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2022-11-14 15:4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纳米微胶囊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2.冻伤是人体在低温和潮湿环境下所受到的伤害,轻度冻伤主要损伤皮肤和浅层肌肉,其修复过程中涉及到微循环的恢复、以及缺失组织的修补等。目前对于冻伤的治疗主要是从防止冻伤创面感染和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等方面进行。
3.目前市场上的冻伤药物种类较少,大多数都是单一针对某一方面来发挥作用,具有复合效果的药物较少。相关研究技术有利用乳化扩散法将脂溶性物质利用壳聚糖进行包裹,制备为纳米粒的报道,但其存在使用有机溶剂多,操作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
5.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应用。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鳄鱼油和乳化剂混合后,加入助溶剂和壳聚糖,得到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进行浓缩,得到乳液,将所述乳液制成鳄鱼油纳米胶囊。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鳄鱼油采用纯鳄鱼油;或采用鳄鱼油和一种或几种有机物的混合物。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物为乙酸乙酯。
1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剂为泊洛沙姆类、司盘类、吐温类、聚山梨酯-80、卵磷脂、大豆磷脂、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1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助溶剂为丙酮、氯仿、甲苯和其他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1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乳液制成鳄鱼油纳米胶囊的步骤为,将所述乳液进行固液分离,收集固相,即得鳄鱼油纳米胶囊。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液分离的方式采用离心,所述离心的离心力为25000g-30000g,离心时间为50-70min,温度为20-28℃。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与乳化剂的添加体积比为1:(3~6)。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与乳化剂的添加体积比为1:4。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与壳聚糖的添加体积比为1:(100~200)。
1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与助溶剂的添加体积比为1:(50~100)。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为50-100kd。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如下:将壳聚糖加入质量百分数为0.5-1.5%的乙酸水溶液中,40~60℃水浴超声0.5~2h,即得。
20.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根据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为100-800nm。
2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鳄鱼油纳米胶囊的zeta电位为1~50mv。
2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上述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应用,所述应用为在制备治疗创伤的产品中的应用。
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伤为物理受伤引起的创伤。
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伤为冻伤或烧伤。
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制备创伤修复产品中的应用。
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伤为物理受伤引起的创伤。
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创伤为冻伤或烧伤。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制备治疗炎症的产品中的应用。
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为在制备抑菌产品中的应用。
3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抑菌产品抑制的病菌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3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il-6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3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il-1β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3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tnf-α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tgf-β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3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egf表达促进剂中的应用。
3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应用在制备vegf表达促进剂中的应用。
38.一种产品,包括上述鳄鱼油纳米胶囊。
3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极低、简单易行、成本低,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生物利用率高、易分散,抗菌效果优异,对冻伤创面具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对人体无害,可以适用于保健品、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4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4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制备流程图;
42.图2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检测结果图;
