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1:18: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以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透彻、准确的理解本技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3.空气炸锅,是一种可以利用空气来进行“油炸”的厨房烹饪器具,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让快速循环热空气替代传统煎锅里的热油,使空气炸锅内的食物变熟;同时,其产生的热空气还能够吹走食物表层的水分,使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锁住食材内部的水分从而使空气炸锅内的食材达到近似油炸的烹饪效果。
4.目前,空气炸锅的技术日新月异,同时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出现了带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这类空气炸锅在使用时,可以把待烤制的食物放置在空气炸锅上进行称重。
5.现有带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一般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面板。其中,由于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热风循环风叶以及散热风叶转动的中心电机,该中心电机设置在机体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或者接近中心的位置,因此在不增加空气炸锅高度的情况下,称重传感器只能设置在中心电机的一侧以偏离空气炸锅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因而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的承托支撑点同样偏离称重面板的中心位置且位于称重面板的一侧,这导致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的支撑力不平衡。如此,当用户把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远离称重传感器一侧的位置时,特别是放置在称重面板的边缘时,容易由于支撑力不足导致称重面板出现倾斜,进而与机体的上端发生碰撞,从而影响称重的准确性。
6.由此可知,现有带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以防止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
8.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包括机体、设置在机体上的中心电机、设置在中心电机一侧的称重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面板,称重传感器上还设置有承托在称重面板底部的支撑平衡板,支撑平衡板环绕中心电机延伸布置,以防止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
9.由此,通过在称重传感器上设置支撑平衡板,以此改变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底部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的,并使支撑平衡板环绕中心电机延伸布置,如此即可增大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底部的承托面积,或者调整支撑连接点的位置或者通过增加支撑连接点,以提升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称重面板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而与机体的上端发生碰撞,从而影响称重准确性。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平衡板呈l形、u形、凵形、圆弧形或者矩形状。采用以上形状的支撑平衡板均具有避让中心电机的避空位,由此避免中心电机对支撑平衡板的安装造成干涉。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支撑平衡板呈l形状,其使用的材料较少,有利于节约成本。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平衡板包括固定板、支撑板以及延伸板,固定板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称重面板的底部搭设在支撑板上,延伸板连接在固定板以及支撑板之间且延伸板呈倾斜设置。如此即可形成杠杆结构,由此利用杠杆原理为称重面板的底部提供承托力,以提升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称重面板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
12.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延伸板以及支撑板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即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支撑平衡板,实现一道工序制备成型。
13.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板以及延伸板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固定板和延伸板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强筋,从而避免固定板以及延伸板之间容易出现弯曲变形,同理的,第一加强筋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实现一道工序成型支撑平衡板以及第一加强筋。
14.在一个实施例中,称重面板上设置有称重区以及环绕称重区设置的侧缘区,侧缘区的上表面朝下倾斜设置,如此,称重食物则无法稳固的放置在侧缘区上,从而用户为了避免称重食物掉落,则不会把称重食物放置在离称重面板中心较远的侧缘区上,从而有效避免称重面板出现倾斜的情况。
15.在一个实施例中,称重面板包括采用金属材质制备的基板以及采用塑料材质制备的顶面板,即称重面板采用不同材质的部件组装而成,其中,基板采用金属材质制备,用于提供支撑强度,顶面板采用塑料材质制备,则用于美观以及减轻产品重量。支撑平衡板承托在基板的底部,顶面板卡扣在基板上。
16.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的底部下沉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的底部搭设在固定板上。如此,支撑平衡板中的支撑板对称重面板的底部形成第一支撑点,支撑平衡板中的固定板对称重面板的底部形成第二支撑点,且第一支撑点与第二支撑点分布在中心电机的两侧,即分布在称重面板中心的两侧,从而通过第一支撑点与第二支撑点能够为称重面板提供对称的支撑力,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
17.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基板支撑强度的第二加强筋,从而避免基板容易出现弯曲变形。
18.在一个实施例中,基板以及第二加强筋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基板的形状以及第二加强筋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实现一道工序成型基板以及第二加强筋。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称重传感器上设置支撑平衡板,以此改变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底部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的,并使支撑平衡板环绕中心电机延伸布置,如此即可增大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底部的承托面积,或者调整支撑连接点的位置或者通过增加支撑连接点,以提升称重传感器对于称重面板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称重面板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上时,称重面板出现倾斜而与机体的上端发生碰撞,从而影响称重准确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的爆炸结构的第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的爆炸结构的第二角度立体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的爆炸结构的第三角度立体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中支撑平衡板与称重传感器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5.图中各标号代表如下含义:1、机体;2、中心电机;3、称重传感器;4、称重面板;41、基板;411、支撑部;42、顶面板;5、支撑平衡板;51、固定板;52、延伸板;53、支撑板;6、第一加强筋;7、称重区;8、侧缘区;9、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7.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28.另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30.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有机体1以及与机体1可分离的炸篮,机体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热风循环风叶以及散热风叶转动的中心电机2,中心电机2设置在机体1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或者接近中心的位置。另外,机体1内还设置有称重传感器3,称重传感器3位于中心电机2竖直方向上的一侧位置。
