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雾化芯及雾化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06:5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芯及雾化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电子雾化装置中,雾化芯主要用于将来自储液杯中的雾化液加热雾化,以产生供使用者吸食的烟雾。其中,导电陶瓷雾化芯是电子雾化领域中较为常用的一类雾化芯,导电陶瓷雾化芯主要由多孔导电陶瓷制成,其既能够导电发热,又能够传导雾化液,是比较理想的雾化材料。
3.然而,现有的一些导电陶瓷雾化芯,普遍存在热熔问题。若将单体的导电陶瓷雾化芯制作得比较厚,则会导致导电陶瓷雾化芯的热熔比较大,雾化速度比较慢,使得使用者所吸食的头几口烟的烟雾量较小甚至没有烟雾,而且工作时需要大功率驱动,耗能要比普通的雾化芯大得多;而若将单体的导电陶瓷雾化芯制作得比较薄,虽然可以解决热熔大的问题,但这又会导致导电陶瓷雾化芯的抗热振比较差,容易发生破损,同时由于比较薄,所以会容易把热量传导给雾化液,从而会造成储液杯的温度迅速升高发烫,给使用者带来“烫手”的不良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芯,能够在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做成薄片的前提下,解决导电陶瓷雾化芯热熔大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雾化芯的雾化组件。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包括:正电极;负电极;整体分布有多个孔隙的多孔导电陶瓷体,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具有呈第一形状的第一多孔导电部以及呈第二形状的第二多孔导电部,所述第一形状与所述第二形状不同,且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与第二多孔导电部连接成一体;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上,以使得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靠近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部位形成发热部,远离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的部位形成导液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雾化芯通电工作后,电流从正电极流入多孔导电陶瓷体并从负电极流出,多孔导电陶瓷体中靠近正电极及负电极所在的部位温度较高,远离该部位温度逐较低;对于多孔导电陶瓷体,从其靠近正/负电极的部位至其远离正/负电极的部位,多孔导电陶瓷体被划分成靠近正/负电极的发热部,以及远离正/负电极的导液部,导液部主要用于传导雾化液,发热部主要用于加热雾化液。如此,在雾化芯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仅需对发热部内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进行加热,相当于减少了多孔导电陶瓷体用于发热雾化的部分,从而实现了在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做成薄片在前提下即能够有效降低雾化芯的热熔。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雾化芯的功耗,而且有效提高了雾
化芯的雾化速度;此外,由于发热部为多孔导电陶瓷体,在发热部中的雾化液被加热气化成烟雾后,导液部可及时通过发热部的孔隙为发热部补充雾化液,使得发热部内外整体可持续产生充分的烟雾,从而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呈球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呈柱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沿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呈球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呈锥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沿其轴向且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呈柱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呈球状;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沿其轴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呈柱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呈锥状;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沿其轴向且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沿其轴向的一端相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的外表面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开设有可供气体和烟雾通过的气道,所述气道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至少贯穿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开设有可供气体和烟雾通过的气道,所述气道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至少贯穿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且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电极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气道的内壁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气道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且所述正电极设置于所述气道的一端内壁上,所述负电极设置于所述气道的另一端内壁上。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和/或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沿所述多孔导电陶瓷体的周向均开设有至少一条所述断电间隙,且位于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上的所述断电间隙在所述气道的径向上的最大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多孔导电部在所述气道的径向上的最大厚度,位于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上的所述断电间隙在所述气道的径向上的最大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多孔导电部在所述气道的径向上的最大厚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包括壳体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雾化芯;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通道、雾化腔及出气通道,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开设有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仓,所述储液仓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雾化腔内,且所述储液仓与所述雾化腔相连通的位置与所述导液部的外表面相接触,以使得所述雾化液能够自所述储液仓流入所述导液部。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多孔导电陶瓷体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多孔导电陶瓷体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多孔导电陶瓷体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多孔导电陶瓷体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断电间隙的雾化芯的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贯穿第二多孔导电部的气道的雾化芯的剖视;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有贯穿多孔导电陶瓷体的气道的雾化芯的剖视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多孔导电部和第二多孔导电部均设置有断电间隙的雾化芯的立体示意图;
30.图12为图11中的雾化芯的剖视图;
31.图13为图12所示的雾化芯的多孔导电陶瓷体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的壳体的示意图;
33.图15为包括图14中的壳体的雾化组件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00-多孔导电陶瓷体,101-第一多孔导电部,102-第二多孔导电部,200-雾化芯,201-正电极,202-负电极,301-发热部,302-导液部,401-断电间隙,402-气道,403-第一断电间隙,404-第二断电间隙,500-雾化组件,501-壳体,502-出气通道,503-储液仓,504-进气通道,505-雾化腔。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
