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3:18: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


背景技术:

2.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结构分成不同部位的构件先行在工厂以钢模浇筑生产,因此可不受现浇限制,而实现比现浇应用更广的建筑方式,更能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设计理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通过模具对叠合板进行制作,目前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使用与其相对应的尺寸规格的模具进行制作,这样增加了操作成本,同时搬运更换不同模具的时候也比较麻烦,浪费人力物力。
3.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cn201920493721.9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模具,该专利中提到对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的生产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在四周模板处设有气缸,通过气缸来调节模板的间距。这种模具板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鉴于此,提出一种可满足生产制作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对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的生产制作,降低操作成本,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7.两个侧模板,所述侧模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
8.两个前模板,所述前模板与侧模板连接,前模板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
9.模具型腔,所述两个侧模板与两个前模板共同组成模具型腔,该模具型腔大小可调节,且模具型腔大小即叠合板的大小;
10.多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所述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上均设有定位孔,第一角板与前模板连接,第二角板与侧模板连接,其中,在安装前模板与侧模板时,先将第一角板与前模板连接,第二角板与侧模板连接,再通过定位孔将第一角板与第二角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板和第二角板上均连接有挤压板,该挤压板上设有圆槽,该圆槽为半弧圆槽,且该圆槽上端具有开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第二安装板下方安装有一根或多根档条,其中,最外侧档条与侧模板贴合。
12.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限位板还包括楔
形座,楔形座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或第二安装板上,所述楔形座上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对称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与第一弧形槽或第二弧形槽配合,在确定叠合板大小后,通过螺栓将安装槽与第一弧形槽或第二弧形槽固定。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挤压板远离模具型腔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
14.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挤压板靠近模具型腔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块,所述凸块数量与凹槽数量对应,其中,所述凸块与叠合板贴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还包括多个钢筋,钢筋置于所述圆槽内,且钢筋数量与圆槽数量对应。
16.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钢筋呈纵横交错式置于所述模具型腔内。
17.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在安装两个前模板与两个侧模板时,首先,将一块第一角板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上,再将第二角板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再通过定位孔将第一角板与第二角板呈90
°
固定连接,即其中一块前模板与侧模板呈90
°
固定连接,另一块前模板与侧模板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连接,最后将两组前模板与侧模板配合对齐,确定好叠合板规格大小后,将两组前模板与侧模板固定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中,所述钢筋交错连接处还可布置保护层垫片,将垫片与钢筋绑扎牢固,随后在模具型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进入后续工艺,即完成叠合板的制作。
19.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在侧模板和前模板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设有多个弧形槽,使得安装在其上的挤压板可调节,通过两个侧模板和两个前模板的相互配合形成制作叠合板的模具,在可调节范围内,便于对不同大小尺寸规格的叠合板的生产制作,降低操作成本,使用方便,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通过在挤压板上设有圆槽,该圆槽便于后续布置安装钢筋,进一步节约了操作成本,且挤压板上设有多个凸块以便于后续脱模,提高脱模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遮盖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模板的部分遮盖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表示为:10-侧模板、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一安装板、103-第一弧形槽、20-前模板、201-第二支撑板、202-第二安装板、203-第二弧形槽、204-档条、30-模具型腔、40-限位板、401-第一角板、402-第二角板、403-定位孔、404-楔形座、405-连接板、406-安装槽、407-挤压板、408-凹槽、409-凸块、4010-圆槽、50-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包括两个侧模板10和两个前模板20。两个侧模板10结构一致,侧模板10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一支撑板10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02,第一安装板102上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103,其中,第一支撑板101和第一安装板102的长度根据所需制定的叠合板大小而定,第一支撑板101的长度即叠合板最大宽度。两个前模板20结构一致,前模板20与侧模板10连接,前模板20包括第二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202,第二安装板202上设有多个第二弧形槽203,第二支撑板201亦是根据叠合板大小而定,第二支撑板201的长度即叠合板最大长度。第二安装板202下方安装有一根或多根档条204,其中,侧模板10与前模板20连接后,最外侧档条204与侧模板10贴合。两个侧模板10与两个前模板20共同组成模具型腔30,该模具型腔30大小即叠合板的大小。
29.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还包括多个限位板40,如图1所示,多个限位板40安装在侧模板10和前模板20上。限位板40包括第一角板401和第二角板402,第一角板401和第二角板402上均设有定位孔403。第一角板401通过其上的定位孔403与第二角板402呈90
°
固定连接,构成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位于模具型腔30的四角。其中,第一角板401与前模板20连接,第二角板402与侧模板10连接。如图5至图6所示,限位板40上还包括楔形座404,楔形座404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02或第二安装板202上。楔形座404上安装有连接板405,连接板405上对称设有安装槽406,该安装槽406与第一弧形槽103或第二弧形槽203配合,在确定叠合板大小后,通过螺栓将安装槽406与第一弧形槽103或第二弧形槽203固定。
30.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两个前模板20与两个侧模板10时,首先,将一块第一角板401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板202上,再将第二角板402与第一安装板102固定连接,再通过定位孔403将第一角板401与第二角板402呈90
°
固定连接,即其中一块前模板20与侧模板10呈90
°
固定连接。另一块前模板20与侧模板10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连接,最后将两组前模板20与侧模板10配合对齐,确定好叠合板规格大小后,将两组前模板20与侧模板10固定连接。
31.如图5至图6所示,第一角板401和第二角板402上固定连接有楔形座404和连接座405,通过连接板405上的安装槽406与第一安装板102或第二安装板202固定连接。第一角板401和第二角板402上还连接有一块压合板,该压合板与第一角板401或第二角板402为一体式结构。压合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挤压板407,该挤压板407上设有圆槽,该圆槽为半弧圆槽,两块挤压板407上的圆槽相互配合,且该圆槽上端具有开口。挤压板407远离模具型腔30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408,挤压板407靠近模具型腔30的一侧设有多个凸块409,凸块409数量与凹槽408数量对应。其中,挤压板407上也安装有楔形座404和连接板405。在确定好叠合板尺寸规格后,将多个挤压板407固定连接在模具型腔30的四周,直至将模具型腔30全部包围。
32.在本实施例中,浇筑叠合板时还需安装钢筋网片,钢筋50可置于圆槽4010内,且钢筋50数量与圆槽4010数量对应。所述钢筋50呈纵横交错式置于所述模具型腔30内。钢筋50交错连接处还可布置保护层垫片,将垫片与钢筋绑扎牢固。随后在模具型腔30内浇筑混凝
土,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进入后续工艺,即完成叠合板的制作。随后将挤压板407拆除,其中,挤压板407上的多个凸块409,可方便挤压板407拆除。挤压板407上的圆槽4010可在不影响钢筋的情况下,并且方便后续脱模。
33.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这种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模具的调节步骤如下:需要调整叠合板尺寸时,仅需将侧膜板与前模板连接处的定位组件松开,再松开该定位组件斜对角处的定位组件,最后调整侧膜板与前模板之间的间距,直至满足叠合板需要尺寸。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