31.其中,称重传感器3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称重食物的称重面板4。如此,用户在使用空气炸锅时,便可把需要称重的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称重面板4把重力作用在称重传感器3上,称重传感器3获取称重数值并把重量显示在机体1上,如此完成一次称重工作。完成称重工作后,预先在机体1上设定的程序会自动根据获取的称重数值计算烤制时间,从而无需用户自行设定,实现智能烤制的效果,其烤制效果更佳。
32.需要说明的是,称重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可以直接把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称重,或者先把食物放置在炸篮内,然后再把装有食物的炸篮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称重,当然,也可以把食物放置在其他容器也可,不受限制。其中,较优的称重方式是,先把食物放置在炸篮内,然后再把装有食物的炸篮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称重,采用该称重方式的好处在于,既可利用空气炸锅自带的炸篮装接食物,免去了用户找其他容器的麻烦,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度。同时,由于使用了自带的炸篮,如此只需通过预设程序,即可在称重时,自动通过程序计算减去炸篮的重量而直接获取食物的重量,而无需用户分别操作计算,进一步的提升
用户使用的便利度,从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感受。
33.其中,称重传感器3上还设置有承托在称重面板4底部的支撑平衡板5,进一步的,支撑平衡板5环绕中心电机2延伸布置。在这当中,支撑平衡板5承托在称重面板4底部的连接方式具有不同方式,例如:支撑平衡板5完全贴附在称重面板4的底部,如此即可增大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底部的承托面积,以提升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称重面板4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所述称重面板4上时,所述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又如:支撑平衡板5与称重面板4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例如采用两个支撑点)的支撑连接点,如此即可通过调整支撑连接点的位置(实现调整重心)或者增加支撑连接点,以提升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称重面板4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所述称重面板4上时,所述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平衡板5延伸的形状和长度可以按需设置。
34.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称重传感器3上设置支撑平衡板5,以此改变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底部的连接方式,进一步的,并使支撑平衡板5环绕中心电机2延伸布置,如此即可增大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底部的承托面积,或者调整支撑连接点的位置或者通过增加支撑连接点,以提升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称重面板4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时,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而与机体1的上端发生碰撞,从而影响称重准确性。
35.其中,支撑平衡板5延伸的形状和长度可以按需设置。例如,支撑平衡板5呈l形、u形、凵形、圆弧形或者矩形状均可,采用以上形状的支撑平衡板5均具有避让中心电机2的避空位,由此避免中心电机2对支撑平衡板5的安装造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平衡板5呈l形状,其使用的材料较少,有利于节约成本。
36.其中,支撑平衡板5包括固定板51、支撑板53以及延伸板52,固定板51设置在称重传感器3上,称重面板4的底部搭设在支撑板53上,延伸板52连接在固定板51以及支撑板53之间且延伸板52呈倾斜设置,如此即可形成杠杆结构,由此利用杠杆原理为称重面板4的底部提供承托力,以提升称重传感器3对于称重面板4支撑的稳定性,改变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称重面板4底部一侧时支撑力偏离中心而导致支撑力不平衡的问题,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时,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
37.其中,固定板51、延伸板52以及支撑板53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即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支撑平衡板5,实现一道工序制备成型。
38.其中,固定板51以及延伸板52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固定板51和延伸板52支撑强度的第一加强筋6,从而避免固定板51以及延伸板52之间容易出现弯曲变形,同理的,第一加强筋6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实现一道工序成型支撑平衡板5以及第一加强筋6。
39.其中,称重面板4上设置有称重区7以及环绕称重区7设置的侧缘区8,侧缘区8的上表面朝下倾斜设置,如此,称重食物则无法稳固的放置在侧缘区8上,从而用户为了避免称重食物掉落,则不会把称重食物放置在离称重面板4中心较远的侧缘区8上,从而有效避免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的情况。
40.其中,称重面板4包括采用金属材质制备的基板41以及采用塑料材质制备的顶面
板42,即称重面板4采用不同材质的部件组装而成,其中,基板41采用金属材质制备,用于提供支撑强度,顶面板42采用塑料材质制备,则用于美观以及减轻产品重量。具体的,支撑平衡板5承托在基板41的底部,顶面板42卡扣在基板41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称重区7以及侧缘区8形成在顶面板42上。
41.其中,如图3所示,机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称重传感器3的固定槽。装配时,称重传感器3的一端螺接在固定槽上,称重传感器3的另一端与固定板51以及基板41螺接,再把顶面板42卡扣在基板41上。如此,即可把顶面板42、基板41、支撑平衡板5以及称重传感器3固定在机体1上,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42.其中,基板41的底部下沉设置有支撑部411,支撑部411的底部搭设在固定板51上。在本实施例中,称重传感器3位于中心电机2的一侧,即称重传感器3设置在称重面板4底部的一侧,支撑平衡板5中的支撑板53延伸至中心电机2的另一侧,即支撑板53延伸至称重面板4底部的另一相对侧。如此,支撑平衡板5中的支撑板53对称重面板4的底部形成第一支撑点,支撑平衡板5中的固定板51对称重面板4的底部形成第二支撑点,且第一支撑点与第二支撑点分布在中心电机2的两侧,即分布在称重面板4中心的两侧,从而通过第一支撑点与第二支撑点能够为称重面板4提供对称的支撑力,进而防止称重食物放置在称重面板4上时,称重面板4出现倾斜。
43.其中,基板41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基板41支撑强度的第二加强筋9,从而避免基板41容易出现弯曲变形。进一步的,基板41以及第二加强筋9为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基板41的形状以及第二加强筋9可通过冲压工艺或者铸造工艺制备,实现一道工序成型基板41以及第二加强筋9。
44.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