43.图3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电位检测结果图;
44.图4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检测结果图;
45.图5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电位检测结果图;
46.图6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检测结果图;
47.图7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电位检测结果图;
48.图8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检测结果图;
49.图9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电位检测结果图;
50.图10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51.图11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52.图12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小鼠创面愈合结果图;
53.图13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小鼠冻伤创面he染色结果图;
54.图14为本发明测试例中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测定结果图,其中,a为细胞因子il-6的浓度测定结果图;b为细胞因子il-1β的浓度测定结果图;c为细胞因子tnf-α的浓度测定结果图;d为细胞因子vegf的浓度测定结果图;e为细胞因子egf的浓度测定结果图;f为细胞因子tgf-β1的浓度测定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为:
58.(1)精密称取分子量为50kd的壳聚糖(购自山东海德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100g,溶解于10ml乙酸水溶液(乙酸1%)中,50℃水浴中超声1h辅助溶解(间歇性搅拌),待完全溶解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再取1.000ml壳聚糖溶液加入到19ml蒸馏水中,得到终浓度为0.5mg/ml的壳聚糖溶液,备用。
59.(2)精密称取大豆卵磷脂800.00mg,溶解于5ml无水乙醇中,常温超声20min辅助溶解,在用容量瓶定容至10ml,得到终浓度为80mg/ml的卵磷脂溶液,备用。
60.(3)室温环境下,从-20℃冰箱取出鳄鱼油复温30min。吸取0.125ml鳄鱼油,与0.5ml卵磷脂溶液(80mg/ml)混合,混合混匀后加入9.5ml丙酮溶液,再加入20ml壳聚糖溶液(0.5mg/ml),得到混合溶液,避免剧烈震荡,将混合溶液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条件为:50℃、80rpm),至混合溶液的体积约为10ml,此时得到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乳液),即为浓缩前的鳄鱼油纳米胶囊水溶液。
61.(4)利用高速离心机对步骤(3)所得的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进行浓缩,条件为25000g、25℃、60min。离心结束后上层为乳白色膏状物,下层为白色液体,收集上层膏状物即得浓缩过后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62.实施例2
63.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具体过程为:
64.(1)精密称取分子量为50kd壳聚糖0.100g,溶解于10ml乙酸水溶液(乙酸1%)中,50℃水浴中超声1h辅助溶解(间歇性搅拌),待完全溶解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再取1.000ml壳聚糖溶液加入到19ml蒸馏水中,得到终浓度为0.5mg/ml的壳聚糖溶液,备用。
65.(2)精密称取大豆卵磷脂800.00mg,溶解于5ml无水乙醇中,常温超声20min辅助溶解,在用容量瓶定容至10ml,得到终浓度为80mg/ml的卵磷脂溶液,备用。
66.(3)室温环境下,从-20℃冰箱取出鳄鱼油复温30min。吸取0.2ml鳄鱼油,与0.5ml卵磷脂溶液(80mg/ml)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吹打混匀后加入5ml丙酮溶液,再加入20ml壳聚糖溶液(0.5mg/ml),避免剧烈震荡,将混合溶液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条件为:50℃、120rpm),至混合溶液的体积约为10ml,此时得到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即为浓缩前的鳄鱼油纳米胶囊水溶液。
67.(4)利用高速离心机对步骤(3)所得的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进行浓缩,条件为30000g、25℃、60min。离心结束后上层为乳白色膏状物,下层为白色液体,收集上层膏状物即得浓缩过后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68.实施例3
69.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为:
70.(1)精密称取分子量为50kd壳聚糖0.200g,溶解于10ml乙酸水溶液(乙酸1%)中,50℃水浴中超声1h辅助溶解(间歇性搅拌),待完全溶解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再取1.000ml壳聚糖溶液加入到19ml蒸馏水中,得到终浓度为1mg/ml的壳聚糖溶液,备用。
71.(2)精密称取大豆卵磷脂500.00mg,溶解于5ml无水乙醇中,常温超声20min辅助溶解,在用容量瓶定容至10ml,得到终浓度为50mg/ml的卵磷脂溶液,备用。
72.(3)室温环境下,从-20℃冰箱取出鳄鱼油复温30min。吸取0.125ml鳄鱼油,与0.5ml卵磷脂溶液(80mg/ml)混合,吹打混匀后加入10ml丙酮溶液,再加入20ml壳聚糖溶液(1mg/ml),得到混合溶液,避免剧烈震荡,将混合溶液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条件为:50℃、120rpm),至混合溶液的体积约为10ml,此时得到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即为浓缩前的鳄鱼油纳米胶囊水溶液。
73.(4)利用高速离心机对步骤(3)所得的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进行浓缩,条件为25000g、25℃、60min。离心结束后上层为乳白色膏状物,下层为白色液体,收集上层膏状物即得浓缩过后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74.实施例4
75.本实施例制备了一种鳄鱼油纳米胶囊,具体过程为:
76.(1)精密称取分子量为1000kd壳聚糖0.200g,溶解于10ml乙酸水溶液(乙酸1%)中,50℃水浴中超声1h辅助溶解(间歇性搅拌),待完全溶解后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再取1.000ml壳聚糖溶液加入到19ml蒸馏水中,得到终浓度为1mg/ml的壳聚糖溶液,备用。
