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11-19 12:4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需求的提升,一种能通过调整座椅姿态,实现乘员身体各部位处于高度放松状态的零重力座椅,运用愈加广泛。进而,零重力座椅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人们既希望享受零重力座椅提供的舒适姿态,又希望能得到行车状态下的安全保障。
3.如专利文献cn 113147531a公开了一种紧凑型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包括底座,该底座上方设置有座框,座框后部通过调角器连接有靠背骨架,座框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在底座之间设有座框调节连杆,座框调节连杆均在竖直面内转动,每根座框调节连杆与底座分别通过铰接轴铰接,位于座框后部的座框调节连杆与座框铰接,位于前部的座框调节连杆与座框通过倾角调节连杆连接,位于前部和后部的座框调节连杆分别连接有转动驱动机构,同一侧的座框的座框边板和靠背骨架的靠背边板均设置有加强结构,该侧靠背边板后侧设置有用于引导安全带滑动的导向约束机构。本紧凑型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能够实现座框高度调节和倾角调节,并为座框提供稳定支撑,且保证安全带系统的安全性。但该紧凑型多向调节零重力座椅骨架,基于安全层面,仅考虑了安全带导向的结构安全,未考虑采用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逻辑及方法,去规避行车状态下,因零重力靠背角度过大导致的碰撞安全风险。
4.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既能满足用户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实现零重力最大靠背角度,以体验零重力座椅的最佳姿态,又能加强乘客在零重力座椅使用过程的安全保障。
6.第一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挡位信号或车速信号;响应于基于挡位信号或车速信号判断出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获取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和靠背角度信息;若基于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判断出零重力座椅处于副驾位置处,且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则调节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若基于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判断出零重力座椅处于主驾位置处时,则关闭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姿态功能。
7.可选地,还包括:
在关闭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姿态功能之前,将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至零重力设计靠背角;以确保快速调节至零重力设计靠背角,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主驾乘客处于驾驶状态,为保障驾驶安全,避免误操作,行驶过程中主驾不可进入零重力姿态。
8.可选地,还包括:在车辆处于非行驶状态时,响应于接收到零重力姿态功能被触发时,调节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零重力最佳姿态的最大靠背角;能够满足用户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实现零重力最大靠背角度,体验零重力座椅的最佳姿态。
9.可选地,还包括: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响应于检测到位于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被手动调节时,该零重力座椅响应手动调节,并采集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响应于判断出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调节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能够保证用户手动操作物理按键的优先级,但如果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如手动调节的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系统也会自动调回到碰撞安全角度,以确保乘员的安全。
10.可选地,还包括: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下,根据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的大小进行对应的安全提示,比如:提醒用户,在行车状态下,目前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是否安全;在座椅控制器将自动调整零重力座椅靠背至碰撞安全角度时,系统也会进行安全提示。
11.第二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包括:车辆状态模块,其包括用于检测车辆当前车速的车速模块,或用于检测车辆当前挡位信息的变速器模块;零重力座椅总成,其包括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和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用于实现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并输出座椅靠背角度信号;座椅控制器,用于采集所述零重力座椅总成输出的座椅靠背角度信号、车辆状态模块输出的车辆状态信息,并基于座椅靠背角度信号和车辆状态信息判断输出座椅驱动信号,驱动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工作,实现靠背角度调节,该座椅控制器分别与车辆状态模块、零重力座椅总成连接;所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能执行如本发明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的步骤。
12.可选地,所述零重力座椅总成还包括,座椅调节开关,用于进行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并获取靠背角度调节开关量,输出座椅调节信号至座椅控制器,用于座椅控制器判断座椅是否进行手动调节,该座椅调节开关与座椅控制器连接;所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还被配置为: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响应于检测到位于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被手动调节时,该零重力座椅响应手动调节,并采集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响应于判断出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调节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
13.可选地,还包括,还包括屏幕模块,用于接收座椅控制器输出的安全提示信号,并基于安全提示信号进行安全提示,该屏幕模块与座椅控制器连接。
14.可选地,所述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和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均采用霍尔电机驱动,以实现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的调节,所述霍尔电机将座椅靠背角度信号转换成霍尔信号并输出至座椅控制器,用于座椅控制器判断识别座椅靠背角度并且接收座椅控制器输出的座椅驱动信号来驱动靠背角度调节模块、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工作。
