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11-14 14:30: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导热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元器件的集成度发展,其热流密度不断增长,对材料散热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现有的导热材料主要以聚合物为基体,但由于聚合物的本征热导率通常很低,需要添加具有高导热性能的填料来提高其热导率。但使用普通工艺混合加工得到的聚合物基热界面材料热导率都很低,这就限制了其在热管理材料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如何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是扩大复合材料纤维的应用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该制备方法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热导率。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将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通过接收装置收集高导热复合纤维,制得高导热复合材料;
6.其中,接收装置上设置有若干平行电极,接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收面,接收装置被配置为在接收针头的纺丝液射流时接收面与针头发生相对运动。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在该制备方法中,利用平行电极作为接收装置,针头的纺丝液射流在平行电场的作用下完成取向;同时,由于接收过程中接收装置的接收面与针头的相对运动,在利用其电场力的同时,还结合了相对运动所产生的牵引拉伸作用,强化了对纤维的取向作用,进一步减少了聚合物高分子链的缠结程度,从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相对运动为周期性的相对运动。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接收装置包括转筒,转筒包括至少一个接收面,若干平行电极设置于转筒上,周期性的相对运动为转筒与针头发生周期性的相对运动。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100kv,接收距离为5~50cm。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的原料包含聚合物和一维导热材料。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原料还包括导热增强材料。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由原料经超声处理得到。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超声处理包括通过超声探头对原料进行处理。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2000w,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min~12h。
17.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高导热复合材料采用前述的制
备方法制得。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图1是静电纺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平行电极静电纺丝的原理示意图。
21.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的示意图。
22.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收集到的导热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23.图5是本技术的对比例1中收集到的导热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24.图6是本技术的对比例2中收集到的导热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25.图7是本技术的对比例5中收集到的导热纤维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
26.附图标记:电源1、注射器2、接收装置3、纤维4。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约的含义是指在本数
±
20%、10%、8%、5%、4%、3%、2%、1%、0.5%、0.2%、0.1%等的范围内。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1.静电纺丝是指在高压静电作用下将含有聚合物的溶液(或分散液)或熔体拉伸形成纳米尺度纤维的纺丝加工技术。参考图1,静电纺丝的装置通常包括注射器2、接收装置3和电源1。其中,注射器2具有至少一个针头(或称喷头),电源1的正负极中的一个与针头相连,而另一个与接收装置3相连,从而在针头和接收装置3之间形成电场。在注射器2中纺丝液的表面张力、粘度等的综合作用下,注射器2中的纺丝液形成液滴悬于针头。具体而言,静电纺丝过程中,纺丝液形成纤维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运动阶段,打开电源后,随着电压的增加,在液滴表面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被拉伸形成泰勒锥。当电压进一步升高时,电场力克服表面张力使液滴形成射流。同时由于表面张力、
自身粘滞力以及电场力的综合作用,射流不断拉伸变长,并保持直线运动;(2)不稳定运动阶段,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射流进一步拉长,表面电荷重新分布,从而使其在表面张力、重力、自身粘滞力、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沿不稳定的螺旋轨迹弯曲运动;(3)固化阶段,伴随溶剂挥发或熔体冷却,射流固化形成纤维4而被接收装置收集。为使纺丝液可以实现上述过程,静电纺丝的电压通常需要在1kv以上,进一步可以在2kv以上、5kv以上、10kv以上、20kv以上、30kv以上、40kv以上、50kv以上、60kv以上、70kv以上、80kv以上、90kv以上。
