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12:46: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闸门维修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2.升卧式平面钢闸门中位于临水面的主滚轮在检修时,由于检修孔洞空间狭小和主滚轮的自重大等原因,从检修孔洞内拆卸主滚轮非常费劲,操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拆卸工作,并且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在底板上设置顶升机构,在支撑座移动至主滚轮的下方后,通过顶升机构将支撑座顶升至主滚轮的下方,对主滚轮实现快速拆装,拆卸过程省时省力,另外还设置了支撑机构,使该拆卸装置的顶部与检修孔洞的顶壁贴合支撑,避免主滚轮过重压翻底板,造成安全事故。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包括:
5.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机构;
6.顶升机构,设置于所述滑轨机构的移动端上,所述顶升机构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相配合,用于承托所述滚轮;
7.两个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滚轮的一端,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能够与检修孔的顶壁相贴合。
8.可选地,所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移动轮。
9.可选地,所述滑轨机构包括两个滑道和两个滑块,所述滑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滑块在所述滑道上滑动设置。
10.可选地,所述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滑道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11.可选地,所述滑道靠近所述滚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12.可选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
13.顶升底座,所述顶升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连接,所述顶升底座呈u形,所述顶升底座的两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下铰接安装孔;
14.第一下支撑臂和第二下支撑臂,所述第一下支撑臂和所述第二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15.第一上支撑臂和第二上支撑臂,所述第一上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下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叉杆螺母铰接,所述第二上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下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叉杆螺母铰接,所述第一下支撑臂、所述第二下支撑臂、所述第一上支撑臂和所述第二上支撑臂连接呈四边形结构;
16.顶升托盘,所述顶升托盘呈u形,所述顶升托盘的两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上铰接安装孔,所述第一上支撑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上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17.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中部贯穿于所述第一叉杆螺母和所述第二叉杆螺母,所述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部和限位部。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叉杆螺母和所述第二叉杆螺母为结构相同的叉杆螺母,所述叉杆螺母包括铰接部和螺接部,所述铰接部呈u形,所述螺接部的两个立面上对应设置有铰接孔,所述螺接部的底面居中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接部为筒状螺母,所述筒状螺母的一端与所述通孔连通。
19.可选地,所述支撑座与所述顶升托盘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座的支撑面呈弧形,所述支撑座的支撑面与所述滚轮相贴合。
20.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
21.滑槽,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滑槽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杆的一端铰接;
22.第二滑动杆,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中部铰接;
23.支撑杆,一端与所述滑槽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检修孔的顶壁相贴合。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该拆卸装置将顶升机构滑动设置在底板上,便于将落在支撑座上的主滚轮移动至检修孔洞之外,方便对主滚轮进行维修和更换,在底板上与主滚轮相对位置上设置支撑机构,在主滚轮放置在支撑座上前,将支撑机构打开,使支撑杆的顶端与检修孔洞的顶部支撑贴合,这样主滚轮落在支撑座后,底板能够依然稳固,保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
25.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检修孔内主滚轮的位置示意图。
