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38: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显示面板是显示装置中的主要部件,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直接影响着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3.然而,显示面板因其生产工艺或自身结构等的限制,容易造成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从第一侧至第二侧,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得越靠近第二侧的显示单元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亮度提升程度越大,有效改善或避免了原显示面板因ir-drop现象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匀。
5.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划分有显示区和绑定区。显示区具有靠近绑定区的第一侧和背离绑定区的第二侧。显示区从第一侧至第二侧划分为多排子显示区域。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多排显示单元。多排显示单元分别位于多排子显示区域,每排显示单元中设置有位于基底一侧的多个发光器件。至少两排显示单元设置有多个调光结构。调光结构设置在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出光侧,且配置为增加发光器件的光取出效率。从第一侧至第二侧,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
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在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设置多个调光结构,从而利用调光结构增加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光取出效率,进而提高至少两排显示单元所显示的亮度。此外,通过设置从第一侧至第二侧,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得越靠近第二侧的显示单元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亮度提升程度越大,有效改善或避免了原显示面板因ir-drop现象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匀。
7.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部和第二调光部。第一调光部开设有对应于发光器件的开口。第二调光部填充在开口中。从第一侧至第二侧,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的第二调光部的数量逐渐增多。进一步地,第一调光部的折射率小于第二调光部的折射率。
8.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从第一侧至第二侧,第二调光部的折射率逐渐增大。
9.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内。
10.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调光部靠近开口一侧的表面为曲面。
11.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排显示单元中的多个调光结构均匀
排布。
12.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排显示单元中还设置有位于发光器件的出光侧的封装层。调光结构设置在封装层背离基底的一侧。
13.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至少一排子显示区域划分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每个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第二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每个第二像素单元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器件。第一像素单元对应的可出射光的亮度小于第二像素单元对应的可出射光的亮度,多个调光结构中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设置在第一区域。
14.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为弯折区域,第二区域为非弯折区域。
1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16.图1所示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a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b所示为图3a所示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20.图4所示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沿mm’剖开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22.图6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沿mm’剖开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基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等的显示面板因其高响应速度、高色纯度和可弯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诸如手机、手表和电视等显示装置中。
2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一般需求显示面板上任意9个像素点的亮度均一程度(例如,亮度均一程度=(亮度最大值-亮度最小值)/(亮度最大值 亮度最小值))大于90%以上,从而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视角效果,不会产生局部亮度差异的问题。
26.然而,在一种情况下,显示面板中通常利用电源连线来为发光器件提供电源,由于电源连线的自身电阻会造成分压,电流经过电源走线时会产生电源压降,也即出现ir-drop现象,因而容易造成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匀。
27.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100可以划分有显示区a和绑定区b。显示区a用于显示图像。绑定区b用于绑定显示面板100的诸如端子等。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划分有非显示区(图未示),非显示区设置在显示区a的周边。
28.绑定区b可以通过电源连线为显示面板100中的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器件提供电源,由于显示面板100中存在ir-drop现象,且从靠近绑定区b的一侧到背离绑定区b的一侧的电源连线越来越长,因而使得显示面板100中靠近绑定区b一侧的区域亮度偏高,背离绑定区b一侧的区域亮度偏低,也即容易造成显示面板100的亮度均一性差。以下将未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显示面板统一称为原显示面板。
29.有鉴于此,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通过在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设置多个调光结构,从而利用调光结构增加对应的发光器件的光取出效率,进而提高至少两排显示单元所显示的亮度。此外,通过设置从第一侧至第二侧,至少两排显示单元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得越靠近第二侧的显示单元中的多个发光器件的亮度提升程度越大,有效改善或避免了原显示面板因ir-drop现象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匀。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在该些附图中,以显示面板的基底为参照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对显示面板中的各个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辅助说明,在该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平行,z轴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垂直。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以沿y轴平行的方向定义“宽度”,例如,该对象的沿y轴平行的方向上距离最远的两个端点的直线距离之差为该对象的宽度。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与x轴与y轴共同形成的平面平行。
