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线端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6:22: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线端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端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能够应用于风扇的线端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散热风扇一般需要一根引线,用于连接电源及信号输出,现有的生产工艺是将引线的胶皮剥开,线芯粘锡后用电焊铁焊接到pcb板的焊盘上,如专利号为cn03264807.3 的中国专利揭露了一种散热风扇,其包括一风扇基座、一风叶组件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所构成。该风叶组件由扇叶、电路板及马达等所组成,该电路板连接有多根导线,该导线与电源连接。但当多根导线中部分导线发生故障时,上述散热风扇由于导线焊接在pcb板的焊盘上,只能将电路板连同多根导线一起更换,成本较高。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线端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端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通过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来电性连接电路板与导线,从而节约了发生故障时的更换成本,且更换简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6.一种线端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设有多个板端端子,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和一突出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线端端子,所述线端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具有一抵挡部;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抵挡部的上方,所述突出部用于向下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所述挡臂位于所述抵挡部的右方,所述挡臂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
7.进一步,每一所述线端端子设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一侧延伸一入线接口,一线缆固定于所述入线接口,自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延伸一对接件,所述对接件设有一插接口,所述挡臂插接于所述插接口,且所述突出部自所述挡臂朝左方凸伸。
8.进一步,所述对接件设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和一对弹性臂,一对所述弹性臂相对设置,所述板端端子固定于一对所述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均连接一对所述弹性臂,所述插接口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9.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口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插接口的右侧,所述抵挡部自所述第一连接部朝接近所述插接口的方向延伸,一对所述弹性臂相对弯折延伸,且所述板端端子固定于一对所述弹性臂之间。
10.一种线端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设有多个板端端子,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突出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
本体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排列,一弹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左方;多个线端端子,所述线端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具有一抵挡部;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弹性部向左抵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形成一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所述弹性部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所述突出部用于挡止所述抵挡部向上位移。
11.进一步,每一所述线端端子设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的一侧延伸一入线接口,一线缆固定于所述入线接口,自所述基部的另一侧延伸一对接件,所述对接件设有一插接口,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所述挡臂插接于所述插接口,且所述突出部自所述挡臂朝左方凸伸,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抵挡部的上方。
12.进一步,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所述线端端子设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挡臂与所述弹性部之间,所述抵挡部设于所述连接部且朝靠近所述突出部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部抵接于所述弹性部。
13.进一步,所述板端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设有一凸柱,所述弹性部设有一防呆缺口,所述防呆缺口贯穿所述弹性部,当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凸柱定位于所述防呆缺口。
14.一种线端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设有一限位部和多个板端端子,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线端端子,所述线端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具有一抵挡部;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左方,所述限位部用于向右挡止所述线端连接器位移,所述挡臂位于所述抵挡部的右方,所述挡臂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
15.进一步,一弹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左方,所述弹性部向左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形成一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所述弹性部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所述线端端子抵接于所述弹性部,所述挡臂设有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挡止所述抵挡部向上位移。
