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车身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11-16 05:33: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车身及车辆。


背景技术:

2.当今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行人与汽车相撞的交通事故频发,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通常行人的腿部首先与汽车前端结构产生碰撞,相关技术中,汽车前端结构无法保证碰撞过程中保证行人的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从而导致行人的腿部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车身及车辆,该行人保护结构能够实现当行人的腿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行人的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端的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用于支撑于行人膝盖的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上方且具有用于支撑于行人大腿的第二支撑面,在沿所述车辆的行驶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前端。
5.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u形支撑梁,所述u形支撑梁包括支撑部以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并朝向车身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连接于车辆的水箱立柱;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6.可选地,由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车辆的车身方向,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7.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u形支撑梁的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水箱立柱。
8.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凸台安装部以及用于与所述水箱立柱连接的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支撑部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凸台安装部。
9.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和所述连接部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
10.可选地,所述u形支撑梁为铝合金型材;和/或,所述u形支撑梁的断面呈口字型。
1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车辆的车身前端的前防撞梁,所述前防撞梁远离所述车身的外侧面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
12.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身,所述车身的前端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
13.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身,所述车身为非承载式车身。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该行人保护结构通过在车辆的车身前端设置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这样,当车辆的车身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支撑面支撑于行人膝盖,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支撑结构的第二支撑面支撑于行人大腿,并且,第二支撑面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面的前端,保证了行人的大腿到膝盖始终保持平直状态,进而能够实现将行人快速回弹,防止行人身体倒向车身一侧时撞在车辆的前舱盖上,避免了碰撞时行人腿部膝盖发生弯折,进而能够避免造成行人腿部发生例如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等问题,同时通过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分别支撑于行人的膝盖和大腿,还能够增大行人腿部与车身的支撑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分散腿部撞击时受到的碰撞力,有效地降低了行人腿部受到的伤害。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支撑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图3中a-a位置的截面图;
21.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支撑结构与水箱立柱连接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车身;2-第一支撑结构;210-第一支撑面;220-前防撞梁;3-第二支撑结构;310-第二支撑面;320-u形支撑梁;321-支撑部;3211-支撑板;322-连接部;3221-连接板;323-翻边部;3231-翻边;3232-第一通孔;324-加强筋板;330-安装座;331-凸台安装部;3311-连接块;3312-第二通孔;332-固定部;3321-l形连接板;4-水箱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5.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其空间内的上、下,亦指图2中图面的上、下方向;“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26.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的车身前端结构没有考虑到行人腿部的支撑,并且在车辆的前防撞梁上面只有一个安装支架,并且该安装支架位置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位于前防撞梁的后端且刚度较差,使得当车辆的车身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前防撞梁支撑在行人的膝盖处,但是车身上端无法有效地对行人的大腿部位起到稳定的支
撑作用,从而无法保证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进一步地,在碰撞时行人腿部膝盖会发生弯折,使得行人身体倒向车身一侧并撞在车辆的前舱盖上,容易导致行人的腿部发生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等问题。
27.基于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参考图1至图5所示,该行人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辆的车身1前端的第一支撑结构2和第二支撑结构3;第一支撑结构2具有用于支撑于行人膝盖的第一支撑面210;第二支撑结构3位于第一支撑结构2的上方且具有用于支撑于行人大腿的第二支撑面310,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第二支撑面310位于第一支撑面210的前端。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该行人保护结构通过在车辆的车身1前端设置第一支撑结构2和第二支撑结构3,这样,当车辆的车身1前端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能够通过第一支撑结构2的第一支撑面210支撑于行人膝盖,进一步地通过第二支撑结构3的第二支撑面310支撑于行人大腿,并且,第二支撑面310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面210的前端,保证了行人的大腿到膝盖始终保持平直状态,进而能够实现将行人快速回弹,防止行人身体倒向车身一侧时撞在车辆的前舱盖上,避免了碰撞时行人腿部膝盖发生弯折,进而能够避免造成行人腿部发生例如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等问题,同时通过第一支撑结构2和第二支撑结构3分别支撑于行人的膝盖和大腿,还能够增大行人腿部与车身1的支撑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分散腿部撞击时受到的碰撞力,有效地降低了行人腿部受到的伤害。
