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0:33: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通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2.通风系统是一种借助换气稀释或通风排除等手段,控制空气污染物的传播与危害,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3.相关技术中,各个厂房均对应连接一套新风系统,以便厂房内的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一定值,以便提高厂房内的生产效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各个厂房均对应连接一套新风系统,在其中一组新风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应的厂房中的空气质量下降并需要停止工作,在新风系统修复完成后再继续进行生产,影响了对应厂房中的生产效率,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其中一组新风系统失效时影响相对应的厂房中的空气质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包括若干组用于向厂房输送新风的送风组件,各组所述送风组件均通过一根送风管与对应的厂房相连通,相邻的两根所述送风管之间设有一组补风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中一个厂房对应的送风组件损坏时,补风组件启动并将另一组送风组件中的新风输送至对应的厂房中,使得送风组件损坏的厂房中依然可以充满新风,降低了送风组件损坏而影响对应的厂房中空气质量的可能性,在送风组件修复完成后,补风组件停止工作,以便后续使用。
9.优选的,所述补风组件包括补风管和控制阀,所述补风管设置在相邻的两根送风管之间,所述补风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在补风管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中一组送风组件损坏时,控制阀启动,使得相邻的两根送风管相连通,未损坏的送风组件通过补风管将新风输送至相邻的送风管中,再通过相邻的送风管输送至对应的厂房中,降低了送风组件损坏而影响对应厂房中环境质量的可能性,提高了厂房中空气的洁净程度。
11.优选的,所述送风管中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补风管与送风组件之间,所述单向阀的开启方向与送风组件输送的新风的流向相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送风组件工作的过程中,送风组件带动单向阀转动,并通过送风管将新风送入对应的厂房中,使得厂房中的空气保持在一个较为洁净的程度;在送风组件发生损坏时,控制阀启动并使得补风管与相邻的送风管连通,相邻的送风管中的新风再通过补风管进入此根送风管中,此时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方便相邻管道中的新风进入相邻的厂房中,使得送风组件损坏的厂房依然保持在一个较为洁净的环境中。
13.优选的,所述送风管中设有用于检测风速的风速检测仪,所述风速检测仪设置在送风管靠近送风组件的一侧。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风组件启动并将新风通过送风管输送至对应的厂房中,使得对应的厂房中保持在一个较为洁净的环境中,在新风经过风速检测仪时,风速检测仪实时检测新风的流速,为操作人员观察送风管中新风的流速提供了便利,在风速检测仪检测出的风速降低时,控制阀启动并使得相邻的送风管中的新风进入此根送风管中,以便送风组件损坏的厂房中依旧保持在一个较为洁净的环境中。
15.优选的,所述补风管中设有净化组件;
16.所述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管和若干根净化柱,所述净化管可拆卸连接在补风管中,所述净化管中开设有净化腔,若干根所述净化柱均设置在净化腔中,所述净化管上开设有若干与净化腔相连通的净化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控制阀将补风管与相邻的送风管连通时,新风经过净化管时,新风从净化孔进入净化腔中,在新风与净化柱相接触时,净化柱吸附新风中的杂质,提高了进入相邻的送风管中的新风的洁净度,使得相邻的厂房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
18.优选的,所述净化管上开设有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一锁止槽中滑动连接有锁止块,所述锁止块与第一锁止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补风管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锁止槽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所述锁止块设置在第二锁止槽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净化管与补风管进行连接时,操作人员将净化管插入补风管中,在锁止块与补风管的内壁相抵触时,锁止块受挤压并缩入第一锁止槽中,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锁止槽与第二锁止槽位置相对时,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锁止块朝向远离净化管的方向移动并部分伸入第二锁止槽中,锁止块与第二锁止槽的内壁相卡紧,完成了净化管与补风管的固定,为后续净化管净化进入相邻的送风管中的新风提供了便利。
