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20:1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丁腈软木橡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2.丁腈软木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软木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丁腈软木橡胶经过加工可以制作丁腈软木橡胶板,而在丁腈软木橡胶加工制作出完成的丁腈软木橡胶板的过程中,需要对已经具备板状雏形的丁腈软木橡胶进行加热,以便增加丁腈软木橡胶板的韧度。
3.目前的具备板状雏形的丁腈软木橡胶板在加热过程中,会把丁腈软木橡胶板平摊式的放置在一个板状物体上,然后再把这个板状物体放置在加热装置中,随后对丁腈软木橡胶板进行加热。
4.上述的加热方式存在弊端,具体如下: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一端贴合其他板状物体,导致丁腈软木橡胶板接触板状物体的一端不能进行及时的受热,使得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两侧受热不均匀,严重影响到丁腈软木橡胶板加热后的质量,不利于丁腈软木橡胶板在后期的使用,如果采用现有技术反复翻面对丁腈软木橡胶板进行加热,则导致丁腈软木橡胶每次受热程度不同,也会影响丁腈软木橡胶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件均匀嵌入固定在竖起放置框的内部两排,并且在竖起放置框的内部有因两排加热件布置的双面均匀加热腔,所述竖起放置框的上端放置有隔热板,其中隔热板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竖起放料杆,所述竖起放料杆的两个边侧对称开设断层沿边。
7.优选的,所述加热件采用圆柱形的电阻丝管,其中竖起放置框上开设插入竖起放料杆的边侧凹槽,所述竖起放料杆布置的形状为u形。
8.优选的,所述隔热板中部两侧对称开设导向滑槽,其中导向滑槽的一侧贯穿布置有槽内滑杆。
9.优选的,两个所述槽内滑杆的一端均布置固定连接的捏合杆,两个捏合杆远离槽内滑杆的一端相互错开布置。
10.优选的,所述槽内滑杆的另一端布置固定连接的覆槽板,其中覆槽板覆盖在导向滑槽的上端。
11.优选的,所述竖起放料杆的两个竖起边上均对立放置有两个限位杆,同一竖起边上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形成卡边凹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采用一个u形布置的竖起放料杆,使得丁腈软木橡胶板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竖起放置,使得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两个最大面积的端部可以被两侧的加热件进行同步加热,使其丁腈软木橡胶板加热均匀,从而保证丁腈软木橡胶板两侧的韧度保持一致,同时有利于一次性对丁腈软木橡胶板进行加热完成,保证丁腈软木橡胶板的质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起放置框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竖起放料杆立体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竖起放置框;11、加热件;12、双面均匀加热腔;13、隔热板;1301、导向滑槽;1302、槽内滑杆;1303、捏合杆;1304、覆槽板;14、竖起放料杆;1401、限位杆;1402、卡边凹部;15、断层沿边。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竖起放置框1与加热件11,加热件11均匀嵌入固定在竖起放置框1的内部两排,并且在竖起放置框1的内部有因两排加热件11布置的双面均匀加热腔12,竖起放置框1的上端放置有隔热板13,其中隔热板13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竖起放料杆14,竖起放料杆14的两个边侧对称开设断层沿边15。多个竖起放置框1可以并列放置,并且竖起放置框1之间可以采用卡扣连接,这样则可以形成丁腈软木橡胶板加热区,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竖起放置框1上还可以固定布置一个计时器,以便对丁腈软木橡胶板加热的时间进行掌握,并且在竖起放置框1上还可以安装tm902c高温温度显示仪。
21.断层沿边15与导向滑槽1301之间互通开设。
22.加热件11采用圆柱形的电阻丝管,多组电阻丝管可以在竖起放料杆14进入到双面均匀加热腔12内部时,对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两侧进行均匀加热,其中竖起放置框1上开设插入竖起放料杆14的边侧凹槽,竖起放料杆14布置的形状为u形。
