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14:49: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属于白炭黑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白炭黑是一种硅系增强粉体物质,外观呈白色且具有多孔隙的材料,主要成分为sio2,其内部结构及集合状态与炭黑极为相似,在橡胶添加剂市场上,能够替代炭黑,故而称之为白炭黑。它是种无定形的附带若干结晶水的物质,分子式为sio2·
nh2o。能溶解于naoh和hf溶液中,不能溶解于水(h2o)、一般溶剂及普通酸如h2so4、hno3、hcl、h3po4等基础酸。新制备的产品(白炭黑)活性强,能与空气中的水份结合到一起,形成细小颗粒。
3.白炭黑的应用:白炭黑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功能亦极其强大,突出表现在以下领域。

橡胶制品:白炭黑用于彩色橡胶制品中替代炭黑增强,满足白色或半透明产品的需要;白炭黑同时具备极强的粘附力,抗撕裂及耐热抗老化性能,所以在黑色橡胶制品中可代替部分炭黑以获得高强度、高耐热、高耐磨制品,如越野轮胎、工程轮胎、子午胎等。

农业化学制品:在此领域中,如农药、高效喷施肥料等,使用白炭黑作载体或稀释剂、崩解剂。

日常化工产品:用白炭黑作填充料和磨蚀剂的透明彩色及不透明牙膏。

胶结剂:用在天然或合成橡胶合成的胶粘剂中,白炭黑为其提供了触变性和补强性,同时由于其伸展性还可以提高附着力、质高价廉。
ꢀ⑤
抗结块剂:白炭黑可用在一些产品中使其自由流动性增强,如草地肥料、杀真菌剂、磨轮研磨剂、漂白剂、酚醛注塑乌洛托品、酚和尿素的塑料制品、制造橡胶硫磺及抗结块混合物。

造纸填充料:用白炭黑做纸张填料可以提高纸张抗油墨透过性能及机械强度,增白,降低单位重量。能有效实现纸张轻量化、减少成本、提高纸张的使用性能。此外还可以用在消防剂、饲料、化妆品、消光剂、颜料、油漆等众多行业。

白炭黑产品在使用领域中有待结构性开发,在大幅度降低成本的同时,依据白炭黑自身的理化性质,像建筑业用砖、粘性砂浆、耐火材料、道路交通等等,市场吞吐量无限大。向此类低端方向开发,若几许成功,那么人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会大大降低。
4.硅胶,别名:氧化硅胶或硅酸凝胶,分子式:xsio2·
yh2o,是透明状或乳白色颗粒状固体,具有开放多孔结构。在水玻璃的溶液中加入酸性液体并静止,便成为含水硅酸凝胶而固态化。以清水冲去含在其中的电解质na

和酸根离子或离子团,干燥后便得硅胶。如吸收水份,其吸湿量可达40%,甚至可达300%。用于气体脱水、液体脱水、色层分析、催化剂,物质表面钝化、胶质液体制作等,可再生。
5.无机硅胶分类:以na2sio3为原料,同时以co2中和产生的无机硅胶可分为:

细硅胶,其物理状态为无色透明或微黄透明状的玻璃体。适用于干燥、防潮、防锈。可防止各种仪器、仪表、武器弹药、电器设备、药品、食品、纺织品及其它各种包装物品受潮,也可做催化剂载体及有机物脱水精制。

b型硅胶为乳白色透明球状或块状颗粒。b型胶孔结构介于粗孔硅胶与细孔硅胶之间,用于空气湿度调节、催化剂及载体、宠物垫料,以及用作层析硅胶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

粗孔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msio2·
nh2o。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除强碱或含f酸以外不与任何酸发生反应。外
观呈白色,主要用于气体净化剂、干燥剂、绝缘油的除酸剂等。其实硅胶与白炭黑之间只是利用水玻璃na2sio3酸化之后产生的h2sio3(硅酸)根据需求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而分别得到的产品,其实均为msio2·
nh2o,也就是说白炭黑的生产工艺亦可生产硅胶。
6.已有技术白炭黑生产:白炭黑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工艺:

气相法;

沉淀法。

气相法:又称热解法或干法,原料为硅氧烷,尤其是以六乙基硅氧烷、四氯化硅等。一般情况下,采用sicl4气体在氢气和氧气(空)的混合气流中,在燃烧室里进行高温水解,反应后的含有sio2气体气溶胶进入冷凝室滞留一段时间,待形成絮状sio2后旋风分离,成品进行脱胶,使产品中的hcl含量降至指标以下,最后包装。气相法生产白炭黑是一种代价极为高昂的制备方法,原料sicl4的生产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际生产其工装匹配投产巨大,涉酸过程及产后的环境治理很是艰难。其化学式为:总反应式:此法生产的白炭黑表面光滑,具有较高的化学纯度及优越性能,灼烧失量比沉淀法产品小,具有使液体增稠及触变,防止悬浮液固相沉积,增进粉末产品流动性,防止结块及消失等特殊功能。

