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电动工具组件,控制装置组件及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22 18:39: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连接器的电动工具组件。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连接器的控制装置组件。
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5.现有的直流电动工具通常包括工具主体和与工具主体组合连接的电池包。用户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承担电池包的重量,特别是,大容量的电池包会增加电动工具整体的重量,用户握持负担重。
6.为了解决该问题,市场上出现了连接电动工具与电源装置的连接器。然而,此种连接器只能满足电动工具与电源装置之间的电力传输,功能单一;并且所允许通过的电流有限,不能满足特定电动工具的大电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将电动工具与控制装置连接,实现二者之间的大电流传输,安全性高;并且其允许控制装置与电动工具之间进行信号传输,将电动工具的调节功能集成在控制装置上,进一步简化了电动工具的设计。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的公接头,用于与母接头相连接,其中:所述公接头与电动工具和控制装置其中之一连接;所述母接头与所述电动工具和所述控制装置其中另一个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有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连接,从而所述电动工具经由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装置传输的电力;所述公接头设有3个公端子,所述3个公端子被构造为包括2个电源端子和1个信号端子。
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端子所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在9a-13a之间。
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端子所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在10a-12a之间。
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公接头为插头,所述插头设有插针,包括被构造为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插针和第二插针以及被构造为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三插针。
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针与所述第二插针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并且,所述第一插针的直径在1.98mm-2.02mm之间。
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公接头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装置或所述电动工具连接。
1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装置组件,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所述控制装置组件包括:控制装置,其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组件还包括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公接头。
1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工具组件,用于与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传输的电力;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所述电动工具组件包括: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动工具组件还包括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公接头。
1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的母接头,用于与公接头相连接;其中:所述母接头与电动工具和控制装置其中之一连接;所述公接头与所述电动工具和所述控制装置其中另一个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设有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连接,从而所述电动工具经由所述公接头和所述母接头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装置传输的电力;所述母接头设有3个母端子,所述3个母端子被构造为包括2个电源端子和1个信号端子。
1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母接头为插座,所述插座包括被构造为所述电源端子的第一、第二夹持件以及被构造为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三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夹持件分别设置在第一、第二插孔内,第三夹持件设置在第三插孔内,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夹持件均由导电材料制成。
1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夹持件呈空心筒状结构,其周壁贯通设置有割槽;所述第一、第二夹持件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在1.9mm-1.94mm之间。
1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母接头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装置或所述电动工具连接。
2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控制装置组件,用于与电动工具连接,为所述电动工具提供电力,所述控制装置组件包括:控制装置,其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组件还包括如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母接头。