77.(2)精密称取大豆卵磷脂1000.00mg,溶解于5ml无水乙醇中,常温超声20min辅助溶解,在用容量瓶定容至10ml,得到终浓度为100mg/ml的卵磷脂溶液,备用。
78.(3)室温环境下,从-20℃冰箱取出鳄鱼油复温30min。吸取0.125ml鳄鱼油,与0.5ml卵磷脂溶液(100mg/ml)混合,吹打混匀后加入10ml丙酮溶液,再加入20ml壳聚糖溶液(1mg/ml),得到混合溶液,避免剧烈震荡,将混合溶液利用旋转蒸发仪进行减压浓缩(条件为:50℃、120rpm),至混合溶液的体积约为10ml,此时得到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即为浓缩前的鳄鱼油纳米胶囊水溶液。
79.(4)利用高速离心机对步骤(3)所得的均匀的白色牛奶状水溶液进行浓缩,条件为25000g、25℃、60min。离心结束后,上层为乳白色膏状物,下层为白色液体,收集上层膏状物
即得浓缩过后的鳄鱼油纳米胶囊。
80.试验例
81.本试验例测试了实施例1-4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鳄鱼油壳聚糖纳米胶囊)的性能。
82.1、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电位以及聚合物分散系数的测定
83.方法:取实施例1-4中步骤(3)制备得到的浓缩前的鳄鱼油纳米胶囊水溶液0.2ml,加入1.8ml超纯水,混匀,置于1ml的比色皿中,利用提前预热30min的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pdi(聚合物分散系数)以及电位,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的设定温度为25℃、预扫120s、每个样品重复扫描3次。将上述实验重复三次,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zeta电位以及聚合物分散系数。
84.表1
[0085][0086]
实验结果如表1和图2-9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案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聚合物分散系数为0.258
±
0.021,从图2-9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对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与鳄鱼油的加入量、壳聚糖的分子量和加入量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本发明方案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与鳄鱼油的加入量、壳聚糖的分子量和加入量等都均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配比,可能导致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变为微米级别,让鳄鱼油纳米胶囊变为纳米微球,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相较其他组,减小了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大小,且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的粒径分布指数pdi较小,且比较稳定,提高了鳄鱼油纳米胶囊的整体性能。
[0087]
2、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0088]
分别取活化过夜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以a600nm值1.000=2
×
109个/ml估算密度。再利用lb液体培养基稀释至1
×
106个/ml,得到稀释后的大肠杆菌溶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液,备用。
[0089]
在96孔板样品孔中加入180μl稀释后的菌液(分别为上述制备得到的稀释后的大肠杆菌溶液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液)后加入20μl对应的药物(药物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为空白的lb液体培养基、阳性药物组,为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鳄鱼油组为鳄鱼油按照1:1的体积比加入乙酸乙酯得到的溶液、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组(20μl)、以及壳聚糖组,为0.5mg/ml的壳聚糖溶液)。将加好样的96孔板进行密封,轻微摇匀后至于生化培养箱中培养,条件为37℃、5%co2。在第0h、2h、4h、6h、8h、10h分别测定其a600nm值,记录数据,以时间为x轴,吸光值净增长为y轴作图。
[0090]
上述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0.5mg/ml的壳聚糖溶液均采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
[0091]
结果如图10-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空白组的生长曲线不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控制,吸光度增长迅速;鳄鱼油(工作浓度为5%浓度)能够减缓大肠杆菌的增殖速度,给药10h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7.32%和48.69%;鳄鱼油纳米胶囊组、壳聚糖组以及氨苄青霉素组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几乎完全抑制,吸光度无明显升高。给药
10h后鳄鱼油纳米胶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率分别为96.56%和84.90%;相较于相同浓度的鳄鱼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增加了34.93%和36.21%。由此可见,本发明方案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通过各组分复配,增加了对创面细菌的抑制效果,对提高冻伤创面修复效果有积极作用。
[0092]
3、冻伤修复效果测定
[0093]
(1)构建小鼠ⅱ度冻伤模型
[0094]
将小鼠(购自百事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体重为20
±
2g),禁食过夜。称重后以质量百分数为3.5%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剂量为0.1ml/10g,注射10min后,小鼠皮肤夹捏反应消失,头颈及四肢肌肉松弛,呼吸深慢而平稳,瞳孔缩小、角膜反应消失,判断小鼠进入深度麻醉状态。立即用电动刮毛器刮去小鼠背部右侧毛发,直径约2cm,涂抹上适量的脱毛膏,静置3min后用卫生纸擦去脱毛膏,再用蒸馏水擦洗干净脱毛部位。饲养24h后,再次腹腔注射质量百分数为3.5%的水合氯醛麻醉小鼠,待小鼠完全进入深度麻醉后,将已经在液氮中预冷15min的铁棍(长度15cm,直径1.8cm)垂直放置于小鼠脱毛区域,精准计时8s,致冻过程中仅施加铁棍的重力作用,无其他作用力。
[0095]
(2)分组给药与数据收集
[0096]
