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5: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以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对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在各领域得到推广。虽然性能优异,但锂离子电池存在热失控风险,一旦发生热失控,锂离子电池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热,并有发生连锁反应的可能,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3.锂离子电池在特种电源中的应用包括艇用电池组,当锂离子电池作为舰艇唯一的动力来源时,如果其发生严重热扩散甚至起火,不仅会导致舰艇失去动力,还会波及舰艇中的有效载荷和人员生命安全,后果不堪设想。锂离子电池组配备的冷却系统多为风冷或液冷,其中风冷散热效率较低,液冷大多需要配置冷却装置,但为提高舰艇有效载荷种类,艇用电池对体积能量密度要求较高,通常不具备配置冷却装置的条件。
4.目前锂离子电池组已逐渐开始将灭火装置作为常规配置,灭火装置可分为主动触发和被动触发两种:主动触发需要接收电信号,如果热失控导致通讯线路熔断则无法启动灭火装置;被动触发多采用热敏线等需要明火引燃的触发装置,具有一定滞后性且无法兼顾电池组内全部空间,尤其对三元体系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而言其作用并不理想。此外,艇用电池组通常能量密度较高,与其适配的灭火装置也会额外占用较大的体积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电池组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
6.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电池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支撑组件分隔为若干腔体,所述腔体中设置有多个电气连接的单体电池,各腔体间的单体电池也电气连接,同一腔体中的单体电池间还设置有隔离件,所述腔体中填充有热失控抑制剂,所述腔体间设置有供热失控抑制剂流通的通道,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泄压阀。
8.进一步地,所述热失控抑制剂将所有单体电池全部浸没。
9.进一步地,所述热失控抑制剂沸点为70℃~100℃,汽化潜热不低于100kj/kg,热导率不低于0.06w/(m
·
k),比热容不低于1100j/(kg
·
k)。
10.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阈值为12.5kpa~18kpa。
11.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加强结构。
12.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3.电池系统内全部单体电池浸于热失控抑制剂中,由于热失控抑制剂为导热的电介质流体,在起到绝缘隔离作用的同时,通过舰艇行进过程中导致的流体晃动加速导热,将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壁进行散热,维持电池组内温度场的一致性。当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隔离件阻断热量蔓延,保护相邻单体电池。腔体为开放式设计,即单体电池可利用整个电池系统内填充的热失控抑制剂,当单体电池热失控使其附近温度超过热失控
抑制剂沸点时,热失控抑制剂汽化由泄压阀排出,并带走热量,直至该单体电池热失控反应结束,同时也能够起到防止热失控蔓延和灭火的作用。本发明所述热失控抑制系统为被动触发,电池系统内任一处温度超过热失控抑制剂沸点即可使其汽化吸热。此外,本发明所述热失控抑制系统充分利用电池组内剩余空间,无需额外配置灭火剂容器或冷却系统,适用于潜艇、无人潜航器等对体积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高的水下设备。
附图说明
14.图1为电池系统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腔体中单体电池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腔体结构示意图;
17.附图说明:10、模组,101、单体电池,102、腔体,103、隔离件,20、壳体,201、支撑组件,202、加强结构,30、泄压阀,40、热失控抑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19.如图1所示,电池系统,包括壳体20,所述壳体20由支撑组件201分隔为若干腔体102,所述腔体102中设置有多个电气连接的单体电池101,单体电池之间可以进行串联或并联,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导线连接或通过焊接导电件进行连接,单体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其形态可以是软包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或圆柱锂离子电池,为了便于描述,将单体电池101及腔体102的共同结构统称为模组10;各腔体102间的单体电池101也电气连接,同一腔体102中的单体电池101间还设置有隔离件103,所述腔体102中填充有热失控抑制剂40,所述腔体102间设置有供热失控抑制剂流通的通道,所述壳体20上还设置有泄压阀30。
20.在本实施例中,共有12个模组10,每个模组10中包含24只单体电池101。如图2图3所示,单体电池101置于腔体102中,每只单体电池101之间设置有隔离件103,隔离件103为具备致密结构的绝缘隔热组件,其尺寸足以将相邻的单体电池101完全隔离开来。当某一单体电池101发生热失控时,隔离件103可避免其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传导至相邻单体电池,防止热失控蔓延。隔离件103可以为玻纤/云母复合材料,也可以为经pet塑封处理的气凝胶材料,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21.所有单体电池101均浸没于热失控抑制剂40中,热失控抑制剂40能够起到绝缘作用,当水下设备航行时,热失控抑制剂40随之发生晃动,加速导热,将电池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壁进行散热,维持电池组内温度场的一致性。当某一单体电池101发生热失控并达到热失控抑制剂40热失控抑制剂40的沸点时,热失控抑制剂40能够隔绝氧气并通过汽化带走热量,抑制热失控。热失控抑制剂沸点为70℃~100℃,汽化潜热不低于100kj/kg,热导率不低于0.06w/(m
·
k),比热容不低于1100j/(kg
·
k)。本实施例中,热失控抑制剂40为电子氟化液。
22.泄压阀30安装在壳体20上,其数量和安装位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当某一单体电池101发生热失控,其泄放的气体与汽化的热失控抑制剂40从
开启的泄压阀30处排出,避免因为电池组内部压力过大而导致爆炸,所述泄压阀阈值为12.5kpa~18kpa,本实施例选用15kpa。
23.优选的,壳体20上还设计有加强结构202,以使壳体20耐压强度大于泄压阀30的阈值。电池组壳体20可以为铝,也可以为不锈钢,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加强结构202可以为加强筋、加强角,也可以为梁,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2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
25.电池组内部分为若干个模组,在对能量进行分散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单体电池之间设计有隔离件,并浸没于通过相变吸热的热失控抑制剂中,使电池组具备本质安全。正常工作时,热失控抑制剂有利于均衡电池组内温度场的一致性。当某一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隔离件延缓热量向相邻单体电池蔓延的速度,同时热失控抑制剂汽化吸热,并隔离外部氧气,避免火灾发生,直至单体电池热失控反应结束。若单体电池热失控导致内部产氧量过多引发明火,热失控抑制剂亦可起到灭火功能。单体电池热失控泄放的气体与汽化的热失控抑制剂通过泄压阀排出,通过加强结构使电池组壳体强度远大于泄压阀开启阈值,避免爆炸发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