2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工具组件,用于与控制装置连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传输的电力;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所述电动工具组件包括: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动工具组件还包括所述的电连接器的母接头。
2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其中,包括:电动工具;控制装置,其设有用于连接电池包的安装部;电连接器,包括公接头与母接头;其中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其中之一用于连接电动工具,其中另一用于连接控制装置;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以电性、机械性连接,所述电动工具经由所述电连接器接收来自所述控制装置传输的电力;所述公接头设有3个公端子,所述母接头对应设有与所述3个公端子适配的3个母端子,并且所述3个公端子和所述3个母端子均被构造为包括2个电源端子和1个信号端子。
2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公接头被构造为插头,通过线缆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母接头被构造为插座,与所述电动工具连接;并且,所述控制装置设有第一用户操作单元,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单元与所述公接头电性连接;所述电动工具设有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与所述母接头电性连接;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以电性、机械性连接,所述第一用户操作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设置有保持单元,用于将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保持在连接状态;所述保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其中之一
上的弹性耦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其中另一上的,用于与所述弹性耦合部配合的副耦合部。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系统通过电连接器实现了安装有电池包的控制装置与电动工具的连接,使得电动工具内不需要设置用于为工作部件提供电力的电源,减小了电动工具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在手持第二壳体对电动工具进行操作时,控制装置可以放置在一边,用户不用承担其重量;并且,电动工具系统中的控制装置通用多种电动工具,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控制装置的适配性,还可以降低电动工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6.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动工具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所述的电动工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装置通过电连接器与电动工具连接;
29.图3为图2所示的电动工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装置与电动工具未连接;
30.图4a为图2所示的电动工具系统中,涉及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涉及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b所示的母接头中,涉及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图2所示的电动工具系统中,线缆局部剥离的细节图;
32.图6a为图4a所示的电连接器中,公接头在另一视角下的视图;图6b为图4a所示的电连接器中,母接头在另一视角下的视图;
33.图7为图4a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公接头与母接头处于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34.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请参见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动工具系统100。电动工具系统100包括:电动工具11;控制装置12;以及用于连接电动工具11和控制装置12的电连接器30。
37.控制装置12包括:第一壳体15;电池包安装部25,用于连接电池包27;第一控制单元120以及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其中,电池包安装部25包括一对导轨,电池包27沿该对导轨滑动从而与控制装置12接合或脱开。
38.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27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电池包安装部25可拆卸地连接。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制。
39.第一控制单元120电性连接电池包27,且可控制电池包27的放电,用于保护电池包27;当第一控制单元120检测到电池包27发生异常时,例如电池包27过温、欠压或过流等,第一控制单元120可通过切断控制装置12的对外供电回路使电池包27停止放电。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单元12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一个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装置组件)与其外围工作电路构成。
40.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设置于控制装置12上,用户可通过操控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调节电动工具11工作。
41.控制装置12还包括第一接口21,与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用于通过电连接器30连接电动工具11,使得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与电动工具11连接,并可将反映用户对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的操作指令发送至电动工具11,或由电动工具11向控制装置12主动获取该操作指令。当第一接口21通过电连接器30与电动工具11连接时,控制装置12能够调节电动工具11的工作参数。
42.本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30通过线缆23与第一接口21连接。
