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2022-11-19 08:33: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轧钢工艺领域,特别涉及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热轧产线的粗轧机组主要设备布置为定宽压力机或一架到两架顺序布置的粗轧机。正常生产时粗轧机组的轧制工艺是由定宽压力机侧压或空过后,由粗轧机组分别进行可逆轧制,中间机架轧制3~5道次、末机架轧制3~7道次。由于粗轧机组对带钢宽度起决定性作用,当粗轧末架立辊轧机出现故障无法投入使用时,只有停轧将故障处理后才可以生产,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为了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轧时间,降低企业损失,迫切需要研究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实现在粗轧机组末机架立辊故障时能够正常生产,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轧时间,降低企业损失,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6.1)一级系统中增加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在粗轧末机架立辊发生故障时,待粗轧机组没有板坯时,一级系统中选择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
7.2)待轧制板坯出炉前,将末机架立辊打开至最大辊缝,末机架立辊侧压电机断电;
8.3)待轧制板坯出炉进入粗轧机后,定宽机始终投入;
9.4)依据定宽机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值、上块带钢轧出的宽度曲线,通过在一级系统中增加定宽机、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的窗口,按照辊缝补偿值表,对二级模型计算的定宽机设定辊缝、非末机架立辊设定辊缝进行补偿;
10.5)精轧导尺开口度余量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10mm;
11.6)卷取导尺二次短行程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20mm。
12.步骤5)所述的辊缝补偿值表见表1:
13.表1:
[0014][0015]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本发明实现在粗轧机组末机架立辊故障时能够正常生产,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
轧时间,降低企业损失,同时又能保证带钢的成品宽度符合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8]
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
[0019]
1、一级系统中增加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在粗轧末机架立辊发生故障时,待粗轧机组没有板坯时,在一级画面中选择末机架立辊空过按键,然后通知出钢生产;
[0020]
2、板坯出炉后,定宽机始终投入;
[0021]
3、依据定宽机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值、上块带钢轧出的宽度曲线,在新增加的一级画面中定宽机(sp)、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辊缝补偿值,保证带钢宽度符合标准要求,即宽度曲线在 5~ 12mm之间。
[0022]
当冷尺减宽量≤5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5~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5~10;当冷尺减宽量≤5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0~ 5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2~5;当冷尺减宽量≤5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2~ 17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0~15,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5~10;当冷尺减宽量≤5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7~ 2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5~20,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0~15;当冷尺减宽量≤5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 21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20~30,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5~20;具体辊缝补偿值见表2;
[0023]
表2:
[0024][0025]
当冷尺减宽量50≤减宽量≤160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5~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5~10;当冷尺减宽量50≤减宽量≤160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0~ 5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2~5;当冷尺减宽量50≤减宽量≤160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2~ 17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8~12,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3~8;当冷尺减宽量50≤减宽量≤160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7~ 2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2~18,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
值窗口中输入8~13;当冷尺减宽量50≤减宽量≤160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 21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8~25,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3~25;具体辊缝补偿值见表3;
[0026]
表3:
[0027][0028]
当冷尺减宽量≧16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5~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5~10;当冷尺减宽量≧16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0~ 5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0,在二级模型中的宽度余量中输入2~5;当冷尺减宽量≧16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2~ 17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5~10,并保证定宽机的减宽量不大于设计的最大减宽量,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0~15;当冷尺减宽量≧16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在 17~ 20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0~15,并保证定宽机的减宽量不大于设计的最大减宽量,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5~20;当冷尺减宽量≧160mm板坯,上块带钢宽度曲线平均值≧ 21mm时,在一级画面的定宽机补偿值窗口中输入15~20,并保证定宽机的减宽量不大于设计的最大减宽量,在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窗口中输入20~30;具体辊缝补偿值见表4;
[0029]
表4:
[0030][003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子,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基本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1)一级系统中增加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在粗轧末机架立辊发生故障时,待粗轧机组没有板坯时,一级系统中选择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2)待轧制板坯出炉前,将末机架立辊打开至最大辊缝,末机架立辊侧压电机断电;3)待轧制板坯出炉进入粗轧机后,定宽机始终投入;4)依据定宽机和非末机架立辊辊缝值、上块带钢轧出的宽度曲线,通过在一级系统中增加定宽机、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的窗口,按照辊缝补偿值表,对二级模型计算的定宽机设定辊缝、非末机架立辊设定辊缝进行补偿;5)精轧导尺开口度余量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10mm;6)卷取导尺二次短行程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2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辊缝补偿值具体为:冷尺减宽量≤50mm:定宽机辊缝补偿值0~30mm,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0~20;50mm<冷尺减宽量≤160mm:定宽机辊缝补偿值0~25mm,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0~25;冷尺减宽量>160mm:定宽机辊缝补偿值0~20mm,非末机架立辊辊缝补偿值0~3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粗轧末机架立辊故障状态下的生产方法,1)一级系统中增加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在粗轧末机架立辊发生故障时,一级系统中选择末机架立辊空过模式;2)待轧制板坯出炉前,将末机架立辊打开至最大辊缝,末机架立辊侧压电机断电;3)待轧制板坯出炉进入粗轧机后,定宽机始终投入;4)对二级模型计算的定宽机设定辊缝、非末机架立辊设定辊缝进行补偿;5)精轧导尺开口度余量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10mm;6)卷取导尺二次短行程在故障前基础上增加0~20mm。本发明实现在粗轧机组末机架立辊故障时能够正常生产,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停轧时间,降低企业损失,同时又能保证带钢的成品宽度符合要求。宽度符合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存 刘旺臣 王杰 何士国 李江委 任俊威 邓鹏钊 刘磊 宋运涛 马振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