23.隔热板13中部两侧对称开设导向滑槽1301,其中导向滑槽1301的一侧贯穿布置有槽内滑杆1302。
24.两个槽内滑杆1302的一端均布置固定连接的捏合杆1303,两个捏合杆1303远离槽内滑杆1302的一端相互错开布置。
25.两个捏合杆1303之间布置固定连接的弹性复位杆,便于捏合杆1303的复位。
26.槽内滑杆1302的另一端布置固定连接的覆槽板1304,其中覆槽板1304覆盖在导向
滑槽1301的上端。覆槽板1304可以对导向滑槽1301覆盖,保证双面均匀加热腔12内部的热气不会从导向滑槽1301内散出。
27.竖起放料杆14的两个竖起边上均对立放置有两个限位杆1401,同一竖起边上的两个限位杆1401之间形成卡边凹部1402。
28.单个竖起边上的两个限位杆1401一个固定布置一个活动布置,其中位于槽内滑杆1302下端的限位杆1401活动布置,即此限位杆1401与槽内滑杆1302进行固定连接,并且此限位杆1401可以收缩到断层沿边15的内部,而另一个限位杆1401为固定布置的,这个限位杆1401直接通过螺钉固定在竖起放料杆14上,限制杆1401采用容易导热的材料,如:导热板。
29.对丁腈软木橡胶板进行加热,通过捏合两个捏合杆1303,使得两个活动布置的限位杆1401之间距离拉大,把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一端抵触在固定布置的限位杆1401上,随后松开捏合杆1303,随后活动的限位杆1401复位,进一步的丁腈软木橡胶板被限制在多个限位杆1401形成的卡边凹部1402的内部,随后在竖起放料杆14沿着竖起放置框1上开设的边侧凹槽进入到双面均匀加热腔12的内部,此时丁腈软木橡胶板可被双面加热。
30.本实用通过竖起丁腈软木橡胶板的方式增加丁腈软木橡胶板受热面积,使其受热均匀。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包括竖起放置框(1)与加热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1)均匀嵌入固定在竖起放置框(1)的内部两排,并且在竖起放置框(1)的内部有因两排加热件(11)布置的双面均匀加热腔(12),所述竖起放置框(1)的上端放置有隔热板(13),其中隔热板(13)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竖起放料杆(14),所述竖起放料杆(14)的两个边侧对称开设断层沿边(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11)采用圆柱形的电阻丝管,其中竖起放置框(1)上开设插入竖起放料杆(14)的边侧凹槽,所述竖起放料杆(14)布置的形状为u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3)中部两侧对称开设导向滑槽(1301),其中导向滑槽(1301)的一侧贯穿布置有槽内滑杆(130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槽内滑杆(1302)的一端均布置固定连接的捏合杆(1303),两个捏合杆(1303)远离槽内滑杆(1302)的一端相互错开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内滑杆(1302)的另一端布置固定连接的覆槽板(1304),其中覆槽板(1304)覆盖在导向滑槽(1301)的上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起放料杆(14)的两个竖起边上均对立放置有两个限位杆(1401),同一竖起边上的两个限位杆(1401)之间形成卡边凹部(140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丁腈软木橡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丁腈软木橡胶加工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件均匀嵌入固定在竖起放置框的内部两排,并且在竖起放置框的内部有因两排加热件布置的双面均匀加热腔,所述竖起放置框的上端放置有隔热板,其中隔热板的下端布置固定连接的竖起放料杆,本实用采用一个U形布置的竖起放料杆,使得丁腈软木橡胶板在加热的过程中可以竖起放置,使得丁腈软木橡胶板的两个最大面积的端部可以被两侧的加热件进行同步加热,使其丁腈软木橡胶板加热均匀,从而保证丁腈软木橡胶板两侧的韧度保持一致,同时有利于一次性对丁腈软木橡胶板进行加热完成,保证丁腈软木橡胶板的质量。板的质量。板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 崔立刚 石立家 张玲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衡水天拓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9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