43.电动工具11包括第二壳体18,工作部件112以及第二控制单元110。其中,工作部件112根据电动工具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如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机,其工作部件112则包括电机。例如角磨,直磨机,热风枪,吹风机等。如若电动工具不带电机,其工作部件112则可以包括电阻丝、电热丝等,例如电烙铁等。本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1为角磨。
44.电动工具11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22,第二控制单元110与第二接口22电性连接。当第一接口21通过电连接器30与第二接口22连接时,电动工具11内的第二控制单元110便与控制装置12内的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
45.电连接器30包括公接头32和母接头34。其中,公接头32用于通过线缆23与控制装置12连接,母接头34用于与电动工具11连接。当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以电性、机械性进行连接时,电动工具11便经由电连接器30接收来自控制装置12传输的电力。
46.具体的,线缆23为多芯线缆,其内部具有两根传输电力的导线以及一根传输操作指令的信号芯线。对应的,公接头32共设有3个公端子,分别为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信号端子。其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为电源端子,用于将安装在控制装置12上的电池包27的电力传输给电动工具11;信号端子则用于将反映用户对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的具体操作指令传输给电动工具11。
47.本实施方式中,公接头32被构造为插头。
48.具体的,如图4a所示,公接头32包括第三壳体,其具有第一筒部321和第二筒部322。其中,第一筒部321呈空心圆柱状,其内部固定设置有插针;第二筒部322用于容纳线缆23。
49.本实施方式中,插针的数目为3,分别为平行设置的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以及第三插针325。其中,第一插针323为正极端子,第二插针324为负极端子,两者用于将安装在控制装置12上的电池包27的电力传输给电动工具11;第三插针325被构造为信号端子,用于将反映用户对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的具体操作的电信号传输给电动工具11。
50.对应的,如图5所示,线缆23内部的2根导线分别与前述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连通;1根信号芯线则与前述第三插针325连通。
51.如图4a、4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母接头34被构造为插座。母接头34包括第四壳体,其具有用于与第一筒部321形状适配的后部341,远离后部341的前部342以及连接后部341与前部342的肩部343。其中,后部341、前部342以及肩部343大致为圆柱形状,呈阶梯状布置;并且三者均由非导电材料制成,肩部343具有比前部342以及后部341更大的径向尺寸。后部341开设有3个用于与前述插针形状设配的插孔;并且,每个插孔内部均固定设置有用于夹持插针的夹持件344,夹持件344的另一端穿过肩部343以及前部342并伸出,形成用于连接电动工具11的接线端子。此处,分别定义与前述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以及第三插针325适配的插孔为第一插孔345,第二插孔346以及第三插孔347。
52.此处,定义设置在插孔内部的夹持件344为母接头的母端子。对应地,设置在第一插孔345内部的夹持件为第一夹持件;设置在第二插孔346内部的夹持件为第二夹持件;设置在第三插孔347内部的夹持件为第三夹持件。其中,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被构造为电源端子,第三夹持件为信号端子。
53.请参见图4c,夹持件344沿纵长方向延伸,具有在其延伸方向的第一端3441和第二端3442。其中,第一端3441呈空心筒状结构,其外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割槽3443。第二端3442呈半圆柱状,用于与电动工具11的第二接口22连接。自然状态下,即插针未插入第一端3441时,夹持件344的内径最小;而当插针插入后,夹持件344被撑开,空心筒状结构的内径变大,也即夹持直径变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夹持件的结构完全相同,此处的夹持件344可以是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夹持件中的任何一个。
54.本实施方式中,割槽3443的数目为2,间隔180度设置。
5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321的内径为12.7mm;对应的,后部341的外径为12mm。
5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选择公接头32与电动工具11连接,母接头34与控制装置12连接,只要满足二者相互配合,能够将电池包27的电力通过控制装置12传输至电动工具11即可。
57.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工具系统100,通过将电池包27外置于电动工具11的技术手段,也即,通过将电池包27安装于控制装置12的技术手段,使得用户在进行具体作业时不用承担电池包27的重量,从而减轻了用户的握持负担,便于携带和存储。
58.并且,控制装置12可经由电连接器30与不同类型的电动工具11相连。如此能使不同类型的电动工具11共用一个控制装置12,进而降低用户的成本。
59.这里的电动工具指的是由电力驱动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角磨,直磨机,热风枪,吹风机,电烙铁,吹吸机,油漆喷枪等等。可以看出,电动工具可以是带电机的电动工具,如
角磨,直磨机等。也可以是不带电机的电动工具,如电烙铁等等。
60.本实施方式中,公接头32通过线缆23与控制装置12固定连接,母接头34与电动工具1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当需要断开控制装置12与电动工具11的连接时,只需将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分开即可。
61.此时,来自电池包27的电力需经由线缆23以及电连接器30传输给电动工具11。一般情况下,线缆23中的导线所允许流经的最大电流为10a,可满足不同类型电动工具11的电力需求。但现有的电连接器中,插针的径向尺寸通常不大于1.5mm,所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超过6a,不能满足特定电动工具的大电流需求;否则,电连接器30将发热严重,不安全。
62.为此,本技术的电连接器30中,用于传输电池包27电力的电源端子,包括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第一夹持件以及第二夹持件均必须满足过大电流的需求。也即,第一、第二插针以及第一、第二夹持件的结构尺寸均需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