16.进一步,一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下端,所述弹性部具有一弹动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下端和所述弹动段的一连接段,自所述弹动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上端设有一抵靠段,所述抵靠段抵接所述限位部,所述弹动段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侧面具有间隙,所述抵靠段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弹动段的厚度和所述连接段的厚度。
17.进一步,所述抵靠段抵接所述限位部上端的位置定义为p1,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位置定义为p2,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弹动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下端的位置定义为p3,p1和p2之间的距离大于p2和 p3之间的距离。
18.进一步,所述抵靠段抵接所述限位部上端的位置定义为p1,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位置定义为p2,当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弹动段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下端的位置定义为p3,所述弹动段抵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上端的位置定义为p4,p2、p3和p4构建为虚拟的一个三角形,p2和p3之间的距离小于 p3和p4之间的距离,且p2和p3之间的距离小于p2和p4之间的距离。
19.进一步,所述抵靠段为弧形,所述限位部的上端对应所述抵靠段设有一斜面,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接完成时,所述抵靠段抵接于所述斜面。
20.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线端连接器,所述线端连接器具有:一第一绝缘本体,所述第一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线端端子,所述线端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具有一抵挡部;以及一板端连接器,所述板端连接器具有:一第二绝缘本体,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具有多个第二收容槽,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板端端子,所述板端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和一突出部;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抵挡部的上方,所述突出部用于向下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所述挡臂位于所述抵挡部的右方,所述挡臂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
21.进一步,一弹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左方,所述弹性部向左抵接于所述限位部,形成一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所述弹性部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所述线端端子抵接于所述弹性部,所述挡臂设有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用于挡止所述抵挡部向上位移。
22.进一步,所述板端端子进一步包括一固定部和一固持臂,所述挡臂自所述固定部的一侧向右并向上延伸,所述固持臂自所述固定部的另一侧向左并向上延伸,所述固持臂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固持臂及所述挡臂的宽度均小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
23.进一步,所述固持臂的高度大于所述挡臂的高度,且所述挡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固持臂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24.进一步,所述第二绝缘本体与所述挡臂之间设有一让位槽,所述抵挡部位于所述让位槽的上方。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线端连接器和一个板端连接器,通过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来电性连接电路板与线缆,当导线中的某根线缆发生故障时,仅需更换其中某些发生故障的所述线缆和发生故障的所述线端端子即可,相对于将所述线缆焊接于所述电路板而言,无需将全部线缆与所述电路板整体更换,节约了成本,且更换简便。进一步,所述板端连接器设有多个板端端子,所述线端连接器设有多个所述线端端子,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设有一挡臂和一突出部,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具有一抵挡部。所述线端连接器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时,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抵挡部的上方,所述突出部用于向下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所述挡臂位于所述抵挡部的右方,所述挡臂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位移,使所述板端端子与所述线端端子之间接触稳定,而且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线端连接器的左方,所述限位部用于向右挡止所述线端连接器位移,防止由于风扇震动,所述线端连接器向左位移,在节约更换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线端连接器与所述板端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固定的牢固度,保证所述线缆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稳定传输。另外,所述弹性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左方,所述弹性部向左抵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形成一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对所述弹性部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所述反作用力使所述抵挡部移动至位于所述突出部的下方,所述线端端子与所述板端端子之间的连接与固定简便。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风扇设备的立体图;
27.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图;
