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锅圈结构及电火灶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7:30: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锅圈结构及电火灶。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多,对电器的安全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安全需要判断锅具是否放置到锅圈上,而现有的锅具放置检测灵敏度低,准确性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锅具位置检测灵敏度高,电连接性能良好稳定,安全系数高的锅圈结构及电火灶。
4.一种锅圈结构,所述的锅圈结构包括:锅圈,所述锅圈包括锅圈本体,所述锅圈本体环绕形成燃烧腔,所述锅圈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与所述燃烧腔连通;检锅组件,所述检锅组件设置在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检锅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检锅组件的一端用于与锅具连接,所述检锅组件的另一端经所述燃烧腔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检锅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5.本技术公开的锅圈结构,通过在锅圈本体上设置检锅组件,可以更好地识别锅具是否适当地放置在锅圈本体上,并且检锅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控制组件连接,从而当锅具正确地摆放在锅圈本体上且置于燃烧腔时,控制组件控制高压电路正常工作,当锅具离开锅圈本体或位于燃烧腔外时,控制组件断开高压电路,从而提高安全可靠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锅组件包括检锅针组件、第一导电组件以及导电连接件,所述检锅针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设置在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检锅针组件连接,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
7.通过将检锅组件设置包括用于与锅具接触的检锅针组件,用于与控制组件连通的第一导电组件,以及用于将检锅针组件与第一导电组件连接的导电连接件,当检锅针组件检测到锅具放置位置正确后,触发检锅针组件通过导电连接件连通第一导电组件,然后触发第一导电组件与控制组件接触并连通,控制组件控制高压电路工作。上述的检锅组件将检锅针组件以及第一导电组件直接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起来,使检锅组件对电路控制更加灵敏,安全系数更高,且上述检锅组件的结构更紧凑,使用更方便。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锅针组件包括检锅针、第一套筒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锅圈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套筒穿设所述第一限位孔设置在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与第二限位孔,所述检锅针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所述检锅针可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检锅针外。
9.通过将检锅针设置在第一套筒上,可以对检锅针进行限位,提高锅具位置感测的准确性。同时,在检锅针的一端套设第一弹性件,从而使检锅针可以相对第一套筒移动,在锅具与检锅针相抵时使检锅针进行移动,检锅针与锅具的相抵更加紧密,检测灵敏度更高,可靠性更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第一限位部,所述套筒本体上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孔贯穿所述套筒本体和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锅圈本体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所述第一限位孔,所述套筒本体穿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上,所述第一限位部卡合于所述限位凹槽上,所述锅圈结构还包括绝缘隔热件,所述绝缘隔热件设置在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绝缘隔热件夹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凹槽之间。
11.上述的锅圈结构,第一套筒的套筒本体穿设于锅圈本体的第一限位孔内,且第一套筒的第一限位部与锅圈本体的限位凹槽相互卡合配合,从而将第一套筒定位在锅圈本体上。同时,在限位凹槽上放置绝缘隔热件,并使绝缘隔热件夹设在第一限位部与锅圈本体之间,从而保证检锅组件、锅圈本体以及第一导电组件之间电路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短路,提高安全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锅针包括检锅头和第一导向杆,所述检锅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所述检锅头上设有多个接触点,所述检锅头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外,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13.上述的锅圈结构中通过在检锅头上设置多个接触点,从而使检锅头在与锅具相抵时,多个接触点的设置使不同角度上的接触更加紧密,而通过检锅头和第一导向杆的配合可以对检锅头进行更好的引导,检锅头发生偏移的概率更小。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部,所述第一套筒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套筒穿设所述第一限位孔并使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一限位孔螺纹连接。
15.上述的锅圈结构中第一套筒与锅圈本体的第一限位孔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检锅组件与锅圈本体的安装效率以及装配稳定性。
16.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导电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限位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导电连接件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导电连接件与检锅针组件之间的安装便利性。
