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开式框架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8:3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动带道框体结构,尤其涉及捆扎设备的框架机构,所述捆扎设备可以是打包机、束带机。


背景技术:

2.捆扎设备是用捆扎物品的机器,框架装置是捆扎带在捆扎物品前的运动导向和支撑装置。有一种框架装置采用活动框架和固定框架组合的结构,带道的截面呈槽型结构,带道和活动框架固定在一起,槽型结构的开口面向固定框架。在退带前一瞬间,活动框架向远离固定框架的方向快速运动,带道的整体也随活动框架一起快速运动,从而打开带道,捆扎带得以被退带而包在被捆扎物品外。捆扎设备框架进行上述运动速度非常快,原本穿在带道内的捆扎带有可能被该运动带偏、带歪,影响捆扎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开式框架机构,能够避免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缺点,提高捆扎质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双开式框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活动带道和外圈固定带道,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包括分别位于外圈固定带道两侧的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所述双开式框架机构还设置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及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所述外圈固定带道被固定安装,所述内圈活动带道与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及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连接,使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能同步反向前后移动,完成带道打开和关闭的动作。
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6.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外圈固定带道左右两侧外的可升降的内圈活动带道开合控制部件,所述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并连接到驱动机构;所述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均设置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配合的部件。
7.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控制部件采用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凸轮控制面或与凸轮控制面配合的部件,所述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相应设置与凸轮控制面配合的部件或凸轮控制面;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升降导向结构,并通过所述升降导向结构与外圈固定带道左右两侧的导向连接件滑动导向连接。
8.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连接机构的连接而同步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
9.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连接绳,沿着外圈固定带道的外侧面走线;所述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连接绳连接,其中一个控制部件和驱动机构连接,另一个控制部件还和复位弹簧连接。
10.所述外圈固定带道包括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和处于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
11.所述外圈固定带道包括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和处于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连接绳的导轮设置在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
12.所述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包括内圈壁和带道的一侧侧壁。
13.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采用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固定在外圈固定带道上,所述前侧内圈带道和后侧内圈带道设置导向结构,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向结构。
14.所述外圈固定带道包括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和处于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所述外圈带道连接件至少分布在外圈带道的上侧和下侧。
15.所述双开式框架机构设置下部支撑件,所述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及它们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与所述下部支撑件可拆式固定连接,下部支撑件与所述捆扎设备中的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外圈固定带道的左右两侧设置固定板,在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左侧和右侧,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设置连接块并和所述连接块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和所述固定板可拆式固定连接。
16.所述外圈带道连接件同时为可替换的带道宽度调节件。
17.所述连接块同时为可替换的带道宽度调节件以及升降导向结构中的导向连接件。
18.所述内圈活动带道还连接复位弹性部件。
19.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小带道打开动作对捆扎带的影响,并且,能够减轻打开带道时需要移动的重量,降低对动力的要求,打开和闭合动作更加稳定,能够提高捆扎质量,并且能够调节宽度,提高宽捆扎带适用性的。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关闭状态时外圈固定带道和前侧内圈带道及后侧内圈带道的配合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附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开式框架机构应用于束带机,包括内圈活动带道和外圈固定带道构成,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包括分别位于外圈固定带道两侧的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
25.所述双开式框架机构还设置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及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所述外圈固定带道被固定安装,所述内圈活动带道与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及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连接,使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能同步反向前后移动,完成带道打开和关闭的动作,当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向背离彼此的方向运动时,打开带道,反之则关闭带道,所述带道关闭是指在该状态下带子不会掉出,在带道关闭时,所述外圈固定带道构成带道的外圈壁。所述内圈活动带道还连接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作为复位部件,可采用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之间,附图标号41为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上的弹簧连接件。
26.所述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的带道部位的横截面大致呈l形。所述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分别为一整体,安装时,无需再对其进行矫形。所述带道关闭是指在该状态下带子300不会掉出。
27.所述外圈固定带道包括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201、202和处于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203;外圈固定带道的带道部位的横截面为一字型面,所述外圈带道连接件203至少分布在外圈带道的上侧和下侧。固定带道201、202分别为整体件,安装时,同样也无需再对其进行矫形。
28.所述双开式框架机构设置下部支撑件1,所述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201、202及它们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203与所述下部支撑件1可拆式固定连接,下部支撑件1与所述束带机的机架100连接;在所述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201、202及它们之间的外圈带道连接件203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通过上部和下部的连接块11连接。所述外圈固定带道的左右两侧设置固定板2,在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201、202左侧和右侧于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设置连接块3并与所述连接块3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3与固定板2可拆式固定连接。
29.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位于外圈固定带道左右两侧外的可升降的内圈活动带道开合控制部件51、52,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51、52同步运动且运动相反,其中一个升时另一个降,反之亦然。所述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并连接到驱动机构;所述两侧的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均设置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配合的部件。
30.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控制部件51、52采用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设置与凸轮控制面配合的部件比如滚轮61,所述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相应设置所述凸轮控制面62;所述升降板上设有升降导向槽60,并通过所述升降导向结构与外圈固定带道左右两侧的导向连接件滑动导向连接,所述导向连接件可采用所述连接块3的外侧部位。
31.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连接绳8,连接绳8沿着外圈固定带道的外侧面走线;所述左右两侧的控制部件通过连接绳8连接,其中一个控制部件52和驱动机构连接,另一个控制部件51和复位弹簧7连接,连接绳8的导轮80设置在两个并列的固定带道之间并与外圈固定带道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部件51、52上分别设置连接绳连接部位。
32.所述驱动机构可采用电机或气缸带动的凸轮机构,以及与凸轮机构配合的摆杆,摆杆由复位弹簧作用而抵靠在凸轮机构上,摆杆再通过连接绳经导轮导向,与所述控制部件52连接。
33.所述内圈活动带道开合导向机构采用导向柱91,所述导向柱91固定在外圈固定带道上,所述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设置导向结构,所述导向柱91穿过所述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可采用导向套92。
34.所述双开式框架机构还设置顶针93,能够在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打开时,防止带子移位。顶针93可固定在外圈固定带道上,所述前侧内圈带道101和后侧内圈带道102设置有供顶针穿入的顶针孔94,所述顶针设有靠近带道内圈壁的带子挡位结构,能够在内圈活动带道打开时防止带子移位。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