2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底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叉杆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叉杆螺母的连接示意图。
33.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处于检修孔内状态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
35.1、底板;2、滑轨机构;3、顶升机构;4、支撑座;5、主滚轮;6、支撑机构;7、检修孔;8、
移动轮;9、滑道;10、滑块;11、限位块;12、顶升底座;13、第一下支撑臂;14、第二下支撑臂;15、第一上支撑臂;16、第二上支撑臂;17、第一叉杆螺母;18、第二叉杆螺母;19、顶升托盘;20、调节螺杆;21、铰接部;22、螺接部;23、滑槽;24、第一滑动杆;25、第二滑动杆;2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包括:
38.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机构;
39.顶升机构,设置于滑轨机构的移动端上,顶升机构上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与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相配合,用于承托滚轮;
40.两个支撑机构,设置于底板远离滚轮的一端,支撑机构的顶部能够与检修孔的顶壁相贴合。
41.具体的,该拆卸装置包括底板、顶升机构和支撑机构,在顶升机构上设置支撑座,当需要对主滚轮进行拆卸的时候,将该拆卸装置送入狭小的维修孔洞内,将顶升机构在底板上平移,使支撑座移动至主滚轮的正下方,通过调整顶升机构使支撑座与主滚轮的下表面相贴合,再将支撑机构从底板上展开,使支撑机构的上部与维修孔洞的顶壁相贴合,这样该拆卸装置就能稳定的放置在维修孔洞内,不会造成主滚轮压翻底板的情况方向。
42.可选地,底板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移动轮。
43.具体的,当主滚轮落在支撑座上后,将顶升机构降落一定距离,再通过平移顶升机构将支撑座移动至底板的中部,将支撑机构与顶壁分开,通过底板下的移动轮,将主滚轮移出到维修孔洞之外,整个拆卸过程省时省力。
44.可选地,滑轨机构包括两个滑道和两个滑块,滑道分别设置于底板的两侧,滑块在滑道上滑动设置。
45.具体的,在底板上设置滑轨机构,滑轨机构包括两套滑道和滑块,分别设置在顶升机构的两侧,保证顶升机构能够在底板上平稳的滑动,使支撑座能够将主滚轮稳定支撑。
46.可选地,底板为矩形板状结构,滑道沿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47.具体的,将底板采用矩形板状结构,滑道设置在底板的长度方向上,发挥该拆卸装置的长度优势,使该拆卸装置能够进入更深的维修孔洞内,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维修孔洞的形状,减小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48.可选地,滑道靠近滚轮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49.具体的,在滑道上设置限位块,由于主滚轮落在支撑座上后,底板会向主滚轮一端倾斜翻转,为了避免顶升机构从滑道上脱落,限位块能够限制顶升机构的移动范围,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50.可选地,顶升机构包括:
51.顶升底座,顶升底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顶升底座呈u形,顶升底座的两
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下铰接安装孔;
52.第一下支撑臂和第二下支撑臂,第一下支撑臂和第二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53.第一上支撑臂和第二上支撑臂,第一上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一下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叉杆螺母铰接,第二上支撑臂的一端与第二下支撑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叉杆螺母铰接,第一下支撑臂、第二下支撑臂、第一上支撑臂和第二上支撑臂连接呈四边形结构;
54.顶升托盘,顶升托盘呈u形,顶升托盘的两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上铰接安装孔,第一上支撑臂的另一端和第二上支撑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上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55.调节螺杆,调节螺杆的中部贯穿于第一叉杆螺母和第二叉杆螺母,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部和限位部。
56.具体的,顶升机构包括顶升底座、顶升托盘、第一下支撑臂、第二下支撑臂、第一上支撑臂、第二上支撑臂和调节螺杆,两个下支撑臂的一端分别铰接于顶升底座的中部安装孔上,两个上支撑臂的一端分别铰接于顶升顶座的中部安装孔上,两个下支撑臂和两个上支撑臂相互之间通过第一叉杆螺母和第二叉杆螺母进行连接,使这四个支撑臂形成四边形结构,并且在两个叉杆螺母之间穿设调节螺杆,当旋拧操作部时,调节螺杆上两个叉杆螺母会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在四个支撑臂的带动下,使顶升底座与顶升托盘之间的距离改变,该顶升机构简单稳定,能够实现旋拧调节螺杆实现顶升托盘上升或下降的动作,使主滚轮拆卸更加方便。
57.可选地,第一叉杆螺母和第二叉杆螺母为结构相同的叉杆螺母,叉杆螺母包括铰接部和螺接部,铰接部呈u形,螺接部的两个立面上对应设置有铰接孔,螺接部的底面居中设置有通孔,螺接部为筒状螺母,筒状螺母的一端与通孔连通。
58.具体的,两个叉杆螺母的结构是相同的,叉杆螺母的铰接部的铰接孔分别与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对应铰接,而叉杆螺母的螺接部与调节螺杆螺接,这样通过调节螺杆的旋拧能够使对应的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展开或收拢,从而使顶升托盘实现上升或下降的动作。