沉淀法制备白炭黑:工业水玻璃是沉淀法制取白炭黑的主要原料,所有硅酸盐中,只有碱金属硅酸盐溶于水,重金属硅酸盐不溶于水。一般工业水玻璃na2o与sio2的摩尔比为1:3.3左右,故水玻璃实际上是多聚硅酸盐。因h2sio3(硅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约为10ppm,也就是说因硅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很小,因此硅酸很容易从硅酸盐溶液中被其他酸很弱的碳酸、乙酸等置换出来。当在较稀的水玻璃溶液中鼓入co2气体并不立即明显看到大量的硅酸沉淀产生,这是因为初生的硅酸是单分子,它溶于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单分子硅胶逐渐聚合成低聚硅胶终至高聚硅胶。这一现象很关键,是沉淀法生产白炭黑及硅胶品种化的重要环节。
7.当今国内生产白炭黑的方法,除去投资庞大、环评立项准入制度严格的气相法外,主要就是沉淀法:包括苏打法(na2co3)及烧碱法。
8.苏打法就是以na2co3与sio2(石英砂)为原料,二者按一定摩尔比例混合装入高温炉内(专业炉),用煤气或精煤加热至1260-1400℃,na2co3与sio2反应生成高温na2sio3熔融液体而流出炉外,落入水池中冷脆成颗粒状固体粉料。这种固体na2sio3不溶于酸碱溶液及水,只能通过压力釜使之在温度≮120℃且压力≮0.2mp的水蒸气条件下逐步溶解。液态的na2sio3稀释后加入无机酸如:h2so4、hcl 、hno3产生与之相对应的钠盐溶液(na2so4、nacl、nano3)及多聚硅酸(msio2·
nh2o),过滤厘清其中的电解质,剩余的即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h2sio3)。前驱体硅酸溶液再经过调节ph值,模式化控制搅速度及调控液体温度,过滤烘干msio2·
nh2o方可得到所需要品种的白炭黑。
9.烧碱法:第一步亦先制备可溶性na2sio3液体,其化学式为:此反应省却了高温焙烧和二次压力溶解(苏打法)两步法操作,只需将naoh与sio2以反应摩尔当量比混合装入盛有适量纯水的压力反应釜中,在合适的反应温度、时间、压力
下反应,制备出生产白炭黑的原料液体水玻璃(na2sio3)。下一步制取白炭黑方法同苏打法后序工艺一样。苏打法成本较烧碱法低一些,烧碱法工艺手段上较苏打法简单一些。实际情况一些白炭黑厂家或者原有生产许可证自行以苏打法生产;或许购买水玻璃原料酸化生产,种种情况不一一而论。苏打法生产白炭黑的传统工艺分析有其以下几个问题:

co2气体的排放;

钠盐溶液的低附加值的回收;

涉酸问题严重;

产品的总体成本极高;

生产过程中能耗高,余热的利用率低;

钠盐副产品下游市场非常狭小;

生产过程气体污染难以控制;

生产准入制度非常严格;

此法生产白炭黑,政府或已明令禁止,至多亦为不鼓励不支持。
10.首先na2sio3(水玻璃)的生产过程co2气体排放量很大,从化学式即可看出:1摩尔(mol)na2co3与1摩尔(mol)sio2高温下反应生成1mol na2sio3和1mol co2气体。摩尔质量比为:82:60

98:44,由此可计算出:生成物中co2气体排放量相当于参与反应物质的量,或者生成物质量的30.98%(理论值)。另一方面:na2co3与sio2反应所需燃料燃烧产生的co2,二者相加,如不有效治理,用此方法生产白炭黑所需的水玻璃(na2sio3),是很难通过环评立项的。na2sio3溶液与盐酸、硝酸、硫酸(hcl、hno3、h2so4)反应生成的钠盐溶液不能随意排放,即使是浓缩烘干固化,其价值很低,甚至不足以抵消浓缩烘干所需能耗成本及工艺过程的费用。以na2sio3水玻璃制取白炭黑,传统工艺是必需要大量的无机酸,如上所述的hcl、hno3、h2so4。主要是由于这三种无机酸价格便宜,(尤以hcl、h2so4为最)且反应彻底迅速。在反应过程中,他们不仅与na2sio3反应,还与na2sio3溶液中的其他杂质元素快速反应使之离子化。这样在精滤白炭黑前驱体h2sio3时,极大程度地去除其他微量元素,最重要的就是厘清h2sio3中的碱金属(na