28.图3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9.图4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前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完成后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前的剖视图;
32.图7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过程的剖视图;
33.图8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过程的又一情况的剖视图;
34.图9为本发明的线端连接器与板端连接器的对接完成后的剖视图;
35.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36][0037]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9]
如图1-9所示,本发明连接系统定义有一前后方向(多个第一收容槽111的排列方向) 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一上下方向(突出部2211与抵挡部1335的排列方向)与一左右方向。
[0040]
如图1-2和图4-5所示,一种风扇设备100,所述风扇设备100包括一风扇框架3、一电路板4和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电路板4电性连接。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线端连接器1及一板端连接器2,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且所述线端连接器1可向下并可左右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接简便。
[0041]
如图3-5所示,所述线端连接器1包括一第一绝缘本体11、一上盖12和多个线端端子 13,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设有多个第一收容槽111和一弹性部112,多个所述第一收容槽111 沿前后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线端端子13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所述弹性部11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左方,所述弹性部112设有一防呆缺口1121、一连接段1122、一弹动段1123和一抵靠段1124,所述防呆缺口1121防止所述线端连接器1错误插入所述板端连接器2,且所述防呆缺口1121贯穿所述弹性部112,使所述弹性部112在前后方向分成两个小段,使所述弹性部112的弹性增加。
[0042]
所述弹动段1123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侧面具有间隙,故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弹动段1123受力可以有空间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连接段1122 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下端和所述弹动段1123,所述抵靠段1124设于所述弹动段1123 远离所述连接段1122的上端,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所述板端连接器2,且所述抵靠段1124 的厚度分别小于所述弹动段1123的厚度和所述连接段1122的厚度。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对接所述板端连接器2完成后,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在所述板端连接器2上,而不是悬空在所述板端连接器2的上方,不易损坏变形,且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在所述板端连接器2上可以起到限制所述板端连接器2向上脱离的作用。所述弹动段1123的厚度和所述连接段1122的厚度大有利于增强所述弹动段1123和所述连接段1122的强度,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反复插拔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弹动段1123和所述连接段1122即使反复发生弹性形变,也不易断裂而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分离。
[0043]
所述上盖12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上方,在一线缆5的铆压于所述线端端子13上后,盖上所述上盖12,当某根所述线缆5发生故障时,仅需打开所述上盖12,更换其中某些发生故障的所述线缆5和发生故障的所述线端端子13即可,相对于将所述线缆5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而言,无需将整个线缆5与所述电路板4整体更换,节约了成本,且更换简便。
[0044]
如图3、图6所示,每一个所述线端端子13设有一基部131,自所述基部131的一侧延伸一入线接口132,一线缆5固定于所述入线接口132,一线缆5固定于所述入线接口132,自所述基部131的另一侧延伸一对接件133。所述对接件133设有一第一连接部1331、一第二连接部1332、一对弹性臂1333和一插接口1334,一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 朝接近所述插接口1334的方向延伸,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相对设置且相对弯折延伸,所述板端端子22固定于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之间,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对所述板端端子22起到固定的
作用,限制所述板端端子22沿着左右方向位移,使所述板端端子22的固定更稳定。
[0045]
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32均连接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所述第二连接部1332及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共同围成所述插接口1334,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设于所述插接口1334的左侧,所述第二连接部1332设于所述插接口1334的右侧,且所述板端端子22插接于所述插接口1334,所以第一连接部13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332对所述板端端子22起到左右限位的作用。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朝接近所述插接口1334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挡部1335成型容易。
[0046]
如图3-5所示,所述板端连接器2包括一第二绝缘本体21、多个板端端子22、一限位部 213和一凸柱212。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凸柱212定位于所述防呆缺口1121。所述防呆缺口1121与所述凸柱212配合,起到防呆的作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具有多个第二收容槽211和一限位部213,多个所述第二收容槽211沿前后方向排列,所述板端端子22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11,所述限位部213用于向右挡止所述线端连接器1位移。所述限位部213的上端对应所述抵靠段设有一斜面2131,所述抵靠段1124为弧形,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所述斜面2131,所述斜面2131不但可以导引所述第一绝缘本体 11组装,而且所述弹性部112发生弹性形变时可以沿着所述斜面2131进行滑移,不易刮坏所述抵靠段1124。