59.可选地,支撑座与顶升托盘可拆卸连接,支撑座的支撑面呈弧形,支撑座的支撑面与滚轮相贴合。
60.具体的,支撑座与顶升托盘为可拆卸的结构,当需要托举不同尺寸的主滚轮时,可以灵活更换支撑座的规格,提高该拆卸装置的适用性。
61.可选地,支撑机构包括:
62.滑槽,设置于底板上,滑槽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杆的一端铰接;
63.第二滑动杆,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第一滑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杆的中部铰接;
64.支撑杆,一端与滑槽的一端铰接,第二滑动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与检修孔的顶壁相贴合。
65.具体的,在底板远离主滚轮的一端设置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在该拆卸装置的移动过程中处于收纳状态,在该拆卸装置准备将主滚轮落在升起的支撑座上时,支撑机构从底板上展开,通过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和支撑杆的铰接结构,将支撑杆的顶端与检修孔的顶壁相贴合,保证底板在维修孔洞内的位置稳定性,使主滚轮能够稳稳的落在支撑座上,保
证拆卸主滚轮时的操作安全性。
66.实施例
67.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卧式平面闸门的滚轮拆卸装置,包括:
68.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滑轨机构2;
69.顶升机构3,设置于滑轨机构2的移动端上,顶升机构3上设置有支撑座4,支撑座4与升卧式平面闸门的主滚轮5相配合,用于承托主滚轮5;
70.两个支撑机构6,设置于底板1远离主滚轮5的一端,支撑机构6的顶部能够与检修孔7的顶壁相贴合。
71.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移动轮8。
72.在本实施例中,滑轨机构2包括两个滑道9和两个滑块10,滑道9分别设置于底板1的两侧,滑块10在滑道9上滑动设置。
73.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为矩形板状结构,滑道9沿底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
74.在本实施例中,滑道9靠近主滚轮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1。
75.在本实施例中,顶升机构3包括:
76.顶升底座12,顶升底座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0连接,顶升底座12呈u形,顶升底座12的两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下铰接安装孔;
77.第一下支撑臂13和第二下支撑臂14,第一下支撑臂13和第二下支撑臂14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下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78.第一上支撑臂15和第二上支撑臂16,第一上支撑臂15的一端与第一下支撑臂1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叉杆螺母17铰接,第二上支撑臂16的一端与第二下支撑臂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叉杆螺母18铰接,第一下支撑臂13、第二下支撑臂14、第一上支撑臂15和第二上支撑臂16连接呈四边形结构;
79.顶升托盘19,顶升托盘19呈u形,顶升托盘19的两个立面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两个上铰接安装孔,第一上支撑臂15的另一端和第二上支撑臂1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上铰接安装孔相铰接;
80.调节螺杆20,调节螺杆20的中部贯穿于第一叉杆螺母17和第二叉杆螺母18,调节螺杆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操作部和限位部。
8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叉杆螺母17和第二叉杆螺母18为结构相同的叉杆螺母,叉杆螺母包括铰接部21和螺接部22,铰接部21呈u形,铰接部21的两个立面上对应设置有铰接孔,铰接部21的底面居中设置有通孔,螺接部22为筒状螺母,筒状螺母22的一端与通孔连通。
8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4与顶升托盘19可拆卸连接,支撑座4的支撑面呈弧形,支撑座4的支撑面与主滚轮5相贴合。
8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机构6包括:
84.滑槽23,设置于底板1上,滑槽23的一端与第一滑动杆24的一端铰接;
85.第二滑动杆25,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23内,第一滑动杆24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杆25的中部铰接;
86.支撑杆26,一端与滑槽23的一端铰接,第二滑动杆25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6的中部铰接,支撑杆26的另一端用于与检修孔7的顶壁相贴合。
87.综上,对主滚轮5进行拆卸时,由于检修孔7洞的空间较小,操作工人在检修孔7洞内将沉重的主滚轮5移出来十分困难,现在将该拆卸装置推入检修孔7洞内,通过滑轨机构2将顶升机构3推至主滚轮5的正下方,通过旋拧调节螺杆20将支撑座4顶升至主滚轮5的下表面相贴合,然后将支撑机构6展开,使支撑杆26的上方顶靠在检修孔7洞的顶壁上,这时才将主滚轮5从升卧式平面闸门拆下,主滚轮5稳稳的落在支撑座4上,将支撑座4平移至滑道9的中部,将支撑机构6折叠收纳在底板1上,将该拆卸装置从检修孔洞内推出,从而完成主滚轮的拆卸工作,减少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88.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