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的制作方法

2022-11-19 06:3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


背景技术:

2.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是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口上的防护装置,其功能是防止外部灰尘和雨水进入充电口,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cn202020488748.1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磁吸式充电盖组件,包括充电盒,连接带,盖板组件,充电柱,电磁吸盘,定位套筒和凹口,该实用新型的盖板组件和电磁吸盘的设置,电磁吸盘通电运行通过磁性吸力与铁板吸合,使盖板组件与充电盒进行固定,需要打开盖板时,通过新能源汽车的控制系统控制电磁吸盘失电,便于用户进行盖板的开启作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盖板与充电盒闭合时,防护板盖在充电柱上,防护板对充电柱起到防护作业,避免水分、灰尘等进入充电柱的内部,绝缘板提高充电柱的绝缘性能,避免充电柱出现漏电的现象,盖板与充电盒闭合时,定位柱插入定位套筒内,定位柱和定位套筒对盖板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保证盖板与充电盒准确贴合,但是,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防护盖内部容易聚积湿气,影响充电口的使用,其次,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线容易从充电口处脱落,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主体,所述防护盖主体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磁吸块,所述防护盖主体的外壁设置有把手,所述防护盖主体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充电口保护塞,所述充电口保护塞的两侧均设置有除湿机构,所述充电口保护塞的上端设置有充电线限位机构,所述除湿机构包括固定外壳、连接架、纤维干燥片固定架、密封盖与除湿孔槽,所述充电线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卡环、弹力带、安装架、限位硅胶带与紧固垫片。
7.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架,所述固定外壳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除湿孔槽,所述固定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纤维干燥片固定架,所述纤维干燥片固定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盖,有利于对充电口防护盖内部的湿气进行吸附。
8.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紧固垫片,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限位硅胶带,所述限位硅胶带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卡环,有利于对充电线进行限位固定。
9.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两侧外表面均与连接架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
定外壳的内壁与纤维干燥片固定架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所述纤维干燥片固定架的上端外表面与密封盖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除湿机构的结构稳定。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后端外表面与紧固垫片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外表面与弹力带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带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限位硅胶带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硅胶带的后端外表面与限位卡环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充电线限位机构的结构稳定。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外壳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连接架与防护盖主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除湿机构的数量为两组,有利于除湿机构的连接稳定。
12.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后端外表面通过紧固垫片与防护盖主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充电线限位机构的连接稳定。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上端外表面与铰链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外表面与防护盖主体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防护盖主体的另一端外表面与磁吸块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盖主体的外壁与把手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盖主体的内壁中部与充电口保护塞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的整体结构稳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通过设置的除湿机构,在充电口防护盖关闭时,纤维干燥片固定架内部放置的纤维干燥片可以通过除湿孔槽对防护盖内部的湿气进行吸附,避免了湿气聚积在防护盖内部影响充电口电源的输入。
16.2、该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通过设置的充电线限位机构,在充电口需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线穿入限位卡环和限位硅胶带后,再插入充电口中,限位卡环和限位硅胶带可以对充电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外力的作用造成充电线从充电口处脱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防护盖主体7关闭后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除湿机构4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充电线限位机构6的放大图。
21.图中:1、安装框;2、充电口保护塞;3、铰链;4、除湿机构;5、磁吸块;6、充电线限位机构;7、防护盖主体;8、把手;41、固定外壳;42、连接架;43、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4、密封盖;45、除湿孔槽;61、限位卡环;62、弹力带;63、安装架;64、限位硅胶带;65、紧固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4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铰链3,铰链3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防护盖主体7,防护盖主体7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磁吸块5,防护盖主体7的外壁设置有把手8,防护盖主体7的内壁中部设置有充电
口保护塞2,充电口保护塞2的两侧均设置有除湿机构4,充电口保护塞2的上端设置有充电线限位机构6,除湿机构4包括固定外壳41、连接架42、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密封盖44与除湿孔槽45,充电线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卡环61、弹力带62、安装架63、限位硅胶带64与紧固垫片65,固定外壳41的两侧外表面均设置有连接架42,固定外壳4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除湿孔槽45,固定外壳41的内壁设置有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盖44,有利于对充电口防护盖内部的湿气进行吸附,安装架63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紧固垫片65,安装架63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弹力带62,弹力带62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限位硅胶带64,限位硅胶带64的后端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卡环61,有利于对充电线进行限位固定,固定外壳41的两侧外表面均与连接架4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外壳41的内壁与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的外壁可拆卸连接,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的上端外表面与密封盖44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除湿机构4的结构稳定,安装架63的后端外表面与紧固垫片65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架63的一侧外表面与弹力带62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弹力带62的另一侧外表面与限位硅胶带64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限位硅胶带64的后端外表面与限位卡环61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充电线限位机构6的结构稳定,固定外壳41的后端外表面通过连接架42与防护盖主体7的内壁可拆卸连接,除湿机构4的数量为两组,有利于除湿机构4的连接稳定,安装架63的后端外表面通过紧固垫片65与防护盖主体7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充电线限位机构6的连接稳定,安装框1的上端外表面与铰链3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铰链3的另一端外表面与防护盖主体7的一端外表面活动连接,防护盖主体7的另一端外表面与磁吸块5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防护盖主体7的外壁与把手8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防护盖主体7的内壁中部与充电口保护塞2的一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的整体结构稳定。
24.工作原理
2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使用时,可通过把手8将防护盖主体7打开,将充电线穿入充电线限位机构6后安装到充电口上,就可以完成整个磁吸式充电口防护盖的使用,其设置的除湿机构4,在充电口防护盖关闭时,纤维干燥片固定架43内部放置的纤维干燥片可以通过除湿孔槽45对防护盖内部的湿气进行吸附,避免了湿气聚积在防护盖内部影响充电口电源的输入,其设置的充电线限位机构6,在充电口需要充电时,可以将充电线穿入限位卡环61和限位硅胶带64后,再插入充电口中,限位卡环61和限位硅胶带64可以对充电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了外力的作用造成充电线从充电口处脱落的情况。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一号、二号)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