)离子,从而加热烘干h2sio3得到纯度比较高的白炭黑产品,众所周知,涉酸行业是很敏感危险的,国家管控也非常严格,各地申请立项亦无从谈起,故而碳排放及涉酸是当今及今后行业的高压线,触碰不得。至于现在依旧以苏打法传统工艺生产白炭黑的企业,是业者已经投入巨额资金,环保治理升级达标后得以延续的。苏打法传统工艺生产白炭黑,其成本很高,具体表现于以下几方面:

原材料成本:a. na2co3(苏打);b.石英砂;c.燃料。以往燃料以廉价的焦炉煤气、低质油类、精煤等,现在只能使用天然气。苏打占总原料成本60%,石英砂价格上下浮动平缓,同行业厂家去掉运输成本价格基本一致,故石英砂成本价格可视之为固定参数。天然气成本亦可设为固定参数,当然亦可根据现实情况寻求或资质其他清洁、廉价燃料替代之。由此可以看出,na2co3是一个可以控制成本的可变参数(变量),也是最直接地降低白炭黑成本的着眼点。

生产水玻璃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热量,其热能载体co2和部分水蒸气。传统工艺只能部分二次利用,利用率很低,产品成本亦相应偏高。

其实生产na2sio3再至白炭黑msio2·
nh2o产品,依靠的就是碱金属钠离子(na ),传统工艺中的na

只使用一次,因为它与h2so4、hcl、hno3生成无机盐之后不可廉价再生。故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连续不断地投放na2co3粉体,使得终端产品白炭黑成本居高不下。

含无机酸根离子的na盐回收,反应过程中过剩的无机酸中和,水的净化均需投入大量资金,建造相应的装备,处理费用颇高,回报率几乎为零,从而造成单位产品成本增幅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绿色环保,低能降耗,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原料na2co3(苏打)循环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制备白炭黑工艺,第一步是先生产水玻璃(na2sio3);第二步是na2sio3酸化产生硅酸,亦称之为硅胶;第三步是通过调节液体ph值,配以搅拌和温控,msio2·
nh2o在溶液中浸入时间决定制备何种最终白炭黑产品;同时还可生产硅凝胶和硅溶胶。
13.基于上述构思,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两种技术方案,这两种技术方案,其根本性质是一样的,co2气体伴随碱金属na

