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动两轮车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9:24: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两轮车。


背景技术:

2.电动两轮车是一种轻便灵活的交通工具,具有机动性能好、空间占用少、耗能低和价格优廉等优点,已经广泛用于日常通勤、旅游、展览和巡逻等领域。
3.随着新能源车在我国逐渐普及,电动两轮车的也随之迅速发展。电动两轮车中需要布置线束用于为电动两轮车各组件提供电能,但是受电动两轮车的布置空间限制,线束布置方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4.其中,现有的电动两轮车的动力电池直接连接至电机等组件,使线束弯曲度较大,且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包扎在一起,使高压线束对低压线束产生电磁干扰,同时,线束中无保护装置,严重影响线束安装的便利性、低压线束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严重影响线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可以优化线路走向的电动两轮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动两轮车,包括:车架;转向组件,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动力组件,动力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行走组件,行走组件传动连接至动力组件;供电系统,供电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并包括动力电池;线束组件,线束组件包括第一类线束和第二类线束。其中,供电系统还包括配电组件,配电组件连接至线束组件,电动两轮车通过配电组件分配动力电池的电流;配电组件包括:接线组件和连接件,第一类线束至少部分通过接线组件连接至动力电池,第二类线束至少部分穿过接线组件,并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动力电池。
8.进一步地,接线组件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类线束穿过输入端后电连接至连接件,第二类线束还穿过输出端后电连接至连接件;第一类线束穿过输入端后、再穿出输出端。
9.进一步地,接线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口、第二接线端口和第三接线端口,第一接线端口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接线端口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接线端口的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互相基本垂直设置。
10.进一步地,电动两轮车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和第一密封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第一密封件设置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连接处。
11.进一步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边缘均均匀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的安装孔。
12.进一步地,接线组件包括接线卡扣、接线固定件和第二密封件,接线固定件和接线
卡扣固定连接或卡接,第二密封件设置在接线固定件和接线卡扣的连接处。
13.进一步地,电动两轮车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上设置有固定组件,配电组件通过固定组件连接至车架。
14.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和外壳组件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固定组件和外壳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结构。
15.进一步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至少之一设置在外壳组件的一侧,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第三固定件至少之一设置在外壳组件的另一侧。
16.进一步地,配电组件中还设置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通过连接件电连接至线束组件。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两轮车通过在供电系统中设置配电组件,避免了线束连接时弯曲度较大且高压线束和低压线束位置设置较近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线束安装便利性并提高线束中信号传输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效果,同时在配电组件中设置保护装置达到了提高线束安全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两轮车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组件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动两轮车100,包括车架11、转向组件12、车身覆盖件13、动力组件14、行走组件15、供电系统16和线束组件17。车架11用于支撑转向组件12、车身覆盖件13、动力组件14、行走组件15、供电系统16和线束组件17。转向组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转向组件12用于控制电动两轮车100的行驶方向。车身覆盖件13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车身覆盖件13用于覆盖电动两轮车100的内部零件。动力组件14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动力组件14用于输出电动两轮车100的驱动力。行走组件15传动连接至动力组件14,行走组件15用于驱动电动两轮车100行驶。供电系统16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供电系统16用于为电动两轮车100提供电能。线束组件17用于传递电动两轮车100中的电流。其中,线束组件17包括高压线束171和低压线束172,高压线束171用于传递电动两轮车100中的高压电流,低压线束172用于传递电动两轮车100中的低压电流。
25.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供电系统16包括动力电池161和配电组件162。配电组件162通过线束组件17电连接至动力电池161,动力电池161用于输出电流,配电组件
162用于分配动力电池161输出的电流。动力电池161输出的电流在配电组件162中进行分配并经线束组件17传递至动力组件14等。可以理解的,配电组件162分配后的电流可以传递至电动两轮车100中需供电的零部件,电动两轮车100中需供电的零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组件14。配电组件162设置在车架11上,配电组件162和车架1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将动力电池161输出的电流集中在配电组件162中进行分配,避免了动力组件14等直接通过线束组件17连接至动力电池161,减少了线束组件17弯曲度较大的现象,提高了线束组件17安装的便利性。该设置方式还节省了线束组件17的占用空间,使高压线束171可以和低压线束172分离布置,避免了高压线束171对低压线束172产生电磁干扰,提高了低压线束172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该设置方式将线束组件17分段布置,提高了线束组件17维护和更换的便利性,节省了维护成本。
26.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配电组件162包括外壳组件1621、固定组件1622、接线组件1623和连接件1624。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4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接线组件1623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上,具体地,接线组件1623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连接件1624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中,线束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中,线束组件17至少部分穿过接线组件1623后电连接至连接件1624。外壳组件1621用于支撑接线组件1623,并用于保护线束组件17和连接件1624。连接件1624和线束组件17连接,连接件1624可以将线束组件17分为若干段,使位于配电组件162不同方向的线束组件17通过连接件1624连接时,减小线束组件17的占用空间并减少了线束组件17弯曲度较大的问题,提高了线束组件17安装和维护的便利性。接线组件1623用于引导线束组件17连接至连接件1624。固定组件1622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固定组件1622还和车架11连接,固定组件1622用于把配电组件162固定连接在车架11上。
27.具体地,外壳组件1621围绕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626,线束组件17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626中,连接件1624设置在第一容纳空间1626中,连接件1624和线束组件17电连接。其中,连接件1624的数量可以根据配电组件162的实际大小和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优选地,线束组件17包括第一类线束173和第二类线束174,接线组件1623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二类线束174穿过输入端后电连接至连接件1624,第二类线束174还穿过输出端后电连接至连接件1624,即第二类线束174至少部分穿过接线组件1623,并通过连接件1624连接至动力电池161;第一类线束173穿过输入端后、再穿出输出端,即第一类线束173至少部分通过接线组件1623连接至动力电池161。该设置方式在保证配电组件162满足接线需求的同时,节省了制造成本。固定组件1622和车架11固定连接,外壳组件1621和固定组件1622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固定组件1622和外壳组件1621连接处设置有加强结构1625,其中,加强结构1625可以设置为肋板,该设置方式提高了外壳组件1621和固定组件1622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配电组件16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接线组件1623和外壳组件162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