[0047]
如图9所示,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所述斜面2131的位置定义为p1,所述连接段1122 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的位置定义为p2,如图7-8所示,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弹动段1123靠近所述连接段1122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213 下端的位置定义为p3,p1和p2之间的距离相比于p1和p3或p2和p3之间的距离更长,使所述弹性部112可弹性形变的空间更大,也就是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拔于所述板端连接器 2的空间更大,使所述线端连接器1更容易插拔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p2和p3之间的距离短,也就是p2和p3之间的力臂短,使所述弹动段1123传递给所述连接段1122的力更大,所述抵挡部1335更易朝所述挡臂221位移,而与所述突出部2211配合实现锁扣。
[0048]
另外,当所述弹性部112的弹性足够大时,如图8所示,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接的过程中,所述弹动段1123发生更大的弹性形变,从而所述弹动段1123抵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端,所述弹动段1123抵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端的位置定义为 p4,p2、p3和p4构建为虚拟的一个三角形,p3和p4之间的距离或p2和p4之间的距离均比p2和p3之间的距离长,所述弹性部112的力臂较长,弹性较强,p1到p4的距离长,即所述弹性部112可弹性形变的距离长,也就是所述弹性部112可弹性形变的空间更大,因此所述线端连接器1更容易插拔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且这种情况下,所述弹性部112具有 p2、p3和p4三个抵接点,所述弹性部112受力较平衡,而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0049]
每一个所述板端端子22设有一挡臂221、一固定部222和一固持臂223,所述挡臂221 上设有一突出部2211,所述挡臂221自所述固定部222的一侧向右并向上延伸,所述固持臂 223自所述固定部222的另一侧向左并向上延伸,所述固持臂223及所述挡臂221的宽度均小于所述固定部222的宽度,所述固定部222的宽度大,有利于所述板端端子22固定稳定。所述固持臂223收容并固定于所述第二收容槽211,所述固持臂223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211,使所述板端端子22进一步固定。所述固持臂223的高度大于所述挡臂221的高度,有利于使所述板端端子22固定稳定,且所述挡臂221与所述固定部22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固
持臂223与所述固定部之222间的距离,所述固定部222与所述挡臂221之间的距离更近,所以所述挡臂221可以更容易借助所述固定部222固定稳定。
[0050]
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与所述挡臂221之间设有一让位槽g,所述让位槽g位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与所述挡臂221之间,让所述挡臂221能够有空间发生摆动,且所述让位槽g 使所述挡臂221的长度增加,所以所述挡臂221的弹性增加,所述挡臂更易于发生摆动。所述抵挡部1335位于所述让位槽g的上方,所述挡臂221摆动过程中容易与所述抵挡部1335 配合固定。所述挡臂221插接于所述插接口1334,所述插接口1334对所述挡臂221起到左右限位的作用,且所述突出部2211自所述挡臂221朝左方凸伸,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挡臂221的左方,相对于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挡臂221的前后方而言,所述突出部2211 的成型容易,直接在板状的所述挡臂221上裁切即可,而不用在所述挡臂221的前方或后方另外成型一个所述突出部2211,且当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之间需要解锁时,所述线端端子13仅需朝左稍微位移即可,需要位移的距离短。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抵挡部1335的上方,所述突出部2211用于向下挡止所述抵挡部1335位移,所述挡臂221位于所述抵挡部1335的右方,所述挡臂221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1335位移。
[0051]
如图7-9所示,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向下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抵挡部1335 沿着所述突出部2211的左侧边缘向下位移,所述突出部2211的左侧边缘导引所述线端端子 13与所述板端端子22对接,此时所述抵挡部1335位于所述突出部2211的左方,也就是此时所述突出部2211还未位于所述抵挡部1335的上方,所述弹性部112抵接于所述限位部213 并发生弹性形变,形成一作用力,因此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所述弹性部112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所述弹性部112施加向右的反作用力使所述弹性部112恢复形状并带动所述线端连接器向右位移,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抵接于所述弹性部112,所以所述线端连接器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向右位移,再由于所述抵挡部133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上且朝靠近所述突出部2211的方向延伸,所以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向右位移时,所述抵挡部1335也朝右位移至所述抵挡部1335抵接于所述挡臂221,同时所述抵挡部1335 位于所述突出部2211的下方,所述挡臂221限制所述线端端子13向右过度位移,所述突出部2211限制所述线端端子13向上位移,所述线端端子13与所述板端端子22之间的固定简便。且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延伸,相对于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二连接部1332延伸而言,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更加靠近所述弹性部112,所以所述抵挡部1335 所受的反作用力更大,保证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锁扣到位。
[0052]