循环使用,即:分解
←→
合成交替进行;两种技术方案分别是:1、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直接法;2、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简称间接法。
14.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化学式为第一步
ꢀꢀꢀꢀꢀꢀꢀꢀꢀꢀꢀꢀ
第二步首先第一步就要提纯na2sio3溶液;第一步反应是在1260℃-1400℃的温度区间内将苏打na2co3和石英砂sio2在高温空间内熔融生成制备白炭黑的原料水玻璃na2sio3,同时释放出高温气体co2;这部分co2有二者熔融反应生成的,又有外来燃料燃烧而生产的co2;第二步反应是将第一步反应生成的同当量co2作为酸与水溶性的na2sio3溶性反应生成硅酸h2sio3,而硅酸亦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这样原料苏打na2co3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与na2sio3反应又生成了na2co3;其水溶性经反渗透膜浓缩,再利用第一步高温co2气体余热以及二次补充热量,经过多效蒸发器烘干,进一步变成无水粉体,又充当原料进入第一步反应中;因此co2、na元素循环自耗,二者反应摩尔质量守恒,反应过程没有co2溢出。
15.所述第一步反应中,加热使用的燃料为甲烷,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利用完其负载的热量后剩余少量co2气体可排放或临时储存。
16.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17.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
2
、mn
2
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18.或者,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
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19.一种co2、na元素自循环间接制备白炭黑工艺,首先提纯na2sio3溶液,用纯净的高纯度石灰石caco3中高温裂解所产生的co2气体,代替无机酸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炭黑前驱体硅酸h2sio3;反应完毕洗涤过滤h2sio3所产生的低浓度na2co3溶液;经反渗透膜设备进行浓缩至10%的na2co3溶液,并同时回收≮70%的去离子水;经浓缩后的10%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变成浓度35-50%的液体;在此液体中搅拌加入煅烧后产生的高纯石灰cao;或者,将石灰提前用热水缓慢稀释成石灰乳液,再勾兑于35-50%的na2co3溶液中;产生以下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烧碱液体);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池中周边及底部可铺设联接热水管以便给h2sio3与na2co3溶液洗涤槽加热使用,产生的naoh与caco3沉淀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或压滤收集,高纯caco3与微量naoh混合物用余热烘干后再去煅烧;因naoh沸点<1250℃,煅烧温度≯1200℃,故煅烧过程中naoh不挥发,全过程na元素没有损耗;收集后的naoh溶液可再次精滤,用na 检测仪确定该溶液中naoh的摩尔浓度后,按反应摩尔当量加入超细石英砂,一同进入压力釜中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150℃,产生na2sio3液体;重复性煅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利用掉其负载的热能之后又反回来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及na2co3; co2气体及na元素在以caco3为中间介质的转换下循环往复、自耗式生产白炭黑;实现无碳排放且没有各种无机酸的参与,间接法的化学式为:。
20.所述caco3为高纯中间介质;由于循环反应过程的间歇性,故co2气体自高温卸载热能降温后需设置一个临时低压贮气罐,贮气罐的压力设置为≯0.1mpa。
21.所述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为70%,30%需过程补偿。
22.通入co2后na2sio3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
2
、mn
2
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冲洗过滤,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
23.或者,将co2气体弥散化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硅酸h2sio3多块状的胶体,而后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
24.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1、直接法和间接法所需原料相同的地方就是均需石英砂;直接法所需石英砂粒在
70-80目之间,过于细化,在熔融过程吹损较大。
25.2. 直接法和间接法制备水玻璃的工艺及反应化学式不同。
26.直接法:生成物为高温液态na2sio3,流入水中激冷变成固态颗粒状。原料进入熔炉前na2co3与石英砂以摩尔质量比均匀合批次加入,亦可按na2o与sio
2 1:1.3比值计算。颗粒状的固体水玻璃na2sio3分批量与去离子水适当比例进入压力釜中在160-180℃及≮0.6mpa的条件下水解成na2sio3水溶液。
27.间接法是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以模数≯1:2.8在压力釜中与适量水直接反应成na2sio3水溶液,其化学式为反应条件与在压力釜中溶解固态颗粒状水玻璃大致一样,即压力≮0.6mpa,温度在160-170℃之间。
28.3.间接法生产需经过caco3煅烧水解。
29.4.直接法生产需建设na2co3与sio2(石英砂)熔融的高温锅炉;间接法需建设石灰石高温裂解炉。
30.5.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需经过反渗透膜浓缩至10%溶液,其后再经高效蒸发设备,使na2co3变成含水量≯5%粉体。继而再次烘干成干剂返回高温炉循环利用。
31.6.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只需经反渗透膜浓缩至10%的浓度,而后与固体cao(石灰)直接反应,从而滤取naoh溶液。由于naoh在水中溶解度很高,所以滤取很容易。
32.7.直接法设备投资较间接法要高,主要高在10% na2co3溶液的蒸发设备上。
33.8.直接法高温制备的固态水玻璃需压力釜二次溶解为可溶性的液体;而间接法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在压力釜中直接反应成水玻璃溶液。
34.9.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粒度在70-80目之间,如过细,在高温炉中吹损较大。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越细越好,这样在高压釜中与naoh反应速度呈倍数增长。
35.本发明是以co2气体通入水玻璃溶液中而生产白炭黑前驱体xsio2·
yh2o,不涉及基础酸如h2so4、hno3、hcl、h3po4等对环境产生污染且对生命有危害的无机酸。
3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全过程co2气体“零”排放;

co2与na

相辅相成,使得制备水玻璃na2sio3所需原料na2co3(苏打)循环使用,其最终产品msio2·
nh2o白炭黑成本大大降低;

全过程没有无机酸的使用;

整个工艺过程洁净绿色,环评立项极为容易;

产品性价比高,可谓是同行业中竞争力最强;