28.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配电组件162中还设置有保护装置1627。保护装置1627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624连接至线束组件17,保护装置1627用于过载保护。具体地,保护装置1627的两端通过连接件1624电连接至线束组件17。优选地,若线束组件17中的最大电流超过预设电流时,该线束组件17中设置保护装置1627;若线束组件17中的最大电流未超
过预设电流时,该线束组件17中也可以不设置保护装置1627。其中,预设电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设置方式在保证配电盒162安全性的同时,节省了配电盒162的制造成本。
29.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外壳组件1621包括第一外壳1621a、第二外壳1621b和第一密封件1621c。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连接。具体地,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的边缘均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均匀设置在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的边缘上,紧固件通过安装孔将第一外壳1621a连接至第二外壳1621b。该设置方式使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连接处承受的载荷均匀分布,提高了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连接的可靠性。第一密封件1621c设置在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的连接处,第一外壳1621a的轮廓、第二外壳1621b的轮廓和第一密封件1621c的轮廓基本相同设置,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连接后,第一密封件1621c受到挤压并延伸至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连接处的空隙中,该设置方式提高了容纳空间1621d的密封性并提高了外壳组件1621对连接件1624的保护作用。其中,第一密封件1621c可以设置为橡胶圈。
30.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固定组件1622包括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具体地,第一固定件1622a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第二固定件1622b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第三固定件1622c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配合用于将外壳组件1621固定连接在车架11上。其中,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至少之一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一侧,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至少之一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另一侧。即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基本呈三角形形状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该设置方式通过三角形的稳定原理提高了外壳组件1621和车架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1.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接线组件1623包括接线卡扣1623a、接线固定件1623b和第二密封件1623c。接线固定件1623b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接线卡扣1623a和接线固定件1623b连接。第二密封件1623c设置在接线卡扣1623a和接线固定件1623b的连接处。具体地,接线固定件1623b和外壳组件162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接线固定件1623b和接线卡扣1623a固定连接或卡接。接线固定件1623b和接线卡扣1623a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空间1623d,第二密封件1623c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1623d中,其中,第二密封件1623c可以设置为橡胶圈。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接线固定件1623b和接线卡扣1623a连接后,第二密封件1623c受到挤压,从而使第二密封件1623c对接线卡扣1623a和接线固定件1623b施加张紧力,提高了第一容纳空间1626的密封性。
32.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接线组件1623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口1623e、第二接线端口1623f和第三接线端口1623g。第一接线端口1623e、第二接线端口1623f和第三接线端口1623g均设置在外壳组件1621的外侧边缘上。具体地,第一接线端口1623e的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接线端口1623f的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接线端口1623g的轴线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接线端口1623e、第二接线端口1623f和第三接线端口1623g设置有供线束组件17穿过的通孔,第一接线端口1623e、第二接线端口1623f和第三接线端口1623g的轴线即为通孔的轴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基本垂直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基本垂直设置,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基本垂直设置,即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
基本垂直设置。优选地,沿配电组件162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第一接线端口1623e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接线端口1623f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接线端口1623g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该设置方式可以满足配电组件162不同方向的接线需求,避免了接线后线束组件17弯曲度较大的问题,提高了配电组件162的便利性和实用性。可以理解的,沿同一方向设置接线端口的数量可以根据配电组件162的具体大小和具体需求确定,即沿配电组件162的上下方向,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接线端口1623e,沿配电组件162的左右方向,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接线端口1623f,沿配电组件162的前后方向,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接线端口1623g;且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互相基本垂直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可以根据配电组件162的具体形状和具体安装位置确定。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供电系统16中设置配电组件162,避免了电动两轮车100的线束组件17弯曲度较大和高压线束171对低压线束172产生电磁干扰的问题,提高了线束组件17安装的便利性并提高了低压线束172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在固定组件1622和外壳组件1621的连接处设置加强结构1625,提高了固定组件1622和外壳组件1621的连接强度并提高了配电组件162和车架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在第一外壳1621a和第二外壳1621b的连接处设置第一密封件1621c,在接线卡扣1623a和接线固定件1623b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密封件1623c的设置方式,使外壳组件1621对连接件1624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提高了容纳空间1621d的密封性和连接件1624的安全性。通过固定组件1622中第一固定件1622a、第二固定件1622b和第三固定件1622c基本呈三角形形状设置的设置方式,提高了配电组件162和车架11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接线组件1624的第一接线端口1623e的轴线、第二接线端口1623f的轴线和第三接线端口1623g的轴线互相基本垂直设置的方式,提高了配电组件162的便利性和实用性。通过在连接件1624中设置保护装置1627,提高了连接件1624的安全性。
34.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