32.对于接收装置3,金属平板是最早的解决方案,但金属平板接收到的聚合物纤维通常杂乱无序,这对于需要尽可能地取向以构建合适的导热通路提高热导率的导热材料而言是不合适的。为此,有尝试通过平行电极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参考图2,并结合参考图1,接收装置3包含至少一组两个平行电极(第一平行电极31和第二平行电极32),两个平行电极之间的电场相比于原有的单独的金属平板表面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使纤维4沿垂直于平行电极的轴向方向排列到接收装置3上,从而完成取向。然而,对于这一方案,其材料的热导率仍然难以满足需求。
33.在此基础上,本技术提出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该制备方法中,选择设置有若干平行电极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能够接收纺丝液射流的接收面,当针头的纺丝液射流在平行电极作用下落入接收装置的接收面时,接收面能够与针头发生相对运动,这样,将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时,通过与针头发生相对运动的接收装置的接收面对固化过程中的纤维进行收集,最终制成高导热复合材料。在该制备方法中,主要对第(3)阶段的固化收集过程进行改进,接收面与针头发生相对运动,使得纺丝液射流固化形成的纤维除了受到电场力作用而取向外,还使其相对于接收面产生了相对运动,从而对纤维产生了牵引拉伸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纤维的取向,从而使导热材料的取向程度更高,基于此实现了更高的热导率。参考图2,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出于强化取向的考虑,接收面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纤维在平行电极中的取向方向应当接近,从而使两者可以相互增益,例如可以保持接收面的相对运动方向与纤维在平行电极中的取向方向的夹角α小于90
°
,进一步夹角α可以小于75
°
、60
°
、45
°
、30
°
、15
°
、10
°
、9
°
、8
°
、7
°
、6
°
、5
°
、4
°
、3
°
、2
°
、1
°
,更进一步,接收面的运动方向与纤维在平行电极中的取向方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相对运动可以是针头固定,接收面相对于针头运动;或者接收面固定,针头相对于接收面运动,或者针头和接收面都运动,但接收面相对于针头同样运动。出于装置和操作的简便性的考虑,通常采用固定针头而使接收面运动的方式使接收面可以相对针头运动。此外,为了提高接收装置的利用率,针头和接收面的相对运动可以是周期性的相对运动,例如接收面可以相对于针头做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相对运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是接收装置在与针头设定距离的位置上进行转动,从而使接收面相对于针头做周期性的循环往复的相对运动。
34.此外,对于接收面与设于其接收装置上的平行电极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是平行电极与接收面相对静止,例如可以固定在接收装置的接收面上,从而在接收装置与针头的相对运动中可以随接收装置与针头一起发生相对运动,也可以是平行电极与针头相对静止,而接收面在与针头相对运动的同时,也与平行电极发生相对运动。此外,也可以是接收装置、平行电极、针头三者之间都存在相对运动。
35.在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接收装置3包括圆筒,在圆筒上设有若干
个平行电极31,圆筒包括一个侧壁作为接收面,随着接收装置3的圆筒的转动,接收面与注射器2的针头发生周期性的相对运动,在此过程中,纺丝液在平行电极31产生的电场作用力以及转动产生的牵引拉伸作用之下,实现了更好的取向,并最终得到取向度更高的导热复合纤维,实现了热导率的综合提升。其中,接收装置3的圆筒上作为接收面的侧壁上设置的平行电极31的数量可以是2~50个,例如可以是2个、3个、5个、8个、10个、12个、15个、16个、18个、20个、24个、28个、30个、32个、36个、40个、44个、48个、50个,进一步接收装置的圆筒的接收面上设置的平行电极31的数量可以是5~30个、6~20个、8~16个。需要说明的是,平行电极3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线状、片状、块状等其中任一种本领域所知的形状。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行电极31固定于接收装置3上,例如固定于圆筒上,例如固定于圆筒的侧壁上,从而在接收装置3的转动中,平行电极31随接收面一起转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平行电极31虽然同样固定于圆筒上,但圆筒的侧壁接收面可以相对平行电极31运动,这样,在静电纺丝过程中,平行电极31可以相对于针头静止而接收面相对于针头运动。
36.为了使纺丝液可以比较好地形成纤维,需要控制静电纺丝的电压、接收距离、注射器的推进速度等参数中的至少一个,例如需要控制注射器2和平行电极31之间的电压为1~100kv,例如可以是1kv、2kv、5kv、10kv、20kv、30kv、40kv、50kv、60kv、70kv、80kv、90kv、100kv。进一步的,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50kv,1~30kv,2~20kv,5~15kv。同时,纺丝液形成导热纤维与接收距离也同样有一定关联,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平行电极31与接收面发生相对运动,两者之间的距离并不固定,所以接收距离进一步指代接收面运动过程中,注射器2和接收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侧壁作为接收面并且接收面上固定有若干平行电极的圆筒状的接收装置时,接收距离可以是注射器2的针头与圆筒圆心距离与圆筒半径之差。接收距离影响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场强从而影响其电场力,因而接收距离可以设置在5~50cm之间,例如可以是5cm、8cm、10cm、12cm、15cm、18cm、20cm、30cm、40cm、50cm。进一步的,接收距离可以是5~30cm,5~20cm,5~15cm。注射器2的推进速度影响纺丝液的出液速度,进而对纺丝液形成纤维也存在影响。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注射器2的推进速度为1~100μl/min,例如可以是1μl/min、2μl/min、5μl/min、10μl/min、20μl/min、30μl/min、40μl/min、50μl/min、60μl/min、70μl/min、80μl/min、90μl/min、100μl/min。
