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腕戴式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8 20:47: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戴式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爆发式增长,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美观性、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智能手表为例,用户希望能够更为便捷地拆卸/更换智能手表的表带,并希望智能手表具有更为精致的外观。
3.但是,对于一些智能手表,由于快拆机构的结构设计,用户在拆卸腕带时,可能出现结构卡塞、操作不灵活的问题。另外,快拆机构的按键与设备后盖之间具有较大装配误差,影响设备的外表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腕戴式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以下从多个方面介绍本技术,以下多个方面的实施方式和有益效果可互相参考。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腕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主体和腕带,主体包括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其中:中框形成有内腔;后盖沿第一方向盖设在中框上,后盖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中框的内腔连通;锁扣设于中框的内腔中,并能够相对中框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锁扣在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将腕带锁合在主体上,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将腕带从主体释放;按键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并沿第一方向与锁扣相抵接;其中,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向锁扣提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推力。
6.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是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构件。因此,在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按键可以被预先装配在后盖上。这样,后盖与第一通孔之间的对位精度不会受到中框与锁扣的安装误差、通孔在后盖上的加工误差的影响,可以保证按键和通孔的对位精度。即,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按键和后盖之间可以具有均匀的间隙,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表美观性;另外,按键在被按压过程中不会与后盖剐蹭,从而可以提高腕带的拆卸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电子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与锁扣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和/或,锁扣与按键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设有弹性材料。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与锁扣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和/或,锁扣与按键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开设有凹槽,弹性材料设于凹槽中,弹性材料用于在第一方向上填充按键和锁扣之间的间隙。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包括沿第一方向相连的键体和肩部,键体位于第一通孔中,肩部位于内腔中,肩部的横截面尺寸大于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尺寸。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在未被按压时,其外表面与后盖的外表面平齐。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的至少一部分为磁吸材料。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和中框通过弹性元件相连,弹性元件用于为锁扣提供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回复力。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弹性元件位于锁扣的背向按键的一侧。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在第一位置时,弹性元件具有第一压缩量,锁扣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具有第二压缩量,其中,第二压缩量大于第一压缩量。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元件为弹簧,锁扣包括套设在弹簧中的导柱。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包括限位部,限位部用于将锁扣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极限移动位置限定在第一位置。