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液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2:15: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过滤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体过滤器。


背景技术:

2.过滤器是介质输送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滤器包括壳体和滤芯,壳体上设置有入口和出口,通过壳体内的滤芯,对水、油、气等流体进行除杂过滤,被广泛应用在医药化工、食品、造纸、石油制备、面板制造等行业。
3.过滤器起着除杂过滤作用的主要部件是滤芯,滤芯的使用是有一定寿命限制的,故需要定期更换以保证除杂效果。目前市面上的过滤器多是依靠拔插配合将滤芯安装在一端开口的筒体内,再在筒体的开口端可拆卸密封固定封盖。相关技术中的过滤器包括底座、滤芯、连接套及壳体,滤芯与底座通过连接套可拆卸连接于一体,壳体扣设于滤芯外且与底座可拆卸连接。该过滤器由于滤芯与底座通过连接套螺纹连接于一体,其滤芯拆装过程不需用力插入或拔出步骤,更加省力方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利用连接套将滤芯与底座螺纹连接,再将壳体扣设于滤芯外且与底座螺纹连接,滤芯的外周与壳体的内壁间留有比较大的空隙,对滤芯的固定作用力不足,导致滤芯在壳体内发生偏移、晃动,存在脱落风险,且这种情况在大流量的液体过滤中尤为明显,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快速稳定地将滤芯安装在过滤器内,提高滤芯拆装卸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过滤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体过滤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液体过滤器,包括一端开放且内部形成有空腔的筒体、可拆卸密封固定在所述筒体开放端的封盖以及安装在所述筒体空腔内的滤芯,所述筒体上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仅供所述滤芯穿过的隔板,所述隔板背向所述封盖的一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滤芯的一端穿过所述隔板,抵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隔板面向所述封盖的一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压在所述滤芯的顶部并开设有连通所述滤芯中心通道的进液通孔,原液从所述进液口进入,经所述进液通孔进入所述滤芯内,透过所述滤芯流向所述筒体,从所述出液口流出。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筒体、封盖、隔板和底板的配合设置,打开筒体上的封盖,安装时,将滤芯一端穿过隔板,抵接在底板上,再用压板压住滤芯,定位住滤芯的上、下两端,有效减少了液体过滤时滤芯的偏移晃动,借助压板固定滤芯,取下压板即可轻松取下滤芯,能够快速稳定地将滤芯安装在过滤器内,提高滤芯拆装卸效率。
9.可选的,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拉杆中部固定有径向限位板,所述滤芯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隔板和所述径向限位板,抵接在所述底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隔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拉杆,在拉杆中部固定径向限位板,利用径向限位板对滤芯进行限位,一方面能够在中途引导滤芯的穿插安装,另一方面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滤芯起进一步的支撑加强作用,进一步预防滤芯偏移、晃动。
11.可选的,所述拉杆与所述隔板和所述底板可拆卸相连。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拉杆进行拆卸更换,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底板与隔板的间距,适应不同高度的滤芯,提高设计适应性。
13.可选的,所述压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接槽,通过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将所述压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隔板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依靠压板自重压制滤芯,所需压板质量较大,导致隔板及底板负载较大,通过螺钉穿过压板上的连接孔,螺纹连接在隔板上的连接槽内,在考虑隔板载荷、兼顾隔板阻隔作用的同时,实现压板与隔板间可拆卸的加强连接,使设计更加完善。
15.可选的,所述封盖的顶部设置有用以连接起重装置的挂耳。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过滤器体积较大且基本为金属材质,质量较大,在封盖的顶部设置挂耳,连接起重装置,能够使打开、关闭、移动封盖的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滤芯拆装卸效率。
17.可选的,所述封盖上开设有排气口和用于连接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传感接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力传感接口连接压力传感器,使用时,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过滤器内部压力,配合排气口的启闭,调节过滤器内部压力,使设计更加全面。
19.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底部开设排污口,便于对筒体内部进行冲洗排污,使设计更加完善。
