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9:53: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滤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设备,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染料、食品、酿造、陶瓷以及环保等行业。现有的压滤机每次在对污泥压滤后进行排水时,当发生泥浆泄漏时,缺少对含有泥浆的液体分离的装置,进而在对污泥压滤后向外排水时会存在掺杂有泥浆向外排放的情况的发生,从而。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压滤机每次在对污泥压滤后进行排水时,当发生泥浆泄漏时,缺少对含有泥浆的液体分离的装置,进而在对污泥压滤后向外排水时会存在掺杂有泥浆向外排放的情况的发生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包括压滤装置和排水机构,所述压滤装置包括安装板、滤板、横梁、液压缸和进料座,两个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滤板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中间,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进料座与右侧安装板连接;所述排水机构位于所述滤板的下方,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聚水漏斗、分导管、伺服电机、储水箱、收集箱和分流板,所述分导管焊接于所述聚水漏斗的底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分导管的前侧壁,两个所述储水箱分别与所述分导管的两个出水端焊接,所述储水箱的外侧壁焊接有两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外部套接有电磁阀,两个所述储水箱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收集箱连通,所述分流板位于所述分导管内腔,所述分流板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伺服电机转动连接。
5.为了对进入储水箱内含有泥浆的液体进行冲洗干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顶部插接有水枪。
6.为了使得含有泥浆的液体能够完全的流进收集箱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储水箱的内腔底部为斜面,所述斜面的底部延伸进连通于所述收集箱的所述出水管内。
7.为了防止含有泥浆的液体沿着分流板与分导管内壁接触点流向被封闭的通道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分导管的内侧壁开有两个卡槽。
8.为了对旋转轴与分导管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分导管内腔底部交叉处镶嵌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包裹于所述旋转轴外侧壁。
9.为了方便的对导进该储水箱中的液体进行观察,识别出是否混有泄漏的泥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优选的,所述储水箱外侧壁镶嵌有玻璃片。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的设置,通过在聚水漏斗的底部安装分导管,在分导管的两个出水端各安装一个储水箱,伺服电机和分流板的配合使用能够控制对污泥压滤后液体的流向,使得两个储水箱交叉使用,进而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每次压滤后的液体中是否掺杂有泄漏的泥浆,进而实现未含有泥浆的清水直接排放,而含有泥浆的液体则进行集中聚集重新压滤,从而能够保证每次压滤后排放的均为清水。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导管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水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00、压滤装置;110、安装板;120、滤板;130、横梁;140、液压缸;150、进料座;200、排水机构;210、聚水漏斗;220、分导管;221、卡槽;230、伺服电机;231、旋转轴;240、储水箱;241、出水管;242、电磁阀;243、水枪;250、收集箱;260、分流板;261、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压滤装置100和排水机构200。
17.本技术方案中,一种压滤机泥浆泄漏可控式排水装置,压滤装置100包括安装板110、滤板120、横梁130、液压缸140和进料座150,两个安装板 110通过横梁130连接,滤板120位于两个安装板110的中间,液压缸140通过进料座150与右侧安装板110连接;
18.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安装板110和横梁130相互配合使用用于方便滤板 120的安装,液压缸140用于控制右侧的安装板110对滤板120的挤压与分离,进料座150用于将污泥池中的污泥导进滤板120内进行挤压,实现固液分离,液体流进聚水漏斗210中,而泥饼则被截留在相邻的滤板120的腔室中。
19.本技术方案中,排水机构200位于滤板120的下方,排水机构200包括聚水漏斗210、分导管220、伺服电机230、储水箱240、收集箱250和分流板260,分导管220焊接于聚水漏斗210的底部,伺服电机230通过螺栓安装于分导管220的前侧壁,两个储水箱240分别与分导管220的两个出水端焊接,储水箱240的外侧壁焊接有两个出水管241,出水管241的外部套接有电磁阀242,两个储水箱240分别通过一个出水管241与收集箱250连通,分流板260位于分导管220内腔,分流板260通过旋转轴231与伺服电机230转动连接;
20.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聚水漏斗210的上端口大下端口小,将压滤后的液态水聚集后导进分导管220中,此时伺服电机230、旋转轴231和分流板260 相互配合使用,当分流板260
逆时针旋转时,则打开分导管220右端的出水通道,则左端出水通道关闭,当分流板260顺时针旋转时,则打开分导管220 左端出水通道,则右端出水通道关闭,压滤后的液态水进入到储水箱240内储存,当观察该储水箱240内储存的液态水浑浊,则说明混有泄漏的泥浆,此时将与收集箱250连通的出水管241上的电磁阀242打开,使得液体流进收集箱250内,若不浑浊则打开未与收集箱250连通的出水管241上的电磁阀242的开关,将清水外排,当收集箱250内集满之后,在收集箱250的内腔底部安装有抽水泵,抽水泵将收集来的浑浊液体通过导管导进污泥池中重新进行压滤。
21.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参考图1和图3,储水箱240的顶部插接有水枪243。
22.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水枪243的使用用于对储水箱240的内腔壁进行重新,将壁上附着的泥浆冲洗干净。
23.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参考图3,储水箱240的内腔底部为斜面,斜面的底部延伸进连通于收集箱250的出水管241内。
24.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以便于将泥浆冲洗进收集箱250内,避免泥浆残留在储水箱240内腔底部而影响到下一次的液体储存。
25.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参考图2,分导管220的内侧壁开有两个卡槽221。
26.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卡槽221的使用能够使得分流板260的端部卡进卡槽221的深处,进而避免含有泥浆的液体沿着分流板260与分导管220之间的接触的缝隙流进被关闭的通道中。
27.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参考图2,分导管220内腔底部交叉处镶嵌有橡胶片261,橡胶片261包裹于旋转轴231外侧壁。
28.在这种技术方案中,橡胶片261的使用能够保证分流板260通过旋转轴 231稳定旋转的同时,也能提高旋转轴231与分导管22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沿着旋转轴231与分导管220之间的间隙流向被关闭的通道中。
29.在有的技术方案中,参考图3,储水箱240外侧壁镶嵌有玻璃片。
30.在这种技术方案中,为了能够清楚的对储水箱240内腔中的液体进行观察,以观察其液体是否发生浑浊。
31.工作原理:将污泥池中的污泥通过进料座150导进滤板120内,此时液压缸140对右侧安装板110进行推动,此时对整排的滤板120进行施压,进而将污泥中的液体挤出,使其低落进聚水漏斗210中,液体沿着聚水漏斗210 的内壁流进分导管220中,初始分流板260的顶端卡于分导管220内腔左侧的卡槽221中,此时液体沿着分流板260流进分导管220右端通道中,并流进右侧的储水箱240内腔,此时肉眼观察此储水箱240内腔中液体的情况,若浑浊则说明混有泄漏的泥浆,此时将与收集箱250连通的出水管241上的电磁阀242打开,使得液体流进收集箱250内,若不浑浊则打开未与收集箱 250连通的出水管241上的电磁阀242的开关,将清水外排,第二次压滤时,分流板260在伺服电机230的作用下顺时针旋转,打开左端通道,使得液体注入左侧的储水箱240,两个储水箱240在分流板260的作用下被交叉使用,当收集箱250内集满之后,在收集箱250的内腔底部安装有抽水泵,抽水泵将收集来的浑浊液体通过导管导进污泥池中重新进行压滤。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3.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