15.第三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发明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
16.第四方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被调用时能执行如本发明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的步骤。
17.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通过主动识别车辆状态变化,在识别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对于处于副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能够自动调整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并进行安全提醒,避免了用户无法识别碰撞安全风险或者无法正确调整零重力座椅靠背安全角度的问题,加强了乘客在零重力座椅使用过程的安全保障。
18.(2)本发明通过主动识别车辆状态变化,在识别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对于处于主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通过关闭其零重力姿态功能,以避免误操作座椅导致驾驶危险的问题。
19.(3)本发明能够满足用户(包括主驾位置和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实现零重力最大靠背角度,体验零重力座椅的最佳姿态。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逻辑及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座椅控制器调整靠背角度至安全角度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零重力座椅总成,11、座椅调节开关,12、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3、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2、座椅控制器,3、车辆状态模块,31、车速模块,32、变速器模块,4、屏幕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车辆的挡位信号或车速信号;响应于基于挡位信号或车速信号判断出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获取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和靠背角度信息;若基于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判断出零重力座椅处于副驾位置处,且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则调节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
若基于零重力座椅的位置信息判断出零重力座椅处于主驾位置处时,则关闭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姿态功能。
23.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关闭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姿态功能之前,将主驾位置上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至零重力设计靠背角;以确保将主驾位置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快速调节至零重力设计靠背角。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主驾乘客处于驾驶状态,为保障驾驶安全,避免误操作,行驶过程中主驾不可进入零重力姿态。
24.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车辆处于非行驶状态时,响应于接收到零重力姿态功能被触发时(可以采用一键触发的方式,比如,系统可以设置零重力姿态功能触发按键,物理按键或软按键均可,当乘员想将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调节至零重力最佳姿态的最大靠背角时,按一下该零重力姿态功能触发案件即可),调节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零重力最佳姿态的最大靠背角;能够满足用户在车辆静止状态下实现零重力最大靠背角度,体验零重力座椅的最佳姿态。
25.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响应于检测到位于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被手动调节时,该零重力座椅响应手动调节,以保证用户手动操作按键的优先级。但为了确保乘员的安全,采集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响应于判断出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调节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即在车辆处于行驶过程中,如手动调节的靠背角度大于碰撞安全角度时,系统仍会自动将靠背角度调回到碰撞安全角度,以确保乘员的安全。
26.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还包括: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下,根据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的大小进行对应的安全提示,比如:在关闭主驾位置的零重力座椅的零重力姿态时发出安全提示1,以提醒用户,在行车状态下,目前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是否安全。在座椅控制器2将自动调整零重力座椅靠背至碰撞安全角度时,系统也会进行安全提示2。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包括零重力座椅总成1、座椅控制器2、车辆状态模块3和屏幕模块4,座椅控制器2分别与车辆状态模块3、零重力座椅总成1和屏幕模块4连接。座椅控制器2通过接收来自车辆状态模块3的车辆信息、零重力座椅总成1的开关调节信号及位置信号,来判断并输出电信号至屏幕模块4做安全提示,并驱动座椅电动调节,实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所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被配置为能执行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的步骤。
28.本实施例中,零重力座椅总成1用于实现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并输出座椅靠背角度信号。该零重力座椅总成1包括座椅调节开关11、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和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座椅调节开关11、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分别与座椅控制器2连接。其中,座椅调节开关11用于进行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并且获取靠背角度调节开关量,输出座椅调节信号至座椅控制器2,用于座椅控制器2判断座椅是否进行手动调节。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采用霍尔电机驱动,实现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调节,霍尔电机将座椅靠背角度信号转换成霍尔信号,输出至座椅控制器2,用于座椅控制器2判断识别座椅靠背角度并且接收座椅控制器2电信号驱动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