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述腕带包括锁钩;其中,在锁扣位于第一位置时,锁钩能够穿过第二通孔并沿第二方向与锁扣相互钩连,以将腕带锁合在主体上;在锁扣位于第二位置时,锁钩能够从第二通孔中脱出,以将腕带从主体释放。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锁钩能够穿过第三通孔以与锁扣相互钩连;腕带还包括与锁钩相连的止挡部,止挡部位于中框外侧;在锁钩与锁扣相钩连时,止挡部和中框沿第二方向相互抵接;其中,止挡部与中框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和/或,中框与止挡部进行抵接的抵接面上设有弹性材料。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和后盖的其中一方上设有卡槽,另一方上设有卡块,卡块沿第一方向卡设在卡槽中,以使得后盖沿第一方向盖设在中框上。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和带状物,主体包括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其中:中框形成有内腔;后盖沿第一方向盖设在中框上,后盖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中框的内腔连通;锁扣设于中框的内腔中,并能够相对中框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锁扣在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将带状物的至少一端锁合在主体上,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将带状物的至少一端从主体释放;按键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并沿第一方向与锁扣相抵接;其中,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向锁扣提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推力。
21.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是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构件。因此,在可穿戴设备的装配过程中,按键可以被预先装配在后盖上。这样,后盖与第一通孔之间的对位精度不会受到中框与锁扣的安装误差、通孔在后盖上的加工误差的影响,可以保证按键和通孔的对位精度。即,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按键和后盖之间可以具有均匀的间隙,从而保证可穿戴设备的外表美观性;另外,按键在被按压过程中不会与后盖剐蹭,从而可以提高腕带的拆卸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可穿戴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图(腕带安装状态);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图(腕带拆下状态);
24.图3为图1所示的腕戴式电子设备中的沿线a-a的截面图;
25.图4为图3所示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b部放大图;
26.图5为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图5所示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c向视图(局部视图);
28.图7为图4所示的腕戴式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31.本技术实施方式用于提供一种腕戴式电子设备,以提高腕带拆卸操作的便捷性和电子设备的外表美观性。其中,腕戴式电子设备(以下简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腕戴式体征(例如,心率,血氧)监测设备等。以下将智能手环作为电子设备的示例进行介绍。
3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示出了电子设备的正面,图1(b)示出了电子设备的背面。本文各图示中,x方向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作为第二方向),y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z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作为第一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两两垂直。
33.参考图1和图2,电子设备包括主体1和腕带2。主体1为电子设备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内部可以设置有处理器,传感器,音频器件、通信器件、电源等电子元器件。腕带2用于将主体1佩戴在用户手腕上。
34.腕带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主体1上,这样,用户可以对腕带2进行更换、清洗等。图1示出了腕带2连接(或称“锁合”)在主体1上的状态,图2示出了将腕带2从主体1上拆下(或称“释放”)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b),用户通过按压电子设备背面的按键50,可以将腕带2从主体1上拆下。其中,用户按压左侧按键50时,可以拆卸左侧腕带2;按压右侧按键50时,可以拆卸右侧腕带2。
35.结合图3介绍电子设备的主体1的示例性结构。图3为图1(a)的a-a截面图。参考图3,主体1包括中框10、后盖20、显示屏30、锁扣40和按键50。