该发明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提振区域性经济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很可能成为沉淀法生产白炭黑工艺的一个新亮点。总之本发明是建立在传统工艺之上,扬长避短、清洁循环、微量无害且“营养”排放。所谓“营养”排放(自定义),也就是说此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微量废水不仅对环境无害,反而有益,只是不可再次利用而已。从理论上说,生产白炭黑(沉淀法)的第一步就是先生产水玻璃(na2sio3);第二步则是na2sio3酸化产生硅酸亦可称之为硅胶;第三步则是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节液体ph值,配以
合理的物理过程如搅拌、温控。msio2·
nh2o在溶液中浸入时间决定制备何种最终白炭黑产品。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硅凝胶、硅溶胶。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发明直接法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间接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39.直接法:化学式为第一步
ꢀꢀꢀꢀꢀꢀꢀꢀꢀꢀꢀꢀ
第二步第一步反应是在1260℃-1400℃的温度区间内将苏打na2co3和石英砂sio2在高温空间内熔融生成制备白炭黑的原料水玻璃na2sio3,同时释放出高温气体co2;这部分co2有二者熔融反应生成的,又有外来燃料燃烧而生产的co2;例如天然气(ch4);第二步反应是将第一步反应生成的同当量co2作为酸与水溶性的na2sio3溶性反应生成硅酸h2sio3,而硅酸亦为生产白炭黑的前驱体;这样原料苏打na2co3中的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与na2sio3反应又生成了na2co
3 ;其水溶性经反渗透膜浓缩,再利用第一步高温co2气体余热以及二次补充热量,经过多效蒸发器烘干,进一步变成无水粉体,又充当原料进入第一步反应中;因此co2、na元素循环自耗,所以生产过程可控,没有co2溢出;燃料甲烷燃烧产生的co2气体,利用完其负载的热量后,按照国家要求可以排放,但因其co2气体发生量少,可以用冶金行业碱性废渣水化后产生的氢氧化钙ca(oh)2乳浊液加以中和生成caco3沉淀,类似这种碱性废渣液随处可见,所需成本可忽略不计。
40.直接法是co2与钠元素之间直接循环反应法生产的炭黑的方法之一。
41.间接法:间接法也可称之为中间介质法,即用纯净的高纯度石灰石caco3中高温裂解所产生的co2气体,代替无机酸与na2sio3反应生成白炭黑前驱体硅酸h2sio3;反应完毕洗涤过滤h2sio3所产生的低浓度na2co3溶液(洗涤接近终点,其洗涤容器中的混合液温度≮50℃,使其中的溶解度较低的nahco3小苏打变成溶解度较高的na2co3苏打);经反渗透膜设备进行浓缩至10%的溶液,并同时回收≮70%的去离子水;na2co3稀溶液的浓缩方式与直接法一样,只是前者浓缩后经高效蒸发器na2co3变成无水粉剂,后者经浓缩后的10% 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变成浓度35-50%的液体即可;在此液体中搅拌加入煅烧后产生的高纯石灰(cao);也可将石灰提前用热水缓慢稀释成石灰乳液,再勾兑于35-50%的na2co3溶液中产生以下反应:na2co3 ca(oh)2ꢀ→
caco3↓
2naoh(烧碱液体);此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池中周边及底部可铺设联接热水管(耐碱)以便给h2sio3与na2co3溶液洗涤槽加热使用;产生的naoh与caco3沉淀混合液经离心甩干或压滤收集,高纯caco3与微量naoh混合物用余热烘干后再去煅烧;因naoh沸点<1250℃,煅烧温度≯1200℃,故煅烧过程中naoh不挥发,也就是说全过程na元素没有损耗;收集后的naoh溶液或可再次精滤,用na