31.参考图2至图6,该显示面板200可以具有显示区10和绑定区20。显示区10用于显示图像。绑定区20用于绑定显示面板200的诸如端子等。显示区10具有靠近绑定区20的第一侧1和背离绑定区20的第二侧2。显示区10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划分为多排子显示区域l。显示面板200包括基底210和多排显示单元220。多排显示单元220分别位于多排子显示区域l,每排显示单元220中设置有位于基底210一侧的多个发光器件221。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设置有多个调光结构222。调光结构222设置在对应的发光器件221的出光侧,且配置为增加发光器件221的光取出效率。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逐渐增多。如此,通过在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设置多个调光结构222,从而利用调光结构222增加对应的发光器件221的光取出效率,进而提高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所显示的亮度。此外,通过设置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得越靠近第二侧2的显示单元220中的至少部分发光器件221的光取出效率越大,相应地,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亮度提升程度也逐渐增大,有利于将显示区10中各子显示区域l内的亮度补偿为理想亮度,因而有效改善或避免了原显示面板因ir-drop现象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匀。同时,亮度均一性的改善还可以降低跨压u(u=elvdd/elvss)的设定值,也有利于降低功耗(p=ui)等。
32.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面板200除具有显示区10和绑定区20外,还可以具有布线区域或弯折区域等。该显示面板200的取出光方式可以是底部出光方式,也可以是顶部出光方式。图2至图4中对显示区10和绑定区20的划分仅仅是示例性地,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基底210可以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基板和铟
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基底中的任一种基底或者两种基底的结合。基底210中可以具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多个发光器件221出射对应的光,例如,基底210可以包括衬底层、阻挡层(barrier)、缓冲层(buffer)、栅极绝缘层(gate insulator,gi)、电容绝缘层(capacitance insulator,ci)、栅极、源漏极、层间介质层(interlayer dielectric,ild)、平坦化层(planarization layer,pln)等。发光器件221可以包括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发光功能层可以包括发光层,发光功能层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电子阻挡层和空穴阻挡层中任一种或多种。多个发光器件221中的阴极可以是独立设置的(例如相邻两个发光器件221的阴极之间可以存在间隙),也可以是一体化的(例如多个发光器件221可以共用同一阴极)。每排显示单元220中还可以设置有诸如像素限定层和光取出层等其他膜层。像素限定层中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多个发光器件221的多个像素开口。
33.多排子显示区域l的宽度可以是不相等(参考图2和图3a),也可以是相等的(参考图4)。多排子显示区域l中每排子显示区域l的形状可以为诸如长方形等规则图形(参考图2和图4),也可以诸如凸起形状等不规则图形(参考图3a中的子显示区域l3和子显示区域l4)。多排子显示区域l的排数可以是3排、5排(参考图2)、7排(参考图3a)或8排(参考图4),甚至更多排,可以根据显示面板200的实际情况确定多排子显示区域l。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排子显示区域l也可以根据显示单元中的多个发光器件221的亮度进行划分,例如,获取原显示面板的屏幕亮度信息,根据该屏幕亮度信息中亮度的不同将显示区10划分成多排子显示区域l。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可以为多排显示单元220中靠近第二侧2的部分显示单元,也可以为多排显示单元220中的任意其他部分显示单元,还可以为全部显示单元。
34.以多排显示单元220中靠近第二侧的2部分显示单元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逐渐增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多排子显示区域l可以包括子显示区域l1、子显示区域l2、子显示区域l3、子显示区域l4和子显示区域l5,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所处的子显示区域l可以为子显示区域l2、子显示区域l3、子显示区域l4和子显示区域l5,在子显示区域l2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1个或2个,在子显示区域l3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3个,在子显示区域l4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4个,在子显示区域l5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5个,从而使得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单位面积a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逐渐增多,进而利用调光结构222可以补偿显示面板中部分或全部发光器件221的亮度,提升显示面板整面的亮度均一性。
35.多个调光结构222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排布在对应的显示单元220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考图3a和图4,每排显示单元220中的多个调光结构222可以均匀排布,如此,可以利用调光结构222均匀地调节对应的显示单元220中多个发光器件221的亮度。又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考图2,多个调光结构222也可以非均匀地排布在子显示区域l2内,如此,可以根据同一子显示区域l内多个发光器件221的亮度所需提升程度的不同进行排布。
36.多个调光结构222的大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依据对应发光器件221的大小而有所不同。调光结构222可以为任何能够增加发光器件221的光取出效率的结
构,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对调光结构222的结构设计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调光结构222可以为诸如光取出层等单层膜层结构。又例如,调光结构222可以为由两个不同折射率的膜层组成的结构。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对调光结构的结构设计进行举例说明。
37.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示例性地,参考图5和图6,调光结构222包括第一调光部222a和第二调光部222b。第一调光部222a开设有对应于发光器件221的开口。第二调光部222b填充在开口中。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的第二调光部222b的数量逐渐增多。如此,通过设计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的第二调光层222b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实现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逐渐增多,进而以逐渐过渡的方式将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中部分或全部的发光器件221的亮度调节为理想亮度。
38.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调光结构222中的第一调光部222a可以是独立间隔设计的,也可以是相互连接成一体的。不同的调光结构222中第二调光部222b可以是独立间隔设计的,也可以是相互连接成一体的。调光结构222的数量与发光器件2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一对应的。第二调光部222b可以仅填充在对应的开口中,还可以进一步覆盖第一调光部222a背离发光器件221一侧的表面。
3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小于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如此,可以利用第一调光部222a和第二调光部222b之间折射率的差异来调整对应的发光器件221发出的光线的路径,使得更多的光线沿z轴方向射出,进而增加了光线的正向取出效率。
40.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子显示区域l内,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与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只要第一调光部222a与第二调光部222b组合的结构能够增加发光器件221的光取出效率即可,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对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和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不做具体限定。举例来说,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为1.2~1.5。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的范围可以为1.3~1.8。第一调光部222a的折射率与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范围可以为0.1~0.5。