63.我们知道,公接头与母接头配合时,插针与夹持件形状适配。此时,夹持件被撑开。故此处,我们用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的径向尺寸来表征电源端子的过电流的能力。
64.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的直径在1.98mm-2.02mm之间。
65.优选地,第一、第二插针323、324所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在9a-13a之间。
66.优选地,第一、第二插针323、324的直径为2mm。第一、第二插针323、324所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在10a-12a之间。第三插针325用于传输信号,其流过的电流值较小,直径在1mm-1.2mm之间即可。当然,从加工便利的角度考虑,第三插针325也可具有与第一、第二插针323、324相同的直径尺寸。
67.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以及第三插针325的结构尺寸相同。也即,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插针的直径尺寸以及轴向长度均相同;对应的,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第三夹持件的结构尺寸相同。当然,用于分别收容3个夹持件的3个插孔的结构尺寸也相同。
68.如图6a所示,将插针向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平面投影,第一插针323、第二插针324、以及第三插针325的轮廓近似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第一插针323与第二插针324的间距l3为6.4mm,第一插针323与第三插针325的间距l4与第二插针324与第三插针325的间距l5相等,均为5mm。对应的,如图6b所示,将插孔向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平面投影,第一插孔345,第二插孔346以及第三插孔347的轮廓近似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69.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电动工具11在工作过程中,电力传输的安全性,防止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轻易松脱,本实施方式的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为过盈配合。具体的,如图4a,图4c所示,公接头32中,第一插针、第二插针323、324的直径在1.98mm-2.02mm之间;母接头34中,用于夹持第一、第二插针323、324的夹持件344在自然状态下的夹持直径在1.9mm-1.94mm之间。
70.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30还设置有保持单元,用于保持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的连接状态,不至于轻易松脱。
71.如图4a,图7所示,保持单元包括设置在母接头34上的弹性耦合部36以及设置在公接头32上的副耦合部38。其中,弹性耦合部36为金属薄片结构,整体呈波浪状,设置在后部341的外表面;副耦合部38为自第一筒部32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的凹槽。当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相互配合,也即将第一筒部321与后部341插接,弹性耦合部36与副耦合部38相互卡接,
并在副耦合部38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
72.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副耦合部38自第一筒部321的外表面向下凹陷的距离l1为1.1mm;弹性耦合部36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l2为1.3mm;当弹性耦合部36与副耦合部38配合,弹性耦合部36的波峰弹性变形至近乎水平状态,其距波谷的距离缩小至0.7mm,也即,波峰的形变量为0.6mm;此时,波峰的一端与凹槽38的第一斜面抵接,另一端与凹槽38的第二斜面抵接。当用户需要将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断开时,其必须提供足够的拔出力以使得弹性耦合部36进一步的变形才行。
73.可以想到的是,副耦合部38向下凹陷的距离越深,用以将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分开的力也就越大,本实施方式中,副耦合部38向下凹陷的距离在1.05mm-1.15mm之间。
7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将弹性耦合部36设置在公接头32上,副耦合部38设置在母接头34上。对此,本技术不作限制。
75.如前所述,为了避免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轻易松脱,维持二者处于连接状态的保持力不能过小;但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快速拆装,维持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处于连接状态的保持力也不可过大。故,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的保持力需被安排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76.本实施方式中,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的保持力在55n-65n之间。也即,当用户需要将电动工具11与控制装置12分开时必须提供大于55n的作用力。
77.请参阅图1-图2,公接头32通过线缆23与控制装置12的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母接头34与电动工具11的第二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如此,当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以电性、机械性连接时,电动工具11内的第二控制单元110便与控制装置12内的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具体的,公接头32的信号端子与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母接头34的信号端子与第二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如此,当控制装置12与电动工具11通过电连接器30电性、机械性连接时,第二控制单元110便与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电性连接,从而第二控制单元110便能通过获取用户对第一操作单元121的操作生成调节信号,并根据该调节信号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