本实施例的所述连接系统在组装应用时,先将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风扇框架3内,再将所述电路板4固定于风扇框架3内并与所述风扇电性连接,接着将所述板端端子22组装进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并将所述板端端子22焊接在所述电路板4上,然后将所述线缆5的一端铆压于所述线端端子13上,同时将所述线端端子13与所述线缆5固定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并盖上所述上盖12,然后将所述凸柱212定位于所述防呆缺口1121且将所述弹性部112抵接于所述限位部213上,使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线缆5同时向下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上,然后将所述线缆5的另一端焊接于一转接板b上,并将一电阻r焊接于所述转接板b上,接着将所述转接板b固定于所述风扇框架3上。
[0053]
本发明的连接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4]
(1)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个所述线端连接器1和一个板端连接器2,所述线端
连接器 1可向下并可左右滑动地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接简便。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板端端子22固定于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之间,一对所述弹性臂1333对所述板端端子22起到固定的作用,限制所述板端端子22 左右位移,且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抵挡部1335的上方,所述突出部2211用于向下挡止所述抵挡部1335位移,所述挡臂221位于所述抵挡部1335的右方,所述挡臂221用于向左挡止所述抵挡部1335位移,通过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互相锁扣来实现所述板端连接器2 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的互相锁扣,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之间为刚性锁扣,相对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的绝缘本体之间的弹性锁扣而言,增强了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之间的连接固定的牢固度。而且通过所述线端连接器1与所述板端连接器2来电性连接电路板4与所述线缆5,相对于将所述线缆5直接焊接于所述电路板4 而言,所述线缆5不易脱落,增强所述电路板4与所述线缆5之间的连接牢固度,从而实现信号稳定传输。
[0055]
(2)所述弹性部112设有一防呆缺口1121,所述防呆缺口1121贯穿所述弹性部112,使所述弹性部112在前后方向分成两个小段,使所述弹性部112的弹性增加,更易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且所述凸柱212定位于所述防呆缺口1121,能够实现防呆作用,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不会因为插反而损坏所述板端连接器2或所述线端连接器1。
[0056]
(3)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朝接近所述插接口1334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挡部1335成型容易。所述突出部2211自所述挡臂221朝左方凸伸,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挡臂221的左方,相对于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挡臂221的前后方而言,所述突出部2211的成型容易,直接在板状的所述挡臂221上裁切即可,而不用在所述挡臂221的前方或后方另外成型一个所述突出部2211。而且由于所述突出部2211自所述挡臂221朝左方凸伸,相对于所述突出部2211位于所述板端端子22的前后方而言,当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之间需要解锁时,所述线端端子13仅需朝左稍微位移即可,需要位移的距离短。
[0057]
(4)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弹性部112发生弹性形变,所述弹性部112向左抵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形成一作用力,所述板端连接器2对所述弹性部112 施加向右的一反作用力,由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抵接于所述弹性部112,且所述抵挡部1335 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且朝靠近所述突出部221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通过所述反作用力带动所述抵挡部1335朝右位移至所述突出部2211的下方,从而所述突出部2211挡止所述抵挡部1335向上位移,无需通过额外施加外力也可实现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锁扣,而且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延伸,相对于所述抵挡部1335自所述第二连接部1332延伸而言,所述第一连接部1331更加靠近所述弹性部112,所以所述抵挡部 1335所受的反作用力更大,进一步保证所述板端端子22与所述线端端子13锁扣到位。
[0058]
(5)所述固定部222和所述固持臂223同时具有固定所述板端端子22的作用,且所述固定部222的宽度较大以及所述固持臂223的高度较大,有利于所述板端端子22固定稳定。另外,由于所述挡臂221悬空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上,所述固定部22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固持臂 223与所述固定部之222间的距离,保证所述挡臂221可以更容易借助所述固定部222的固定作用来加强固定。
[0059]
(6)所述线端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时,所述连接段1122连接所述第一
绝缘本体11的位置p2和所述弹动段1123靠近所述连接段1122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部213下端的位置p3之间的距离更短,所以p2与p3之间的力臂短使所述弹动段1123传递给所述连接段1122的力更大,所述抵挡部1335更易朝所述挡臂221位移与所述突出部2211配合实现锁扣。当所述弹性部112的弹性足够大时,所述弹动段1123可进一步位移至抵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端,这时所述弹性部112具有p2、p3和p4三个抵接点,受力较为平衡而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当所述线端连接器1对接所述板端连接器2完成后,所述抵靠段1124抵接所述斜面2131的位置p1到所述弹动段1123抵接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上端的位置p4之间的距离长,所述弹性部112可弹性形变的空间更大,所述线端连接器1更容易插拔于所述板端连接器2。
[0060]
以下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