41.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从第一侧1至第二侧2,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逐渐增大。如此,第二调光部222b的折射率越大,对应的调光结构222的正向(也即沿z轴方向)光取出效率越高,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应的显示单元220的亮度,从而增加了亮度可调节的范围,更有利于将至少两排显示单元220对应的亮度调节为理想亮度,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
42.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器件221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在基底210上的正投影内。如此,使得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正向光线可以透过第二调光部222b,减少第二调光部222b对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正向光线的折射作用,最大程度上提高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正向光线的取出效率。
43.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参考图5和图6,第一调光部222a中靠近开口一侧的表面为曲面。如此,可以使得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偏离正向的光线经第一调光部222a的曲面折射后沿z轴射出,也即提高了显示面板200中第一调光部222a对应发光器件221的正向光取出效率。第一调光部222a和第二调光部222b也可以形成微透镜结构,多个
调光结构222可以形成微透镜阵列(micro-lens array,mla),利用微透镜阵列调整显示面板内的光线的出光方向,并将光线放大以提高光取出效率,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调光部222a中靠近开口一侧的表面s1为曲面可以是第一调光部222a中靠近开口部分的表面的部分为曲面(参考图5),也可以是第一调光部222a中靠近开口部分的表面的全部为曲面(参考图6)。
45.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示例性地,参考图6,每排显示单元220中还设置有位于发光器件221的出光侧的封装层223。调光结构222设置在封装层223背离基底210的一侧。如此,在不用改变基底210至封装层223之间的制备工艺的情况下,在封装层223上实现调光结构222的制备,制备工艺简单。而且,调光结构222设置在封装层223上,也避免了调光结构222与发光器件221之间的距离太近或太远而造成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偏离正向的部分光线因无法经过第一调光部222a而损失。
46.同一排的多个发光器件221所发出的光的亮度也可能会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同一排子显示区域l进行进一步地划分,下面,结合几个实施例,对同一排子显示区域l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
47.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至少一排子显示区域l划分有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第一区域w1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单元。每个第一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221。第二区域w2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像素单元。每个第二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221。第一像素单元对应的可出射光的亮度小于第二像素单元对应的可出射光的亮度。多个调光结构222中的至少一个调光结构222设置在第一区域w1。如此,通过将一个或多个子显示区域l进一步根据亮度的不同划分成多个区域,在第一区域w1内设置有调光结构222,或者,在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内设置有调光结构222,将同一排子显示区域l内的多个发光器件221可出射光的亮度进行差异化提高,进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同子显示区域l内的亮度均一性。
48.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发光器件221的种类可以为可出射蓝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绿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黄光的发光器件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诸如第一像素单元或第二像素单元等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可出射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单个像素单元中至少两个发光器件221可出射的光组合后可以为白光,则可以针对单个像素单元调节对应的发光器件221的亮度,以实现不同像素单元对应的白光亮度的平衡和均一性。
49.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可以是诸如长方形或圆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是诸如边缘为波浪状的图形等不规则图形。第一区域w1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也可以多于第二区域w2中单位面积内调光结构222的数量,从而平衡第一区域w1内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可出射光的亮度与第二区域w2内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可出射光的亮度,提高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内的亮度均一性。
50.在一种情况下,若原显示面板存在弯折区域和非弯折区域,则由于弯折区与非弯折区域的像素单元在用户来看观测角度不同可能会造成亮度不同,从而产生色偏。
51.例如,在本技术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区域w1为弯折区域,第二区域w2为非弯折区域。如此,通过在弯折区域设置调光结构222,从而可以改善或避免原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域内的亮度均一性差的问题,进而改善或避免原显示面板中弯折区域内所产
生的色偏。
5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考图3a和图3b,第一区域w1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二区域w2的两侧,也即第一区域w1可以位于显示面板200的边缘,若第一区域w1内的弯折部分可以是固定弯折的,此时的弯折区域也可以称为3d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地,参考图4,第二区域w2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区域w1的两侧,也即,第一区域w1可以位于显示面板200的中间部分。显示面板200中,第一区域w1内的弯折部分可以是固定不变的,如显示面板200制作完成后不可再弯折,第一区域w1内的弯折部分也可以是可调节的,如显示面板200制作完成后,第一区域w1内的弯折部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弯折与展平。
53.在一种情况下,由于原显示面板的生产工艺的局限性,在原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上制备多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时,不同位置的tft常常在诸如阈值电压、迁移率等电学参数上具有非均匀性,这种非均匀性会转化为原显示面板的电流差异和亮度差异,并被人眼所感知,即mura现象。
54.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也可以按照原显示面板中的mura现象的分布情况确定,如此,可以改善或避免原显示面板因mura现象存在的亮度不均。
55.本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诸如基于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00。
56.应当理解,该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200也可以是基于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显示面板等同替换或明显变型后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各种电子显示产品,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显示面板200的绑定区内可以设置有驱动ic,驱动ic也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中除显示面板以外的其他部分。
57.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诸如触控面板等其他结构。例如,触控面板可以设置在封装层与调光结构之间。
58.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了上述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5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技术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技术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6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