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23:12: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和空调。


背景技术:

2.目前,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应用于热泵以及空调中的散热部件中,其具有质量较轻,体积小,散热效率高等优点。但是,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容易在翅片和扁管上产生凝露,并且凝露不能及时排出,造成通道堵塞、冷媒分布不均等问题,从而导致散热性能不是十分理想。
3.常规的微通道,扁管水平布置,在室内机制冷情况下,会凝结大量的水滴;水平布置扁管,中间v型翅片,由于空间较窄,凝露在夹角处存留,最容易积水,堵塞通道,风很难将上面的水吹下,导致风阻增大,风量减小。
4.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换热器和空调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微通道换热器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换热性能下降的问题。
6.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所述换热器包括多个扁管,所述翅片装置包括导流组件、连接构件以及从所述连接构件的迎风端水平延伸的多个翅片本体,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本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每个所述扁管分别安装至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导流组件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和每个所述翅片本体上,所述导流组件用于导出所述翅片本体和所述扁管上的冷凝水。
7.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翅片本体底部的第一导流构件,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用于导出所述翅片本体和所述扁管上的冷凝水。
8.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所述翅片本体底部的横向导流管,所述横向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翅片本体。
9.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背风端的第二导流构件,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用于导出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内的冷凝水。
10.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流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的背风端的竖向导流管,所述竖向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导流构件。
11.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上的第三导流构件,所述第三导流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导流构件内的冷凝水导流至所述第二导流构件。
12.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导流构件包括形成在所述连接构件上的多个第三导流槽;其中,每个所述第三导流槽的第一端靠近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流构件
的背风端、每个所述第三导流槽的第二端靠近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迎风侧,并且/或者所述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90
°
、所述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二夹角小于90
°

