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7:06: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2.常见的雾化器一般配置一个雾化芯,而一个雾化芯发热量、雾化面积、使用寿命和气溶胶量等都是受限制的,使用一段时间后,雾化器的性能下降,会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仓、第一雾化组件、第二雾化组件、安装组件和控制阀,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上并容置于所述雾化仓内;
5.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触点组和第二触点组,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所述第二触点组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阀体;
6.所述第一触点组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来回移动,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一雾化组件接触,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所述第一雾化组件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分离;
7.和/或,所述第二触点组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来回移动,当所述第二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第二雾化组件接触,使所述第二触点组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二触点组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第二雾化组件分离。
8.优选地,所述控制阀还包括第一操作部与第二操作部;
9.所述第一操作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组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触点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来回移动;
10.所述第二操作部用于与所述第二触点组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触点组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来回移动。
11.优选地,所述雾化仓设有导气通道;
12.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导气管和底座,所述导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导气通道连接,所述导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13.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安装于所述导气管,且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和所述第二雾化组件的引脚插装于所述底座上。
14.优选地,所述第一雾化组件包括第一导液体与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包括第一发热丝和两个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发热丝绕设在所述第一导液体上,所述两个第一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一发热丝的两端连接并插接到所述底座上;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两个第一引脚接触,使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所述两个第一
引脚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一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触点组与所述两个第一引脚分离;
15.所述第二雾化组件包括第二导液体与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包括第二发热丝和两个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发热丝绕设在所述第二导液体上,所述两个第二引脚分别与所述第二发热丝的两端连接并插接到所述底座上;当所述第二触点组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两个第二引脚接触,使所述第二触点组和所述两个第二引脚电性连接,当所述第二触点组位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两个第二引脚分离。
16.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供所述两个第一引脚装配的两个第一装配孔,以及设有供所述两个第二引脚装配的两个第二装配孔。
17.优选地,所述雾化仓内设有储液腔,所述导气管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
18.所述第一进液孔连接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一导液体,以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所述第一导液体内;
19.所述第二进液孔连接所述储液腔与所述第二导液体,以将所述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所述第二导液体内。
20.优选地,所述储液腔内设有储液棉,所述储液棉围设于所述导气管外周。
2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液体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进液孔,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进液孔外周以遮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第一套管;
22.所述第二导液体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二进液孔,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进液孔外周以遮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进液孔的第二套管。
23.优选地,所述底座设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导气管的内腔连通。
2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还包括与所述雾化器连接以向所述雾化器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
25.所述第一触点组和所述第二触点组与所述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26.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设有两个雾化组件,两个雾化组件可根据需要可分别或同时与控制阀的触点组电性连接,以切换雾化组件的工作状态,该雾化器的使用寿命长,雾化面积和发热雾化量可调,且比单一雾化芯结构的雾化器,雾化面积和发热雾化量更大,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可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雾化器省略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雾化器省略控制阀的剖视图;
3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雾化器的分解图;
31.图4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雾化组件与和第二雾化组件和导气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是图7结构和底座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控制阀与电池的连接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中温控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请参阅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仓1、第一雾化组件2、第二雾化组件3、安装组件4和控制阀5,第一雾化组件2和第二雾化组件3安装于安装组件4上并容置于雾化仓1内。
39.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阀5包括阀体51、第一触点组52和第二触点组53,第一触点组52和第二触点组53可上下移动安装于阀体51。