37.在上述制备方法中,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是指形成导热材料的原料,通常包含作为基体的聚合物和提供导热作用的导热填料,由于静电纺丝最终形成纤维材料,为了获得更高的导热效果,导热填料通常包含一维导热材料,其包括但不限于碳、碳化硅、氮化铝、氮化硼、氮化硅的纳米管、纳米线、晶须中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烯烃类(如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等)、聚酯类(如聚氨酯、聚碳酸酯等)、聚酰胺类(如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等)、聚丙烯腈、聚己内酯、聚乳酸等。为了同时兼顾聚合物的加工成型性能和导热填料的导热性,以聚合物为100质量份计,导热填料的总质量不超过50质量份,进一步导热填料的总质量不超过40质量份、30质量份、20质量份、10质量份、5质量份。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除了使用一维导热材料,导热填料还可以选择添加一定量的导热增强材料,以使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热导率。导热增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硅、氧化锌、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碳化硅、金刚石、金、银、铝、铜。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以聚合物为100质量份计,导热填料的总质量不超过
40质量份,其中,一维导热材料不超过30质量份,例如可以是1~30质量份,进一步在1~20质量份、1~10质量份,导热增强材料不超过10质量份,例如可以是0~10质量份,进一步在0~5质量份、0~2质量份。此外,为了提高导热填料与聚合物的相容性,从而改善导热通路提高导热性能,原料中还可以包含分散剂、偶联剂等其中至少一种,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分散剂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对异辛基苯基醚等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以导热填料为100质量份计,分散剂和偶联剂的总质量在50质量份以下,例如可以是0.1~50质量份,进一步可以是0.1~40质量份、0.1~20质量份。可以理解的是,形成纺丝液的原料中还可以包含一定含量的溶剂,例如可以无机溶剂(如去离子水)或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四氯化碳、二甲基亚砜、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其中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溶剂为100质量份计,聚合物的质量可以在1~50质量份,进一步可以是2~40质量份、5~30质量份、6~25质量份。
38.对聚合物进行解缠绕处理是提高聚合物取向性、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热性的有效方式,为此,在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的制备过程中,可以对聚合物进行解缠绕处理,例如可以通过施加外力的方式对其进行解缠绕,从而提升其取向性。施加外力的方式可以采用诸如超声处理的方式。其中,相比于常规的超声方式,采用超声探头对原料进行处理可以起到更好的解缠绕作用。采用超声探头处理时,能量集中在探头上,更有利于打破聚合物的高分子链缠结,调控高分子链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高分子链缠结程度。从而与相对运动的平行电极协同作用,双管齐下,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在其中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超声处理的功率为50~2000w,时间为1min~12h,进一步超声处理的时间可以是2min~10h、5min~5h、10min~120min。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将包含聚合物和导热填料在内的原料混合后再进行解缠绕处理,混合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搅拌、挤出、离心、脱泡等其中至少一种方式。
39.通常,随着导热纤维利用接收装置上的平行电极完成取向并在接收装置上不断沉积,最终这些具有接近一致取向性的导热纤维堆积形成导热薄膜。可以理解的是,导热薄膜也可以再通过其它处理步骤进一步提高其导热性能,或者完成取向的导热纤维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制成导热材料。
40.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所提供的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说明。
41.实施例1
4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3.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44.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的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
45.其中,接收装置参考图3,包括可控制转速的电极(图中未示出)和电极转动轴上的多平行电极转子,转子包括绝缘圆柱以及均匀分布于圆柱侧面的12个由金属丝制备而成的平行电极31。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