36.中框10形成有内腔11,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例如,处理器,电源等)可以设置在内腔11中。后盖20沿z方向盖设在中框10上,以对内腔11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中框10和后盖20通过卡槽12/卡块22结构相互连接。具体地,中框10上设有卡槽12,后盖20上设有卡块22。沿z方向,卡块22卡设在卡槽12中,从而使得后盖20稳固地盖设在中框10上。另外,通过卡槽12/卡块22结构的配合,还可以使得中框10和后盖20沿z方向相互对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卡槽12设置在后盖20上,将卡块22设置在中框10上。
37.本实施例中,将卡槽12/卡块22结构作为中框10和后盖20之间的连接结构的示例。本技术不限于词。在其他实施例中,中框10和后盖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粘接,铆接,榫接,紧固件连接等。
38.显示屏30和后盖20分别位于中框10的相反两侧。也就是说,显示屏30和后盖20沿z方向相对设置。当用户将电子设备佩戴在腕部后,后盖20位于电子设备朝向用户腕部的一侧,显示屏30位于电子设备背向用户腕部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也可以不包括显示屏30。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与后盖20相对设置的前盖。前盖和中框10可以是一体式连接结构,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结构。
39.锁扣40设置在中框10形成的内腔11中。锁扣40用于将腕带2锁合至主体1,或者将腕带2从主体1释放。以下结合图4进行介绍。其中,图4(a)为图3的b部放大图。图4(a)和图4
(b)分别示出了锁扣40锁合腕带2的状态和释放腕带2的状态。参考图4,锁扣40可以相对中框10沿z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锁扣40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4(a)所示),可以将腕带2锁合在主体1上;当锁扣40位于第二位置时(如图4(b)所示),可以将腕带2从主体1上释放。为描述的连贯性,锁扣40锁合或释放腕带2的具体方式将在下文介绍。
40.按键50用于在被按压时向锁扣40提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推力。参考图4,后盖20上设有通孔21(作为第一通孔),通孔21沿z方向贯穿后盖20,且与中框10形成的内腔11连通。按键50延伸穿过通孔21,并沿z方向与锁扣40相抵接。也就是说,沿z方向,按键50和锁扣40依次排列,且按键50相对锁扣40更靠近后盖20。
41.当用户按压按键50时,按键50沿z方向朝锁扣40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将锁扣40从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第一位置相对第二位置更为靠近锁扣40。
42.另外,本实施例中,锁扣40/按键50机构为两组。参考图3,沿x方向,两组锁扣40/按键50机构分别位于主体1的左右两侧。左侧的锁扣40/按键50机构用于左侧腕带2的拆装,右侧的锁扣40/按键50机构用于右侧腕带2的拆装。
43.本实施例中,中框10、后盖20、锁扣40和按键50是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构件。这样,中框10、后盖20、锁扣40和按键50可以分别被独立制造,然后再进行组装。通过该设置,可以保证电子设备的腕带拆卸操作的灵活性和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程度。以下通过与其他实施例的对比进行说明。
44.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结构。参考图5,电子设备包括中框10’、后盖20’和锁扣40’。中框10’和后盖20’的设置方式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式(例如图4所示的方式)基本相同,即,中框10’内部形成有内腔11’,后盖20上设有通孔21’。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锁扣40’为一体式的机构,即,锁扣40’从自中框10’的内腔11’延伸至后盖20’上的通孔21’中,这样,用户通过按压锁扣40’的表面,可以将锁扣40’从第一位置推动至第二位置。
45.图5所示的电子设备中,锁扣40’不仅包括位于内腔11’中的部分,还包括位于通孔21’中的部分。这样,在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存在锁扣40’和通孔21’之间难以精确对位的问题。
46.具体而言,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为,先将锁扣40’装配在中框10’上,再将中框10’与后盖20’进行装配。由于对于不同的电子设备,锁扣40’的位置差异比较大;并且,锁扣40’在中框10’上的安装位置,通孔21’在后盖20’上的加工位置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制造/装配误差。这样,当中框10’与后盖20’对准后(例如,通过卡槽12’/卡块22’结构对准后),锁扣40’和通孔21’通常难以对准,存在对位精度低、装配误差大的问题。以下结合图6进行说明。
47.图6图5的c向视图(局部视图)。参考图6(a),在一些情况下,锁扣40’会显著偏离通孔21’的中心。也就是说,沿通孔21’的周向,锁扣40’和后盖20’之间的间隙不是均匀分布的,存在较大段差,这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表美观性。甚至在另一些情况下,参考图6(b),锁扣40’与后盖20’相互接触挤压,此时,会出现锁扣40’被卡塞,难以被按下的情况;或者出现锁扣40’难以复位,腕带2’从主体1’上脱落的情况。另外,该情况下,锁扣40’还会出现磨损损坏的情况,长期可靠性差。