20.优选的,所述净化管上设有控制把,所述控制把设置在补风管中,所述控制把靠近净化管的一侧开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槽中滑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把中开设有与第一锁止槽相连通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与控制槽相连通,所述控制腔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上绕设一根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锁止槽中并与锁止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板靠近净化管的一侧相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净化管与补风管分离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净化管的方向移动控制板,控制板带动拉绳的一端朝向远离净化管的方向移动,拉绳带动滑轮转动并带动另一端的拉绳朝向远离补风管的方向移动,另一端的拉绳再带动锁止块朝向远离补风管的方向移动,在锁止块与第二锁止槽分离时,操作人员再朝向远离补风管的方向移动控制把,控制把带动净化管朝向远离补风管的方向移动,此时完成了净化管与补风管的拆卸,为操作人员更换新的净化管提供了便利。
22.优选的,所述补风管通过连接管与送风管相连通,所述补风管靠近连接管的一侧设有第一翻边,所述连接管远离送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靠近第二翻边的一侧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第二翻边相抵触,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通过螺栓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补风管与送风管相连接时,操作人员将第一翻
边和第二翻边相对,使得密封垫与第二翻边相抵紧,此时操作人员再使用螺栓将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相连接,使得密封垫进一步与第二翻边相抵紧,此时完成补风管与送风管的连接,为操作人员连接补风管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提供了便利,同时在密封垫的作用下,提高了补风管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之间的密封性,降低了新风从补风管进入相邻的送风管中时泄露的可能性。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设置补风组件,在送风组件损坏时,补风组件使得相邻的两根送风管相连通,此时相邻的送风组件将新风输送至相邻的厂房中,使得相邻的厂房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
26.2.通过设置风速检测仪,方便实时监测送风管中新风的流速,并与补风组件相配合,方便补风组件及时开启,降低了厂房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可能性;
27.3.通过设置净化组件,净化组件对进入相邻送风管中的新风进行过滤,提高了进入相邻的厂房中的新风的质量,使得送风组件损坏后不易影响对应厂房中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净化组件与补风管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厂房;2、送风组件;21、壳体;22、送风扇;23、滤网;3、送风管;31、单向阀;32、风速检测仪;4、补风组件;41、补风管;411、第二锁止槽;412、第一翻边;413、密封垫;42、控制阀;5、净化组件;51、净化管;511、第一锁止槽;512、锁止块;513、弹簧;514、下盖;52、净化柱;53、净化腔;54、净化孔;55、控制把;551、控制槽;552、控制板;553、控制腔;554、滑轮;555、拉绳;6、连接管;61、第二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参照图1,一种多厂房用补偿新风系统,包括若干组用于向厂房1输送新风的送风组件2,各组送风组件2均通过一根送风管3与对应的厂房1相连通,且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之间设有补风组件4,送风组件2通过送风管3向对应的厂房1输送新风,此时与相应的厂房1相连接的送风组件2在低于最高工作频率的情况下即可使得厂房1内的空气质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在其中一组送风组件2损坏时,补风组件4启动,相邻的送风组件2启动到最大功率并通过补风组件4将新风继续送入与损坏的送风组件2相对应的厂房1中,使得与损坏的送风组件2相对应的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在损坏的送风组件2维修完成后,补风组件4隔断相邻的两根送分管,方便各组送风组件2持续向对应的厂房1中输送新风。
34.参照图1,送风组件2包括壳体21、送风扇22和滤网23,壳体21固定在送风管3远离厂房1的一端并与送风管3相连通,送风扇22和滤网23均固定在壳体21中,过滤网23设置在壳体21靠近送风管3的一端,送风扇22设置在过滤网23远离送风管3的一侧,送风扇22外接电源,在需要向对应的厂房1中输送新风时,操作人员启动电源,送风扇22启动并将空气输
送至厂房1中,在空气经过滤网23时,滤网23对空气进行过滤,使得空气中的杂质不易进入送风管3中,提高了进入对应厂房1中的空气的质量,同时降低了杂质堵塞送风管3的可能性,使得对应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范围中。
35.参照图1,送风管3靠近壳体21的一端依次固定有单向阀31和风速检测仪32,补风组件4设置在风速检测仪32远离单向阀31的一端;
36.补风组件4包括补风管41和控制阀42,补风管41设置在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之间,补风管4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相连通,控制阀42固定在补风管41上,控制阀42设置为电磁阀;
37.在送风扇22将新风吹入送风管3时,风速检测仪32实时检测送风管3中新风的流速,在新风的流速低于设定值时,判定为送风扇22损坏,此时电磁阀启动并使得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相连通,此时相邻的送风扇22加大功率并通过补风管41将新风输送至相邻的送风管3中,在单向阀31的作用下,使得相邻的送风扇22输送的新风不易泄露,相邻的送风扇22输送的新风再通过相邻的送风管3输送至对应的厂房1中,使得与损坏的送风扇22相对应的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在操作人员将送风扇22修复完成后,电磁阀再启动并封闭补风管41,方便各组送风扇22继续向相对应的厂房1中输送新风。
