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的制作方法

2022-11-15 06:03: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门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是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智能门锁多由电路部分、电机驱动部分、电机离合、电子锁体等多个部件组成。当门锁上锁后需要多个电子和机械部件联动才能开锁,一般需要经过识别用户信息、匹配密码信息、发送开门指令从而马达驱动开锁,安全性较高。现代智能门锁给大众生活带来便捷与安全,因此越来越多人接受并安装智能门锁。
3.智能门锁的室内一侧一般设有开锁按钮,只需按下该开锁按钮即可从内部打开房门,但是当遇到火灾等灾难情况时,住户可能受火情影响无法走到门前,或者开锁按钮被烧坏导致无法按下,进而导致门锁无法从室内打开,而消防员从外部打开房门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火灾求生时间争分夺秒,两三秒钟的耽误将会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因此,急需设计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包括锁体,所述锁体位于室内的一侧滑动设有用于开锁的开锁按钮,所述开锁按钮的内部开设有槽口朝向锁体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储能装置,所述凹槽的槽口嵌套有挡板,所述储能装置的一端与凹槽的槽底连接,且另一端与挡板连接,所述挡板的材质采用的是易熔合金。
6.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采用的是沿水平方向压缩的弹簧。
7.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采用的是磁铁,所述磁铁共设有两块,其中一块磁铁固定在凹槽的槽底,另一块磁铁固定在挡板上朝向槽底的一侧,两块磁铁的对应面为同极。
8.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装置采用的是受挤压而弯曲的复位片。
9.更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采用熔点为60℃~80℃的铋锡合金。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锁体内设有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上设有开锁指令触发按钮,所述开锁按钮与开锁指令触发按钮相对应。
11.再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开锁按钮并联于开锁指令触发按钮的温感开关。
12.再进一步地,所述锁体位于室内的一侧从上而下依次设有显示屏、把手和关锁按钮,所述显示屏的底部设有功能按钮,所述关锁按钮与开锁按钮关于锁体的中轴线相对称。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方便,通过在开锁按钮内设置储能装置,并通过设置易熔合金材质的挡板阻挡储能装置释放能量,在火灾发生时,挡板受热变软失去阻挡能力,储能装置释放能量推动挡板移动
并触发开锁按钮,实现火灾自动开门,通过设置温感开关,能够实时监测周围温度,在火灾发生时,周围温度达到温感开关的设定值,温感开关能够直接向锁体内的pcb电路板发送开锁信号,实现火灾自动开门,能够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快速打通一条救援逃生的通路,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锁体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正常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受热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中工作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正常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受热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中工作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中正常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中受热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3中工作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中正常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中受热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6.图1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4中工作状态下开锁按钮的剖视图。
27.图中:1、锁体;2、开锁按钮;21、凹槽;22、储能装置;23、挡板;3、显示屏;31、功能按钮;4、把手;5、关锁按钮;6、温感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1: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中所示的一种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包括锁体1,
所述锁体1位于室内的一侧滑动设有用于开锁的开锁按钮2,所述开锁按钮2的内部开设有槽口朝向锁体1的凹槽21,所述凹槽21内设有储能装置22,所述凹槽21的槽口嵌套有挡板23,所述储能装置22的一端与凹槽21的槽底连接,且另一端与挡板23连接,所述挡板23的材质采用的是易熔合金。
33.具体的,储能装置22采用的是沿水平方向压缩的弹簧,挡板23采用的是熔点为60℃~80℃的铋锡合金,当火灾发生时,开锁按钮2受热升温,进而使得挡板23受热变软,弹簧失去挡板23的阻挡,弹簧力释放,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使得挡板23与开锁按钮2分离。
34.具体的,锁体1内设有pcb电路板,pcb电路板上设有开锁指令触发按钮,开锁按钮2与开锁指令触发按钮相对应,开锁按钮2采用的是按压式结构,通过按压开锁按钮2,使其挤压开锁指令触发按钮,进而发出开锁指令,锁体1上还包括与开锁按钮2并联于开锁指令触发按钮的温感开关6,这里的并联并非传统的电路中的并联,而是指采用机械按压的开锁按钮2与采用电路连接的温感开关6可分别独立控制开锁动作,当挡板23与开锁按钮2分离后挤压开锁指令触发按钮,能够实现门锁的自动打开;当温感开关6检测周围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能够向pcb电路板发出开锁指令,也能够实现门锁的自动打开。
35.具体的,锁体1的上端设有显示屏3,方便显示锁体1工作状态,显示屏3的底部设有功能按钮31,方便对锁体1进行功能设置,锁体1的中端设有把手4,锁体1的下端设有关锁按钮5,方便从室内进行一键关锁,关锁按钮5与开锁按钮2关于锁体1的中轴线相对称,外形美观。
36.实施例2:
37.参见图1和图5-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储能装置22采用的是磁铁,磁铁共设有两块,其中一块磁铁固定在凹槽21的槽底,另一块磁铁固定在挡板23上朝向槽底的一侧,两块磁铁的对应面为同极,当火灾发生时,开锁按钮2受热升温,进而使得挡板23受热变软,在磁铁同极相斥的作用下,使得挡板23与开锁按钮2分离,并挤压开锁指令触发按钮,实现了门锁的自动打开。
38.实施例3:
39.参见图1和图8-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储能装置22采用的是受挤压而弯曲的复位片,复位片采用的是热变形金属,具体为双金属片,双金属片是由二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其它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双金属片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组元层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其中,膨胀系数较高的称为主动层,膨胀系数较低的称为被动层,当火灾发生时,开锁按钮2受热升温,进而使得挡板23受热变软,此时复位片因弯曲而存储的能量得到释放,复位片伸展,推动挡板23与开锁按钮2分离,并挤压开锁指令触发按钮,实现了门锁的自动打开。
40.实施例4:
41.参见图1和图11-13所示,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储能装置22采用的是弹性薄片,弹性薄片的外缘与凹槽21的槽口固定连接,弹性薄片朝着凹槽21的槽底凸出,取消设置在凹槽21的槽口处的挡板23,当火灾发生时,开锁按钮2受热升温,进而使得弹性薄片受热,弹性薄片朝着凹槽21的槽口凸出,并挤压开锁指令触发按钮,实现了门锁的自动打开。
42.工作原理:该火灾自动开门的智能门锁在正常状态下使用时,通过按压开锁按钮2
即可触碰到pcb电路板上开锁指令触发按钮,进而打开房门,该原理与现有的智能门锁的开锁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当遇到火灾且住户无法按下开锁按钮2时,随着锁体1受热升温,挡板23也随之受热变软,此时挡板23无法继续阻挡储能装置22,储能装置22推动挡板23移动并触碰到pcb电路板上开锁指令触发按钮,进而自动打开房门,当温感开关6检测周围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也能够使得pcb电路板执行开锁指令。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