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鳄鱼油壳聚糖纳米胶囊方案相同,区别在于没有加入鳄鱼油的步骤。
[0097]
取小鼠一共72只,随机数字法挑选12只为假手术组(仅刮毛处理),剩余60只按步骤(1)构建小鼠ⅱ度冻伤模型后,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组、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鳄鱼油组、鳄鱼油纳米胶囊组,每组12只小鼠。假手术组为刮毛但未造模,不进行给药;生理盐水组以0.9%氯化钠溶液给药;阳性药物组以磺胺嘧啶银软膏给药;鳄鱼油组以鳄鱼油给药;鳄鱼油纳米胶囊组以等剂量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鳄鱼油纳米胶囊给药;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以卵磷脂和壳聚糖混合给药(同体积下的空壳聚糖纳米胶囊与同体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纳米胶囊中的壳聚糖和卵磷脂含量相等),每只小鼠每天给药一次,每次给药0.15ml,均匀涂抹于小鼠冻伤部位,并稍大于创面,保证完全覆盖创面,每次给药后观察1h保证小鼠完全吸收。给药期间维持正常的饲养条件,即自由的进食和饮水,温度为22
±
3℃,湿度为65%
±
10%,昼夜交替为12h。
[0098]
在给药的第3h、3d、6d、9d、12d、15d分别对创面进行拍照记录恢复情况,拍照时间为16:00-17:00之间,拍照时在伤口上方放置白色标尺。由于小鼠背部受到冻伤,伤口修复过程中会造成感染,引起小鼠死亡,故在给药的时间段中,记录各组小鼠被感染的数量以及死亡的数量。在给药的第15d麻醉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取创面皮肤做he染色。在给药的第15d麻醉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收集血浆,室温放置3h后离心,条件为:3500rpm、4℃、10min,离心结束后收集各组小鼠上清为血清,-80℃冰箱保存。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并严格按照相应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测定。
[0099]
表2
[0100][0101]
表3
[0102][0103]
注:同一时间不同组间比较,若同一列右肩含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含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含有相同大写字母表示无极显著性差异(p》0.01);含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n=5。
[0104]
实验结果如表2-3和图12-14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给药15d后各组小鼠的死亡与存活数量,由表可以看出,生理盐水组抗感染性最差,有33.3%的小鼠创面发生感染死亡;阳性药物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抗感染能力最强,小鼠存活率为100%;鳄鱼油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因感染而造成的存活率分别为75%和91.7%。鳄鱼油在结合壳聚糖后,其体外抗菌活性增加,冻伤小鼠的存活率提升至100%。从表3中可以看出,见阳性药物组、鳄鱼油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相比于生理盐水组以及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显著降低创面面积。
[0105]
冻伤创面愈合状况如图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假手术组未经造模,在第12d时已经有部分毛发生长,到15d时毛发再次覆盖脱毛区域;在造模后的第3d,冻伤区域开始结痂,其中阳性药物组、鳄鱼油组以及鳄鱼油纳米胶囊组的结痂面积要小于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到造模后第15d,阳性药物组、鳄鱼油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创面已经完全愈合,且鳄鱼油纳米胶囊组和鳄鱼油组愈合后的疤痕较浅,而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
纳米胶囊组创面还未完全愈合,疤痕明显。
[0106]
各组创面皮肤做he染色观察结果图如图1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假手术组为未造模的正常皮肤,皮肤层次结构明显,角质层薄,胶原纤维和微血管排列整齐;阳性药物组、鳄鱼油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愈合后的创面角质层较薄,创面皮肤中已经分化形成明显的胶原纤维和微血管,排列较为整齐;而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角质层较厚,皮肤愈合过程中的临时细胞外基质未分化完全,未见或少见胶原纤维和微血管等,结果表明,在冻伤给药15d后阳性药物组、鳄鱼油组以及鳄鱼油壳聚糖纳米胶囊组的愈合情况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并且愈后皮肤接近于假手术组。炎症是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影响因素,假手术组中少见炎症(紫色)斑点,证明无炎症发生;而生理盐水组没有药物干预,炎症点密集且明显;鳄鱼油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发生;鳄鱼油组与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炎症较轻,证明壳聚糖在冻伤创面修复的过程中能抑制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0107]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小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vegf、tgf-β1、egf血清细胞因子浓度进行测定的结果如图1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血清中的il-6、il-1β、tnf-α和tgf-β1浓度都显著高于鳄鱼油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p《0.01),证明鳄鱼油和鳄鱼油纳米胶囊都能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鳄鱼油组和鳄鱼油纳米胶囊组血清中的vegf浓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p《0.01),鳄鱼油组的egf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壳聚糖纳米胶囊组(p《0.05),证明鳄鱼油能够增加生长因子(egf和vegf)表达,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
[0108]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