78.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包括第一开关28,第一开关28设置于第一壳体15上,位于控制装置12的对外供电回路上,用于控制电池包27向电动工具11的电力输出。
79.本实施方式方式,第一开关28可以为手动按钮,供用户手动控制。用户操作第一开关28至闭合,公接头32可从电池包27获得电能,从而电动工具11可通过母接头34从控制装置12获取电能,电动工具11获取电能后使得工作部件112启动工作;也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2内的第一控制单元120检测第一开关28的通断状态;当检测到第一开关28闭合时,第一控制单元120控制电池包27向外输出电能,从而电动工具12可通过电连接器30从控制装置12获取电能;此外,电动工具11内的第二控制单元110也可通过获取第一开关28的通断状态,控制工作部件112启动工作。具体的,用于反映第一开关28通断状态的指令信号经由前述第三插针325,即信号端子,传输至电动工具11的第二控制单元110,第二控制单元110根据第一开关28的状态控制工作部件112的工作。
80.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控制单元110也可以根据内部存储的预设控制指令自动控制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
8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操作单元121还包括第一调节开关35。第一调节开关35用于供用户操作以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具体的,第一调节开关35将反映用户具体操作的指令信号通过前述信号端子发送至电动工具11,或者电动工具11主动获取该指令信号,并根据指令信号生成第一调节信号,第二控制单元110根据第一调节信号调节电动工具11的工作参数。
82.第一调节开关35可以为手动调节按钮,供用户手动调节。第一调节信号可以是调速信号、调温信号或者其他待调节信号。
8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开关35用于产生调速信号。具体的,第一调节开关35为调速钮,在操作时,若用户按下第一调节开关35,第二控制单元110可通过电连接器30获取用户的调节指令并根据用户的调节指令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如此,将电动工具11主体的调速功能集成至控制装置12上,也即可以采用控制装置12输出调速信号至电动工具11,进而电动工具11上可以无需集成调速功能。
84.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开关35用于产生调温信号。具体的,第一调节开关35为调温钮,第一调节信号为调温信号时,是将电动工具11主体的调温功能集成至控制装置12上,也即可以采用控制装置12输出调温信号至电动工具11,进而电动工具11上可以无需集成调温功能。
85.控制装置12不具有用于控制电动工具11工作的控制功能,仅负责生成调节信号给传输给电动工具11,控制功能仍旧由电动工具11承担。
86.有些电动工具,如本实施方式中的角磨,需要经常性改变工作部件(电机)的工作状态。如果将用于控制电机启停的开关28设置在控制装置12上,虽然简化了电动工具11的结构,但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操作的不便。因为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用户握持的仅仅是电动工具11本身,控制装置12通过线缆23被放置在一边;当需要改变电机的工作状态时,用户必须前往放置控制装置12的地方对控制装置12进行操作,才能控制电机。
87.为此,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1还包括第二用户操作单元111,供用户操作以控制电动工具11的工作。
88.第二用户操作单元111包括第二开关,设置于第二壳体18上,并与第二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单元110可以根据第二开关的通断状态控制工作部件112(电机)启动或关闭。当用户握持第二壳体18时,通过控制该第二开关即可控制工作部件112的开启和关闭。该第二开关可以是薄膜开关。当然该第二开关不限于为薄膜开关,还可以是其他的开关,例如光感开关,对此本技术不做规定。
89.在操作时,用户先操作第一开关28,此时,电池包27可以向电动工具11进行电力传输,然后用户再操作第二开关,以启动工作部件112。当需要停止工作部件112时,只需操作第二开关即可。
90.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壳体15以及第二壳体18上分别设置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为电池包27向电动工具11的电力传输只发生在第一开关先被操作,第二开关再被操作之后。此时,电机的停止只需操作前述任意一个开关即可。
91.第二用户操作单元111还包括第二调节开关,第二调节开关设置于第二壳体18上,也可以是手动调速按钮,以便用户手动操控。第二调节开关与第二控制单元110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单元110可以根据用户对第二调节开关的操作生成第二调节信号。第二控制单元
110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级选择第一调节信号或第二调节信号中的一个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例如,当第二调节信号的优先级高于第一调节信号的优先级时,控制单元忽略第一调节信号并根据第二调节信号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当第一调节信号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调节信号的优先级时,控制单元忽略第二调节信号并根据第一调节信号调节工作部件112的工作参数。当电动工具11为小型化手持式电动工具时,优选为第二调节信号的优先级高于第一调节信号的优先级,以便用户在手持电动工具11操作时对电机的工作参数进行调节。
92.本实施方式中,公接头或者母接头均被构造为包括3个端子,分别为2个电源端子和1个信号端子。其中,电源端子用于将电池包的电力传输给电动工具,信号端子用于电性连接第一用户操作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从而电动工具可以获取用户对第一用户操作单元的操作来调节工作部件的工作参数。
93.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连接器,除了设置电源端子外,还设置了用于传输操作指令的信号端子,一方面实现了安装有电池包的控制装置向电动工具的电力传输,外置了电动工具的电源,减轻了用户的握持负担;另一方面,控制装置上集成了电动工具的调节功能,电动工具的功能集成度得以降低,电动工具本身更加紧凑,更加利于用户操作。