为0.25mm/min。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步骤一:将2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49.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50.实施例3
5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步骤一:将2g碳纳米管、2g纳米氧化铝、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53.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54.对比例1
55.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57.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金属平板接收器。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58.对比例2
59.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0.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61.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滚筒接收器,其为金属圆筒。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62.对比例3
63.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4.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无超声处理,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65.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的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相同。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66.对比例4
67.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8.步骤一:将2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69.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滚筒接收器,其为金属圆筒。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70.对比例5
7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2.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带有超声探头的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型号biosafer900-92)以900w的功率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73.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平行电极接收器,参考图1。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平行电极的间距与实施例1相同,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74.对比例6
75.步骤一:将4g碳纳米管、1.2g tnwdis(碳纳米管分散剂)、50g聚乙烯醇和100g去离子水混合,60℃水浴搅拌30min,采用超声波清洗机(福洋工业f-180)以900w的功率非接触式超声处理30min,得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
76.步骤二:将上述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加入注射器中,高压电源的正极连接注射器针头,负极连接做好接地处理的接收装置进行静电纺丝。接收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滚筒接收器,其为金属圆筒。静电纺丝的电压为12kv,接收距离为12cm,转速为200rpm,注射器的出液速度为0.25mm/min。
77.采用lw-9614平面材料热扩散系数与热传系数量测装置测量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最终制成的导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如下:
78.表1.热导率检测结果
[0079][0080]
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5的导热复合材料的sem图分别如图4~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比例1采用金属平板接收装置,收集到的导热纤维杂乱无序,取向性较差,最终检测到的热导率也较低。对比例2采用滚筒接收装置,导热纤维的取向性相比于
对比例1明显加强,但仍然可见较多的纤维在其中交错排列,从热导率的检测结果来看,相比于对比例1也有上升,但相比于实施例1仍然较低。对比例5采用单独的平行电极接收装置,纤维的取向性与对比例1相比有显著提高,但其中仍然可见一定数量的杂乱无序的纤维。结合热导率的检测结果,和对比例2接近,相比实施例1仍然有较大差距。而实施例1收集到的导热材料中仅有极少量的纤维取向不一致,热导率也明显高于这些对比例。
[0081]
此外,比较实施例1、对比例3和对比例6,其中,对比例3未经超声解缠绕处理,对比例6采用普通的超声设备处理,最终的热导率也都明显低于实施例1,可见,将能量集中到超声探头上,而非将这些能量均匀分布可以使得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更强,因而更有助于打破高分子链缠结,降低高分子链缠绕从而有助于静电纺丝时的高分子链取向,最终表现为具有更高的热导率。
[0082]
实施例4
[008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聚合物基导热纺丝液的原料包括4g碳纤维、0.1g硅烷偶联剂、50g聚己内酯和100g去离子水。
[0084]
实施例4制得的导热材料的热导率为3.52w/m
·
k。
[0085]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