13.在上述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翅片本体的迎风端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定位所述翅片本体;并且/或者每个所述翅片本体上设有开窗;并且/或者所述多个翅片本体沿所述连接构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14.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
15.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翅片或者换热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换热器包括多个扁管,翅片装置包括导流组件、连接构件以及从连接构件的迎风端水平延伸的多个翅片本体,相邻的两个翅片本体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每个扁管分别安装至与其对应的安装空间内;导流组件设置在连接构件和每个翅片本体上,导流组件用于导出翅片本体和扁管上的冷凝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及时将翅片与扁管上的冷凝水排出,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性,避免了冷凝水增大翅片的风阻,从而增加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性能。
17.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构件包括设置在每个翅片本体底部的横向导流管,横向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开口朝向翅片本体,便于翅片与扁管上的冷凝水流入横向导流管内,以便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和导流,不会使冷凝水低落。由于翅片本体与扁管上的冷凝水滴落在翅片本体的底部,利用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会使冷凝水聚集,当聚集的冷凝水达到一定量并能够与第一导流槽彼此靠近或者接触时,利用横向导流管的虹吸作用将聚集的冷凝水吸入第一导流槽内并排出,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18.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构件的背风端的竖向导流管,竖向导流管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的开口朝向第一导流构件,便于第一导流槽内的冷凝水流入竖向导流管内,从而及时将第一导流构件内的冷凝水排出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竖向导流管可以很好的汇集凝露水,当水较多时可以很快排出,而且在风速过大时,不会出现吹水现象。
19.进一步地,第三导流构件包括形成在连接构件上的多个第三导流槽;其中,每个第三导流槽的第一端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一导流构件的背风端、每个第三导流槽的第二端靠近第二导流构件的迎风侧,并且/或者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与其对应的第一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小于90
°
、所述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二夹角小于90
°
。第三导流槽的设置可以使存在于第一导流构件中的冷凝水在风的作用下更好地流入第二导流构件,沿着第二导流构件可以将冷凝水排出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20.进一步地,每个翅片本体的迎风端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在安装换热器时定位翅片本体,便于换热器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21.进一步地,每个翅片本体上设有开窗,翅片本体上的冷凝水可以沿着开窗向下流动至第一导流构件;同时,开窗也可以对空气进行扰动,提高空气的扰动程度,进而提高空
气与翅片本体的换热量,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22.进一步地,多个翅片本体沿连接构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设置多排翅片本体,有效增加换热器的散热部件,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结构图。
26.附图标记:
27.1、导流组件;11、第一导流构件;111、横向导流管;112、第一导流槽;12、第二导流构件;121、竖向导流管;122、第二导流槽;13、第三导流构件;131、第三导流槽;
28.2、连接构件;
29.3、翅片本体;31、安装空间;32、定位孔;33、开窗;
30.4、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的翅片上的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是以45
°
来进行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翅片上的第三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导流构件的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显然可以设置为60
°
,只要能让第一导流构件中的冷凝水进入第二导流构件即可,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底”、“顶”、“内”、“外”、“水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微通道换热器容易在翅片和扁管上产生凝露,从而造成换热器的散热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翅片,旨在解决换热器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换热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在翅片上增设导流组件,可以及时将翅片与扁管上的冷凝水排出,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性,从而增加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性能。
35.首先参见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的结构图。
3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包括多个扁管4,翅片装置包括导流组件1、连接构件2以及从连接构件2的迎风端(即图1中位于纸面右侧的一端,图1中位于纸面右侧的箭头即进风方向)水平延伸的多个翅片本体3,相邻的两个翅片本体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31,每个扁管4分别安装至与其对应的安装空间31内;导流组件1设置在连接构件2和每个翅片本体3上,导流组件1用于导出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及时将翅片本体3与扁管4上的冷凝水排出,提高了换热器的排水性,避免了冷凝水增大翅片的风阻,从而增加换热效率,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散热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37.优选地,翅片本体3采用插片式结构。
38.优选地,翅片本体3与扁管4的材质均为铝,可以更好地导热,提高换热效率,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
39.当然,翅片本体3与扁管4的材质也可以为铝合金、钢或者铜等其他材质。
40.优选地,连接构件2与翅片本体3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便于磨具的加工和制作。当然,也可以将连接构件2与翅片本体3彼此连接,例如焊接连接等。
41.虽然,图1中示出的是4个扁管4和3个翅片本体3,3个翅片本体3沿连接构件2的高度方向(即图1中由下至上的方向)间隔设置,上下相邻的两排翅片本体3之间形成的安装空间31分别安装一个扁管4,且位于底部的翅片本体3的下方的安装空间31也安装一个扁管4,位于顶部的翅片本体3的上方的安装空间31也安装一个扁管4。但这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设置3个扁管4和4个翅片本体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换热需求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扁管4和翅片本体3的数量。
42.下面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翅片进行描述。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翅片的结构图。
43.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组件1包括设置在每个翅片本体3底部的第一导流构件11,第一导流构件11用于导出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
44.优选地,第一导流构件11包括设置在每个翅片本体3底部(即图2中位于纸面下方的一端)的横向导流管111(即图2中由左至右的方向),横向导流管1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流槽112,第一导流槽112的开口朝向翅片本体3(即图2中朝向纸面内侧的一侧),便于收集和容纳翅片本体3与扁管4上的冷凝水,不会使冷凝水滴落,且由于翅片本体3与扁管4上的冷凝水滴落在翅片本体3的底部,利用冷凝水的表面张力,会使冷凝水聚集,当聚集的冷凝水达到一定量并能够与第一导流槽112彼此靠近或者接触时,利用横向导流管111的虹吸作用将聚集的冷凝水吸入第一导流槽112内并排出,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45.优选地,横向导流管111水平设置在翅片本体3的底部。当然,横向导流管111也可以在朝向连接构件2的一侧倾斜,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储存在第一导流槽112内的冷凝水排出,导入竖向导流管121内。
46.优选地,第一导流槽112在横向导流管111的侧壁开槽形成,第一导流槽112的两端分别与横向导流管111的两端相连通。
47.优选地,第一导流槽112为弧形结构,便于储存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导向第二导流构件12。
48.进一步地,横向导流管111也可以是由翅片本体3下端向外卷制而成,只要能够容纳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导流入第二导流构件12即可。
49.优选地,翅片本体3的下端与扁管4的顶部(即图2中位于纸面上方的一端)的连接端为弧形结构,不会破坏扁管4表面,而且有利于进行焊接固定。
50.优选地,第一导流槽112的开口角度的范围为30
°‑
180
°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槽112的开口角度为30
°
,当然,开口角度也可以选择为45
°
、60
°
、90
°
、120
°
或者150
°
等其他角度,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容纳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灵活调整第一导流槽112的开口角度的大小。
51.或者,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构件11为设置在每个翅片本体3底部的导流板,导流板用于收集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在风的作用下,冷凝水沿着导流板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中。当然,第一导流构件11还可以是设置在每个翅片本体3底部的凸棱等其他导流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导流结构,只要能够导出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即可。
52.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构件2的背风端(即图2中位于纸面左侧的一端)的第二导流构件12,第二导流构件12用于导出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
53.优选地,第二导流构件12包括设置在连接构件2的背风端的竖向导流管121,竖向导流管1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导流槽122,第二导流槽122的开口朝向第一导流构件11(即图2中朝向纸面外侧的一侧),便于第一导流槽112内的冷凝水流入竖向导流管121内,从而及时将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排出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且竖向导流管121可以有效地汇集冷凝水,当冷凝水较多时可以很快排出,而且在风速过大时,不会出现吹水现象。
54.优选地,竖向导流管121沿连接构件2的高度方向设置。
55.优选地,第二导流槽122在竖向导流管121的侧壁开槽形成,第二导流槽122至少下端与竖向导流管121的下端相连通。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槽122上端和下端分别与竖向导流管121的上端和下端相连通。
56.优选地,第二导流槽122在竖向导流管121的侧壁开槽形成,用于接收第一导流构件11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换热器,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57.优选地,第二导流槽122为弧形结构,加强了翅片整体的硬度,不易倒片,减小风阻,在搬运时减少划伤的风险。
58.优选地,第二导流槽122的开口角度的范围为30
°‑
180
°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槽122的开口角度为90
°
,当然,开口角度也可以选择为45
°
、60
°
、100
°
、120
°
或者150
°
等其他角度,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完全接收第一导流构件11中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换热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产品需求灵活调整第二导流槽122的开口角度的大小。
59.或者,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构件12为导流板,导流板用于接收第一导流构件11中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换热器。冷凝水在进入导流板后,在重力和风的作用下,沿着导流板向下流动,最终排出换热器。当然,第二导流构件12还可以是设置在连接构件2上的导流槽等其他导流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导流结构,只要能够导出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即可。
60.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设置在连接构件2上的第三导流构件13,第三导流构件13用于将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
61.优选地,第三导流构件13包括形成在连接构件2上的多个第三导流槽131,第三导
流构件13用于将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提高换热器的排水性,进而提高换热器的散热性能。
62.优选地,每个第三导流槽131的第一端(即图2中位于纸面左下侧的一端)靠近与其对应的第一导流构件11的背风端、每个第三导流槽131的第二端(即图2中位于纸面右上侧的位置)靠近第二导流构件12的迎风侧,较为顺畅地使在第一导流部件11中的冷凝水流入第二导流构件12。
63.优选地,第三导流槽131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导流构件11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图中未标注)为45
°