检测仪确定该溶液中naoh的
摩尔浓度后,按反应摩尔当量加入超细石英砂,一同进入压力釜中加热加压反应,反应温度≮150℃,一定时间后产生na2sio3液体;重复性煅烧产生的co2气体,在利用掉其负载的热能之后又返回来与na2sio3溶液反应产生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及na2sio3;就这样co2气体及na元素在以caco3为中间介质的转换下循环往复、自耗式生产白炭黑;实现无碳排放且没有各种无机酸的参与,清洁健康,间接法的化学式为:中间介质caco3为高纯,一则可以自制,二则可以一次性购买食品级caco3;自制是已有技术,在此不细论述,生产过程中损耗量极少,成本增加忽略不计。由于循环反应过程的间歇性,故co2气体自高温卸载热能降温后需设置一个临时低压贮气罐,考虑到安全因素,贮气罐的压力设置为≯0.1mpa。经计算,同温度条件下同体积的co2在0.1mpa的压力下体积缩小10倍。有这样一个低压贮气罐,生产环节的衔接就可控了,同时生产的灵活性也就增加了,最主要的是co2气体不释放、不浪费,这一方式也是直接法生产白炭黑工艺过程中的必备之举。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生产白炭黑,都必须经过na2sio3溶液与co2气体反应,所以若想得到高纯白炭黑,首先第一步就要提纯na2sio3溶液;全过程生产用水均为去离子水,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浓缩及烘干na2co3去离子水回收率大约为70%,30%需过程补偿;硅酸钠溶液(na2sio3)碱度很高,fe、al杂质主要以nafeo2和naalo2形式存在;通入co2后溶液的碱度降低,nafeo2和naalo2开始转换成絮状的fe(oh)2和al (oh)3,同时生成部分sio2颗粒及离子,与ca
2
、mn
2
等结合成沉淀物,这些沉淀被絮状的fe(oh)2和al (oh)3强烈吸附共沉,经过滤达到除杂提纯的效果,此时的溶液ph值为11,过程温度在40-50℃之间;用ph值测定仪在线检测灵敏准确。快速过滤后的溶液继续通入co2气体,当ph达到10时反应已经完结。此时生产的白炭黑前驱体h2sio3在co2气体的冲击搅拌和40-50℃温度下形成了sio2粉体,经去离子水的反复冲洗近乎中性,再配以少量的免检的有机酸,如甲酸、柠檬酸、葡萄糖酸其中的一种,使液体ph控制在6.0左右,冲洗过滤,尽最大程度除去残余杂质离子,这样过滤后得到的sio2,在80℃条件下干燥便得到分散性好、粒度均匀球形状态的白炭黑。也可以将co2气体弥散化(多孔通气管)通入到40-50℃的na2sio3溶液中直至产生h2sio3(硅酸)多块状的胶体,而后适当搅拌冲洗近中性,再用上述提到的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如fe
3
、al
3
、mn
2
、ca
2
等离子元素变成可溶性盐,冲洗过滤,将碎块状的h2sio3适当温度烘干粉碎得到终端产品白炭黑。直接法和间接法第一步生产的na2sio3溶液,其中含有颗粒物,如没有完全反应的石英砂(直接法),没有完全裂解的caco3(间接法中),粉尘颗粒物(直接法和间接法中均有)。所以直接法和间接法产生的na2sio3溶液必须适当稀释并快速过滤后能与co2气体反应,当然降温后的co2气体也需经过若干道水洗净化之后方能使用,净化后的co2尚需利用余热将其上升到上述反应所需要的温度。
42.直接法和间接法的比较:
1、直接法和间接法所需原料相同的地方就是均需石英砂;直接法所需石英砂粒在70-80目之间,过于细化,在熔融过程吹损较大。
43.2. 直接法和间接法制备水玻璃的工艺及反应化学式不同。
44.直接法:生成物为高温液态na2sio3,流入水中激冷变成固态颗粒状。原料进入熔炉前na2co3与石英砂以摩尔质量比均匀合批次加入,亦可按na2o与sio
2 1:1.3比值计算。颗粒状的固体水玻璃na2sio3分批量与去离子水适当比例进入压力釜中在160-180℃及≮0.6mpa的条件下水解成na2sio3水溶液。
45.间接法是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以模数≯1:2.8在压力釜中与适量水直接反应成na2sio3水溶液,其化学式为反应条件与在压力釜中溶解固态颗粒状水玻璃大致一样,即压力≮0.6mpa,温度在160-170℃之间。
46.3.间接法生产需经过caco3煅烧水解。
47.4.直接法生产需建设na2co3与sio2(石英砂)熔融的高温锅炉;间接法需建设石灰石高温裂解炉。
48.5.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需经过反渗透膜浓缩至10%溶液,其后再经高效蒸发设备,使na2co3变成含水量≯5%粉体。继而再次烘干成干剂返回高温炉循环利用。
49.6.间接法过程产生的na2co3溶液,只需经反渗透膜浓缩至10%的浓度,而后与固体cao(石灰)直接反应,从而滤取naoh溶液。由于naoh在水中溶解度很高,所以滤取很容易。
50.7.直接法设备投资较间接法要高,主要高在10% na2co3溶液的蒸发设备上。
51.8.直接法高温制备的固态水玻璃需压力釜二次溶解为可溶性的液体;而间接法用石英砂与naoh(烧碱)在压力釜中直接反应成水玻璃溶液。
