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14:0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瓶装气体生产中,每个气瓶都要抽取真空,真空保压无泄漏后,然后进行标准气体的灌装,如果对气瓶进行单对单的灌装的话,会极大增加灌装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同时采用单对单的灌装时,同一批次的气瓶内灌装的标准气的纯度也会存在较大,影响气瓶的后序使用,因此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提升,在提高灌装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同一批次的气瓶内标准气纯度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同一批次气瓶分开灌装时,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包括瓶架,所述瓶架上设有若干个瓶托,所述瓶架侧边设置有气泵组件,所述瓶架上设有主分流盘,所述主分流盘上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分流气管,所述分流气管借助分流管与气瓶连通,所述主分流盘上的第一气管借助连接气管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
6.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副分流盘,所述副分流盘设置在所述瓶架上并位于所述主分流盘的下方,所述副分流盘上的第二气管借助所述连接气管与所述气泵组件连通,所述副分流盘上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所述分流气管,所述分流气管借助所述分流管与气瓶连通。
7.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隔膜阀,所述隔膜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连接气管之间,所述隔膜阀用于控制所述副分流盘与所述连接气管的连通和关闭。
8.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主分流盘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主分流盘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气管与所述副分流盘的连通位置位于所述副分流盘的中间位置。
9.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分流盘和所述副分流盘上的所述分流气管均呈圆周分布,所述瓶托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瓶架上,所述瓶托与所述分流气管一一对应。
10.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还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瓶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瓶架下方转动设有若干个轮架,所述轮架上转动设有滚轮。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降低气瓶单对单灌装时的工作量,提高标准气灌装时的整体效率,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具体的包括瓶架、瓶托、气泵组件、主分流盘,其中主分流盘上若干个间隔分布分流气管,分流气管的数量优选为十二个;工作前,
将待灌装标准气的气瓶放置到瓶托上,并安装分流管,使分流管连通分流气管和气瓶;工作时,打开气瓶的上开关阀门,此时连接气管、第一气管、主分流盘、分流气管、分流管、气瓶处于连通状态;启动气泵组件,将所有气瓶抽取为真空状态,保持真空状态一段时间,真空度无变化时,开始往连接气管内灌装标准气,标准气依次经过第一气管、主分流盘、分流气管、分流管最终进入到气瓶内;借助主分流盘可以同时对十二个气瓶进行抽取真空和标准气的灌装作业,替换掉单对单的气瓶灌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借助主分流盘连通了十二个气瓶的腔体,降低了同批次的十二个气瓶内的标准气浓度和纯度的差异性,提高了气瓶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瓶架,2、瓶托,3、气泵组件,4、主分流盘,5、分流气管,6、分流管,7、第一气管,8、连接气管,9、副分流盘,10、第二气管,11、隔膜阀,12、转动轴,13、轮架,1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
19.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包括瓶架1,瓶架1上设有若干个瓶托2,瓶架1侧边设置有气泵组件3,瓶架1上设有主分流盘4,主分流盘4上具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分流气管5,分流气管5借助分流管6与气瓶连通,主分流盘4上的第一气管7借助连接气管8与气泵组件3连通。