64.当然,第一夹角也可以选择为30
°
、45
°
、60
°
或者75
°
等其他角度,只要小于90
°
并能够将第一导流构件11中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即可。
65.优选地,第三导流槽13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导流构件12的延伸方向之间的第二夹角(图中未标注)为45
°

66.当然,第二夹角也可以选择为30
°
、45
°
、60
°
或者75
°
等其他角度,只要小于90
°
并能够将第一导流构件11中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即可。
67.或者,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导流构件13为凸起结构,凸起的上端连接至第一导流构件11,第一导流构件11中的冷凝水可以沿着凸起的上边缘流动,进入第二导流构件12中。当然,第三导流构件13还可以是设置在连接构件2上的导流板等其他导流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导流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一导流构件11内的冷凝水导流至第二导流构件12即可。
68.如图2所示,每个翅片本体3的迎风端设有定位孔32,所定位孔32用于在安装换热器时定位翅片本体3,便于换热器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69.优选地,每个翅片本体3上设有多个开窗33,多个开窗33在翅片本体3上横向(即图2中由左至右的方向)间隔排布。开窗33的设置,可使翅片本体3上的冷凝水沿着开窗33向下流动至第一导流构件11;同时,开窗33也可以对空气进行扰动,提高空气的扰动程度,进而提高空气与翅片本体3的换热量,显著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70.下面参见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翅片导流冷凝水的过程进行描述。
71.如图1所示,翅片本体3和扁管4上的冷凝水流入横向导流管111内并聚集,由于第三导流槽131的边缘与横向导流管111接触,在重力、第三导流槽131以及风(其中,风的方向为图1中箭头指示的方向)的作用下,流入横向导流管111内的冷凝水会流动到第三导流槽131,然后流入竖向导流管121,并沿着竖向导流管121的长度方向向下排出,从而将冷凝水导出。
7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包括前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翅片,并具有以上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就不再赘述。
73.其中,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或者翅片式换热器。
7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空调具有前述换热器或者前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翅片,并具有以上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就不再赘述。
75.其中,空调可以是新风空调、窗式空调或者壁挂式空调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7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
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