40.该第一触点组5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来回移动,当第一触点组52 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触点组52与第一雾化组件2接触,使第一触点组52 和第一雾化组件2电性连接,当第一触点组52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触点组 52与第一雾化组件2分离,这里的第一位置为第一触点组52和第一雾化组件 2接触时的位置,第二位置为第一触点组52和第一雾化组件2断开接触时第一触点组52可活动的任一位置。
41.和/或,第二触点组53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来回移动,当第二触点组53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触点组53与第二雾化组件3接触,使第二触点组 53和第二雾化组件3电性连接,当第二触点组53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触点组53与第二雾化组件3分离。这里的第三位置为第二触点组53和第二雾化组件3接触时的位置,第四位置为第二触点组53和第二雾化组件3断开接触时第二触点组53可活动的任一位置。
42.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设有两个雾化组件,两个雾化组件可根据需要可分别或同时与控制阀5的触点组电性连接,以切换雾化组件的工作状态,该雾化器的使用寿命长,如当其中一个雾化组件出现了碳化烧糊现象可立即切换到另外一个雾化组件,由另一个雾化组件继续接力工作,进而延续雾化器的整体使用寿命。同时,该雾化器的雾化面积和发热雾化量可调,且比单一雾化芯结构的雾化器,雾化面积和发热雾化量更大,可满足
23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该第一触点组52包括一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正极引脚与一个正极触点可分离接触,负极引脚和一个负极触点可分离接触。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雾化组件3包括第二导液体31与第二发热体,第二发热体包括第二发热丝32和两个第二引脚33,第二发热丝32绕设在第二导液体31上,两个第二引脚33分别与第二发热丝32的两端连接并插接到底座42上;当第二触点组53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触点组53与两个第二引脚 33接触,使第二触点组53和两个第二引脚33电性连接,当第二触点组53位于第四位置时,第二触点组53与两个第二引脚33分离。该两个第二引脚33 包括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该第二触点组53包括一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正极引脚与一个正极触点可分离接触,负极引脚和一个负极触点可分离接触。
5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导液体21和第二导液体31可以是由多孔陶瓷制得,可以理解的是,制得第一导液体21和第二导液体31的材料还可以是发泡金属、多孔玻璃或硬质玻纤管等具有微孔毛细效应的多孔材料。当然,该第一导液体21和第二导液体31还可以是导液棉等,其结构和材质均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54.优选地,底座42的底部设有供两个第一引脚23装配的两个第一装配孔 421,以及设有供两个第二引脚33装配的两个第二装配孔422。该两个第一装配孔421可以在底座42长度方向的同一侧,该两个第二装配孔422可以在底座42长度方向的同一侧,便于控制阀5控制连接,可以使得控制阀5的制备结构相对简单。该底座42设有供两个第一引脚23穿设的第一过线孔,两个第一引脚23穿设该第一过线孔后的下端弯折并压制在该两个第一转配孔421内。
55.该底座42还设有供两个第二引脚33穿设的第二过线孔,该两个第二引脚 33穿设该第二过线孔后的下端弯折并压制在该两个第二转配孔422内。
5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还可以包括导电件7,该导电件7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导电柱71和两个第二导电柱72,该两个第一导电柱71用于装入到该两个第一装配孔421内以压制并于两个第一引脚23连接,该两个第二导电柱 72用于装入到该两个第二装配孔422内以压制并于两个第二引脚33连接,上述的第一触点组52可以与该两个第一导电柱71可分离连接,第二触点组53 可以与该两个第二导电柱72可分离连接。
5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导气管41设有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该第一进液孔的部分形成第一切口,该第二进液孔的部分形成第二切口。
58.该第一进液孔连接储液腔与第一导液体21,以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第一导液体21内,该第二进液孔连接储液腔与第二导液体31,以将储液腔内的雾化液导入第二导液体31内。
59.优选地,储液腔内设有储液棉6,储液棉6围设于导气管41外周。
60.优选地,第一导液体21的两端伸出第一进液孔,安装组件4还包括套设于第一进液孔外周以遮盖至少部分第一进液孔的第一套管43,第二导液体31 的两端伸出第二进液孔,安装组件4还包括套设于第二进液孔外周以遮盖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孔的第二套管44。
61.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将导气管的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扳开,将第一雾化组件2和第二雾化组件3可以分别装入到导气管41,并分别通过第一套管43和第二套管44将第一切口和第二切口封住,即第一套管43和第二套管44密封住第一进液孔和第二进液孔的部分,然后将上述装配好的结构装配到底座42上,再一同装配到雾化仓1内即可。
6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还包括与该雾化器连接以向雾化器提供电能的供电组件,其中,第一触点组52和第二触点组53与供电组件电性连接。
63.优选地,供电组件可以包括外壳、设于外壳内的电池以及和该电池连接的电路板等,该外壳上端可以设有安装槽,以供控制阀5安装。
64.参阅图9,前述的第一触点组52和第二触点组53可分别与电池连接,或者是与电路板连接,以实现供电。图9中标号8为咪头开关。
65.参阅图10,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的温控器,包括电池、咪头开关、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热敏电阻rt、电位器vr1、双向晶闸管v、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二极管d1和控制芯片。
66.其中,电池与咪头开关连接,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并联后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该双向晶闸管v连接,该双向晶闸管v的第二端与控制芯片的3脚连接,该第三电阻r3 的第一端与热敏电阻rt的第二端连接并和控制芯片的2脚连接,该第三电阻 r3的第二端与双向晶闸管v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入控制芯片的1脚连接,该控制芯片的1脚与电池的负极连接,该热敏电阻rt的第一端和电位器vr1的第二端连接,该电位器vr1的第一端与电池的正极连接,该控制芯片的4脚和8 脚连接后与电池正极连接,该控制芯片的5脚和7脚连接后分别与第四电阻 r4和第二电容c2连接,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电池正极连接,该第一电容c1并联在该电池的正负极上,该二极管d1并联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67.优选地,该电池为锂电池,其输出电压为3.7-4.2v,该热敏电阻rt可以是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可以是设于雾化器进气处或者雾化腔内。该控制芯片可以是dna300或dna75芯片。
68.依照该图10所示,当雾化温度较低时,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rt阻值较大,控制芯片的2脚电位低于3脚的电位而输出高电平,触发双向晶闸管v 导通,咪头开关经过吸气触发后可接通第一雾化组件2和/或第二雾化组件3,产生雾化效果。当雾化温度较高时候,如测温点的热敏电阻rt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会进行过闸保护,从而在输出的电压及发热功率控制在比较合适的范围内,起到对第一雾化组件2和/或第二雾化组件3稳定输出的效果。当热敏电阻rt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会再次触发双向晶闸管v导通。由此可实现雾化温度自控。其中,热敏电阻rt控制温度条件符合一下关系:rt vr1=2r4。
69.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