2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降低气瓶单对单灌装时的工作量,提高标准气灌装时的整体效率,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标准气生产用的分流装置,具体的包括瓶架1、瓶托2、气泵组件3、主分流盘4,其中主分流盘4上若干个间隔分布分流气管5,分流气管5的数量优选为十二个;工作前,将待灌装标准气的气瓶放置到瓶托2上,并安装分流管6,使分流管6连通分流气管5和气瓶;工作时,打开气瓶的上开关阀门,此时连接气管8、第一气管7、主分流盘4、分流气管5、分流管6、气瓶处于连通状态;启动气泵组件3,将所有气瓶抽取为真空状态,保持真空状态一段时间,真空度无变化时,开始往连接气管8内灌装标准气,标准气依次经过第一气管7、主分流盘4、分流气管5、分流管6最终进入到气瓶内;借助主分流盘4可以同时对十二个气瓶进行抽取真空和标准气的灌装作业,替换掉单对单的气瓶灌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量;同时借助主分流盘4连通了十二个气瓶的腔体,降低了同批次的十二个气瓶内的标准气浓度和纯度的差异性,提高了气瓶的一致性。
21.进一步,还包括副分流盘9,副分流盘9设置在瓶架1上并位于主分流盘4的下方,副分流盘9上的第二气管10借助连接气管8与气泵组件3连通,副分流盘9上具有若干个间隔分
布的分流气管5,分流气管5借助分流管6与气瓶连通。
22.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标准气的灌装效率,发明人在瓶架1上增加了副分流盘9,副分流盘9上分流气管5的数量优选为十二个;工作前,将待灌装标准气的气瓶放置到瓶托2上,并安装分流管6,使分流管6连通分流气管5和气瓶;工作时,打开气瓶的上开关阀门,此时连接气管8、第一气管7、主分流盘4、副分流盘9、分流气管5、分流管6、气瓶全部处于连通状态,启动气泵组件3,将所有气瓶抽取为真空状态,保持真空状态一段时间,真空度无变化时,开始往连接气管8内灌装标准气,标准气经过第一气管7后会同时灌装到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的腔体内,然后在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的分流作用下对所有的气瓶内灌装标准气,直到所有的气瓶全部灌装完毕,通过增加的副分流盘9提高了工作效率。
23.进一步,还包括隔膜阀11,隔膜阀11设置在第二气管10与连接气管8之间,隔膜阀11用于控制副分流盘9与连接气管8的连通和关闭。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为了方便调整标准气灌装数量的选择,发明人增加了隔膜阀11,隔膜阀11设置在第二气管10和连接气管8之间,当需要同时使用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时,打开隔膜阀11,使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处于连通状态,此时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均与连接气管8连通;然后开始标准气的灌装,实现多个气瓶的同时灌装;当不需要使用副分流盘9时,关闭隔膜阀11,使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只有主分流盘4与连接气管8处于连通状态,副分流盘9与连接气管8处于断开状态;借助增加的隔膜阀11可以灵活的调整副分流盘9的使用状态。
25.进一步,第一气管7与主分流盘4的连通位置位于主分流盘4的中间位置,第二气管10与副分流盘9的连通位置位于副分流盘9的中间位置。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发明人将第一气管7与主分流盘4的连通位置设置在主分流盘4的中间位置,使得第一气管7到主分流盘4上的各个分流气管5之间的距离相同,标准气通过第一气管7后同时达到各个分流气管5的管口,保证了多个气瓶灌装时的同步性;同样的,在使用副分流盘9时,将第二气管10与副分流盘9的连通位置设置在副分流盘9的中间位置,可以使第二气管10到副分流盘9上的各个分流气管5之间的距离相同;通过第一气管7和第二气管10的设置,提高了气瓶灌装标准气时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27.进一步,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上的分流气管5均呈圆周分布,瓶托2呈圆周分布在瓶架1上,瓶托2与分流气管5一一对应。
28.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上的分流气管5均呈圆周分布并且为等距分布,通过将分流气管5进行均匀的圆周布置,使得标准气在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的腔体内均匀的向四周进行填充,避免灌装时在主分流盘4和副分流盘9的腔体内形成气体流动死角,造成各个气瓶内气体的纯度存在差异,影响标准气气瓶的使用。
29.进一步,还包括转动轴12,转动轴12的一端与瓶架1转动连接,转动轴12的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瓶架1下方转动设有若干个轮架13,轮架13上转动设有滚轮14。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标准气灌装时,为了方便气瓶的放置、管路的连通、气瓶拿取,发明人对瓶架1进行了优化,在瓶架1上增加了一个转动轴12,工作时,将转动轴12固定在标准气灌装时的工位处的地面上,滚轮14与地面滚动接触,操作人员站立在瓶架1一侧,通过转动瓶架1,使瓶架1以转动轴12为中心进行转动,操作人员可以站立在同一个位
置上完成瓶架1上所有气瓶的放置、拿取的作业,以及相关管路的连通和断开作业,减少了人员的走动量;瓶架1在转动时同时会带动轮架13进行同向转动,轮架13转动时带动滚轮14在地面上进行滚动,跟随瓶架1移动的轮架13和滚路为瓶架1增加了负重支撑点。
3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