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室内温度调节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17:18: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温度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产品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工厂内都配备有独立的检测室,而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果,需要将检测室内温度保持稳定,通常要求检测室内的温度在18-22℃之间,而由于室内的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人体也会向外散发热量,进而导致室内温度难以精确控制。另外由于人员进出疏漏会造成门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进而导致室内温度急剧变化,从而对室内温控提出来更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温度调节方法,该室内温度调节方法具有根据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人员状态控制换热组件进行温度精确调节的优点。
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温度调节系统;步骤二:通过温度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室内的人员状态;步骤三:设置多个换热组件对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引入室内,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步骤四:根据工作状态和人员状态,温度调节系统控制换热组件对空气进行升温处理或降温处理,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微调。
6.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步骤二中,温度调节系统包括设备启停监测模块、人员进出监测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设备启停监测模块、所述人员进出监测模块、所述换热组件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
7.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设备启停监测模块包括多个启停传感器,多个启停传感器与室内的多个设备一一对应,启停传感器安装在设备的电源线上,用于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8.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人员进出监测模块包括门禁、摄像头、内部温度传感器和外部温度传感器,所述门禁、所述摄像头、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处理模块相连,所述门禁用于监测室内与室外的连通状态,所述摄像头用于识别室内人员数量,所述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内温度,所述外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室外温度。
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步骤三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换热组件对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后引入室内,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换热组件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引入室内。
10.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降低换
热组件的升温功率,若门禁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提高换热组件的升温功率。
11.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或门禁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提高换热组件的降温功率。
12.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个换热组件均设置在一风道内,风道的一端连通室外,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内,室外的空气进入风道后与多个换热组件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室内,多个换热组件在风道的横截面上间隔开布置。
13.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换热组件包括一个制热单元和两个制冷单元,制热单元位于两个制冷单元之间,两个制冷单元能够相互靠近以将制热单元与空气阻隔开,步骤四中,在对室内温度进行微调时,两个制冷单元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在升温处理和降温处理之间完成迅速切换。
1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降低制热单元的升温功率,或降低制热单元的开启数量,或使两个制冷单元相互靠近,若门禁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使两个制冷单元相互远离,开启所有制热单元并提高制热单元的升温功率;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提升制冷单元的降温功率,或提升制冷单元的开启数量,若门禁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开启所有制冷单元并提高制冷单元的降温功率,制冷单元的降温功率的相关参数包括制冷单元的开启数量、冷却液温度和冷却液流速。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温度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设备的开启状态和人员状态,从而判断出室内热量的变化,进而对换热组件的升温功率或降温功率进行微调,确保室内温度保持稳定,本发明能够在室内温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时进行预判断,并预先对换热组件进行微调,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精确控制。