94.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公接头或者母接头仅设置一个信号端子用于传输信号,从而使得控制装置上只集成了电动工具的调节功能,电动工具的控制功能仍集成在其本身。如此,相较于那些将控制功能集成在控制装置上的技术方案,也即那些设置有2个甚至更多个信号端子的公接头或者母接头来说,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控制装置能够与更多类型的电动工具配合使用,适配性得以进一步扩大。
95.这是因为:由于不同的电动工具及更新换代的电动工具通常会有不同的工作参数,如果将控制功能集成在控制装置12上,势必控制装置需要存储很多的控制策略供选择;而对于更新换代的产品,旧的控制装置要么被抛弃,要么需要对配置进行升级以便于匹配新的电动工具产品。如此,会频繁需要对控制装置12进行调节甚至替换;而本技术通过将控制功能仍旧放在电动工具11上,控制装置12只负责产生调节信号给电动工具11,使得控制装置12能够更加灵活的与更新换代的新的电动工具匹配,提升了应用广度,适用性高;控制装置12的重复利用,不仅可以提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2的适配性,还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生产成本。
96.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将控制功能集成在控制装置上时,为了实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具类型选择对应的控制策略,控制装置必须能够对不同的电动工具加以识别。也就是说,控制装置与电动工具之间必然存在信息交互,故公接头或者母接头必须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信号端子。
97.如前所述,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集成有电动工具的调节功能,从而用户可以通过对第一用户操作单元的操作来调节电动工具的工作参数,诸如调节工作部件的温度,速度等。
98.当然,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不涉及工作参数的调节,其仅仅通过控制装置接收来自电池包的电力。此时,电动工具端并未设置与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电性连接的部分,电连接器的信号端子被闲置。
99.由以上方案可以看出,相较于那些设置有4个甚至更多端子的公接头或者母接头来说,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2个电源端子和1个信号端子,使得控制装置上仅集成有电动工具的调节功能,控制功能仍集成在电动工具本身,从而控制装置12能够更加灵活的与不同的电动工具匹配,提升了应用广度,适用性高;控制装置12的重复利用,也可以提升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2的适配性,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生产成本。
100.我们知道,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系统,在利用电动工具进行具体作业时,只需将电动工具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连接,然后将控制装置放置在一边,用户握持电动工具本身即可进行操作。由于线缆能发生弯曲,操作时,电动工具与控制装置之间的距离能发生变化,进而移动电动工具更为方便,人机体验更佳。而当公接头或者母接头被构造成包括4个或者更多端子时,与其对应的用于连接控制装置与电动工具的线缆的径向尺寸也会变大,柔韧性也会更差,这使得用户在握持电动工具进行操作时,灵活性大大降低。特别是,本技术的控制装置应用在能够与多种电动工具配合的场景,也即,控制装置的使用频率高,那么对固定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的线缆的柔韧性要求也会更高。具体的,当公接头或者母接头被构造成包括3个端子时,也即线缆内部容纳3根导线时,线缆的径向尺寸约为6.2mm,而当公接头或者母接头被构造成包括4个端子时,线缆的径向尺寸约为6.7mm;而当公接头或者母接头被构造成包括5个端子时,线缆的径向尺寸约为7.7mm。
101.并且,线缆内部的导线越多,导线之间发生碰撞,扭转的可能性越大;这会加速导线间的磨损,影响线缆本身的使用可靠性。
102.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连接器30实现了安装有电池包27的控制装置12与大电流需求的电动工具11之间的电力传输,安全性高;并且,公接头32与母接头34之间通过插拔方式连接,两者维持在连接状态的保持力设置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满足了大电流传输的可靠性,也能方便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103.本技术的电动工具系统100通过电连接器30实现了安装有电池包27的控制装置12与电动工具11的连接,使得电动工具11内不需要设置用于为工作部件112提供电力的电源。也即将电源与电动工具11分开设置。如此一方面减小了电动工具11的体积和重量。另一方面,在手持第二壳体18对电动工具11进行操作时,控制装置12可以放置在一边,用户不用承担其重量;并且,电动工具系统10中的控制装置12通用多种电动工具11,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控制装置12的适配性,还可以降低电动工具11的生产成本。
104.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组件,其包括前述的控制装置以及公接头。所述公接头用于与所述母接头配合。并且,所述公接头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或者直接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
10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组件,其包括前述的控制装置以及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用于与所述公接头配合。并且,所述母接头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或者直接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
10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组件,其包括前述的电动工具以及母接头。所述母接头用于与所述公接头配合。并且,所述母接头通过线缆与电动工具固定连接或者直接与电动工具固定连接。
10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组件,其包括前述的电动工具以及公接头。所述公接头用于与所述母接头配合。并且,所述公接头通过线缆与电动工具
固定连接或者直接与电动工具固定连接。
108.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

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10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