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3:1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式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


背景技术:

2.箱式炉是炉膛为箱形的加热炉,对制品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的整个加热过程中制品固定不动,进料和出料通过单一的门或槽进行,亦称间歇生产炉,按箱式炉的特性分有箱式电阻炉、坩埚炉和马弗炉。箱式炉系周期作业式,供实验室、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作元素分析测定和一般小型钢件淬火、退火、回火等热处理时加热用,高温箱式炉还可作金属、陶瓷的烧结、溶解、分析等高温加热用,适用于煤炭、焦化产品、化工原料的化学分析,可用于电力、煤炭、造纸、石化、水泥、农牧、医药科研、教学等行业和部门。
3.现有的箱式炉在使用时,是在炉体加热前,把物料放进去,合上炉门,开始加热,整个加热过程看不到物料的变化,也不能中途添加物料,实用性较差。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包括箱式炉主体,所述箱式炉主体上设置有加料机构和可视机构,所述箱式炉主体包括控制箱、固定在所述控制箱上方的加热炉上壳体、开设在所述加热炉上壳体内部的加热室、连接在所述加热炉上壳体一侧的炉门壳体、固定在所述炉门壳体上的氧化铝门,所述加料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加热炉上壳体顶部的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调节组件上的放料漏斗、活动连接在所述放料漏斗上的漏斗盖、设置在所述放料漏斗上的第一刚玉管,所述可视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加热室一侧的氧化锆门堵、固定在所述加热室内部的氧化锆坩埚、固定在所述氧化铝门上的第二刚玉管、设置在所述第二刚玉管一端的可视镜、设置在箱式炉主体外部用于观察的红外热像仪、固定在加热炉上壳体上并与加热室贯通的陶瓷通气管、设置在加热炉上壳体上的b 型电偶。
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加热炉上壳体顶部的支撑臂、连接在所述支撑臂上的电动伸缩杆、固定在所述电动伸缩杆底端的连接块。
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炉上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刚玉管相适配的第一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刚玉管与放料漏斗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室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硅钼棒,且硅钼棒的数量为两个。
11.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锆门堵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刚玉管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12.进一步的,所述可视镜的材质为蓝宝石片,且可视镜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氧化铝门的侧壁上。
13.进一步的,所述氧化铝门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刚玉管相适配的第三通孔,且第二刚玉管在氧化铝门内倾斜设置。
14.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通过设置的放料漏斗、第一刚玉管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通过放料漏斗随时向氧化锆坩埚内添加物料,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避免需要添加物料时还需要停机操作,影响加热效率,且通过设置的支撑臂、电动伸缩杆等结构还能够对放料漏斗进行上下调节,便于在需要时从漏斗中间穿入一根搅拌棒,对物料进行手动搅拌,同时在物料加热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红外热像仪、可视镜、第二刚玉管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并研究材料的性能,便于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16.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剖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20.附图标记:
21.100、箱式炉主体;101、控制箱;102、加热炉上壳体;103、加热室; 104、炉门壳体;105、氧化铝门;106、硅钼棒;
22.200、加料机构;201、调节组件;2011、支撑臂;2012、电动伸缩杆; 2013、连接块;202、放料漏斗;203、漏斗盖;204、第一刚玉管;205、第一通孔;206、第二通孔;207、第三通孔;
23.300、可视机构;301、氧化锆门堵;302、氧化锆坩埚;303、第二刚玉管;304、可视镜;305、红外热像仪;306、陶瓷通气管;307、b型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中途加料并可视材料变化的箱式炉,包括:箱式炉主体100,箱式炉主体100上设置有加料机构 200和可视机构300,箱式炉主体100包括控制箱101、固定在控制箱101上方的加热炉上壳体102、开设在加热炉上壳体102内部的加热室103,加热室 103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硅钼棒106,且硅钼棒106的数量为两个,利用硅钼棒106,方便对物料进行加热、连接在加热炉上壳体102一侧的炉门壳体 104、固定在炉门壳体104上的氧化铝门105,利用箱式炉主体100能够对物料进行常规的加热操作,而加料机构200,能够在加热的过程中随时根据需求向氧化锆坩埚302内添加物料,方便使用,可视机构300则能够通过红外热像仪305,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
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可以观察并研究材料的性能。
26.加料机构200包括固定在加热炉上壳体102顶部的调节组件201、固定在调节组件201上的放料漏斗202、活动连接在放料漏斗202上的漏斗盖203、设置在放料漏斗202上的第一刚玉管204,第一刚玉管204与放料漏斗20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7.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201包括固定在加热炉上壳体102顶部的支撑臂2011、连接在支撑臂2011上的电动伸缩杆2012、固定在电动伸缩杆2012 底端的连接块2013,连接块2013与放料漏斗202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启动电动伸缩杆2012带动连接块2013上下移动,能够带动放料漏斗202随之上下移动,便于在需要时从漏斗中间穿入一根搅拌棒,对物料进行手动搅拌,提高物料的加热效果。
28.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的第一刚玉管204、第二刚玉管303可以有效降低加热室103内传递到氧化铝门105及炉顶的热量,减少热量损失。
29.另一方面,加热室103的内部设置有炉胆107,炉胆107的外层为保温棉,中层是氧化铝,内层为氧化锆,可耐1800
°
高温。
30.具体的,在使用时,首先打开炉门壳体104带动氧化铝门105打开,然后将物料放入加热室103内部的氧化锆坩埚302内,然后关上炉门壳体104 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打开漏斗盖203,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通过放料漏斗202随时向氧化锆坩埚302内添加物料,方便工作人员使用,避免需要添加物料时还需要停机操作,影响加热效率。
31.可视机构300包括固定在加热室103一侧的氧化锆门堵301、固定在加热室103内部的氧化锆坩埚302、固定在氧化铝门105上的第二刚玉管303,氧化锆门堵30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刚玉管303相适配的第二通孔206,氧化铝门105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刚玉管303相适配的第三通孔207,且第二刚玉管303在氧化铝门105内倾斜设置、设置在第二刚玉管303一端的可视镜304、设置在箱式炉主体100外部用于观察的红外热像仪305、固定在加热炉上壳体 102上并与加热室103贯通的陶瓷通气管306、设置在加热炉上壳体102上的 b型电偶307。
32.需要说明的是,可视镜304的材质为蓝宝石片,且可视镜304通过安装架固定在氧化铝门105的侧壁上,蓝宝石片具有透光性好,耐高温,强度高,硬度大等特点,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物料的加热情况。
33.具体的,在物料加热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设置的红外热像仪305、可视镜304、第二刚玉管303等结构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查看热图像,方便工作人员随时观察并研究材料的性能,便于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打开炉门壳体104带动氧化铝门105打开,然后将物料放入加热室103内部的氧化锆坩埚302内,然后关上炉门壳体104 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打开漏斗盖203,能够根据具体需求,通过放料漏斗202随时向氧化锆坩埚302内添加物料,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2012 带动连接块2013向上移动,带动放料漏斗202随之向上移动,可以在需要时从漏斗中间穿入一根搅拌棒,对物料进行手动搅拌,然后当需要对物料加热情况进行观察时,通过设置的红外热像仪305、可视镜304、第二刚玉管303 等结构,能够根据热图像上面显示的不同颜色来观察物体的温度,以此方便后期研究物体的性能。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