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工作。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控制器2采集来自零重力座椅总成1的开关调节信号及座椅靠背角度信号、车辆状态模块3的车辆状态信息,并基于采集的信息判断输出座椅驱动信号,驱动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工作,实现靠背角度调节,输出电信号至屏幕模块4做安全提示。
30.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状态模块3通过整车can通信输出车辆状态信息至座椅控制器2,用于座椅控制器2判断零重力座椅总成1是否需要进行靠背角度调节,屏幕模块4是否需要做安全提示。车辆状态模块3可基于系统的智能化及安全程度,增加或减少模块数量。本实施例中,车辆状态模块3包括车速模块31和/或变速器模块32,车速模块31用于检测车辆当前车速;变速器模块32用于检测车辆当前挡位。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屏幕模块4接收座椅控制器2输出的安全提示信号,并基于安全提示信号输出安全提示。安全提示主要包含如下两部分:安全提示1、提醒用户,行车状态下,目前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是否安全。安全提示2、提醒用户,座椅控制器2将自动调整零重力座椅靠背至安全角度。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主要针对副驾乘客使用场景,当车辆处于行车状态时,主驾乘客处于驾驶状态,为保障驾驶安全,避免误操作,行驶过程中主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不可进入零重力姿态。
33.本实施例中,根据零重力座椅结构及车内环境不同,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及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的靠背角调节范围存在差异,行车状态下的碰撞安全角度及零重力最佳姿态的最大靠背角也存在差异。此处仅做示例:零重力设计靠背角25
°
;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可实现靠背角往后30
°
调节;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可实现靠背角往后14
°
调节;行车状态下的碰撞安全角度≤45
°
;零重力最佳姿态的最大靠背角为55
°

34.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控制器2调整靠背至碰撞安全角度的原理:车辆静止状态,座椅控制器2识别靠背调节模块初始角度为25
°
;识别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靠背角完成往后14
°
调节;识别靠背调节模块,靠背角完成往后16
°
调节;此时,零重力座椅靠背角为55
°
,即25
°
14
°
16
°
=55
°

35.当车辆状态变化,整车车速>3 km/h或不处于p挡时,为保证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45
°
,通过座椅控制器2运算:45
°‑
(25
°
14
°
)=6
°
,其中,45
°
为碰撞安全角度,25
°
为靠背调节模块初始角度,14
°
为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已完成往后14
°
的调节。计算得到零重力靠背调节模块的靠背角最大只能往后实现6
°
调节。因为当车辆在静止状态时,靠背角已完成往后16
°
调节,这时,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最少需往前调整靠背角10
°
,从而使在行驶状态下,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45
°

36.如图2所示,一种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步骤如下:s21、开始;s22、判断变速器挡位是否在非p挡或车速是否>3km/h,若是,进入步骤s23,若否,则进入步骤s32;s23、判断零重力座椅的位置,若在主驾位置,则进入步骤s24,否在副驾位置,则进入步骤s26;s24、零重力座椅不启动零重力姿态功能;
s25、屏幕模块4进行安全提示1,并进入步骤s32;s26、判断零重力座椅是否处于手动调节状态,若是,则进入步骤s27,若否,则进入步骤s28;s27、优先执行手动调节响应,并进入步骤s28;s28、采集零重力座椅总成1的靠背角度位置;s29、判断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是否满足安全碰撞角度(即小于等于安全碰撞角度),若是,则进入步骤s32,若否,则进入步骤s30;s30、调整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至碰撞安全角度;s31、通过屏幕模块4进行安全提示2,并进入步骤s32;s32、结束。
37.如图3所示,座椅控制器2调整靠背角度至安全碰撞角度的原理示例如下:s21、开始;s33、座椅控制器2初始标定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的初始角度:0
°
;s34、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的初始角度:25
°
;s35、识别零重力座椅设计靠背角度:25
°
;s36、由座椅控制器2采集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角度:14
°
;s37、通过运算,识别坐靠角度联动调节模块13角度往后调整值:14
°
;s38、由座椅控制器2采集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角度:41
°
;s39、通过运算,识别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角度往后调整值16
°
(即41
°‑
25
°
=16
°
);s40、识别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往后调整值:30
°
(即步骤s39往后调整的16
°
步骤 s37往后调整的14
°
);s41、识别零重力座椅靠背角度:55
°
(即零重力座椅设计靠背角度25
°
步骤s39往后调整的16
°
步骤 s37往后调整的14
°
=55
°
);s42、在车辆由静止转为行驶状态时,判断副驾位置处的零重力座椅的靠背角度是否小于等于45
°
(即碰撞安全角度);s43、若是,则进入步骤s32,若否,通过运算,座椅控制器2识别靠背角度已超出安全碰撞角度10
°
(即55
°‑
45
°
=10
°
);s44、驱动靠背角度调节模块12往前调节角度为10
°
;s32、系统结束。
38.本实施例中,一种车辆,采用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系统。
39.本实施例中,一种存储介质,其内存储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计算机可读程序被调用时能执行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零重力座椅安全控制方法的步骤。
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
适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计算机程序。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41.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技术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42.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