21.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支腿。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筒体底部设置支腿,能够支撑起过滤器整体,提高装置稳定性,尤其适用于大流量的液体过滤工况中。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筒体、封盖、隔板和底板的配合设置,打开筒体上的封盖,安装时,将滤芯一端穿过隔板,抵接在底板上,再用压板压住滤芯,定位住滤芯的上、下两端,有效减少了液体过滤时滤芯的偏移晃动,借助压板固定滤芯,取下压板即可轻松取下滤芯,能够快速稳定地将滤芯安装在过滤器内,提高滤芯拆装卸效率;
25.2.通过在隔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拉杆,在拉杆中部固定径向限位板,利用径向限位板对滤芯进行限位,一方面能够在中途引导滤芯的穿插安装,另一方面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滤芯起进一步的支撑加强作用,进一步预防滤芯偏移、晃动;
26.3.通过螺钉穿过压板上的连接孔,螺纹连接在隔板上的连接槽内,在考虑隔板载荷、兼顾隔板阻隔作用的同时,实现压板与隔板间可拆卸的加强连接,使设计更加完善。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为展示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为展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9.图3是为展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板结构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筒体;2、封盖;3、滤芯;4、进液口;5、出液口;6、隔板;7、底板;8、压板;9、进液通孔;10、拉杆;11、径向限位板;12、连接孔;13、连接槽;14、挂耳;15、排气口;16、压力传感接口;17、排污口;18、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液体过滤器。
33.参照图1,一种液体过滤器包括筒体1、封盖2和滤芯3。筒体1一端为开放端,其另一端为封口端,筒体1内形成有空腔,封盖2通过法兰连接可拆卸密封固定在筒体1的开放端。筒体1和封盖2均为不锈钢金属件,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封盖2的顶部焊接固定有用以连接起重装置的挂耳14,起重装置可以为旋转吊臂,利用旋转吊臂移动封盖2,使打开、关闭封盖2的操作更加便捷。
34.参照图1和图2,筒体1内放置有隔板6,隔板6外周壁与筒体1内周壁相抵接,隔板6上开设有仅供滤芯3穿过的安装孔。隔板6背向封盖2的一侧设置有拉杆10,拉杆10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与隔板6相连,拉杆10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有底板7。优选地,拉杆10的数量有2根,2根拉杆10共同连接底板7。
35.参考图1和图3,隔板6面向封盖2的一侧设置有压板8,安装时,将滤芯3一端穿过隔板6上的安装孔,抵接在底板7顶部,再将压板8压在滤芯3的顶部端盖上,从而定位住滤芯3的上、下两端。压板8上开设有连通滤芯3中心通道的进液通孔9。隔板6上方的筒体1上开设有进液口4,隔板6下方的筒体1上开设有出液口5,原液从进液口4进入,经进液通孔9进入滤芯3内,洁净滤液透过滤芯3流向筒体1,从出液口5流出。
36.通过底板7和压板8的配合设置,有效减少了液体过滤时滤芯3的偏移晃动,借助压板8固定滤芯3,取下压板8即可轻松取下滤芯3,从而实现滤芯3的快速拆装卸,且装固稳定不易脱落。
37.进一步地,参照2和图3,压板8上开设有2个连接孔12,隔板6上对应开设有2个连接槽13,通过螺钉穿过连接孔12,螺纹连接在连接槽13内,将压加固在隔板6上,能够在考虑隔板6载荷、兼顾隔板6阻隔作用的同时,实现压板8与隔板6间可拆卸的加强连接。
38.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拉杆10的中部穿接固定有径向限位板11,2根拉杆10共同固定径向限位板11。径向限位板11上开设有滤芯3穿过的限位孔,滤芯3的一端依次穿过隔板6上的安装孔和径向限位板11上的限位孔,抵接在底板7顶部,一方面能够在中途引导滤芯3的穿插安装,另一方面能够对滤芯3起加强支撑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预防滤芯3偏移、晃动,使设计更加完善。
39.此外,参照图2,筒体1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支腿18。优选地,支腿18的数量有两个,两个支腿18在筒体1的底部对称设置,共同支撑起过滤器整体。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7,排污口17位于两个支腿18之间,筒体1的最低处,能够方便长期使用后对筒体1内部进行冲洗排污。
40.封盖2上开设有排气口15和压力传感接口16。在压力传感接口16连接压力传感器,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过滤器内部压力,配合排气口15的启闭,能够调节过滤器内部压力,使
设计更加全面。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液体过滤器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筒体1、封盖2、隔板6和底板7的配合设置,打开筒体1上的封盖2,安装时,将滤芯3一端穿过隔板6,抵接在底板7上,再用压板8压住滤芯3,定位住滤芯3的上、下两端(两点定位),有效减少了液体过滤时滤芯3的偏移晃动,借助压板8固定滤芯3,取下压板8即可轻松取下滤芯3,能够快速稳定地将滤芯3安装在过滤器内,提高滤芯3拆装卸效率。
42.液体过滤时,原液从进液口4进入,经进液通孔9进入滤芯3内,洁净滤液透过滤芯3流向筒体1,从出液口5流出,即从滤芯3内进外出,使杂质被截留在滤芯3里面,更换滤芯3时能将绝大多数杂质一并带走,过滤效果可靠。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