16.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1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制冷单元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支撑单元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流量阀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的流量阀的爆炸图;图9是本发明的流量阀中校准组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启停传感器1、摄像头2、门禁3、换热组件4、制冷单元11、制热单元12、出水主管114、第一导轨21、第一滑块22、第一侧板23、第二导轨31、第二滑块32、第二侧板33、第一齿槽231、第二齿槽331、电热丝121、齿轮122、定位销123、支架124、外壳100、上壳101、下壳102、上座103、下座104、驱动模组110、固定件111、校准组件120、连接器130、温度侦测器140、控制电路150、本体200、阀体201、第一触控开关301、第二触控开关302、凸轮303、支撑结构304、凸出部3031、凹槽3032、支撑结构304、弹性臂305。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2.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
23.如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室内温度调节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温度调节系统;步骤二:通过温度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室内的人员状态;步骤三:设置多个换热组件4对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引入室内,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步骤四:根据工作状态和人员状态,温度调节系统控制换热组件4对空气进行升温处理或降温处理,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微调。
24.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步骤二中,温度调节系统包括设备启停监测模块、人员进出监测模块和处理模块,设备启停监测模块、人员进出监测模块、换热组件4均与处理模块相连。本技术中处理模块可以是单片机、plc等控制模块,人员进出监测模块可以是门禁、红外探测器等,设备启停监测模块主要通过检测设备电源线的电压和电流值进行判断。
25.进一步地,设备启停监测模块包括多个启停传感器1,多个启停传感器1与室内的多个设备一一对应,启停传感器1安装在设备的电源线上,用于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启停
传感器1通过监测电源线内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进而判断对应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进而处理模块能够根据出室内设备开启的数量进而对换热组件的换热功率进行微调。
26.更进一步地,人员进出监测模块包括门禁3、摄像头2、内部温度传感器和外部温度传感器,门禁3、摄像头2、内部温度传感器和外部温度传感器均与处理模块相连,门禁3用于监测室内与室外的连通状态,摄像头2用于识别室内人员数量,内部温度传感器(图2中未示出)用于监测室内温度,外部温度传感器(图2中未示出)用于监测室外温度。内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室内可以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变化,当室内温度发生低于设定温度范围或高于设定范围时发出警报。门禁3可以判定出门处于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一旦门处于开启状态超过5秒,则认定为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此时室内气体和室外气体产生交换,室内温度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因此需要加大换热组件4的换热功率。
27.在此基础上,步骤三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换热组件4对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后引入室内,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换热组件4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引入室内。在本实施例中,将室内温度范围设定为18-22℃,外部温度高于20℃时,换热组件4对空气进行降温处理后引入室内;外部温度低于20℃时,换热组件4对空气进行升温处理后引入室内。
28.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降低换热组件4的升温功率,同样的,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减少,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减少,则需要提高换热组件4的升温功率,若门禁3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提高换热组件4的升温功率。优选地,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提高换热组件4的降温功率,同样的,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减少,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减少,则降低换热组件4的降温功率,若门禁3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提高换热组件4的降温功率。
29.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多个换热组件4均设置在一风道内,风道的一端连通室外,风道的另一端连通室内,室外的空气进入风道后与多个换热组件4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室内,多个换热组件4在风道的横截面上间隔开布置。
30.在此基础上,换热组件4包括一个制热单元12和两个制冷单元11,制热单元12位于两个制冷单元11之间,两个制冷单元11能够相互靠近以将制热单元12与空气阻隔开,制冷单元11具体为输送冷却液的管道,通过热交换实现制冷,制冷单元11的截面为月牙形,制冷单元11的内弧面朝向制热单元12,两个制冷单元11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可以用来容纳制热单元12,同时制冷单元11的外弧面相较于平面来说,面积较大,同时与气体接触时间增加,热交换效果更好;步骤四中,在对室内温度进行微调时,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在升温处理和降温处理之间完成迅速切换。
31.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导轨21、多个第一滑块22和第一侧板23,多个第一滑块22均与第一导轨21滑动相连,第一滑块22与制热单元12左侧的制冷单元11相连;第一侧板23位于第一滑块22的一侧,多个第一滑块22均与第一侧板23相连。换言之,位于制热单元12左侧的制冷单元11都通过第一滑块22与第一导轨21滑动相连,同时多个第一滑块22通过第一侧板23连接
在一起,使得每个制热单元12左侧的制冷单元11实现同步运动。该结构还包括:第二导轨31、多个第二滑块32和第二侧板33,多个第二滑块32均与第二导轨31滑动相连,第二滑块32与制热单元12右侧的制冷单元11相连;第二侧板33位于第二滑块32的一侧,多个第二滑块32均与第二侧板33相连,第二侧板33与第一侧板23相对设置,第二侧板33与第一侧板23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驱动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结构是对称的,区别在于,一部分带动制热单元12左侧的制冷单元11运动,另一部分带动制热单元12右侧的制冷单元11运动,并且该结构的两部分的运动过程是同步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这样能够确保制热单元12两侧的两个制冷单元11能够同时靠近或远离。