48.而本实施例中,中框10、后盖20、锁扣40和按键50是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构件。因此,在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锁扣40装配在中框10上(将该步骤完成的组件称作“中框组件”),并将按键50装配在后盖20上(将该步骤完成的组件称作“后盖组件”),最后再完成中框组件和后盖组件的装配。由于按键50可以被预先装配在后盖20上,因此,后盖20与通孔21之间的对位精度不会受到中框10与锁扣40的安装误差、通孔21在后盖20上的加工误差的影响,可以保证按键50和通孔21的对位精度(即按键50可以位于通孔21中心的位置)。这样,按键50和后盖20之间可以具有均匀的间隙,从而保证电子设备的外表美观性;另外,按键50在被按压过程中不会与后盖20剐蹭,从而可以提高腕带2的拆卸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电子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49.以下结合图7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锁扣40和按键50的具体设置方式。其中,图7(a)是图4(a)的d-d截面图(锁扣40位于第一位置),图7(b)是图4(b)的e-e截面图(锁扣40位于第二位置)。
50.参考图7,锁扣40和中框10通过弹性元件60相连,弹性元件60用于为锁扣40提供从第二位置返回至第一位置的回复力。具体地,当用户按压按键50时,锁扣40被推动至第二位置,此时,腕带2可以从主体1上释放;当用户的按压力撤销时,锁扣40可以在弹性元件60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
51.本实施例中,沿z方向,弹性元件60位于锁扣40的背向按键50的一侧。即,当锁扣40被推动至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60处于压缩状态。当作用在锁扣40上的推力撤销时(例如,用户的按压力f撤销时),弹性元件60向初始状态变形,从而在锁扣40上产生朝向按键50方向的弹性力(即恢复力),以使得锁扣40复位至第一位置。
52.进一步地,当锁扣40在第二位置时,弹性元件60具有第二压缩量;当锁扣40在第一位置时,弹性元件60具有第一压缩量;其中,第二压缩量大于第一压缩量。也就是说,在锁扣4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弹性元件6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且压缩量逐渐增加。这样,用户在刚开始按压按键50时,即可以感知到按压阻力(该按压阻力由弹性元件60提供)。即,用户在按压按键50的过程中,始终可以感知到来自电子设备的力反馈,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手感。
53.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60具体为弹簧,从而可以简化电子设备的结构。进一步地,锁扣40还包括套设在该弹簧中的导柱41,以对锁扣40的移动过程提供导向。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元件60也可以为簧片、弹性橡胶等其他弹性结构,只要能为锁扣40提供恢复力即可。
54.进一步地,中框10还包括限位部13。如上文所述,锁扣40可以相对中框10沿z方向移动,限位部13用于将锁扣40的一端极限移动位置限定在第一位置。可以理解,该“一端”为锁扣40的移动行程上朝向按键50的一端。设置限位部13有利于稳定地将锁扣40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有利于将腕带2稳定地锁合在主体1上。本实施例中,中框10包括螺纹孔以及旋合在螺纹孔中的螺钉(数量可以为多个,图7示出了其中2个),限位部13具体为螺钉的头部。另外,螺钉还可以沿x方向和y方向对锁扣40起到固定作用。
55.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1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13为固定在中框10上的钢片。钢片可以通过粘接、热熔、螺钉连接等方式固定在中框10上。
56.继续参考图7,按键50包括沿z方向相连的键体51和肩部52,键体51位于通孔21中,肩部52位于内腔11中。其中,肩部52的横截面尺寸大于通孔21的横截面尺寸,这样,可以防止按键50从通孔21中脱落。本实施例中,横截面为垂直于z方向(即厚度方向)的截面,横截
面尺寸为横截面所在平面内任意一个方向的尺寸,例如,y轴方向的尺寸。
57.按键50未被按压时,按键50的外表面53与后盖20的外表面23平齐(如图7(a)所示状态)。按键50的外表面53为按键50暴露在电子设备的外部、可供用户按压的表面。通过该设置,有利于提高电子设备外观的美观程度。
58.按键50与锁扣40进行抵接的抵接面(即表面54)上设置有弹性材料,该设置有利于实现锁扣40和按键50之间的可靠抵接。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锁扣40和按键50可能存在制造误差(例如,沿z方向的制造误差),这样,在完成中框10和后盖20的装配后,锁扣40和按键50之间可能存在沿z方向的间隙。当锁扣40和按键50之间存在间隙时,用户在按压按键50时,按压的初始阶段实际为空行程。在该空行程中,按键50未与锁扣40接触,用户也感知不到来自电子设备的力反馈,因此会影响用户体验。
59.为此,本实施例中,按键50的表面54上设有弹性材料56。弹性材料56可以处于压缩状态。通过设置弹性材料56,可以利用弹性材料56的弹性形变来补偿锁扣40和按键50的制造误差,保证锁扣40和按键50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本实施例对弹性材料56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弹性材料56可以为弹性橡胶,泡沫材料,棉质材料等。
