
4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轨200与基体表面之间的间距为30-50毫米。基于此,避免工作设备直接接触基体,减少湿气的侵蚀。容易理解的,间距的值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适当进行增减。
48.当大坝坝体的结构不同时,连接杆110的连接方式并不相同,具体来说:
4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当基体构造为浆砌石坝面时,连接杆110通过结构胶固定在浆砌石坝面上。
5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基体构造为干砌石坝面时,连接杆110通过c25细石混凝土固定在浆砌石坝面上。
51.具体来说,浆砌石坝是固定结构,故连接杆110通过结构胶即可稳定固定在浆砌石坝面上。
52.而干砌石坝是直接用石头堆砌而成,干砌石坝的结构相对松散,因此需要浇注混凝土以填实石头间的空隙,以形成相对固定的部分,以用于预埋连接杆110。
53.本实施例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固定系统,如图1-图4所示,所述固定系统包括若干个所述的固定支架和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工作设备。
5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工作设备为光伏组件时,固定支架设有多组,单组固定支架横向布置2列、纵向14个,共计可固定28块光伏组件。容易理解的,工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及电缆等附属设备。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