52.9.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粒度在70-80目之间,如过细,在高温炉中吹损较大。间接法使用的石英砂越细越好,这样在高压釜中与naoh反应速度呈倍数增长。
53.直接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具体流程下:1.按反应的摩尔当量比,将70-80目石英砂与苏打(na2co3)混合均匀分批次投放到高温炉内(温度在1260-1400℃之间),炉内设有若干个烧嘴供气燃烧升温;所用气体燃烧为清洁能源天然气;2.高温炉内熔融的na2sio3(水玻璃)液体流出,进入炉外水槽冷脆成固态颗粒物(na2sio3);3.颗粒状固态水玻璃粉碎细化,以便下一步使之变成水溶性液体加快水解速度;4.将粉剂状水玻璃投放到压力釜里,再注入去离子水,达到一定的固液比,然后升温水解;5.水解后的na2sio3溶液温度偏高,压力釜加热空腔管道切换成水冷,解压后再向
釜里注入常温去离子水以稀释na2sio3溶液;6.快速过滤稀释后的na2sio3溶液,滤取固体残留物,滤液移至炭分反应罐a中,以下简称ca,返回高温炉(主要是石英砂),通入co2气体,使反应罐中na2sio3液体与co2气体反应,即供气制度可调,溶液温度控制在40-50℃,微量残留物累积烘干,配以适量na2co3,返回高温炉内再次反应;7.ca中溶液升温,利用的是高温熔融反应co2气体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将纯净的空气加热,热空气鼓入ca中使之升温;8.ca中液体控制在40-50℃之间,一则是加快反应速度;二则是为了溶液中消除低溶解度的nahco3(小苏打)的形式以便洗涤快捷。三则是为了产生的白炭黑前驱体絮状的h2sio3硬化且颗粒化、弥散化;9.在ca上设有ph值检测仪,在线随时显示ph值;当ph值接近10,最好为9.8时,co2停止供气,并快速过滤,滤掉其中絮状fe(oh)2、al (oh)3,及其所吸附的ca
2
、mg
2
等其杂质沉淀物;滤液移至下一反应罐,以下简称为cb,纯净热空气浸入液体搅拌供热升温,co2气体继续供气反应,直至ph值接近11,最好是10.8,反应完全结束;cb中的水合sio2经反复冲洗至中性,压滤或甩干进入间歇式真空烘干机粉碎、收集、包装即可;烘干温度因有真空装置,故80℃即达到产品要求;在ca中的反应亦可一次性反应至ph值11,冲洗至中性后,加入有机酸(甲酸、柠檬酸、葡萄糖酸)至ph值为6,将杂质反应成可溶性盐,过滤至中性压滤或甩干,80℃烘干,粉碎包装即可;偏酸性滤液用廉价的碱性物质中和,由于该过程ph值接近中性,杂质元素无毒无害,滤液环保免检,且滤液量亦不大,完全达标,随机排放即可;只是成品分散性差一些,非球形体,比表面积小,售价偏低;10.所有滤液需经晾水塔,将其将至≯40℃的温度,滤液是只含na2co3的稀溶液,因需经温度≯40℃的反渗透膜浓缩na2co3溶液至10%的浓度;11.10%的na2co3溶液经高效蒸发器蒸发至na2co3含水量很少的半湿状态;12.用真空法烘干半湿状na2co3,收集作为原料循环使用;蒸发能源为余热,或余热配以少量电能;13.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的co2气体降温后,可与naoh溶液反应为高浓度na2co3溶液,随10% na2co3溶液进入高效蒸发器,之后结晶烘干作为原料损耗的补偿;14.制备na2sio3(水玻璃)高温炉处设置蒸汽锅炉,利用高温co2气体制备高压水蒸气,用于高效蒸发器结晶na2co3的主要热源;溢出的中温co2气体经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给净化后的空气,中温空气则用于na2sio3溶液与co2反应的搅拌与液体加热(加随机开合)。剩余高热co2通过热交换器,将热量传给去离子水(备用去离子水以便反复冲洗物料用);15.由于co2气体全工艺过程为闭路循环,开始生产及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环节的衔接问题,需设置co2气体低压贮气罐,压力≯0.1mpa,这样co2气体的使用灵活自如,且保证100%不外排;16.鉴于工艺过程超前滞后的工序,亦需设置蓄热室,相似于冶金行业的热风炉,将暂时不用的高温co2气体的热量卸载于其中,以便后续灵活使用;直接法生产白炭黑、co2、na元素闭路循环自生自耗,清洁环保,成本大大降低;
17.蓄热室与蒸汽锅炉高温co2气体在二者之间可以切换(高温陶瓷阀);18.热空气加热反应罐中的液体,要与co2隔绝,先加热后通入co2反应;19.ca(直接法炭分反应罐)可以若干并联,亦可单独使用,ca反应过剩co2气体由压缩机送入主管道;20.高温炉处的压力锅炉溢出的中温co2气体设置两个热交换器,一个是净化空气热交换器,被加热的净化空气用以炭分罐液体加热;另一个则与备用去离子水热交换,用以物料的反复冲洗。