60.示例性地,按键50的表面54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凹槽55(图7为两个凹槽),弹性材料56填充在凹槽55中,并且沿z方向填充锁扣40和按键50在z方向的间隙。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材料56也可以直接设置在表面54上。
61.本实施例中,弹性材料56设置在按键50的表面54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材料56也可以设置在锁扣40与按键50进行抵接的抵接面(即,表面43)上。示例性地,锁扣40的表面43上可以开设凹槽,弹性材料56填充在该凹槽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扣40的表面43和按键50的表面54均可以设置弹性材料56。
62.以下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体1的示例性组装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组装方式为:
63.step1:将弹簧60套设在锁扣40的导柱41上。
64.step2:通过螺钉将锁扣40安装在中框10上,以完成中框组件的组装。此时,锁扣40位于第一位置,弹簧具有第一压缩量。
65.step3:将弹性材料56填充在按键50的凹槽55中。本实施例中,弹性材料56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凹槽55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注塑(例如,嵌件注塑,lim注塑)的方式将弹性材料填充在凹槽55中。
66.step4:将按键50安装在后盖20上,以形成后盖组件。具体地,将按键50的键体51穿过后盖20的通孔,并使按键50的肩部52与后盖20的内表面(后盖20朝向内腔11的表面)接触,以将按键50安装在后盖20上。
67.step5:采用临时固定措施将按键50固定在后盖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按键50的表面53和后盖20的表面23粘贴胶带纸(例如,美纹胶带,离型纸胶带)的方式将按键50临时固定在后盖20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磁吸的方式将按键50临时固定后盖20上。该实施例中,按键5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键体51)为磁吸材料。这样,通过在后盖20的外表面上设置磁铁块,可以将按键50吸合在后盖20上。该实施例中,磁铁块作为装配工序中的工艺装备,可以被反复循环使用,从而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68.step6:将中框10和后盖20进行组装,以形成主体1。具体地,将后盖20的卡块22卡接在中框10的卡槽12中,并通过粘胶将中框10的结合面15和后盖20的结合面25粘接在一起(结合面15和结合面25的位置请参考图7(a)),以完成中框10和后盖20的组装。之后,可以对中框10和后盖20保压静置,以实现中框10和后盖20的牢固粘接。在中框10和后盖20组装完成后,可以撤除按键50和后盖20的临时固定措施(例如,离型纸胶带)。
69.以上介绍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组装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装方案简单,管控难度低,可实现自动化装配,整体成本低。
70.以下介绍腕带2与主体1的连接方式。参考图4,锁扣40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通孔42(作为第二通孔),腕带2包括锁钩210。在锁扣40位于第一位置时,锁钩210能够穿过通孔42并沿x方向与锁扣40相互钩连。此时,锁扣40可以将腕带2锁合在主体1上。在锁扣40位于第二位置时,锁钩210能够从通孔42中脱出。此时,锁扣40可以将腕带2从主体1释放。
7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结构干涉的方式实现腕带2和主体1的连接。即,腕带2上设有用于与主体1进行连接的结合件a,主体1上设有用于与腕带2进行连接的结合件b。结合件a和结合件b可以通过相互干涉的方式(例如,挤压方式)进行连接,以实现腕带2和主体1之间的连接。该实施例中,用户更换腕带2较为困难,且结构的长期可靠性差。
72.本实施例中,通过锁扣40和锁钩210的配合实现主体1与腕带2的连接,有利于用户方便的拆装腕带2,并可以提高结构的长期可靠性。
7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为腕带2锁合方式的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其他变形。例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锁扣40上设置有磁吸结构a,腕带2与主体1结合的一端设有磁吸结构b。当锁扣40位于第一位置时,磁吸结构a可以与磁吸结构b相互吸合,此时,锁扣40可以将腕带2锁合在主体1上;当锁扣40位于第二位置时,磁吸结构a与磁吸结构b之间的磁吸力消失,此时,锁扣40可以将腕带2从主体1上释放。
74.本实施例中,中框10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通孔16(作为第三通孔),锁钩210能够穿过通孔16以与锁扣40相互钩连。腕带2还包括与锁钩210相连的止挡部220,止挡部220位于中框10外侧;在锁钩210与锁扣40相钩连时,止挡部220和中框10沿x方向相互抵接。这样,腕带2可以被稳定地锁合在主体1上。
75.可选地,止挡部220与中框10进行抵接的抵接面(即表面230)上设有弹性材料240,该设置有利于实现腕带2被稳定地锁合在主体1上。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各部件的制造/装配误差(例如,沿x方向的误差),当腕带2锁合在主体1上之后,止挡部220和中框10之间可能存在沿x方向的间隙。当止挡部220和中框10之间存在间隙时,锁钩210会相对锁扣40的晃动,用户感觉到腕带2的连接是不稳固的。