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参照图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雾化芯200,雾化芯200包括多孔导电陶瓷体100、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
39.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具有多个孔隙(孔隙未具体示出),空气、雾化液以及雾化液被雾化而产生的烟雾均能够通过这些孔隙。对于具有该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电子雾化器,当使用者有吸食动作时,使用者吸气所产生的气流会经过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烟雾会随空气气流通过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孔隙,并流向使用者的口腔,以供使用者吸食。参照图1至图4,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包括相互连接成一体的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呈第一形状,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呈第二形状,第一形状和第二形状不同。
40.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可以与外部电源连接,从而实现外部电源对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供电。参照图5至图10,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相互间隔地设置在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上,从而使多孔导电陶瓷体100靠近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部位形成发热部301,且使多孔导电陶瓷体100远离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的部位形成导液部302。
41.例如,对于图6所示的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发热部301位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顶部,图6中,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位于虚线以下的部位为导液部302;即,图6中,发热部301属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一部分,导液部302包括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多孔导电部102。
42.又例如,对于图7所示的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发热部301位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右侧,图6中,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位于虚线左侧的部位为导液部302。
43.又例如,对于图9所示的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发热部301位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底部,图9中,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位于虚线上方的部位为导液部302。
44.又例如,对于图10所示的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发热部301位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中心区域(即图10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区域),导液部302连接于发热部301的外围。
45.多孔导电陶瓷体100是一种体内具有大量彼此相通并与材料表面也相贯通的孔隙结构的可导电陶瓷材料。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可以通过粉末原料高温烧结而成,粉末原料可以包含碳化硅、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中的至少一种,且粉末原料还包括导电粉,导电粉可以包含氮化钛、氮化锆、碳氮化钛、碳化钛、碳化锆、碳化铊、碳化铪、硼化钛、硼化锆、硼化铊、硼化铪、硅化钼、碳化钨中的至少一种。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或工艺制成,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46.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可以设置为金属丝,例如铜丝、铝丝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雾化芯200的生产加工难度,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外表连接。
47.雾化芯200可以与雾化液接触。雾化芯200通电工作后,电流从正电极201流入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并从负电极202流出,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中靠近正电极201及负电极202所在的部位温度较高,远离该部位温度逐较低;对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从其靠近正/负电极的部位至其远离正/负电极的部位,多孔导电陶瓷体100被划分成靠近正/负电极的发热部
301及远离正/负电极的导液部302,导液部302主要用于传导雾化液,发热部301主要用于气化雾化液。如此,在雾化芯200通电工作的过程中,仅需对发热部301内的雾化液进行集中加热即可迅速产生烟雾,而无需对整个多孔导电陶瓷体100进行加热,相当于减少了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用于发热雾化的部分,从而实现了在无需将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做成薄片在前提下即能够有效降低雾化芯200的热熔。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雾化芯200的功耗,而且有效提高了雾化芯200的雾化速度;此外,由于发热部301为多孔导电陶瓷体100,在发热部301中的雾化液被加热气化成烟雾后,导液部302可及时通过发热部301的孔隙为发热部301补充雾化液,使得发热部301内外整体可持续产生充分的烟雾,从而可有效提高用户的抽吸体验。
48.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形状不同。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呈球状,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呈柱状,相应地,第二多孔导电部102沿自身轴向的一端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连接。参照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呈球状,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呈锥状;沿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轴向,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直径较大的一端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连接。参照图3,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呈柱状,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呈球状,沿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轴向,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其中一端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连接。参照图4,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呈柱状,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呈锥状,沿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轴向,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直径较大的一端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连接,而且,具体是第一多孔导电部101沿自身的轴向的一端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连接。