32.从图5和图6可知,制热单元12包括:电热丝121和两个支撑单元,一支撑单元设于电热丝121的下方,另一支撑单元设于电热丝121的上方,支撑单元与电热丝121相连,支撑单元的一侧与第一侧板23传动相连,支撑单元的另一侧与第二侧板33传动相连,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33能够带动支撑单元转动,进而带动电热丝121转动。制热单元12不限于电热丝121,也可以是热水管,在本发明中,电热丝121是平面结构,并且电热丝121的外轮廓是腰型,电热丝121可以是呈螺旋状向外延伸,也可以是呈涟漪状向外延伸,一方面能够容纳在两个制冷单元11之间,同时在旋转90
°
后能够尽可能与气体接触进行传热。
33.进一步地,支撑单元包括:齿轮122、定位销123和支架124,齿轮122位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33之间,第一侧板23上开设有第一齿槽231,第二侧板33上开设有第二齿槽331,齿轮122的一侧与第一齿槽231啮合,齿轮122的另一侧与第二齿槽331啮合;定位销123的一端安装在出水主管114上,出水主管114与制冷单元11相连通,以将冷却液排出,定位销123的另一端与齿轮122转动相连;支架124的一端安装在齿轮122上,支架124的另一端与电热丝121相连。也就是说,支撑单元用于从上下两个方向固定电热丝121,同时,利用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33的相反运动,在第一侧板23的侧面开槽,将槽底面加工出齿,从而形成第一齿槽231,用同样的方式加工出第二齿槽331,由于第一侧板23和第二侧板33运动方向相反,这样能够同时带动齿轮122旋转,在制冷设备安装时,需要调试好电热丝121的安装角度,确保两个制冷单元11靠近到位后,电热丝121所在平面与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平行,在两个制冷单元11打开到位后,电热丝121所在平面与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垂直。
34.当然,图3至图6只是公开了驱动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或远离制热单元12的一种结构,还可以由其他运动机构实现。
35.基于本技术换热组件4中两个制冷单元11能够将制热单元12与空气进行阻隔,那么,在步骤四中,为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精确控制,改变制冷单元11内冷却液的温度或者改变制热单元12的功率均需要一定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室内温度可能已经超过了设定的范围,为了实现对室内温度的快速调节,利用两个制冷单元11能够将制热单元12与空气进行阻隔的功能,在制热向制冷转换时,可控制两个制冷单元11靠近,从而阻隔制热单元12与空气的热交换,在制冷向制热转换前,可预先开启制热单元12,对制冷单元11进行降温,在制冷向制热转换时,再驱动两个制冷单元11远离。该结构能够实现制冷与制热之间的迅速切换,进而能够在温度超过预设值后从制热迅速切换到制冷,在温度低于预设值后从制冷迅速切换为制热。
36.在步骤四中,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降低制热单元12的升温功
率,或降低制热单元12的开启数量,或使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若门禁3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使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远离,开启所有制热单元12并提高制热单元12的升温功率;在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若启停传感器1监测到处于运行状态的设备数量增加,或摄像头2识别到室内人员数量增加,则提升制冷单元11的降温功率,或提升制冷单元11的开启数量,若门禁3监测到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则开启所有制冷单元11并提高制冷单元11的降温功率,制冷单元11的降温功率的相关参数包括制冷单元11的开启数量、冷却液温度和冷却液流速。换言之,夏季需要对室内制冷,正常情况下,制冷单元11处于工作状态,而一旦室内设备的开启数量增多,或工作人员增多,或室内外连通,都会造成室内温度上升,则需要加大制冷单元11的开启数量,或降低冷却液温度,或提高冷却液流速。冬季需要对室内制热,此时制热单元12处于工作状态,而一旦室内设备的开启数量增多,或工作人员增多,会造成室内温度上升,则可以通过降低电热丝121的功率,或降低电热丝121的开启数量,或使两个制冷单元11相互靠近的方式降低引入空气的温度,而一旦室内外连通,室内温度会迅速降低,则需要开启全部电热丝121并提高电热丝121功率。
37.在连接制冷单元11的管路上设置流量阀,在需要降低或提高冷却液流速时,通过流量阀来控制冷却液流速,如图7至图9所示,流量阀包括外壳100和本体200,本体200内具有流道,流道连通制冷单元11,外壳100包括上壳101、下壳102、上座103和下座104,上座103和下座104相配合以固定本体200,上壳101与下壳102相配合,驱动模组110、校准组件120、连接器130和控制电路150均设置在上壳101与下壳102之间。
38.其中,驱动模组110通过固定件111安装在外壳100内,驱动模组110与校准组件120传动相连,校准组件120与连接器130相连,驱动模组110的动力,通过校准组件120和连接器130传递给本体200上的阀体201。
39.校准组件120包括:第一触控开关301、第二触控开关302、凸轮303和支撑结构304,支撑结构304配置成能够稳定容置在上壳101及下壳102中,使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在外壳100中分别处在不同的垂直位置及水平位置。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围绕在凸轮303的周围,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均通过弹性臂305安装在支撑结构304上,并且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均与凸轮303的外周面相贴合。凸轮303内部具有一凹槽3032,凹槽3032用于与驱动模组110的输出端卡接,凸轮303外部具有一凸出部3031,凸出部3031能够沿圆周方向转动,从而触发第一触控开关301或第二触控开关302,凸出部3031的转动范围在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之间。
40.本技术中可以将第一触控开关301设计成流量阀全关位置,第二触控开关302设计成流量阀全开位置,以便于实现流量阀的自动化开闭。温度侦测器140、第一触控开关301和第二触控开关302均与控制电路150相连,温度侦测器140可以实时监测冷却液的温度。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温度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设备的开启状态和人员状态,从而判断出室内热量的变化,进而对换热组件4的升温功率或降温功率进行微调,确保室内温度保持稳定,本发明能够在室内温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时进行预判断,并预先对换热组件4进行微调,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精确控制。
4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
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