76.为此,本实施例中,止挡部220与中框10进行抵接的抵接面(即表面230)上设置有弹性材料240。弹性材料240可以处于压缩状态。通过设置弹性材料240,可以利用弹性材料240的弹性形变来补偿各部件的制造/装配误差,保证止挡部220和中框10处于相互抵接的状态,以消除锁钩210相对锁扣40的晃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77.弹性材料240的具体材料可以与弹性材料56的材料相同,例如为弹性橡胶,棉质材料等。弹性材料240在表面230上的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弹性材料56在按键50的表面54上的设置方式,例如,表面230上开设有凹槽260,弹性材料240填充在凹槽260中等,不作赘述。
7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材料240也可以设置在中框10与止挡部220进行抵接的抵
接面(即表面17)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表面230和表面17上均设置弹性材料240。
79.以下介绍在腕带2拆装过程中,电子设备的各部件的工作方式。
80.(1)腕带2拆除过程。参考图4(a),当用户按压按键50时,按键50推动锁扣40从第一位置向上运动,同时弹性元件60被压缩。参考图4(b),当弹性元件6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锁钩210可以从锁扣40的通孔42中脱出。此时,用户拉动腕带2,可以将腕带2从主体1上拆下。
81.腕带2脱离主体1后,用户停止按压按键50。当用户的按压力f撤销后,锁扣40在弹性元件60的恢复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同时推动按键50复位至初始位置(即图4(a)所示的位置)。
82.(2)腕带2安装过程。用户操作锁钩210,使其沿x方向穿过中框10上的通孔16,并使锁钩210抵推锁扣40。在锁钩210的抵推作用下(也可以在按键50的推力作用下),锁扣40向上移动,弹性元件60被压缩,直至锁钩210可以穿过通孔42。当锁扣40穿过通孔42后,锁扣40在弹性元件60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一位置,此时,锁钩210可以与锁扣40相互钩连。
83.示例性地,参考图4(b),锁钩210用于抵推锁扣40的表面上设有倒角面270,锁扣40被锁钩210抵推的表面上设有倒角面45。通过该设置,当锁钩210抵推锁扣40时,会对锁扣40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可以顺利向上顶起锁扣40,并穿过通孔42。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倒角面270和倒角面45,有利于用户顺利将腕带2安装在主体1上。
84.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腕戴式电子设备,通过将按键50和锁扣40设置为相互独立的方式,可以保证按键50在后盖20上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设备的操作便捷性和外表美观性,并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耐用性。
85.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腕带拆装机构中连接机构复杂,拆装不便捷,易损坏等,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简单,部件之间连接稳固,不易损坏,腕带拆装过程便捷等诸多优点。
86.参考图8,在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可以是电子设备,也可以是非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包括主体6和带状物7,带状物7用于将主体6佩戴在人体上。本实施例对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方式不作限定,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佩戴在用户腕部,手臂,脚腕,腰部,头部,颈部等部位。主体6可以仅与带状物7的一端连接,也可以是与带状物7的两端分别连接。
87.主体6包括在结构上相互独立的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其中,中框形成有内腔;后盖沿第一方向盖设在中框上,后盖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中框的内腔连通;锁扣设于中框的内腔中,并能够相对中框沿第一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锁扣在位于第一位置时能够将带状物7的至少一端锁合在主体6上,在位于第二位置时能够将带状物7的至少一端从主体6释放;按键延伸穿过第一通孔并沿第一方向与锁扣相抵接;其中,按键用于在被按压时向锁扣提供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推力。
88.即,主体6中的中框、后盖、锁扣和按键的设置方式与上文中框10、后盖20、锁扣40和按键50的设置方式实质相同,带状物7的设置方式与上文腕带2的设置方式实质相同,未述细节以及技术效果可以参考上文关于中框10、后盖20、锁扣40、按键50和腕带2的描述,不作赘述。
89.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标识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
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实施例中,各数据范围的值包括端值。例如,a=10~50,表示a可以为10或5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