29.其中,第一支撑面210和第二支撑面310可以在沿垂直于车辆的行驶方向的侧向上为平面或者曲面,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第二支撑面310的前端至少部分是凸出于第一支撑面210的,例如,在第一支撑面210和第二支撑面310均为曲面或者仅第二支撑面310为曲面时,第二支撑面310的最前端凸出于第一支撑面210的最前端;当然,第二支撑面310也可以全部处于第一支撑面210的前端,也即,第一支撑面21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处于第二支撑面310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之内,能够进一步增加车身1前方的防护面积。
30.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行驶方向可参考图2中箭头的方向,即,箭头的指向即是车辆的行驶方向。
31.第二支撑结构3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4所示,第二支撑结构3可以包括u形支撑梁320,并且该u形支撑梁320包括支撑部321以及分别连接于支撑部321的两端并朝向车身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22,这样,通过将连接部322远离支撑部321的一端连接于车辆的水箱立柱4,从而能够将u形支撑梁320稳定地设置在车身1的前端,并且将第二支撑结构3构造为u形支撑梁,不仅能够更好的使得第二支撑结构3的第二支撑面310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结构2的第一支撑面210的前端,还能够避让车身前端结构中现有的零部件,避免发生干涉的问题,适用性较好。其中,支撑部321的外侧面形成第二支撑面310,从而通过该支撑部321的外侧面稳定地支撑与行人的大腿,以利于保证行人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的风险。另外,支撑部32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支撑板3211,该支撑板3211可以构造为如图3所示的弧形板或者图中未示出的矩形板,从而能够使得第二支撑面310形成为曲面或者平面,其目的是能够实现稳定支撑于行人大腿并且在沿车辆的行驶方向保证该第二支撑面310位于第一支撑面210的前端即可,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此
外,连接部322可以构造为例如形成在该支撑板3211两端且朝向车身方向延伸的连接板3221,其目的是能够实现稳定地连接于水箱立柱4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32.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由支撑部321朝向车辆的车身方向,两个连接部32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能够更好的抵抗来自于车头方向的力,以利于保证u形支撑梁320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并且,支撑部321和连接部322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324,以利于进一步地增强u形支撑梁320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对行人的腿部提供较强的支撑力,保证行人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或膝盖破碎的风险。其中,加强筋板324可以构造为任意合适的形状,例如可以构造为连接在支撑部321和连接部322的内侧面之间的板状结构,该板状结构可以构造为三角形或矩形等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5所示,第二支撑结构3还可以包括安装座330,u形支撑梁320的两个连接部322分别通过一个安装座330连接于水箱立柱4,以利于降低u形支撑梁320的连接部322的悬伸长度,保证u形支撑梁320整体较好的结构强度,同时还能够通过该安装座330将u形支撑梁320稳定地连接于水箱立柱4。
34.其中,安装座330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安装座330可以包括凸台安装部331以及用于与水箱立柱4连接的固定部332,并且连接部322远离支撑部321的一端还形成有翻边部323,该翻边部323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连接于凸台安装部331,从而能够将u形支撑梁320稳定地连接于水箱立柱4。其中,图2示例性地示出固定部332可以构造为l形连接板3321,并且该l形连接板3321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固连于水箱立柱4,也可以,采用例如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的方式固连于水箱立柱4,同时凸台安装部331可以构造为形成在该l形连接板3321上的连接块3311,该连接块3311的形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可以构造为圆柱形或矩体等任意合适的形状。进一步,翻边部323可以构造为形成在连接部322远离支撑部321的一端的翻边3231,该翻边32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3232,连接块331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3312,紧固件相应地可以构造为紧固螺栓(图中未示出),该紧固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3232和第二通孔3312,并且紧固螺栓的头部抵接于翻边3231的上表面,紧固螺栓的与头部相反的一端与构造为螺纹孔的第二通孔3312螺纹连接,从而能够实现将u形支撑梁320稳定地连接于水箱立柱4。
35.另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u形支撑梁320的材质可以为铝合金型材,由于铝合金具有较高的结构刚度,同时相比于钢板重量更轻,以利于保证车辆的轻量化设计;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u形支撑梁320的材质也可以为镁合金型材或者钛合金型材等材质,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所示,u形支撑梁320的断面可以呈口字型,这样,相比于单层薄板结构,显然构造为断面呈口字型,整体的抗弯性更强,更加不易变形,进而能够保证u形支撑梁320稳定地支撑于行人大腿;另外,相比于单层厚板结构,显然构造为断面呈口字型,制造成本更低且重量更轻,进一步地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需要说明的是,该u形支撑梁320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其他的多边形或者异形,同样能够在保障强度刚度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轻量化设计。
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结构2可以包括安装在车辆的车身1前端的前防撞梁220,前防撞梁220远离车身1的外侧面形成第一支撑面210,从而能够充
分利用车身1的前端的现有零部件,即,前防撞梁220,充当用于支撑行人膝盖的第一支撑结构2,从而能够节省整车的可利用空间。其中,前防撞梁220的第一支撑面210可以为曲面或者平面,其目的是能够实现稳定的支撑于行人膝盖即可,本公开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38.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身,该车身1的前端设有上述车辆的行人保护结构,以能够实现当行人的腿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行人的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进而降低车辆对行人的腿部和膝盖造成的损伤,且具有上述行人保护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39.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身,车身1为非承载式车身。车辆可以为例如越野车,或者也可以为皮卡车等载重车,以能够实现当行人的腿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行人的腿部保持一定的平直度,进而降低车辆对行人的腿部和膝盖造成的损伤,且具有上述车身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公开在此不再赘述。
40.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2.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