4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列举的形状中,所谓柱状是指单体沿一个方向伸长的形态,可以是规则的柱状结构,例如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圆台状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大体呈柱状的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所谓球状可以规则的球状结构,例如可以是圆球状、椭球状等,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大体呈球状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一个圆球被削掉一部分后所形成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50.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可以均连接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外表(如图6所示),也可以均连接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外表(如图5、图8和图9所示);或者,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中的其中一者连接于第一多孔导电部101的外表,另一者连接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外表(如图7所示)。
51.参照图9和图10,为了减少电子雾化器的吸阻(吸阻即使用者吸食烟雾时所受到的阻力,吸阻越小,使用者吸食烟雾时就会越感到“省力”)和增加出烟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孔导电陶瓷体100还具有气道402,该气道402可供烟雾和空气通过。相对于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孔隙,气道402供烟雾或者空气通过的空间较大,设置气道402可以降低空气和烟雾经过雾化芯200时的阻力,从而有利于降低电子雾化器的吸阻;此外,在设置有气道402的情况下,烟雾不易堆积在雾化芯200处,出烟量可以得到提升。
52.具体来说,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均连接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相应地,发热部301为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一部分,烟雾主要产生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气道402可以贯穿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以免烟雾发生堆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均连接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情况下,气道402还可以同时贯穿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以进一步降低空气或烟雾通过雾化芯200的阻力和增加雾化芯200的出烟量。
53.在多孔导电陶瓷体100通电发热的过程中,除了发热部301会发热之外,导液部302实际上也会发热(因为导液部302也有一定的电流通过,且发热部301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导液部302中)。相对来说,通过发热部301的电流较大,发热部301产生的热量较多;通过导液部302的电流较小,导液部302产生的热量较少。导液部302产生的热量不宜过多,否则容易降低雾化液进入雾化芯200的速度,从而降低雾化效率。具体来说,当导液部302产生的热量较多时,导液部302中的雾化液(指填充于导液部302的孔隙中的雾化液)温度升高,导液部302中的部分雾化液汽化而产生烟雾,位于导液部302的孔隙中的烟雾会对即将进入导液部302的雾化液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阻碍导液部302周边的雾化液进入导液部302中。
54.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导液部302发热量过大,导液部302还具有用于阻断电流的断电间隙401。例如,参照图8,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均连接在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上,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一部分作为发热部301,第一多孔导电部101作为导液部302的一部分,断电间隙401可以设置在第一多孔导电部101上,且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分别位于断电间隙401的两侧。电流从正电极201流向负电极202,而由于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分别设置在断电间隙401的两侧,电流的流动可被断电间隙401阻断;且由于断电间隙401是设置在导液部302上,断电间隙401可以阻断电流在导液部302中的传递以减小流经导液部302的电流,从而降低导液部302的发热量。
55.在设置有气道402的情况下,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还可以连接于气道402的壁面上。由于空气主要通过从气道402经过,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设置于气道402的壁面,可以将多孔导电陶瓷体100靠近气道402的区域作为发热部301(如图12所示),这样可以使从发热部301产生的烟雾迅速地进入气道402并被带离雾化芯200。图12所示的为气道402贯穿第一多孔导电部101以及第二多孔导电部102时的情况,若气道402仅贯穿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也可以将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连接于气道402的壁面。例如,以图9为基础,可以将连接于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底端端面的正电极201以及负电极202,调整为与气道402的壁面连接。
56.参照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轴向,正电极201连接于气道402的其中一端的壁面,负电极202连接于气道402的另一端的壁面。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之间的距离,防止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距离过近而导致短路。在此基础上,参照图11至图13,为了减小流经导液部302的电流以减小导液部302的发热量,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一条断电间隙401,沿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轴向(可对应图11至图13中的上下方向),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分别设置在断电间隙401的两侧。
57.在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分别连接于气道402的两端的壁面的情况下,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可以均设置有至少一条断电间隙401,以增加断电间隙401的总数,减小流经导液部302的电流,从而减少导液部302的发热量。断电间隙401沿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周向设置,即,断电间隙401环绕多孔导电陶瓷体100的外表设置(如图11所示)。
58.参照图11至图13,若将第一多孔导电部101上的断电间隙401记为第一断电间隙403,将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上的断电间隙401记为第二断电间隙404,则沿气道402的径向,第一断电间隙403的最大深度记为l1,第二断电间隙404的最大深度记为l2,第一多孔导电
部101的最大厚度记为l3,第二多孔导电部102的最大厚度记为l4。可以设置有l1《l3,l2《l4;这样设置不仅使得断电间隙401可起到阻断电流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多孔导电陶瓷体100被第一断电间隙403或者第二断电间隙404分断,同时还可以保证第一多孔导电部101和第二多孔导电部102上有足够作为导液部302的区域。
59.参照图14和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500,雾化组件500包括壳体501以及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雾化芯200,其中,壳体501中空设置,壳体501的内部具有进气通道504、雾化腔505、出气通道502以及储液仓503。储液仓503用于储存雾化液(未示出),储液仓503和雾化腔505连通,且储液仓503与雾化腔505相连通的位置,与导液部302的外表面接触(具体地,储液仓503的侧壁上具有与雾化腔505相连通的出液孔,导液部302对应该出液孔设置);即,储液仓503中的雾化液能够接触到导液部302的外表,并进入导液部302中。进气通道504与出气通道502均与雾化腔505连通,在使用者的吸食作用下,外界空气从进气通道504进入,然后依次流经雾化腔505和出气通道502。雾化芯200安装在雾化腔505中(雾化芯200的正电极201和负电极202未在图15中示出),当空气流经雾化腔505时,空气会带走烟雾,并最终从出气通道502排出,以供使用者吸食。
60.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500具体可用于产生烟雾,且可用于不同的领域,例如医疗领域、电子烟领域等。其中,当将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500应用于医疗领域时,存储于储液仓503中的雾化液的形式可以是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当将本实施例的雾化组件500应用于电子烟领域时,存储于储液仓503中的雾化液的形式可以是液态的烟油或者是膏状的烟油。
6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雾化芯及雾化组件的其他内容请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6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