17.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与导电连接件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垫片,从而提高检锅针组件与导电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导电灵敏度,提升安全可靠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针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导电针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杆上。
19.上述的锅圈结构将第二弹性件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第二弹性件为金属弹片,通过金属弹片与控制组件的紧密贴合,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导电组件与控制组件连接的灵敏度,提高安全可靠性。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三螺纹部,所述锅圈还包括第一
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的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第一限位柱经所述燃烧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限位柱内设有第四限位孔,所述第四限位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部相适配的第四螺纹部,所述第一导电针穿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一导电针与所述第四限位孔通过所述第三螺纹部以及所述第四螺纹部螺纹连接。
21.上述的锅圈结构进一步限定了:锅圈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经燃烧腔的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二开口处。第一导电针的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限位柱的第四限位孔上,并且第一导电针与第一限位柱之间螺纹连接,一方面使第一导电组件能够稳定地限位在锅圈本体上,同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导电组件的装配便捷性。
22.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第五限位孔,所述第五限位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五螺纹部,所述第一导电针穿设所述第五限位孔,所述第一导电针与所述第五限位孔通过所述第三螺纹部与所述第五螺纹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设有第六螺纹部,所述第二套筒穿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四限位孔通过所述第六螺纹部与所述第四螺纹部螺纹连接。
23.可选地,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六限位孔,所述导电连接件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针上,所述导电连接件夹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针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导电连接件与第一导电组件之间的安装便利性。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锅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检锅组件在所述锅圈上间隔设置。
25.上述的锅圈结构进一步限定了锅圈上间隔设置多组检锅组件,通过设置多组检锅组件可以使检锅的准确性更好,可以通过多个检锅组件同时与锅具相抵才确定放置了锅具,安全性更好。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锅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检锅组件中的两组同时用于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通过两组检锅组件同时与控制组件进行电连接,当金属锅具同时与两组检锅组件接触时将导通电路实施锅具的检测,当仅仅一组检锅组件与锅具接触时判断电路断开。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锅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用于与地线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第二导电针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导电针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三导向杆,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杆上,所述第三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三导向杆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七螺纹部,所述锅圈还包括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经所述燃烧腔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二限位柱内设有第七限位孔,所述第七限位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七螺纹部相适配的第八螺纹部,所述第二导电针穿设于所述第七限位孔,所述第二导电针与所述第七限位孔通过所述第七螺纹部以及所述第八螺纹部螺纹连接。
28.上述的锅圈结构中第二导电组件与锅圈的第二限位柱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导电组件装配至锅圈上。第二导电组件用于与地线连接,从而提高锅圈结构使用的安全性。第二导电组件的第三弹性件套设在第三导向杆上,可选地,第三弹性件为金属弹片,通过设置金属弹片与电路中的地线结构更紧密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锅圈与电路结构连接的安全性,
提高锅圈的安全系数。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锅圈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本体以及第三套筒,所述支撑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三套筒上,所述锅圈本体上设有第八限位孔,所述第三套筒穿设所述第八限位孔设置在所述锅圈本体上,所述第三套筒内设有第九限位孔,所述支撑件本体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九限位孔上。