54.间接法制备白炭黑工艺,具体流程如下:1.将细化石英砂与同摩尔当量的naoh投入到压力釜中,先行制备na2sio3溶液,模数≯2.8;2.石灰石(caco3)煅烧炉,石灰石选取需表面光洁且有效氧化钙含量≮52%。燃料可以用天然气,石灰石可以重复性使用;产生的co2与上一步na2sio3溶液反应,(即两步炭分法,一步炭分法);产生的na2co3稀溶液经反渗透膜浓缩至浓度为10%的溶液。在此溶液中批次投入冷却后的白灰(cao)发生:滤后剩余的caco3砂料,经石灰石煅烧炉排出的高温co2气体及高温cao的烘干预热,再次投入到石灰石煅烧炉而循环利用,也就意味着co2气体及na元素的循环利用;3.考虑到粉体石灰石煅烧及预热烘干的热效率和粉尘的控制因素,可使用一次性模式进行。即:使用块状石灰石煅烧cao白灰,白灰与10% na2co3溶液反应后,压滤剩余的caco3粉体,用自然水冲洗,并用少量廉价的有机酸中和利用余热烘干外售高纯石灰粉。高纯石粉与原料石灰石重量几乎相等,但其价格不低于5倍的石灰石价格。高纯石粉用其制造的产品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见,如塑料、钙片、化妆品、衣服、牙膏等等。而我们的石粉不仅高纯且超细微,这种是灰粉亦广泛用于橡胶、陶瓷、水泥、玻璃、耐材、工艺建筑、造纸等等行业,外销后该工艺原料成本略有降低;4.间接法无需像直接法那样浓缩后na2co3再次经高效蒸发器蒸发脱水,这样就减小了一定的资金投入,生产节奏亦加快了许多。如10% na2co3溶液与cao(石灰)反应压滤出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可加装一组小型高效蒸发器,提高浓缩后10% na2co3溶液的浓度即可;但同时也要加装压力锅炉完全利用余热蒸发;亦可在cao与na2co3反应池适量补充粉剂na2co3(比naoh便宜很多);5.间接法如采用上述石灰石单向法,也就是caco3不循环使用,制备na2sio3以后生产白炭黑的工艺方法与直接法一样,设备工装除间接法石粉回收工装外也基本一样,只是工装大小之分。
55.直接法和间接法试制实施例:1、直接法,由于试制,条件所限,没有na2co3与石英砂制备水玻璃的高温炉,只能自
市场购买,用苏打法生产的水溶性na2sio3。
56.a.用50l的透明塑料容器,将2kg水溶性na2sio3倒入容器中,并加入去离子水将其调配成30%的溶液。
57.b. co2气体钢瓶软联接一个多孔喷头,喷头与软联接之间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可左右旋转的直立管条,喷头伸入到容器底部手动左右旋转,容器边缘设置一个在线ph值检测仪。开始缓慢供入co2气体,约10分钟,液体逐渐变成极为稀薄的白色,放大镜观察,无有颗粒物及絮状物,此时ph值显示的数字为9.7和9.8之前跳动,立即关闭co2气体阀门,停止供气。用大张滤纸批次过滤,其过程较为痛快,过滤之后,滤纸上杂质几乎没有。其后将滤液倒回反应容器中,继续供入co2气体,气体流量保持不变,搅拌速度加快一倍,大约6分钟后,液体快速变白,减小co2气体流量,液体逐渐浓白,3分钟后液面上部冒出气泡且逐渐变大,直到气泡没变化,此时关闭供气阀门。
58.液体没有絮状物,均匀分散浓白,放大镜也难见颗粒物。经3次50℃去离子水冲洗过滤到中性,得到白色软溶物。将物料在滤纸上摊匀,放入微波炉里中温脱水。脱水完成后,将物料装塑料样袋中,反复揉搓,做粒度检测,以d10标准检测:2-3微米占3.2%;4-5微米占5.6%;8-10微米占32.7%;12-15微米占18.9%,白度97.8。白炭黑形态图像显示,约占55%为规则的球形化,较为球形的约为30%,其他为非球形化。这是两步炭分法制得的白炭黑的定性结果。因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定量试验。样品经国家级iso认证的检测机构分析,其成分如下:2、直接法,一步炭分加有机酸制法试制;设备工装与以上直接法二步炭分法一样。只是一次性用co2气体将na2sio3溶液反应成絮状的h2sio3硅酸,冲洗过滤至中性,固液比大约为3:1,加入浓度为60%柠檬酸,ph值为6时,液体加热至80℃搅拌反应约10分钟,再次冲洗过滤至中性,滤干物料入微波炉,中温烘干,白炭黑装入样袋反复揉搓检测。
59.d10标准结果10-15vm占72.2%,20-30vm占21.9%。
60.形态:无球形化形体,白度98.2%化验成分如下:3、间接法试制白炭黑:a.备500ml小型高压釜一个;b.最高温度为500℃烘干箱;c.将高压釜安装在箱体里,并旋转以代替搅拌;d.用马弗炉焙烧高钙石制备cao;e.将50% na2co3溶液倒入烧杯中,再称取有效cao等摩尔当量白灰(有效cao含量为95%),缓慢倒入烧杯中搅拌,使na2co3与ca(oh)2充分反应,滤纸过滤出naoh溶液,兑入高压釜中,再加入等当量的200目99%(sio2含量)石英砂,加去离子水至液固比为3:1为止,升温
反应3.5h,冷却,滤纸过滤生成的na2sio3溶液。滤出的na2sio3溶液倒入1000ml烧杯中,搅拌器自动搅拌并加热。用二步炭分法制取白炭黑,其结果如下:粒度:d10:2-3vm占27.6%4-5vm占51.8%8-10vm占16.3-15vm占3.9%白度:98形态:球形约占60.2%较为球形约占33.6%其它为非球形化本发明要求:1.co2、na元素自循环不排放;2.只能用有机酸溶解杂质离子,并对环境无污染;3.以自产热能为主。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