38.参照图1,补风管41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连接管6连接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连接管6远离补风管41的一端与送风管3相连通,补风管41靠近连接管6的一端固定有第一翻边412,连接管6靠近补风管4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翻边61,第一翻边412靠近第二翻边61的一端固定有密封垫413,密封垫413与第二翻边61相抵紧,提高了连接管6与补风管41之间的密封性,第一翻边412和第二翻边61通过螺栓相连接,在螺栓的作用下,密封垫413进一步与第二翻边61相抵紧,此时密封垫413进一步提高了补风管41与连接管6之间的密封性;在需要将补风管41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相固定时,操作人员将第一翻边412和第二翻边61相对,再使用螺栓将第一翻边412和第二翻边61相固定,使得补风管41与连接管6相固定,此时即可完成补风管41与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之间的固定,为操作人员连接补风管41和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提供了便利。
39.参照图2和图3,补风管41靠近连接管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净化组件5;净化组件5包括净化管51和若干根净化柱52,净化管51可拆卸连接在补风管41中,净化管51中沿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净化腔53,各根净化柱52均沿净化管51的轴线方向均匀设置在净化腔53中,净化柱52由活性炭组成,活性炭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方便去除新风中的异味,提高了进入厂房中的空气的质量;
40.净化管51上开设有若干与净化腔53相连通的净化孔54,在控制阀42控制补风管41开启时,补风管41连通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在其中一根送风管3向另一根送分管送风的过程中,输送的新风从净化孔54进入净化腔53中,此时净化柱52吸附新风中的杂质,提高了进入相邻的送风管3中的新风的质量,使得相邻的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
41.参照图2和图3,净化管51的内壁沿垂直与自身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锁止槽511,第一锁止槽511中滑动连接有锁止块512,锁止块512与第一锁止槽511的槽底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513,补风管41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锁止槽511相对应的第二锁止槽411;
42.净化管51靠近连接管6的一端固定有控制把55,控制把55靠近净化管51的一端开设有控制槽551,控制槽551中滑动连接有控制板552,控制把55和净化管51中开设有用于连
通控制槽551和第一锁止槽511的控制腔553,控制腔55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滑轮554,滑轮554设置在控制腔553远离控制把55的一侧的内壁上,滑轮554上绕设有拉绳555,拉绳555的一端延伸还在第一锁止槽511中并与锁止块512相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控制槽551中并与控制板552靠近净化管51的一端相固定;
43.净化管51远离控制把55的一端设有下盖514,下盖514延伸至净化腔53中并与净化腔53的内壁螺纹连接,净化柱52的一端与净化腔53的内壁相连接、另一端与下盖514靠近连接管6的一端相抵触,且下盖514上亦开设有若干与净化腔53相连通的净化孔54;
44.在需要将净化管51与补风管41相连接时,操作人员将净化管51插入补风管41中,在锁止块512与补风管41的内壁相接触时,补风管41的内壁使得锁止块512缩入第一锁止槽511中,此时弹簧513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锁止槽511与第二锁止槽411的位置相对时,在弹簧513回弹力的作用下,锁止块512部分伸入第二锁止槽411中并与第二锁止槽411的内壁相卡紧,此时完成了净化管51与补风管41的安装,为操作人员将净化管51安装至补风管41中提供了便利,同时方便净化柱52后续净化进入相邻的送风管3中的新风;
45.在需要对净化柱52进行更换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净化管51的方向移动控制板552,控制板552带动拉绳555的一端朝向远离净化管51的方向移动,拉绳555带动滑轮554转动,滑轮554带动拉绳555的另一端移动,拉绳555的另一端带动锁止块512朝向远离补风管41的方向移动,在锁止块512与第二锁止槽411分离时,操作人员朝向远离补风管41的方向拉动控制把55,控制把55带动净化管51朝向远离补风管41的方向移动,即可实现净化管51与补风管41的分离,在控制把55、拉绳555和滑轮554作用下,为操作人员将净化管51与补风管41分离提供了便利;分离完成后,操作人员再转动下盖514,使得下盖514与净化管51分离,此时操作人员即可将净化柱52从净化管51中取出,为操作人员更换净化柱52提供了便利。
46.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送风组件2持续制造新风并通过送风管3输送至对应的厂房1中,提高了对应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在送风组件2损坏时,补风组件4启动并使得相邻的两根送风管3相连通,此时相邻的送风组件2将新风输送至相邻的送风管3中,使得与损坏的送风组件2相对应的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不易下降,同时净化组件5对经过补风组件4的新风进行过滤,提高了进入相邻的送风管3中的新风的质量,进一步降低了与损坏的送风组件2相对应的厂房1中的空气质量下降的可能性。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