30.上述的锅圈结构,支撑件的支撑件本体可以对锅具进行更好地支撑,提高锅圈结构的使用稳定性。具体地,支撑件本体部分穿过第三套筒的第九限位孔设置在第三套筒上,第三套筒设置在锅圈本体的第八限位孔上,从而将支撑件安装在锅圈本体上。
31.一种电火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锅圈结构;灶体本体,所述锅圈结构设置在所述灶体本体上;等离子体组件,所述等离子体组件经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燃烧腔;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所述检锅组件电连接。
附图说明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圈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圈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检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锅圈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导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火灶的结构示意图。
41.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2.1锅圈,11锅圈本体,12第一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31第八螺纹部,
43.101燃烧腔,102第一限位孔,103限位凹槽,104第四限位孔,121第四螺纹部,105第七限位孔,106第八限位孔;
44.2检锅组件,21检锅针组件,211检锅针,2111检锅头,2112第一导向杆, 2113第二限位部,212第一套筒,2121套筒本体,21211第二螺纹部,2122第一限位部,213第一弹性件,22第一导电组件,221第一导电针,2211第一连接部,22111第三螺纹部,2212第二导向杆,222第二弹性件,223第二套筒, 2231第五螺纹部,2232第六螺纹部,23导电连接件,24固定件,25金属垫片,
45.201第二限位孔,202第三限位孔,203第五限位孔,204第六限位孔,
46.3第二导电组件,31第二导电针,311第二连接部,3111第七螺纹部,312 第三导向杆,32第三弹性件;
47.4支撑件,41支撑件本体,42第三套筒,401第九限位孔;
48.5绝缘隔热件;
49.6灶体本体;
50.7等离子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3.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锅圈结构及电火灶。
5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锅圈结构,包括:锅圈1,锅圈1包括锅圈本体11,锅圈本体11环绕形成燃烧腔101,锅圈本体11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燃烧腔101连通;检锅组件2,检锅组件2设置在锅圈本体11上,检锅组件2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开口处的锅圈本体11上,检锅组件2的一端用于与锅具连接,检锅组件2的另一端经燃烧腔101设置在第二开口处的锅圈本体11上,检锅组件2的另一端用于与控制组件电连接。
55.本技术公开的锅圈结构,通过在锅圈本体11上设置检锅组件2,可以更好地识别锅具是否适当地放置在锅圈本体11上,并且检锅组件2的一端用于与控制组件连接,从而当锅具正确地摆放在锅圈本体11上且置于燃烧腔时,控制组件控制高压电路正常工作,当锅具离开锅圈本体11或位于燃烧腔外时,控制组件断开高压电路,从而提高安全可靠性。
56.如图2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检锅组件2包括检锅针组件21、第一导电组件22以及导电连接件23,检锅针组件21 设置于第一开口处的锅圈本体11上,第一导电组件22设置在锅圈本体11上,第一导电组件22朝向第二开口延伸,导电连接件23的一端与检锅针组件21连接,导电连接件23的另一端与第一导电组件22连接。
57.通过将检锅组件2设置包括用于与锅具接触的检锅针组件21,用于与控制组件连通的第一导电组件22,以及用于将检锅针组件21与第一导电组件22连接的导电连接件23,当检锅针组件21检测到锅具放置位置正确后,触发检锅针组件21通过导电连接件23连通第一导电组件22,然后触发第一导电组件22与控制组件接触并连通,控制组件控制高压电路工作。上述的检锅组件2将检锅针组件以及第一导电组件直接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起来,使检锅组件对电路控制更加灵敏,安全系数更高,且上述检锅组件的结构更紧凑,使用更方便。
58.如图3、图4、图6所示,进一步地,检锅针组件21包括检锅针211、第一套筒212和第一弹性件213,锅圈本体11上设有第一限位孔102,第一套筒212 穿设第一限位孔102设置在锅圈本体11上,第一套筒212内设有与第二限位孔 201,检锅针211的部分穿设于第二限位孔201,检锅针211可相对第一套筒212 移动,第一弹性件213至少部分位于第二限位孔201内,第一弹性件213套设于检锅针211外。
59.通过将检锅针211设置在第一套筒212上,可以对检锅针211进行限位,提高锅具位置感测的准确性。同时,在检锅针211的一端套设第一弹性件213,从而使检锅针211可以相对第一套筒212移动,在锅具与检锅针211相抵时使检锅针211进行移动,检锅针211与锅具的相抵更加紧密,检测灵敏度更高,可靠性更好。
60.如图3、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套筒212包括套筒本体2121和第一限位部2122,套
筒本体212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2122,第二限位孔201贯穿套筒本体2121和第一限位部2122,锅圈本体11上设有限位凹槽103,限位凹槽103 内设有第一限位孔102,套筒本体2121穿设于第一限位孔102上,第一限位部 2122卡合于限位凹槽103上,锅圈结构还包括绝缘隔热件5,绝缘隔热件5设置在限位凹槽103内,绝缘隔热件5夹设于第一限位部2122与限位凹槽103之间。
61.上述的锅圈结构,第一套筒212的套筒本体2121穿设于锅圈本体11的第一限位孔102内,且第一套筒212的第一限位部2122与锅圈本体11的限位凹槽103相互卡合配合,从而将第一套筒212定位在锅圈本体11上。同时,在限位凹槽103上放置绝缘隔热件5,并使绝缘隔热件5夹设在第一限位部2122与锅圈本体11之间,从而保证检锅组件2、锅圈本体11以及第一导电组件22之间电路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短路,提高安全性。
62.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检锅针211包括检锅头2111和第一导向杆2112,检锅头2111设置在第一导向杆2112上,检锅头2111上设有多个接触点,检锅头2111与第一导向杆2112的连接处形成第二限位部2113,第一弹性件213套设在第一导向杆2112外,第一弹性件213的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113 抵接。
63.上述的锅圈结构中通过在检锅头2111上设置多个接触点,从而使检锅头 2111在与锅具相抵时,多个接触点的设置使不同角度上的接触更加紧密,而通过检锅头2111和第一导向杆2112的配合可以对检锅头2111进行更好的引导,检锅头2111发生偏移的概率更小。
64.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孔102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部,第一套筒212设有与第一螺纹部相适配的第二螺纹部21211,第一套筒212穿设第一限位孔102并使第一套筒212与第一限位孔102螺纹连接。
65.上述的锅圈结构中第一套筒212与锅圈本体11的第一限位孔102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检锅组件2与锅圈本体11的安装效率以及装配稳定性。
66.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3的一端设有第三限位孔 202,导电连接件23的一端通过第三限位孔202套设于第一套筒212,导电连接件23通过固定件24与第一套筒212固定连接,从而提高导电连接件23与检锅针组件21之间的安装便利性。
67.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12与导电连接件23之间还设置有金属垫片25,从而提高检锅针组件21与导电连接件23之间连接的紧密性,提高导电灵敏度,提升安全可靠性。
68.如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组件22包括第一导电针221 以及第二弹性件222,第一导电针221包括第一连接部2211和第二导向杆2212,第一连接部2211设置在第二导向杆2212上,第二弹性件222套设于第二导向杆2212上。
69.上述的锅圈结构将第二弹性件222套设在第二导向杆2212上,第二弹性件 222为金属弹片,通过金属弹片与控制组件的紧密贴合,能够有效提高第一导电组件22与控制组件连接的灵敏度,提高安全可靠性。
70.如图2、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11上设有第三螺纹部22111,锅圈1还包括第一限位柱12,第一限位柱12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的锅圈本体11上,第一限位柱12经燃烧腔101延伸至第二开口处,第一限位柱 12内设有第四限位孔104,第四限位孔104的孔壁上设有与第三螺纹部22111 相适配的第四螺纹部121,第一导电针221穿设于第四限位
孔104,第一导电针 221与第四限位孔104通过第三螺纹部22111以及第四螺纹部121螺纹连接。
71.上述的锅圈结构进一步限定了:锅圈本体11上设有第一限位柱12,第一限位柱12经燃烧腔101的第一开口延伸至第二开口处。第一导电针221的第一连接部2211设置在第一限位柱12的第四限位孔104上,并且第一导电针221与第一限位柱12之间螺纹连接,一方面使第一导电组件22能够稳定地限位在锅圈本体11上,同时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导电组件22的装配便捷性。
72.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所示,第一导电组件22还包括第二套筒223,第二套筒223内设有第五限位孔203,第五限位孔203内设有与第三螺纹部22111相适配的第五螺纹部2231,第一导电针221穿设第五限位孔203,第一导电针221与第五限位孔203通过第三螺纹部22111与第五螺纹部 2231螺纹连接。第二套筒223的外侧设有第六螺纹部2232,第二套筒223穿设于第四限位孔104,第二套筒223与第四限位孔104通过第六螺纹部2232与第四螺纹部121螺纹连接。
73.可选地,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3的另一端开设有第六限位孔204,导电连接件23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一导电针221上,导电连接件23夹设于第一导电针221与第二套筒223之间,从而更好地提高导电连接件23与第一导电组件22之间的安装便利性。
7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检锅组件2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检锅组件2 在锅圈1上间隔设置。上述的锅圈结构进一步限定了锅圈上间隔设置多组检锅组件2,通过设置多组检锅组件2可以使检锅的准确性更好,可以通过多个检锅组件2同时与锅具相抵才确定放置了锅具,安全性更好。
7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检锅组件2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检锅组件2 中的两组同时用于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通过两组检锅组件2同时与控制组件进行电连接,当金属锅具同时与两组检锅组件2接触时将导通电路实施锅具的检测,当仅仅一组检锅组件2与锅具接触时判断电路断开。
76.如图1、图2、图6、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组件3,第二导电组件3用于与地线结构连接,第二导电组件3包括第二导电针 31以及第三弹性件32,第二导电针31包括第二连接部311和第三导向杆312,第二连接部311设置在第三导向杆312上,第三弹性件32套设于第三导向杆312 上,第二连接部311上设有第七螺纹部3111,锅圈1还包括第二限位柱13,第二限位柱13经燃烧腔101延伸至第二开口处,第二限位柱13内设有第七限位孔105,第七限位孔105的孔壁上设有与第七螺纹部3111相适配的第八螺纹部 131,第二导电针31穿设于第七限位孔206,第二导电针31与第七限位孔105 通过第七螺纹部3111以及第八螺纹部131螺纹连接。
77.上述的锅圈结构中第二导电组件3与锅圈1的第二限位柱13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二导电组件3装配至锅圈1上。第二导电组件3用于与地线连接,从而提高锅圈结构使用的安全性。第二导电组件3的第三弹性件32套设在第三导向杆312上,可选地,第三弹性件32为金属弹片,通过设置金属弹片与电路中的地线结构更紧密的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锅圈1与电路结构连接的安全性,提高锅圈的安全系数。
78.如图1、图2、图6、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锅圈结构还包括支撑件4,支撑件4包括
支撑件本体41以及第三套筒42,支撑件本体41设置在第三套筒 42上,锅圈本体11上设有第八限位孔106,第三套筒42穿设第八限位孔106 设置在锅圈本体11上,第三套筒42内设有第九限位孔401,支撑件本体41的部分穿设于第九限位孔401上。
79.上述的锅圈结构,支撑件4的支撑件本体41可以对锅具进行更好地支撑,提高锅圈结构的使用稳定性。具体地,支撑件本体41部分穿过第三套筒42的第九限位孔401设置在第三套筒42上,第三套筒42设置在锅圈本体11的第八限位孔106上,从而将支撑件4安装在锅圈本体41上。
8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电火灶,如图9所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锅圈结构;灶体本体6,锅圈结构设置在灶体本体6上;等离子体组件7,等离子体组件7经第二开口延伸至燃烧腔101;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检锅组件 2电连接。
81.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